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复杨宗慎居士书 内容: 手书备悉。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戒。 不知祸福之来,有近有远,迟早不定。 近则人俱得见。 远则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 今设一喻,以期易知。 作善作恶,如种谷然。 其人虽善,以前生所作不能无过,故今日所受不能无逆。 今生之身,名为报身。 以今生之为男为女,或好或丑,以及寿,夭,贫,富,智,愚,康,病等,乃前生之所作所为所感之报,故名此身为报身。 谓其为前世所作之果报之身,以前世之因,为今生之果。 今生虽善,前世之业重,不能即得其为善之报,而先得其前世之恶报。 如人去年未种谷,今年虽勤劳耕种于未收获之前,亦不免于无粮。 此无粮,非因今年之勤劳而无也。 今年之无粮,乃去年不下种所致。 今年既勤耕种,则收获后及明年则有粮矣。 为恶之人,尚未受祸,以有余福未尽。 如人去年勤耕种,今年不耕种,而仍不至饥饿,乃去年之所余。 吃完,则今年未种,将无所食矣。 须知善人得恶报,使不为善,其恶报当更甚。 由作善,而恶报随之减轻。 恶人得善报,使不为恶,其善果当更大。 由作恶,善报亦随之减轻。 世人于衣食供身之物,悉知预备,不致临时失措。 而于关于身心性命之事,不但不知预修,且以人之预修者为痴,而以己之肆志纵情,恣行淫杀,为有福,为有智。 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 修行之人,须具决烈之心。 任彼诮谤,我总了无疑虑。 若闻人诮谤,便生退心,此种人亦是前生善根浮浅所致。 不以佛所说者为依归,而以愚夫愚妇所说者为根据。 固当长在生死轮回中,永受三途之苦。 而欲得人天之身尚难,况了生死超凡入圣,以至成佛之大利益乎。 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佛,决定求生西方为宗旨。 若念佛人不愿求生西方,即为违背佛教。 譬如王子寄居他国,不信自是王子,但愿终日乞食,不至饿死,便为志得意满。 其知见之下劣,能不令人怜悯乎。 王高氏娴熟经典,而作不敢妄想生西之说,其心志之卑劣,亦何至于此极。 其平日所亲之师,亦系盲修瞎炼之辈。 使其师知净土法门,何得长作此想。 祈为彼说,若不求生西方,决定不许皈依。 肯求生西方,则可许皈依。 今为彼取法名为宗信。 谓深信佛言,不敢违背。 自己修持净业,又须教诸儿女媳孙辈,同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念佛及念观世音,以期现生业消福长,临终往生西方。 如此自行,并化及家庭及与亲朋。 则其往生,定可如愿。 佛开净土法门,教人求生西方。 汝是什么人,敢不以佛言为是,而各任己志乎。 故须一以佛说为宗主宗本而信奉之。 不敢一念或违,方可谓宗信。 其女胡王氏,法名宗净。 世间夫妇儿女,无非前生所结之业缘。 彼夫早死,子未娶而夭,女甫嫁而寡,约世情论,则为不好。 然能因此知世相无常,专志修持。 则此诸苦况,实彼出苦之善导。 彼富贵人夫妇儿女,一堂团聚,其精神皆耗于忙生产婚娶中。 纵欲一心念佛,亦不能如意。 彼能作此想,并教女一心念佛。 则其夫其子其婿,乃为反助彼之道业者。 彼果能一志往生,则其夫其子其婿,亦当因彼之修持以生西方。 正所谓金以炼精,刀以磨利,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天之成就人者,有逆有顺。 人能乐天知命,则逆反为顺。 否则顺反为逆。 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 又现今是一大患难世道,凡刀兵水火,瘟疫虫蝗,或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肯志诚念佛念观世音,决定便能逢凶化吉。 又女人临产,必须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不会难产。 即难产将死,令彼念,则即刻便可安然而生。 此话要与一切人说,使其悉知。 则世间便无难产,及因难产而母子俱死之事。 切不可谓裸露不净,念之恐有罪过。 且此时乃母子性命相关,出于无奈,不得与平常能致恭敬致洁净者比。 又须出声朗念,不可心里默念。 以默念感应力小。 又此时用力送儿出,心里默念,或致受病。 屋内照应的人,也大声帮他念。 家内另屋中,亦可助彼产妇念。 女子能从小即念佛,后来决定不发生此种苦痛。 将来临终,尚可往生西方。 否则一受孕即念,或临生前三四日即念,或临生始念均可。 世人每以阻人善念,如妇女生产,大家视作畏途。 不但本产妇不敢念,或其婆其母因其媳女生产,预先逃居外边,过一月余方敢回来。 此种皆受外道,但知平时恭敬之道,不知因事适宜之权。 致世间许多女人,受极痛苦,或致死亡,可不哀哉。 拉杂书之,以期利人。   发布时间:2025-05-06 08:35:0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