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日常法师:孝经讲义 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人的根本,我们讲天、地、人三才。 人为什么能够在天地之间,能够跟天、地相配合,称得上三才,而与其他的畜生不一样呢? 根本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人有这个好的头脑,更重要的是能够善巧地、如法地去运用这个头脑。 这头脑对我们来说,佛法说这是我们最佳的资粮──你有本钱。 那么,你怎么用它呢?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说,你有了这个本钱不好好地用,那不但浪费,而且是将来造了很可怕的恶业。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 举一个喻钱这个东西,有很多人利用这个钱做很好的事情,但是有很多人那个钱拿来做坏事情。 我们所有周围的一切都是这样,有工具,譬如一把刀,像我们做太多东西都需要它,比如说锄草,然后呢? 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是少不了它,可是你也可以拿这把刀去杀人。 请问,刀有没有好坏? 它有没有是非、有没有善恶? 钱有没有好坏? 有没有是非、有没有善恶? 没有。 问题在哪里? 用钱的人、用刀的人。 你把它用在善的地方,产生最大的效果;用在恶的地方,产生了最可怕的结果。 现在我们把这个例子进一步来说,用在我们人身上。 我们人有最好的头脑,这头脑本身有没有善恶? 没有善恶。 但是它是一个最好的工具,有很多人脑筋非常好,一学就会,固然学好的事情很容易做,学坏的事情他一样一学就会啊! 这一点我们了解了以后,所以单单作为这个人,还并不是真正地解决问题;而是做了人以后,我们怎么好好地利用这个人身,佛法当中叫作暇满,你好好地利用它啊! 这样。 那么儒家怎么说呢? 无忝尔所生,那它后面要说的。 (注:出自《孝经》〈士章第五〉。 )得到你的生命哪,不要白白地浪费啊! 所以这个最根本的理论,现在我们这里叫什么? 教教我们什么呢? 要如法地去行持,有所得,德的根本就是孝,要学孝的话一定要讲很多道理,是教之所由生。 那么这个是通于一切人的,上面最高的,中国古代的时候叫作天子;下面呢,庶人,这个最普通的老百姓。 而它下面紧跟着就把这个次第说明,说明了以后,再紧跟着,怎么在这个里边,每一个人用什么方式去做他最好的事情。 所以紧跟着下来,就是讲天子。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孔老夫子告诉我们,爱亲的人──爱就是敬爱,对自己的尊长、父母,这地方特别是。 如果是他真正地能够这样地,这个爱就是从内心的喔,他绝对不敢恶──厌恶别人。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我们现在看看世界上的人,是不是爱亲的人就不敢恶于人? 还是我们一般人从小到大,我们看见都对自己的父母,也许我们自己忘记掉了,可是我们看看周围的有很多的那些小孩子们,好像都会对他的父母很爱,但是他是不是不会厌恶别人哪? 在我们的常识判断当中,他会! 你们有没有这个感觉啊? 那这个《孝经》上面孔老夫子告诉: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所以从这地方去看,这个爱跟我们世间上看见的那爱,不太一样的,我们不能单单从那个表面上去看这件事情。 那请问这个爱是个什么样的爱呢? 这个是它真正的重要的理由所在。 那在这里,我们一定要从这个《论语》最好的,假定说我们现在能够跟随着所谓传统的、有传承的师长,孔老夫子、一个接着一个下来、一个接着一个下来,他教出来的学生。 那我们跟到这种老师,他会完完整整地把孔老夫子的理念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很不幸,也可以说我们自己宿生的善、资粮不够;那现在文字留在这里,我们就从这个地方怎么去摸索、去揣摩。 那从哪里揣摩呢? 绝对不是我想、你想,大家各想各的,那没用。 现在我们从《论语》,从儒家的基本思想去看这件事。 儒家基本思想是仁,仁是它的根本。 仁主要地就是说推己及人──我不要的、坏的事情,这个事情不能给别人,这样;我希望好的事情,我也希望把好的事情给别人。 这个德行是这个样的! 这平常的一般的我,不是的唷! 我不要的东西给你! 平常的就是这个情况之下:这我不欢喜吃的,我给你吃! 好吃的东西,对不起,我要吃,我不给你吃! 那么请问:这个我跟刚才那个我是什么? 