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二讲 内容: 题目:《心经》解说讲次:第二讲日期:2007年10月01日初校:2007年10月01日主讲:释慧祥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的名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一讲中,我简介了《心经》的大要。 并说明了,为什么我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经题,解释为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开示心要。 现在,还是要来跟大家介绍佛陀讲经讲法,有二大类别。 并说明《心经》属于哪一个类别,好让大家深入了解,才能有效运用。 如《增壹阿含经》载,佛说:舍利弗比丘多游二处:空三昧. 金刚三昧。 (CBETA,T02,no. 125,p. 793,c5~6)一、问:什么是金刚三昧呢? 答:《悲华经》载,佛说:有金刚三昧。 入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不可破坏。 (CBETA,T03,no. 157,p. 220,c8~9)二、问:什么是空三昧呢? 答:《增壹阿含经》载,佛说:彼云何名为空三昧。 所谓空者。 观一切诸法。 皆悉空虚。 是谓名为空三昧。 (CBETA,T02,no. 125,p. 630,b4~6)众佛友! 现在,我来加以说明这二种三昧是如何分类的。 众佛友! 法界一切含灵,上自诸佛,下至一切众生。 所有的善愿,共分二类:一、其愿是要。 二、其愿是不要。 众佛友! 苦,是您要的呢? 还是您不要的呢? 我相信,一般人都会说是我不要。 又众佛友! 无上正等正觉圆满的智慧,是您要的呢? 还是您不要的呢? 我相信,一般学佛人,都会说是我要的。 因此,当知,一切愿望,共有二类,一是不想要的,二是想要的。 又当知,想要的就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发展令其成就。 因此,这时,当您修证令一切坚固成就不可破坏。 ,名为金刚三昧。 又当知不想要的,就要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发展令其不要成就,空虚其因与缘,空虚其结果,令其减少,令其消失,令其永不再出现。 因此,这时,当您修证令一切诸法,皆悉空虚,名为空三昧。 众佛友! 现在我们就来归类归类:问:苦,是我们要的呢? 还是我们不要的呢? 答:当然是不要的。 所以《心经》教我们度一切苦厄的方法,所以《心经》是归类于空三昧的修证。 问:坚固我们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如金刚一般不会被破坏。 是我们要的呢? 还是我们不要的呢? 答:当然是我们要的。 所以《金刚经》在教令发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菩提心的障碍,令菩提心坚固。 所以《金刚经》归类于金刚三昧的修证。 问:想要学菩萨行,并能于菩萨一切万行,都能究竟坚固成就,是我们要的呢? 还是我们不要的呢? 答:是我们要的。 所以《首楞严经》在教菩萨一切万行,都能究竟坚固成就。 所以《首楞严经》归类于金刚三昧的修证。 如《首楞严经》载: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CBETA,T19,no. 945,p. 130,a4~5)如此种种,凡是该佛经的最终目的,是教我们成就所要的,就是属于金刚三昧的修证。 如是该佛经的最终目的是教我们要空虚(空去)该境界的,就是属于空三昧的修证。 众佛友! 为什么我要跟大家说明这个先呢? 因为如果大家不能分清楚,则在修证时,就会修行方向不明确,则往往障碍很多,不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快速成就该经典所说的效果。 如果大家能分清楚,则在修证时,就会修行方向明确,则能知道自己在修什么,则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快速的具足因缘成就结果,所以就能成就该经典所说的效果。 众佛友! 《心经》是属于修证空三昧。 因为佛陀讲《心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我们如何度一切苦厄。 也因此,《心经》的经文中在后面也有说到: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因此,我们要记得在学习《心经》之时,要以度一切苦厄为最终目标来学习。 才能深入体会《心经》的精义。 否则,我们可以看看自己,当我们不了解《心经》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习如何度一切苦厄。 而将《心经》理解为别的意思了,用在别的方面了,这时,可能学了十年的《心经》而实际上自己身心的任何一个苦厄,也没有去除。 这哪能叫学《心经》呢? !如果我们能把握住佛陀在讲《心经》时最终目的,是要教我们如何度一切苦厄,所以我们就学习如何度一切苦厄,我们也真的有效的运用《心经》的教义,来一个一个地去除我们身心上的苦厄。 则我们才能算是真的在学《心经》。 众佛友! 现在大家对从哪个方向来理解《心经》的教义,有概念了。 所以,我现在再用白话,来从头到尾,解说一遍《心经》,接着我们再来一一深入说明为什么我会如此来理解《心经》的。 