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百喻经卷下》:75、驼瓮俱失喻 内容: 译文:从前有个人,先是在瓮中盛了谷子。 骆驼伸头进瓮中吃谷子,过后伸不出来了。 如此,这人很是忧恼。 有一位老人来对他说:「你不要愁啊! 我教你怎样弄出来,你听我的话,必定能快快弄出。 你应斩掉它的头,自然可出来了。」就采用了他的话,以刀斩头。 既杀了骆驼,又破了瓮,如此愚人,世间所笑。 凡夫愚人也是这样,一意向往正觉,志在求得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果,那么,就应该受持禁戒,防止种种恶行,然而为了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享受,毁破了净戒。 既犯了戒,又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作。 三乘和净戒,两样都丧失了,如那个愚人一样,骆驼和瓮都失掉了。 《百喻经》尊者僧伽斯那撰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写在前面:《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 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 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城。 在鹊封竹园。 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 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 从座而起白佛言。 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 故来归问唯愿说之。 佛言甚善。 问曰。 天下为有为无。 答曰。 亦有亦无。 梵志曰。 如今有者云何言无。 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答曰。 生者言有死者言无。 故说或有或无。 问曰。 人从何生。 答曰。 人从谷而生。 问曰。 五谷从何而生。 答曰。 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 问曰。 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答曰。 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问曰。 空从何生。 答曰。 从无所有生。 问曰。 无所有从何而生。 答曰。 从自然生。 问曰。 自然从何而生。 答曰。 从泥洹而生。 问曰。 泥洹从何而生。 佛言。 汝今问事何以尔深。 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问曰。 佛泥洹未。 答曰。 我未泥洹。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 佛言。 我今问汝。 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答曰。 众生甚苦。 佛言。 云何名苦。 答曰。 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 故知死苦。 佛言。 汝今不死亦知死苦。 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 悟须陀洹果。 复坐如故。 佛言。 汝等善听。 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75、驼瓮俱失喻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复不得出。 既不得出,以为忧恼。 有一老人来语之言:“汝莫愁也。 我教汝出。 汝用我语,必得速出。 汝当斩头,自得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复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间所笑①。 凡夫愚人,亦复如是。 悕心菩提②,志求三乘,宜持禁戒,防护诸恶。 然为五欲毁破净戒。 既犯禁已,舍离三乘,纵心极意,无恶不造。 乘及净戒二俱捐舍。 如彼愚人,驼瓮俱失。 注释①间:他本作“人”。 ②悕心菩提:悕,悲伤。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邵之茜著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3、网文 发布时间:2025-05-28 09:39:3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