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镜清雨滴;声 内容: 公案越州镜清寺顺德禅师问僧:“门外是什么声? ”僧云:“雨滴声。 ”清云:“众生颠倒,迷己逐物。 ”僧云:“和尚作么生? ”清云:“洎不迷己。 ”僧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清云:“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 ”——摘自《碧岩录》此则公案的要旨,正如圆悟所评唱,“衲僧家于这里透得去,于声色堆里不妨自由,若透不得,便被声色所拘”。 禅僧亦云:“帘头雨滴声,历历太分明。 若是未归客,徒劳侧耳听。 ”《颂古》卷32白杨顺颂:镜清明明知道是“雨滴声”,却问学僧是什么声音,如同探竿影草,旨在考验僧人的悟境。 僧人随着舌根转,说是雨滴声,可谓“贪他蓑笠者,失却旧茅亭”同上长灵卓颂,殊不知,“轩檐水玉,原系己身”。 若是真正无心,臻于放弃一切妄想的省悟境界,所听到的屋檐下的雨滴声就是自己,在这种境界里没有自己与其他的对立。 此时,会有好像变成雨滴的感觉,不知道是自己滴落下来,还是雨水滴落下来,这就是雨水与自己成为一体的世界,也就是“虚堂雨滴声”所表现的世界。 由于僧人站在物我分离的立场上回答雨滴声,所以镜清予以批评。 学僧反问镜清如何体会,镜清说:“等到能不迷失自己的时候就会明白。 ”学僧仍然没有领会,镜清便入泥入水,对他说:“出身犹可易,脱体道应难。 ”——突破身心的牢笼,从迷惑的世界超脱出来还容易,要使道体透脱出来就困难了。 所谓使道体透脱,即是使道体从其安住的悟境再脱离出来,重新回归于声色纷纭的现象界。 “如果停留在‘绝不迷惑’的小乘罗汉境界里,是绝对不可能解脱的。 必须‘和光同尘’,使自己觉悟的光明柔和下来,与众生迷妄颠倒的迷惑世界打成一片,还要以最好的方法表现出自身的了悟境界,去教导人们。 ”虚堂雨滴声,作者难酬对。 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 曾不会,南山北山转滂霈。 ——《碧岩录》雪窦颂此公案“虚堂雨滴声”之所以使得禅机高妙的行家也难以酬对,是因为如果你唤它作雨滴声,则是迷己逐物;如果不唤作雨滴声,它不是物,你又如何转物? “若谓曾入流,依前还不会。 ”《楞严经》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观音菩萨的音声入定法门,听一切声音,听到“入流”进入法性之流,“亡所”所听的声音听不见了,“所入既寂”,声音寂灭了,清净到极点,然后,对动相一切声音、静相没有声音,历历感知,却一念不生。 雪窦说,纵使到了这个境界,也仍然没有进入禅悟之门。 结句以“南山北山转滂霈”,形容越来越大的雨滴声,以及听雨者能所俱泯、即心即境的直觉体验,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镜清道怤禅师悟道因缘越州镜清寺道怤(fu)顺德禅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人。 道怤禅师幼时即厌荤腥,村里的人曾强迫把枯鱼塞进他嘴里,他当随便哇哇呕吐不休。 后求出家,并于本州开元寺受具足戒。 旋即游方参学,不久来到福建,礼谒雪峰义存禅师,发明心地。 初礼雪峰,雪峰禅师便问道怤禅师:“甚处人? ”道怤禅师道:“温州人。 ”雪峰禅师道:“恁么则与一宿觉是乡人也。 ”道怤禅师反问道:“只如一宿觉是甚么处人? ”雪峰禅师道:“好吃一顿棒,且放过。 ”道怤禅师一听,便礼拜而退。 后来,道怤禅师又问雪峰:“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 ”雪峰禅师道:“兼不立文字语句。 ”道怤禅师又问:“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 ”雪峰禅师默然良久,于是道怤禅师便起身礼谢。 雪峰禅师道:“更问我一转岂不好? ”道怤禅师道:“就和尚请一转问头。 ”雪峰禅师道:“只恁么,为别有商量? ”道怤禅师道:“和尚恁么即得。 ”雪峰禅师道:“于汝作么生? ”道怤禅师道:“孤负(辜负)杀人! ”一日,雪峰禅师谓众曰:“堂堂密密地。 ”[“堂堂密密”一语,禅林中多用它来表示,真如实相或自性,朗然呈现于一切处,一切无不是它的现行。 类似的说法还有“遍界不曾藏”。 ]道怤禅师遂走出大众,问道:“是甚么堂堂密密? ”雪峰禅师便站起来立来,喝道:“道甚么! ”道怤禅师于是退步而立。 雪峰禅师遂垂语道:“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 ”道怤禅师道:“道怤自到来数年,不闻和尚恁么示诲。 ”雪峰禅师道:“我向前虽无,如今已有,莫有所妨么? ”道怤禅师道:“不敢! 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雪峰禅师道:“致使我如此。 ”经过雪峰禅师多次点拨,道怤禅师由此信入,更无疑滞。 后便留在雪峰禅师身边,随众作务、请益。 时人谓之小怤布衲。 一日,普请次,雪峰禅师举沩山语录云:“沩山道,‘见色便见心’。 当道还有过也无? ”道怤禅师道:“古人为甚么事? ”雪峰禅师道:“虽然如此,要共汝商量。 ”道怤禅师道:“恁么则不如道怤锄地去。 ”后来,道怤禅师又入室再参雪峰,雪峰禅师问:“甚处来? ”道怤禅师道:“岭外来。 ”雪峰禅师头号:“甚么处逢见达磨? ”道怤禅师反问道:“更在甚么处(达磨现在什么处)? ”雪峰禅师道:“未信汝在。 ”道怤禅师道:“和尚莫恁么粘泥好! ”经过这几番勘验,雪峰禅师知道怤禅师已彻,遂予印可。 雪峰禅师圆寂后,道怤禅师曾一度遍历诸方,饱参禅德。 初住越州镜清,唱雪峰之旨,学者奔凑。 后又应钱王之命,居龙册寺,后晋天福初年(942)示灭。 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4-05 10:37:0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