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四种无作妙德 内容: 世尊。 我复以此闻熏闻修。 金刚三昧无作妙力。 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 同悲仰故。 令诸众生。 于我身心。 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宣化上人讲解】世尊,我以反闻入流内熏,熏起本觉智光,再回光返照,来照能闻之自性,照彻心源,得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而入究竟坚固正定。 入正定,就有这种无作妙力,能和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的悲哀仰慕心,打成一片。 如果众生在苦恼灾难中,怖畏恐惧中,能一心称我名,就能从我身心中,得到十四种无所恐惧的功能德用。 这经和普门品所说一样: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一者。 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 令彼十方苦恼众生。 观其音声。 即得解脱。 一者,由我之智光不外照,不自观世间之声音,只是观能观者是谁,从正定中,用无作妙力来加被众生,故能令一切苦恼众生,但能一心称我名号,我就只观其称念声音,寻声救苦,令其即得解脱苦恼。 二者。 知见旋复。 令诸众生。 设入大火。 火不能烧。 二者,我已旋转妄知妄见,回归自性之真知真见。 见属火,故见业生,就见猛火。 现在妄见既已旋复,但无见业,火亦不能烧。 所以我能加被众生,假使他们遇著大火之难,但能一心称我名号,火就不能伤害他们。 三者。 观听旋复。 令诸众生。 大水所漂。 水不能溺。 三者,我已旋复妄闻,回归真闻。 听闻属水,故有闻业,就见大水为害。 现在已旋妄归真,水亦不能溺害。 则能加被众生,假若他们为大水所漂,但能一心称念我的名号,就不会被大水所溺。 四者。 断灭妄想。 心无杀害。 令诸众生。 入诸鬼国。 鬼不能害。 四者,我已断灭妄想,妄想不生,心无杀害,因此能加被众生。 假若他们误入罗刹鬼国,但能一心称我名号,鬼就不能伤害。 妄想即第六意识,佛喻之如贼,能杀害我们法身慧命,故修道切切不可有妄想。 好像你现在生了妄想心,既然念观世音菩萨,便不为大火所烧,大水所溺;那么我亦跳入大火大水中来试试。 既没有信心,而生妄想心要来试验菩萨,那怎能感应道交! 非但不能得救,还要被火烧死,被水溺死,再堕落恶道呢! 五者。 熏闻成闻。 六根销复。 同于声听。 能令众生。 临当被害。 刀段段坏。 使其兵戈。 犹如割水。 亦如吹光。 性无摇动。 五者,因我反闻自性,本觉内熏,熏妄闻成为真闻。 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时销妄复真。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六根可以互用,故能加被众生,假使他们将被杀害的时候,但能一心称我名号,我就会令杀害他们的利刀,自然一段一段的断折,兵器戈戟亦失去效用。 就好像用刀斩水一样,水无伤痕。 用口来吹日光,吹不掉光。 这是因为我的自性,如如不动,刀枪不入,故能加被众生,同样不受害。 六者。 闻熏精明。 明遍法界。 则诸幽暗。 性不能全。 能令众生。 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 虽近其傍。 目不能视。 六者,反闻熏修,伏归本源真精之性,发出本有智慧之光,光明遍照法界,则所有暗昧幽隐为性的鬼神,就无法自全,故能加被念我名号的众生。 假若遇著药叉(勇健鬼)、罗刹(是恶鬼)这二种鬼都喜欢食人肉。 人死后尸身若腐,他们可以念咒,令其新鲜而食之。 鸠槃茶即魇魅鬼,状如瓮形,能魇魅人。 人被魇太久,便会阴盛阳衰而死。 毗舍遮,此鬼专啖人和五谷之精气。 富单那,即主热病鬼,能令人发热。 鬼属阴,只是一股阴气,故不能见光。 有些动物,好像猫头鹰、蝙蝠、地鼠等亦是不能见光,在夜间才出来寻食。 以上种种鬼,虽然走近你的身旁,只要念我名号,连看都不敢看,何况能加害? 七者。 音性圆销。 观听返入。 离诸尘妄。 能令众生。 禁系枷锁。 所不能著。 