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这些经典佛句,你能悟透多少? 内容: 这些经典佛句,你能悟透多少? 佛教经过几千年的积存,留下了很多的经典佛语。 有些佛语,能够让人瞬间开悟。 而有的人,甚至看了很多的佛经,都无法真正开悟。 可见一个人的悟性,有着多么大的区别。 今天,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经典佛句,看看这些经典佛句,你能悟透多少? 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句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由玄奘法师所翻译。 因为这句尽得空之精髓,所以历来被喜欢参禅的人们所喜欢。 这里的色,指的是万物的模样,空,指的是我们心里对色的描绘。 佛家的意思是说,我们所有看到的东西,其实是心里所幻化的。 反过来说,我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事物就会幻化成我们看到的样子。 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这句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部经中描述了无数的世界,翔实的记载了各个世界的方位以及大小。 并且说这些世界,都处在风轮之上的华严世界海里。 这里的花、世界、叶、如来,指的其实是大小。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世界很大,其实在不同的境界看来,也只不过就如同一朵花那么大。 虽然如来的身躯也很庞大,但是在不同的境界看来,也就像一片叶子大小而已。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固定我们看到的东西。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句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这部经以缘起性空为主旨,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空”的本意。 并且告诉人们,只要领悟到诸法空相,就能找到自己的自性。 这里的相,其实也是来源于我们对事物的见解。 当我们觉得什么是相的时候,其实那只是我们对事物的一种具体描述。 因为我们有无数的妄念,人在妄念的带动下,就会被妄念牵引着觉得事物就是这样的,或者觉得事物就是那样的。 其实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而我们认识事物,往往就觉得事物固定的。 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句出自《增一阿含经》,意思是奉劝人们要多做好事,不要去做坏事。 因为做好事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做坏事会有一个坏的结果。 佛教中讲有因必有果,只有有了一个好的起因,最后出才会有一个好的归宿。 这里的恶、善,其实也是来自于我们的心。 一般人对事物,有他的衡量方式。 作为修行的人,就不能依照那种方式来衡量。 只有让心处于如如不动的地步,做的事才是善的。 一旦动念,事物就会变幻成我们想象中的那个结果。 那么,就会造成这个人无法摆脱五蕴的控制。 五、我观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这句出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意思是说我们这个阎浮提里的人,不管动任何念头、起任何心,都是错误的。 因为这里的众生对事物有错误的看法,才导致了自身的各种烦恼,所以他的念头也是趋向于烦恼的境地。 这里的罪,其实指的对事物错误的知见。 因为众生们都迷在这里,不管动任何念头,都是为了获得短暂的利益,很少有人会为永久的利益打算。 而佛陀就是要让人为自己生命的永远去着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的短暂利益都会失去。 最麻烦的是,人智慧在这些短暂的利益当中不断地去纠缠,造成自己无法领悟的自己的佛性。 佛教中讲,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间,不断地被各种烦恼所侵袭。 只有时刻用佛法来清洗自己,才能远离烦恼。 所以,我们要多读佛经,多领会佛经的意思,才能让自己的心,达到清净,没有烦恼。 发布时间:2025-03-23 10:42:2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