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学常识:修行的难关有哪些_修行的难关有九个 内容: 人生不易,在生活中我们总要历经很多重重难关,而佛陀曾经也向弟子们开示过修行的难关。 本篇文章就为大家略述一二,看看自己能闯过几关。 第一关:贫穷时也能布施第一关是说当我们处于贫穷时,是否还能生起慈悲心去布施众生? 很多人出于对财富的执著,一听到布施,便以为是向自己要钱,从而心生不满:我都这么穷了,还让我布施! 或是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布施! 但须知佛教讲因果业报,贫穷的因,根植在过去生的贪吝中,而贫穷的果则在当下显现。 如果我们无视因果,继续吝惜布施,那么当下的果,也便成了未来贫穷的因。 其实佛教的布施并非只有财富一种选项,只要我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愿意用言语、行为尽一份心力去帮助他人化解烦恼,都属于布施。 第二关:富贵后仍能学道第二关是说当我们富贵后,是否还能生起学佛的念头? 或许有人会说自己远达不到富贵,但这一关还可以引申为当我们处于某个舒适区时,是选择安逸享乐,还是选择舍离欲乐、通过修行让自己变得更好? 福报虽好,但如果终日享福而不知惜福、培福、积福,那么福报总有耗尽的一天,就像天道的众生在福报享尽后,将面临天人五衰,此时再去学佛为时已晚。 而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与时间。 第三关:此生能与佛相遇第三关说的是此生有缘与佛相遇是很难的。 就像悉达多太子出生后,前来为他占卜的阿私陀仙人痛哭流涕,因为他看到了太子将来必定成佛,但自己年事已高,恐怕将来无法听佛说法、随佛修行。 如今距佛陀涅槃已两千余年,距弥勒佛下生也为时尚早,但佛陀留下的经典中依旧留存着他的法身慧命,而附佛外道、迷信玄谈也依旧在阻碍我们亲近正法。 因此如果我们今生能够有缘接触佛法,诵读佛经、依教奉行都需仰赖宿世的福报与智慧,是非常难得的。 第四关:诵持经典、不忘初心第四关说的是我们是否有智慧能够诵持佛经、依教奉行? 对于佛陀时代的人来说,因为经典都是口口相传,尚无成文的典籍,因此不光是诵持、听闻佛经也非常不易。 如今虽然我们能够通过网络轻易地获取经书,但诵持佛经依旧不易。 因为诵持既有用嘴诵读,也有用身心去行持。 如果我们不理解学佛诵经的目的,总是在诵经这一形式上打转,也不去身体力行的运用佛经中的智慧化解烦恼,面对烦恼依旧束手无措,看与不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第五关:遇到境界不起烦恼经书佛号念了不少、名相佛理也听了不少,但遇到境界我们的心念是否能始终如常、不起烦恼? 又是否能在生起的瞬间有所觉察、忏悔呢? 生活中,我们厌恶996,自嘲打工人,但除去睡眠时间,却无时不刻在为贪嗔痴打工。 遇到喜欢的人与物,会想尽千方百计要将其追求到手;得不到会失落、愤恨、嫉妒,得到了又盼望更好的;微博冲浪,遇到有人对自己或自己喜爱的明星出言不逊,是否能忍住上头的热血;事过境迁,心念又是否能不再缠留于往事? 第六关:对待众生,心行平等佛教历来倡导众生平等,劝勉佛弟子消除执著与对立的心念,但我们在修行中却不时会以自我为中心,将人事物予以分级,例如:当我们由某位法师代授三皈依后,是否会生起诸如我皈依的师父比其他法师更厉害? 师父教我的法门比其他师兄更好? 当我们与同修探讨问题时,是否会认为我学佛的时间久、应该听我的我懂的比你多,信我准没错? 当我们于佛前虔供香花鲜果后,遇到街边的行乞者,是否也能无私布施? 当我们恭敬顶礼法师后,遇到外卖小哥、保洁员等法师以外的人是否也能恭敬致谢? 对此,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中曾作开示:于诸病苦,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第七关:不说是非,谨言慎行现代人常利用网络言行无忌,自认为说几句怎么了,又不犯法但一句话,可能会把人推向深渊,也可以使人放下轻生的念头。 在日常的交谈、评论中我们是否能做到不为自利而说谎、刻意讨好他人,不随意评价、贬低他人,不为他人起绰号,不传播不确定的消息,不挑拨离间? 第八关:发现身边的善知识虚云老和尚曾开示:现今佛不在世,善知识代佛弘法,亲近之也能了生脱死。 但善根浅薄的,会善知识也难,纵有缘见面闻法,不明所说之义,也无益处。 我们常感叹当今善知识难寻,但观音菩萨早已开示将会依众生根机化现种种形象度众,我们所缺的并非是善知识,而是遇到善知识的福报与辨明善知识的智慧。 他可以是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些批评我们、纠正我们错误的人;伤害我们、磨练我们心性的人;侮辱我们、训练我们忍辱的人;欺骗我们、增进我们智慧的人;蔑视我们、撼动我们执著的人第九关:坚持度自己、度他人在《地藏经》中,佛陀曾告诉地藏菩萨众生刚强难度,即使一时遇善知识被度化,不久后又会受烦恼欲望所牵,对此菩萨应无有疲厌、坚持反复度众。 对于当今的佛弟子,戒奶茶、戒熬夜都尚且艰难,面对花花世界的其他诱惑,又是否能坚守佛陀的言教,依教奉行呢? 面对不会使用手机、虚拟支付的父母,面对怎么教也教不会的孩童,又是否能有佛菩萨那样的毅力与耐心去反复教导呢? 发布时间:2023-06-26 13:08:2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