【白话《心经》全文】题目:释迦牟尼佛所教导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唐朝精通经律论的三藏法师玄奘奉皇帝之命而翻译当观世音自在菩萨,修行更深入运用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时,如实观照,并知见到对五蕴(肉身、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的发展习惯皆是要朝向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因此能度过这一切的苦难困厄。 舍利的儿子(舍利弗)! 有关色身(肉身)的一切发展习惯,不要异于(也就是不要忘记)是要在令苦厄空虚之下,才来发展。 又在养成令苦厄空虚发展习惯时,不要异于(也就是不要害怕)发展色身(肉身)。 又我们对色身的发展习惯,即是要在苦厄空虚之下,才开始发展。 当发展习惯都能保持在令苦厄空虚时,即是大大发展色身的一切变化的最好时机。 当我们想要发展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时,也是要如此注意这四个要点。 舍利的儿子啊! 当我们对这些现象(肉身、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都能真的做到是在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 这时,这些现象的产生,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这些现象的消失,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又当遇到有垢秽的境界来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当遇到清净的境界来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又当任何境界有所增加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当任何境界有所减少时,也不会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因此,当我们是在令苦厄空虚之下来发展的习惯养成之后,再也没有色身的苦厄了,再也没有感觉情绪、心中影音、审虑决定、认识观念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眼睛所能摄受的境界所引起的苦厄了,乃至再也没有因为意识所能摄受的境界所引起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无明而引起的苦厄了。 亦复再也没有为了令无明消尽而引起的苦厄了。 乃至再也没有因为老死而引起的苦厄了,亦复再也没有因为为了令老死消尽而引起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为了知苦、离苦集、证苦灭、修苦灭之道而引起的苦厄了。 再也没有因为为了有效解决问题而引起的苦厄了,亦复再也没有因为为了得到什么而引起的苦厄了。 这是由于养成令苦厄空虚的发展习惯的结果,所以根本就无所谓会得到苦厄的缘故。 举凡发心觉悟有情的菩萨(菩提萨埵),也是依着「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来达到度一切苦厄的缘故,所以他们的心,对所遇到的任何境界再也没有任何的挂碍了。 因为不论遇到任何境界再也没有挂碍的缘故,所以再也不会有任何的恐怖害怕了。 在知见上,他们已能行空、行真实,所以能远离颠倒的认知方式。 在发展上,也能远离梦想的发展方式。 因此能究竟的将所有的苦都停止下来而成就涅槃(苦的永远止息)。 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中的一切诸佛,也都是依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来修证的缘故,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 因此,可知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是可以扩大运用而具有神效的诀窍。 是可以广大运用,并同时能显发出智慧光明的诀窍。 是无有任何其它的法门可以比这个法门再高妙的诀窍。 甚至没有任何法门跟这个事先知道的法门相等,具有相等的效果的诀窍。 那是由于此法门对于去除一切苦厄,是真实有效,绝不虚妄的缘故。 是故称为事先知道,因而能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诀窍。 即然如是,所以用句口诀来总摄这个诀窍:运用吧! 运用吧! 运用这个法门渡过生死河岸吧! 带着众生们运用这个法门渡过生死河岸吧! 请记得要回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事先知道以便安全有效无后患地渡过生死河岸的法门的重点开示。 完毕! 祝大家度一切苦厄。 作业:一、请写今天上课的心得。 因为我要开会了。 所以不好意思,得下了! 886人多,我就不一一回礼了! 再见(注:学生赖宏德整理,已经释慧祥法师初次校阅。 ) 发布时间:2025-04-13 14:16:3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2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