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经故事:俏夫人变身罗刹鬼,大国王甘愿做乞儿 内容: 第672部 杂藏经白话:佛在世时有五大国王。 在迦葉佛时代,他们出家修道,正直而有德行,能导人以正法。 到释迦佛出世时。 五人皆能得道。 如今说说,其中一位国王得道的因缘。 他的国名槃提,王名忧达那。 其国繁荣昌盛,人民众多。 王有二万夫人,第一夫人,字月明。 仪容端庄美丽。 王非常敬重宠爱。 一次,王举行宴会作歌舞表演。 命月明跳舞。 月明夫人穿着华丽的服饰,身上点缀着名贵的金银,项链等首饰。 舞姿非常奇幻典雅。 大众欢喜愉悦。 忧达那王善长占相预知,见其夫人,有即将命终的凶相呈现,不超过半年,就会香消玉殒。 如今有多恩爱,离别就有多痛苦。 此时此刻,大王不禁忧伤起来,没心思再看歌舞了。 月明夫人奇怪,便问之。 大王因为死亡事大,怕夫人忧恼,隐瞒不说。 夫人殷勤追问。 大王拗不过便答言,我预知你的寿命短促,如今命不久已。 面对所爱即将别离,所以忧愁伤感。 月明夫人道,有生就有死,这是世间的自然规律,何须为此担忧。 若是大王恩宠照顾我,但请告示大众,见证我出家修道,了此余生。 大王赞同夫人的意见,让她出家修道。 大王也想借此机会证明修道的果报,增益自己的信心。 与夫人结下誓言。 夫人若是出家,持戒修道。 若未成道,必生天上,若生在天上,还要回来这里与我相会。 若能如此,就让夫人出家。 月明夫人立即许下了誓言。 于是请来诸比丘尼,帮月明夫人剃度,带夫人离去。 大众敬佩月明,以国王夫人尊贵的地位,能舍弃五欲,出家为道。 所以多来问讯,恭敬供养。 来访者过多,妨碍了月明学佛修道。 因此月明离开故土游行诸国。 从出家那日起,时间满六个月。 月明持戒清净,精进行道,思维道义,厌恶生死无常的世间,得阿那含道(初果)。 于一个村镇命终后,立即生于色界天上。 月明夫人成为色界天人后,观察往昔因缘(天人有天眼通)。 知道自己与忧达那大王有约定,要赴上一世立下的誓言。 看到忧达那大王沉溺于五欲享乐,为人暴戾嚣张难以讲清道理。 如果就这么去见他,是没有办法感化他的,适宜以恐怖威势来逼迫,他嚣张的本性才会降服。 于是月明变身作大罗刹鬼,衣毛振竖,手执五尺大刀。 忧达那王正在夜里静卧。 大罗刹鬼还未来到皇宫,在虚空中大王已经察觉,非常恐怖畏惧。 大罗刹鬼道,你虽然拥有兵众千万,但如今你的小命已经在我鼓掌之中,不由得你做主。 你的死期已到。 你还有什么功德善缘可以自救? 大王立即报告,我无其它因缘。 惟恃原来所作的善业,修心清净,死后可生人天善处。 这样的善业,最为可靠。 更无其它理由了。 大王问言。 你是什么鬼神? 使我大生怖畏退缩。 天人答言,我是月明夫人。 大王放我出家后,持戒修道,思惟离欲。 死后生于色界天上。 今天是特意来赴前世约定的。 大王言。 你虽然这样说,但我还是不信。 若你变回原来的面貌,这样我就相信你。 天人立即变回原来的月明夫人。 衣裳服饰跟原来一样,就如以前,本就在站在大王身边的月明夫人。 大王情欲勃发立即上前,想抓住月明夫人。 月明心念,此人欲心炽盛,身心不净,不可靠近他。 于是立即上升虚空。 为大王说法:人类这个色身无常。 弹指之间都难保全。 譬如朝露日出则灭。 没有人可以躲过无常。 若贪恋于身体。 大王不见。 人盛年时如花般的美色,被年老所吞灭。 各种机能退化,目视不明,耳听不聪,形体衰败皮肉腐朽,没有一样可以留恋的。 譬如酿酒。 但取香淳之味,完后的渣糟根本没有价值。 身体一老,无可贪乐,唯有等死。 身体一旦出生,死亡就一直跟随着他。 大王不见。 有怀胎中死者。 有出胎后死者。 有年青时死者。 有年老时死者。 色身危脆,死贼常随,一点都不可靠。 身心如被火点然。 