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百不管”老太婆念佛成就的故事 内容: 1. 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不知道她姓什么,只晓得她是杭州人。 她曾经请教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 ”道源和尚回答:“没有比得上念佛了! 然而,念佛不难,而难在持久;持久不难,而难在一心。 你如果能够不管一切俗事,专心持名念佛,以至诚心发愿往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就查以脱离苦海了! ”老婆婆欣然拜谢。 她回家后,马上将家事委托媳妇,开辟了一间净室供奉佛像,并在里面修持。 过了一年多,她又来问道源和尚:“自从接受您的开示后,我舍弃家务,专心念佛。 弟子认为已可以持久而不懈怠,但是却苦于无法一心,我想要一心太难了,请您再教导我! ”道源和尚说:“你虽然抛却家务,可是对于儿孙和眷属,却仍然还有挂念。 这个爱根不拔,怎么成就一心呢? 你现在先拔去爱根,放下一切,然后才能得到一心! ”老婆婆感叹地说:“师父所说的话很有道理! 我虽然不管身,却不能不管心。 从此以后,我当真要做一个百不管的人了! ”于是,她更加精进,爱心一动,她就立即默念“百不管”这三个字,爱念自然消除。 有人问她家事,她也是以“百不管”这三个字来拒绝他们。 因此“百不管”的大名就传播在亲友和乡里间。 这样又经过了一年之久,有一天,她来到“孝慈庵”,拜谢道源和尚说:“师父没有欺骗我,弟子过不了几天就要去西方了! ”数日后,她无疾而终。 这时候正是清仁宗嘉庆初年。 (染香集)2.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弥陀经》一百遍,往生咒三百遍,定为常课。 夜间念佛,回向西方,专修净业,不管酷暑严寒,也不松懈。 嘉庆丙子年(公元1 816年)春天,虔心朝观阿育王塔,跪着观看舍利,忽见钟内涌出一粒宝珠,像青色的宝石,晶莹发亮。 听说能看见白色的最好,又恳切礼拜,祈求示现瑞相。 经历六昼夜,至第七天凌晨,焚香顶礼,胡跪合掌,一心静观。 看见钟内的青色宝珠,比前天见到的大些,青珠上连着一粒白珠,大如豆子。 心想青色青光,白色白光,佛在经中是这样说的,决定没有怀疑。 又赴天台山斋供五百罗汉,从华顶拜经台,到方广昙华亭,沿途进香,路上默诵《弥陀经》,从如是我闻……念至……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时,忽然从山谷里,出来五六个僧人,衣服和一般的差不多,迎面走过来。 距离已近,她鞠躬合掌敬礼,抬头正想问话,已经不见了。 四面观望,才看见六个僧人站在高峰上,忽然又腾空飞进云林深处去了。 当时有同路的香客十余人,都没看见,只有她一人亲见圣众,正是一念精诚之所感召。 (出《舍利瑞应集》)摘自《释门法戒录译文》 发布时间:2025-04-26 08:35:5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