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沛然博士:金钱是否万恶? 内容: 陈沛然博士:金钱是否万恶? 金钱是否万恶? 第234期明觉 文:陈沛然问:我是做生意的,最近留意和阅读佛教书籍,看见有些佛教徒说金钱是万恶的,自己心里很惊讶,因为我天天在赚钱,哪岂不是我天天在争取万恶? 我岂不是变成万恶的罪人? 我甚觉困扰,虽觉得佛法很有智慧,唯在此问题上,却令我很烦恼,使我不敢信佛。 怎么办? 陈沛然博士答:有些佛教徒之言「金钱是万恶」,其意不在字面意义,而在背后之深义。 其深义在於唤醒众生不要沉迷於金钱。 有人为了金钱,一生人营营役役,劳碌奔波,向外追求,被金钱之数目主宰,丧失了自作主宰的能力;失去了自主性,生命不能安顿下来,只在追逐无穷无尽之数字游戏,及至金钱多时人却去了。 由此而显出众生之愚昧,由此而警醒众生不要被无穷之贪欲控制,是故说金钱万恶。 这是佛法之甚深义。 若明白此义,各人面对金钱之时,如何将金钱定位? 金钱其实是甚么角色? 客观地说,金钱自身之存在只是工具角色,金钱只是个媒介,自身不含或善或恶之价值意义,它是属於中性,佛家名之为「无记」。 金钱自身非善非恶。 使用金钱才有善恶之分;将金钱运用於饶益众生或弘扬佛法之事,此运用乃属於善;若将金钱运用於伤天害理或奸淫邪道之行,此运用乃属於恶。 此乃运用上才分善恶。 那么,我们要问:谁在运用金钱? 当然是人在运用金钱,金钱自身不会动,金钱自身不会运用自己,金钱只是个媒介,供人运用。 运用得好,便是善;运用得坏,则是恶。 是人之运用而令金钱万恶,反过来说,当然亦可令金钱万善。 钱不是万能,但无钱则万万不能。 此显示了金钱是个必要条件,却不是充足条件。 无钱自然不能解决基本生活之问题,这是解决生活存在之必要条件;但是,有了基本生活,解决了基本生存之后,人之精神境界仍须迈往更高的境地――人生朝向成佛之路,此则不是金钱可达致的,故此金钱不是万能,不是人生境界圆满之充足条件。 简言之,金钱的角色是工具,而非目的;即是说:有了金钱,下一步应怎样? 此即非金钱所能解答! 善用金钱是善人,恶用金钱是恶人。 是善是恶,均由自己决定,不由金钱决定! 佛教主张福慧双修,既修持智慧,亦修福德。 故此《分别业报略经》说:「常乐修智慧,而不行布施,所生常聪哲,贫窭无财产。 唯乐行布施,而不修智慧,所生得大财,愚痴无知见。 施慧二俱修,所生具财智;二俱不修者,长夜处贫暗。」有了钱之后,人依然还需布施修福德。 有钱有财非万能,无钱无财万不能。 多钱多财多助人,善用钱财福乐生。 发布时间:2025-05-12 10:07:0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0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