一个就是私欲,这是畜生的行为,畜生都是这样子的。 两只狗可以为了一根肉骨头互相厮杀,因为大家要吃啊,这样。 这个人就配不上所谓三才了! 所以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克己复礼为仁(注:《论语》〈颜渊第十二〉第一章),一定要克制自己的私欲,这个是最不好的东西,这所以我们要去学,要去教。 譬如说,最近这两天,我渐渐地看见了──以前没有讲,大家不知道,你们刚刚来的时候,来了没多久,我走过去,你们就──叭! 冲过去。 我在慢慢地走,后面的跟上来,把那门啪! 一推,夺门而出,就是这样,然后那个门到我面前砰! 一下。 那我自己觉得,你们既然来了,我有这个责任,后来渐渐地告诉你们。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看见我走,你们会站在后头,乃至于有人把那个门打开,这样。 那我以前从我的父母、老师那里学来,我也愿意尽心尽力告诉大家,将来这是我们真正重要的,诸如此类的一点点的事情。 所以处处地方,我一方面说,等到我们长大了,然后有好的师、友来学了以后,把我们本质上面像畜生一样的私欲慢慢地改善,那渐渐地变成功什么? 所谓三才,我们真正能够做为一个基本的人。 在这个人的根本上面才能够做一个出家人,出家是圣贤、佛菩萨。 佛是所谓圣中之圣,那要什么? 我们要去努力去学的。 所以克制自己的私欲,然后把持什么? 把持推己及人的心。 不仅仅是推己及人,还要这么很深广无涯地去学。 那这种情况之下,他心里面真正的都是处处地方怎么为别人着想。 别小看这个啊! 当我们懂得了佛法,那才真正了解,这个成佛的心叫菩提心,菩提心它就是真的要代别人着想,把最好的东西帮人家忙,不是说:唉,某人啊,你必须要成佛,你这个行为不对! 不是这样责备别人,而是说我要想种种方法帮忙他,使得他能够将来慢慢地学习,一步一步增上,到最后达到成佛的这个阶段。 那么这个真正重要的,内心当中就是一心一意地,能够从真正内心上面启发出来的。 从小的时候,我们在家庭当中开始的时候,就受父母、师长的教育,那个时候最亲近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从父母而慢慢地推展开去。 所以他内心当中对任何人,从他内心开始的对人家这样的一种爱敬。 那么既然有了这个心以后,他对他父母这样,对别人会不会变? 不会变。 换句话说,他自己的本性心理状态就是这样的,第一个。 第二呢,前面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东西,当我们做了坏事了,人家就说:你看,某人家的子弟这个样啊! 我稍微事情做错了以后,人家就有所批评,那我也对不起自己的父母。 所以,不管他是从内心上面自己看,他一定也是对任何人,他不敢恶人,不敢慢人。 更进一步呢? 从人家的角度去看,说这个身体是父母的,那他既然留给我了,那我要好好地保养,不要让我因为做了坏事,父母也受损。 这个是比较浅近的两个特点。 所以我简单地来说,凡是我们现在真正做,学佛法也好,学这个儒家圣人的心法都是这样,都是从我们内心上面。 所以以前我一个老师就告诉我:我现在做这件事情,我不是做给人家看,做给我自己看! 平常我们在这里很容易做给别人看,譬如我在这里做什么事情,没人的时候我就马马虎虎、偷偷懒哪,随便一下;有人来了,马上认认真真地做。 那自欺欺人! 所以当年我的老师就告诉我,现在渐渐地懂了──我做给自己看,我晓得我在这儿做什么? 有人,固然要认真做;没人,更要认真做,因为我晓得,我自己晓得我在做什么。 假定我骗人的话,那自己最清楚不过,这样。 所以《四书》上面说戒慎恐惧,恐惧乎其所不闻。 人家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从这个地方戒慎恐惧开始。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最隐微的地方,实际上是最显着的地方。 (注:出自《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死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什么是最隐微的地方? 就是你起心动念,别人都看不见,可是自己最清楚,再没有比这个更清楚的地方了,自己很明白,所以这个不能自欺欺人! 这是反正真正做内心心裡功夫,它会必然的现象。 爱是这样,敬呢,也是一样;所以敬亲,不会慢人。 我要对别人恭敬,恭敬的反面就是慢、骄慢,要嘛是恭敬,要嘛是慢,既然我内心当中是一个恭敬心,当然对任何人恭敬。 就像前面一样,爱的反面是恶,所以对自己的是以爱心出发,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这是从自己方面。 