七者,音声和动静二性,皆已消灭,连动相和静相,亦了然不生。 这时候能闻之性,便逆流而入,直至纯一无妄,就远离一切虚妄浮尘。 故能令一切受难众生,但能一心称我名号,禁闭、系缚、颈枷、锁链都不能拘束他们。 这些都不是神话或戏论,因历史上都有记载。 好像晋朝窦傅,河内人,永和七年(西元351年)为高昌步卒,被吕护所俘,和同伴七人,共禁狱中,不久将杀。 有道山和尚,和窦傅相识,故来狱探视,傅求和尚救他出狱。 和尚说:你只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必有感应,傅遂专诚默念三天三夜,忽然枷锁自落,但不忍一人离去,故求菩萨加被,并劝同伴都诚心念圣号,果然不久同伴刑具亦自解除,遂同逃回乡里。 乡人见状,亦皆感动,故一乡之人,都笃信和供奉观音菩萨。 八者。 灭音圆闻。 遍生慈力。 能令众生。 经过险路。 贼不能劫。 八者,反闻入流功夫更深,既已解脱声尘,尘灭则外无敌对,根圆就能咸归一心,故能遍生慈心,乃至恶人凶贼,亦能受感化而起慈心。 所以能加被称我名号的众生,设使经过危险之道路,盗贼亦不敢拦路打劫。 九者。 熏闻离尘。 色所不劫。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 远离贪欲。 这里讲贪嗔痴三毒,因毒能伤害法身慧命,堕落三途:多贪众生堕地狱;多嗔众生堕饿鬼;多痴众生堕畜生,甚可怖畏。 第九种无畏是离贪欲。 诸贪之中,贪欲为首故先讲贪欲。 因反闻熏习功夫更纯熟,远离尘缚,诸尘之结既解,色尘亦不能为害,故能令一切多淫众生,但能一心称念我名,即能远离贪欲,远离贪毒就不会随地狱。 人人以为美色可爱,可是美色能劫尽你的家珍。 见色动心,还要堕落爱欲深坑,岂不可怕。 所以这个男女淫欲问题,最难解决,如果能看破放下,那就得解脱。 法华经普门品上说:“若多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刚才午饭时,我曾对你们说:用功用到恰当的时候,就食不知食,穿不知穿,何况身外之物,还不能放下。 要来学佛法,就要重新做人,把以前的事,都忘记一干二净,那才能得到法水滋润,才能得到真正智慧,才能希望成佛。 如果又要学佛法,又放不下世间的财、色、名、食、睡,那就无法得到成就。 因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的。 十者。 纯音无尘。 根境圆融。 无对所对。 能令一切忿恨众生。 离诸嗔恚。 第十种无畏是离嗔毒:纯一闻音妙性,没有可对声尘,这就是动静二境,了然不生。 根尘双亡,唯一圆融。 无能对之根,与所对之尘。 凡是有嗔恨,都是生于有对待,有违逆,现在既证圆融无碍,无对无待,故能加被有嗔恨忿怒之众生,但能一心念我名号,便能令他们远离一切嗔毒。 法华经上说:“若人多嗔,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能离嗔。 ”关键在于常念,不是一天念,一天不念。 还要恭敬,还要有信心,就一定会感应,一定得菩萨加被。 世间上的东西,会用便能帮助你获得成功。 不会用,就能破坏你,令你堕落。 好像有钱一样,有钱时能用钱做功德,做善事,施棺济贫,是积善造福。 如果有钱而去嫖赌、吸毒、恃势淩人,那就是造业了。 十一者。 销尘旋明。 法界身心。 犹如琉璃。 朗彻无碍。 能令一切昏钝性障。 诸阿颠迦。 永离痴暗。 第十一种无畏是离痴毒,六根六尘既双亡,恢复自性光明。 身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身心。 身心和法界打成一片,合而为一,无内无外,无大无小。 好像琉璃一样,内外明彻,无所障碍。 故能加被生性昏迷暗钝,障蔽正知正见的众生,及一切阿颠迦(译作无善心,拨无因果、邪知邪见之众生),但能不心念我名号,但能令他们得到真正智慧,永远离开愚痴迷暗。 法华经上说:“人若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我在苏州灵岩山,见到一位和尚,名叫大休,他真是大休,因他给自己做了一个石棺,外边写了一副对联“无大无小无内外,自修自了自安排。 ”他把石棺做好后,就坐在里面,把门关上,便圆寂了。 这真是不可思议。 发布时间:2025-05-21 08:03:3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