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静波法师:凡事要想得开,要去转移消化 内容: 我们要感悟,要体证诸法实相。 一切法的真实相,没有真实的相,是一切法的真实相。 《金刚经》有: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实相以无相为相,是名实相,这个就应该是足够说明问题了。 但是,佛陀还是喋喋不休地讲了那么多,为什么要讲那么多呢? 因为众生复杂,我们就是不开悟,总也喊不醒,所以佛陀就得不断地讲,不断地说,说来说去,有的人就听睡着了;也有的人拿着这个佛经去告诉别人,去喊别人,更有甚者,根据自己的意愿,篡改佛经,也就是牛奶加水,自己却不信三宝,还要冒充信仰这个也很有意思。 要么就叫佛性。 什么叫佛性? 佛性就是成佛的可能性,也可能不成佛。 或者我们叫它空性。 就是第一义谛! 这个认识起来也比较困难,但这个空是有的空,那个有是空的有。 它们之间不可以分割。 现在我们一说空,就是断灭;一说有,就是不变,就是固定,都是错误的知见。 佛法中为什么有不二法门? 不二就是不是两个,不可以分割。 但是这又很困难,所以我们把它说得特别通透就不容易。 如果我们说得不通透、不明白,连自己都不能信服,那又如何让别人接受呢? 不即不离的不二法门,本来不是难事,只是人性确实着相,不容易接受。 结果活得无可奈何,所以要感悟佛性,也就是要感悟空性。 生命的真相是四大五蕴和合的结果,是一缘起的合相;世界也是一缘起的合相。 众缘和合了,有了现象;众缘散了,现象就不是原来的样子。 由此,众缘和合的时候珍惜,众缘散了就不要纠缠,不要挂碍,不要纠结。 有人说习惯了,习惯了就是轮回。 在东北的佛教中,经常有人会神秘地说:冤亲债主之类的故事大家听了都毛骨悚然,以为有一个实在的东西附在自己的身上,一直跟随着自己其实告诉大家,就像《西游记》中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故事。 大家知道,玄奘法师在西行求法的路上,有三个徒弟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一直跟着他。 他们分别代表贪、嗔、痴。 这就告诉我们,贪嗔痴一直在跟随着我们。 圣贤也有,只不过圣贤善于控制,善于调整,善于转化;凡夫更有,积极地钻牛角尖。 大家看到佛教的如意是回头的,那就告诉我们:学习拐弯、回头,不要钻牛角尖,凡事要想得开,要去转移、消化。 《楞严经》中,因为佛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境所转,那就是轮回,就是凡夫,就是痛苦。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很多时候,我们寻找理由让自己烦恼和颓废,让自己去推卸责任。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给自己一个准确定位:那就应该是:我该做的事情,我做了也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吃亏。 原标题: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转自微信公众号:点一盏明灯 发布时间:2025-03-22 11:03:3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