自己的内心当中是纯粹是恭敬的心,对别人就不会轻慢;进一步代别人着想,这个身体是从父母得来的,如果我做坏了,叫人家批评父母,这我也更不可以。 所以说,下面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那是因为他是一个天子,他自己起心动念,做任何事情开始,从最细微的地方推广开来。 最亲近的地方,这所缘最亲近的──父母;最细微的地方──内心。 从他的内心,而发之于行为,到他最亲近的,这样,所以爱敬尽于事亲。 再说,他作为天子,尚且如此,那下位的人更是。 譬如说我们现在这里,做一个父母,或者是说做一个总统,或者做什么,他就都是规规矩矩地来,那我们下面自然就规规矩矩地来。 所以任何一方面我们看见了这个,那这个德教,这个就是真正的德行。 他那个德行,因为他是个天子,所以对下面的人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训,那老百姓自然而然就跟着他去做。 于是这个这样的作法,这个刑,古时候的这个字比较简单,这个刑跟典型的型一样,就是模范。 所以他既然是一个天子,是全国最高的人,所以他的一举一动的行为也是全国的模范。 所以那个四海,古时候的四海表示,这个天子是最高的,所有统统包括在里头,就是这样。 也就是最高的人做了,那么所有下面的人都跟着他做,他的这个行为就是一个模范,使得所有的、全国的一切人都跟着他做,能够尽孝,这个叫天子之孝,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 下面说盖,盖这是一种语气、语词,也就是说那就是,就是这样。 那么下面甫刑,他下面就说,这个是《书经》上的一篇布告: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这个一人,虽然是一个人,他是个天子。 那个庆,平常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庆就是我们说庆幸的好事,换句话说,作为一个天子,他能够如法地行持,好好地做这样的好的话,那兆民──兆民,这不是说一兆,这个兆是像一个形容词,换句话说,所有的人,在这个里边。 也就是在上面的人做、做对了,下面的人自然就跟着他去做,好好慢慢地做好,就这样。 所以我们民间有一句话:上樑不正,下樑歪。 上面做错了,下面就跟着歪了;那上面做对了,下面就跟着做对了。 你好好地做,所以下面,因为你天子啊,作为四海天下的表率、模范、榜样,那所有的人──兆民,一切人一起跟着他,就完全靠着他。 那么这个是〈天子章那从这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现在我们后代人哪,往往不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的中心思想,并不了解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向西方人看齐。 西方人古代这个基本理念跟我们有一个差别,何况,到后来经过了多少世纪的演变以后,都变成功利主义,大家争权夺利,所以这个时候,这种国王或者什么的,叫封建,叫专制。 当我们看到这个地方的话,你发现,中国古代的封建跟专制,跟我们现在想像的是不是一样啊? 不一样啊! 现在我们想像的专制实际上是叫暴君,他因为权力在手上,老百姓他要怎么办就怎么办,想尽办法榨你,弄得你苦不堪言。 实际上呢? 不是喔,你看,这样。 下面一步步我们就看见了,正因为他是个天子,所以他这个行为要做天下的表率,而且他因为做好了,把所有的人都带好了,太平盛世啊! 这是这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现在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不了解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来最珍贵的这个告诉我们的文化遗产。 那我们就大家互相弄到那儿,实际上后代人所以说他专制的话,大家为了争权夺利,然后专门骂对方;把对方骂倒了以后,我来! 我来干什么? 那等到我上来了,我也要想办法去搜括,想尽办法抢你的,这样。 然后大家受不了,大家又抢了,又把我推倒,又换了一个人来。 所以现在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样一个世界,古来的人完全不是。 这个精神,我们基本上要了解的。 发布时间:2025-04-12 13:39: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