标题:达照法师:见性的人,相而无相 内容: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1、真正用功修行就要这种气魄:根尘顿断,回到心上面来,把心上面的相彻底了断。 2、了断了这个相,不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只是开山第一斧。 3、事实上,无论上面变化着什么相,这个心从来没有变过。 4、所想的相在我们生命中起着不同的因缘果报,所以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这三者是核心。 5、见相即见性,见相即明心。 6、性不离相,性不是相,这个是大乘法,大乘佛法要明心见性。 7、公案:过去有一个禅师,问他师父:什么是佛性? 那师父就东看看、西看看,徒弟就明白了。 8、真正明白圆教的人,他的修行是没有退路的,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 布袋和尚)9、性是与相同起,没有性,这个相起不了,生不起来。 10、公案:有个禅师问:师父,什么是佛? 师父叫他一下名字,他答应一下,师父说这就是。 11、破本参的人,他是离相而无相;见性的人,是即相而无相。 因为无始劫的习气,几乎是每个毛孔,每个细胞里面都贯穿着我们的私心杂念,那真正用功修行就要这种气魄:根尘顿断,回到心上面来,把心上面的相彻底了断。 当然你了断了这个相,不意味着你已经成功了,只是开山第一斧,砍下去,把相先给弄没了。 但事实上呢? 无论上面变化着什么相,这个心从来没有变过,你看我们在生活中,无论你想了多少的东西,你能想的心从来没有变过。 小时候想糖吃,长大了想衣服穿,再长大了想买好车;只是衣服、糖、车变了,想的东西,能想的心,没有变过。 想去搓麻将,跟想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同样,只是极乐世界跟麻将两个相不一样,能想之心毫无差别。 当然所想的相在我们生命中起着不同的因缘果报,所以十如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这三者是核心。 见相即见性,见相即明心。 就拿妄想的想来说,你看到相,同时看到心,这个心有生起,能够烘托、衬托相的这种功能。 当你想到东西的时候,你就知道你的心会有想东西的性能,那性就在这里,所以性不离相,性不是相,这个是大乘法。 大乘佛法要明心见性,二乘人都见不到佛性。 就这个稍微有一点深,大家不见得能够听懂。 像我举这个手,大家一看见我举一个手,看到什么? 我有举起手来的功能,你们有看的功能,马上就表露无余。 我放下来有放下来的功能,摇头有摇头的功能,点头有点头的功能,所以过去有一个禅师,问他师父:什么是佛性? 那师父就东看看、西看看,徒弟就明白了。 你们明白了没有? 你往东看,东边的性能在这里,西看,西边的性能在这里,你静下来有静下来的功能,你不静有不静的功能,站起来有站起来的功能。 嬉笑怒骂,吃喝拉撒,无不是性的表现,所以真正明白圆教的人,他的修行是没有退路的。 你退步原来也是向前,退到哪里退不开性,全是你的心性,你就不会再着在相上了。 性是与相同起,没有性,这个相起不了,生不起来。 宇宙万有这么复杂,这么丰富多彩,就是我们的心性本具这么复杂,这么丰富多彩的内涵。 那有大乘根性的人,什么是佛? 举一个指头就是,就明白了。 有个禅师问:师父,什么是佛? 师父叫他一下名字,他答应一下,师父说:这就是。 你会答应的这个就是啊! 会说话的就是啊! 会打妄想的就是啊! 会掉眼泪的就是啊! 哪个不是呢? 但是如果你以为掉眼泪就是,天天在那里哭,那就惨了。 因为性不是相,但是破本参的人,他是离相而无相;见性的人,是即相而无相。 离相而无相,是初步功夫,就是这个妄想的想,把上面的相拿掉,下面就是,所以它必须要拿掉,要离开。 原标题:达照法师|见性的人,是即相而无相。 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千界 发布时间:2025-03-11 13:44:2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8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