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讲解第十三讲 内容: 主讲:释慧祥日期:2005年10月02日讲别:第十三讲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 请放掌。 各位佛友,今天人虽少,而非少。 我讲经不求人多,但为有缘人。 那怕只有一人,我还是会讲的。 我讲经的方式,有别于一般人的讲经,所以也要有相应的人,才会想听的。 所以,人少也好,人多也好,都好。 好了! 现在正式上课了。 上次在第十二讲时,跟大家分享,对经文,要了其文义,并分享,说法时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两个部份,是要先学了其文义,才能进一步照见诸法实相,才能再进一步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才能真地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而为人说法的。 想要了解佛经经文的文义,有三个法门要学。 《大智度论》: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 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 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 何等是三门? 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CBETA,T25,no. 1509,p. 192,a29~b1)。 各位佛友! 请您们要发心,学习这三法门,并运用这三法门,来了解经典文义。 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一下自己,如果您在读经之时,曾经起念,认为佛陀乱说,这就表示,您是属于:无智闻之,谓为乖错。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在读经之时,曾经用自己的意思来理解佛经经文之含义,而人家一问您,就乱说明,而当人家要您举例时,您又举不出实际的例子来,这表示,您是属于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依文字表面来自己解释,这时三世诸佛都会喊冤啊! )。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依您所理解的来修证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不了解如何对治,也不知下一步当如何,这表示,您是属于盲修瞎练。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虽然得到一些善境界的效果,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轻别人,就急于发表,就想要别人认同,就想要别人尊敬,就以为自己是解脱了,就以为自己是登地了,这表示,您是属于增上慢。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虽然成就解脱,随时都有能力进入无余涅槃界,但是,就自以为满足,就不求上进,就畏苦不欲广度众生。 这表示,您是属于小乘发心,离无上菩提尚远。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虽然发无上菩提之心,而时发,时退,往往不能坚固,往往遇到人、事、物的障碍时,就起不想度该众生之念。 这表示,您是属于初学菩萨,离无上菩提尚远。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于一切人、事、物的境界来时,都能坚固无上菩提之心,都能不退广度一切众生之心,但是在度众之时,如遇众生不接受您的教导,您就想不出方法来,就会起懈怠之心。 这表示,您也是属于初学菩萨,离无上菩提尚远。 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 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于一切人、事、物的境界来时,都能坚固无上菩提之心,都能有很多善巧方便,来帮助自己及众生,于一切众生,都能以平等护念的心,依对方现有的程度,帮助他们进步,朝向无上佛道。 这表示,您属于久学菩萨,菩提近矣! 这时,您就知道您已能善加运用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我要再提醒一次:《大智度论》: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 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 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 其实,在平时,我对各位讲经之时,于无形之中,我已经或多或少,有运用这三法门来为大家说明我对经文的理解。 只是因为我没有特别说明,所以可能有些人看不出来。 今天,我先来跟各位说明空门的初步运用。 我先自问自答来说明。 一、空门是什么意思呢? 答:空门,就是行空的法门。 二、什么是行空的法门呢? 答:行空的法门,就是行空、行真实、行不颠倒的法门。 三、这有经典根据吗? 答:有。 四、请问是根据哪一部经典呢? 答:是根据《中阿含经》:(一九○)中阿含双品小空经第四(第五后诵)(CBETA,T01,no. 26,p. 736,c27~28)。 五、那经典如何说明行空、行真实、行不颠倒呢? 答:我先用白话说明,再引经文来印证,以免有人对经文因自己的定义不同,而理解有别。 (一)空的定义:在指定范围中,当所指定的现象,不存在于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我们如实照见在指定范围内,所指定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这时,称为空。 简单来说,就是如经文所说: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 用白话来解这句经文,依我的理解是:如果在指定范围中没有这个现象时,因为这个缘故,这个人能如实照见,这样就称为空。 因此,请大家要注意,现象不存在,称为无,现象存在,称为有,如实照见在指定范围内无此现象,才称为空。 因此,无,是指无此现象,空,是指当无此现象时,如实知见无此现象。 再简称为:无时,如实知无,名为空。 如《中阿含经》: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众。 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 (CBETA,T01,no. 26,p. 737,a8~10)。 (二)真实的定义:在指定范围中,当所指定的现象,存在于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我们如实照见在指定范围内,所指定的现象,是存在的。 这时,这种认知,这种知见,称为真实。 如《中阿含经》: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 然有不空,唯比丘众。 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 (CBETA,T01,no. 26,p. 737,a8~11)。 其中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就是指:如果在这其中还存在着其余的话,我也如实照见,这叫真实认知有。 又有,是指现象的存在。 真实,是指当现象存在时,如实知见到现象的存在。 因此,有、无,是指现象的存在或不存在。 而真实、空,是指我们的认知(知见),也就是对现象的存在与不存在,如实认知的知见。 其中的差别,请众佛友,细细如实分别。 (三)颠倒的定义:将有,以为无;无,以为有,就是颠倒的认知。 综合上述,我现在整理一下:无字,是指向现象,当现象不存在时,称为无。 有字,也是指向现象,当现象存在时,称为有。 真实一词,是指向众生的认知。 当有此现象,如实认知有此现象,这种认知状态,称为真实。 空一词,也是指向众生的认知。 当无此现象,如实认知无此现象,这种认知状态,称为空。 颠倒一词,也是指向众生的认知。 当无此现象,而以为有此现象,或有此现象,而以为无此现象,如此二种认知状态,都称为颠倒。 而《中阿含经》教我们要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这也就是空门的基本运用。 因此,在此《中阿含经》(一九○)中阿含双品小空经第四(第五后诵)记载,佛陀与阿难的对话:尊者阿难则于晡时,从燕坐起。 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白曰:世尊一时游行释中,城名释都邑。 我于尔时,从世尊闻说如是义:阿难,我多行空。 彼,世尊所说,我善知、善受、为善持耶? 尔时,世尊答曰:阿难,彼我所说。 汝实善知、善受、善持。 所以者何? 我从尔时及至于今,多行空也。 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 然有不空,唯比丘众。 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 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 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我们从这经文,就可以知道,佛陀所教的行空的法门,其实就是行真实、空、不颠倒。 因此,各位佛友,我们也要学习以行真实、空,不颠倒的空门来看经、解经。 也就是要「有,如实知有;无,如实知无,不颠倒也」。 例如:有人说:「心经在讲不执着啦!」这时,我们用空门来验证:「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中,并无不执着三个字,您如今说:『心经在讲不执着』。 可见非属于经文,乃是属于您个人的见解。」好了! 众佛友! 您看! 如此,依「空门」来验证,就能很清楚知道对方所说非是经文,只是个人见解。 所以请大家要发心学习这三个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今天上课到此,下课!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 发布时间:2025-04-13 11:03:1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