充满众多痛苦,心里有三毒(贪嗔痴)的忧恼,身体有寒热饥渴的众患。 如此而不生厌离,贪着自己的色身皮囊,宫人妓女,美色五欲,国财妻子,都不是自己真正拥有。 死亡时至,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身体自己尚且要丢弃,何况其它的身外之物? 人生的生与死、喜与忧,无一值得期待。 凡夫下人愚痴暗昧,沉迷于五欲享乐,轮回生死苦海,不知道出路。 大王是智慧的人,为何不厌离世间,出家求道呢。 听完月明的说法,和刚才对死亡恐惧的真切感受,大王此时此刻如梦初醒,向善心生。 听从月明的意见决定出家求道。 月明继续开导大王:若决定出家,当求好的导师,当闻精妙的佛法。 得闻妙法后,信受而依法奉行,日夜精进,勤奋修行切勿懈怠。 话说完后,忽然不现。 大王等至天明后,把王位禅让给太子。 舍离人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 投奔寺庙拜师,出家为道。 当时的人民以其国王,竟能舍弃人间最高的财色名利,去求索正真道意。 国中的臣吏人民,相当多人经常来供养大王,并恭敬问讯,这样一来反而妨碍了大王静修道业。 于是大王离开故土游行至摩竭国。 得遇佛陀为其说法,心开意解得阿罗汉道,诸根静默无所欲求。 执持瓦钵,入王舍城。 乞得剩饭。 返回树林中,坐在草地上进食。 这时,摩竭国的洴沙王出游,刚好遇见成为道人的大王,于是来到树林问讯:你本为国王,出入都有大营。 随从敲钟鸣鼓。 人民聚落,美食佳肴,库藏珍奇,所有用品随心所欲。 如今作乞儿,独行乞食,怎么可能快乐? 你还是不要修道了,我分半个国家给你治理吧。 道人答言:我本来是大国国王。 聚落人民非常多。 如今为何要舍大就小呢,此事并不适合我的。 洴沙王又问:你本来食以美味,盛以宝器,如今执持瓦钵,乞讨人家的剩饭剩菜,这也太难为你了。 你本为国王,身边有勇夫将士侍卫,如今单独一人流浪,难道不害怕吗? 你本来住在深宫,夫人后妃,妓女娱乐。 好听的乐声、美妙的色彩,赏心悦目。 坐的是宝床,铺上舒适精细的被褥。 今日飘然孤独,露宿林野,睡在铺上草曼的地上,这样也太苦了吧。 道人答言。 我以能学佛修道为知足,世间的欲乐没有我贪恋的。 洴沙王言。 你真是可怜之人。 道人答言,你才是可怜人,不是我。 为什么呢,你为人类的五欲所缠缚,人间的恩爱所驱使,身不由己,不得自由。 我如今心意清静愉悦,无欲无求,自由自在。 摆脱尘劳后,获得的种种快乐才是真乐。 (人间的欲乐包含种种烦恼过患,短暂的小乐跟随着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等人生大苦,所以离欲修道,身心安泰、清净法喜,修得脱离生死轮回的涅槃之乐,才是纯正的真乐! )道人为洴沙王说法完后,洴沙王就告辞回去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01 教育需要善巧,方法因人而异。 明理的人需要劝导,贪执的人需要利诱,骄横的人需要威逼. .. .. .. 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对应人的不同性情和喜恶,采用合适的方案。 02 如今有多执着,失去就有多痛苦。 世间无常,人身难保。 譬如朝露日出则灭,没有人可 以躲过无常。 身体自己尚且要丢弃,何况其它的身外之物? 03 凡夫愚痴暗昧,沉迷五欲假相,以苦为乐,轮回生死苦海,不知道出路。 你是智慧 的人,为何不厌离世间,学佛求道,修得不生不灭的永恒真乐呢。 发布时间:2025-04-30 10:09:5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