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14 内容: 清费孺人费孺人,名兰襄,世代居住吴江县,就是彭二林居士的妻子啊。 平常从未骂过人。 有不如意的事,默默承受而已。 先是在家没出嫁时,庶祖母王氏,喜好作佛事,孺人就心里有仰慕,奉持斋戒,出嫁后也不断。 自从嫁给彭居士五六年,连生二个女儿。 后来彭居士修西方净土的业,常说出离苦难的要理。 孺人就断除荤血,独住小园,每天与二个女儿讲读大乘经,回向净土。 乾隆五十五年秋天,有肺病吐血,消瘦劳损超过平常。 孺人就到文星阁,请祥峰和尚授优婆夷戒,礼诵更加虔诚。 平生偶然有点自己的积蓄,就用来作佛事。 这时把所有的收藏都拿出来,嘱咐彭居士到云栖寺建水陆大斋法会,愿与一切有情,同生净土。 法会开始的那天,家中人都闻到异香。 这以后病重,卧床五天,每天向西方祝愿说:“阿弥陀佛,要来迎接我。 ”彭居士从杭州回来,鼓励说:“资粮已具足,撒手就可以走,不要贪恋这残生啊。 ”孺人说:“我哪里贪恋呢? 只是怕不能快去罢了。 ”当夜过半,忽然朗声唱佛名,大概十声,顷刻间,就往生了,当时是九月八日。 过后数年,普门大士降临乩坛(请神),主持乩坛的黄敬敷,求问孺人的往生处。 大士指示说:“一念能回向,送心先到西。 功修久已积,终不退菩提。 现生懈慢国(西方边地),将来可登九品。 ”(《一行居集》,《西方公据书证》)评说:自从彭二林居士宣扬净土法门,眷属中随顺修持,先后往生的,记录到这里,大概有五人。 善人会集一门,实在不是偶然了。 清许节妇许节妇,是太仓钱氏女。 二十岁时,嫁给太学生许照,六年后守寡。 乾隆三十七年,有关部门上报,表彰她是节妇。 节妇自幼信西方净土的教导。 母亲病危时,节妇祈祷佛,天天念诵佛名上千声,病很快好了。 守寡后,事奉佛更虔诚。 经常拿出自己的积蓄,救贫济困,恩惠到禽畜。 每天念诵《金刚经》,回向往生西方净土。 晚年断荤血六年,往生前半月,梦见观世音菩萨现身接引。 到期,让侍者焚香,合掌念诵西方佛名,盘坐往生了。 当时是乾隆五十七年,二月四日啊,享年七十二岁。 (《一行居集》)清宋孺人宋孺人,是长洲人,嫁给了太学生顾文耀。 事奉婆婆恭谨,婆婆本来信奉观音大士。 去世后,遗下宋瓷大士像,孺人供奉越来越虔诚,有十多年。 后来她的儿子晋芳,梦见两位大士,身穿破衣,如有所求。 早上遇到一船夫,带两轴画来卖,一是旧刻的吴道子画的僧相观音,一是绣像送子观音啊。 急忙付了钱,嘱咐工匠重新装裱,送到乡里的月声庵贮藏。 过了一年,晋芳又梦见两大士说:“将要走了。 ”急忙去看,那画像放在墙壁里,已很久了。 于是带回家,张挂在净室。 孺人每天侍奉在像旁,念诵西方佛名,以及经咒等,瞻拜没有虚过一天。 有一天室中的砖面上,忽然现出僧相大士如吴道子的画。 过后八天,又现出一尊送子像,善财龙女,先后迸出来,于是挖砖刻像,金容灿烂。 从此断除荤血,一心修净业。 晚年下肢有瘫病,每天扶着下床,课诵不断。 后来发烧加重,卧病半个月。 临终,训勉儿子们,各自尽到本分。 要他们一起称念佛名,不要哭。 遂后合掌到头顶,念诵她修习的咒。 忽然闻到异香充满室中,平静往生了。 当时是在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享年五十四岁。 (《一行居集》)评说:潘万宗居士,衣灰现出三圣,如今宋孺人的砖面现出大士,都是精诚的凝结啊。 而有人怀疑那荒诞,试问蛤蜊壳中,猪牙齿臼等变现的大士像,又是为什么? 清郑氏郑氏,是松江人,嫁给了吴姓。 少年守寡,矢志不再嫁,另外构筑净室,闭户诵经念佛,有数十年。 到了嘉庆初年,七十九岁时,庭院前的石上,忽然生出大莲华二茎。 正好她的母舅蔡鸿业司寇,退休回来,见了惊奇,作文字刻在石头上,记录这件事。 当年腊月,郑氏对家人说:“我要回西方了。 ”过了十天,没有病态就往生了。 (《染香集》)清百不管老媪百不管老太,失了她的姓,是杭州人。 曾经求问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这一生决定脱离苦海? ”和尚说:“没有超过念佛的。 但念佛不难,难的是持久。 持久不难,难的是一心。 你如果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名,至诚发愿往生净土,临终佛来接引,就能脱离苦海了。 ”老太欢喜拜谢,回家后,就将家事,交给儿子媳妇等,开辟净室供佛,在其中修持。 一年后,又问和尚:“自从蒙您开示,弟子舍弃家务,专心念佛,自问也可以说是坚持不懈了,但是苦恼的是一心太难,师父应当还有办法教我。 ”和尚说:“你虽然抛却家务,但儿孙眷属,不是没有挂念。 这是爱根没有拔掉,如何一心? 你现今加大用功,先拔去爱根,将一切放下,然后才能够一心啊。 ”老太叹道:“师父说得是啊。 我虽然身体不管,心不能不管,从此真应当百不管了。 ”于是更加精进。 爱心偶然触动,就默持这百不管三字,用来驱除。 或有问她家事,也用这三字拒绝。 于是百不管的名,传播到亲友间,这样又过了一年多。 有一天,到庵里谢道:“师父不骗我啊,弟子去西方有日期了。 ”几天后,没有病态就往生了,这是嘉庆初年的事。 (《染香集》)评说:百不管,是外号啊。 推论起来,那一百到千,一千到万,都是不管了。 简单说,就是一切不管,哪有一百。 能够如此,而后尘缘可以断。 能够如此,而后净业可以成就。 呜呼! 怎么能使世间的人士,都如此百不管呢? 清陆氏陆氏,是娄县人,嫁给了周姓。 中年吃素,受五戒。 遇到西禅寺的僧人迈春,指示他念佛法门,就依教行持,三十年不厌倦。 丈夫死后,依靠女婿袁退庵家生活。 嘉庆十一年,感染微病,一心念佛,期望往生净土。 临终时,右侧卧倒,如入禅定。 室中有异香,直透到中堂。 直到入殓,还有余香。 (《染香集》)清吴氏吴氏,是苏州元和人,嫁给了张姓。 中年信奉佛,归依画禅寺的道林和尚,吃素戒杀,专心净业。 后来因为梦中见到观音大士,教她跪念,于是每次念佛必定下跪,香烧完才起来,没有一点懈怠。 晚年有微病,叫儿子眉山,去请僧人数人来念佛。 到了第三天,就说:“我见空中有两位和尚招手。 ”僧人说:“这是观音势至二大士啊,正应当一心向往。 ”话没说完,已经吉祥卧往生了。 眉山也因为母亲的教导,遂后长素信奉佛了。 (《染香集》)清沈媪沈老太,法名善月,是吴江黎里人。 嫁给了陈士坊为妻,生了二个儿子。 二十五岁时,修念佛三昧。 四十岁,断除荤血,不管家务,勤修放生等等功德。 儿子死后,不久寡居,用功更精进。 每天念诵《华严》行愿品一卷,《大悲咒》五十遍,佛号三万声,作为正课。 晚年,随儿子迁居城中,开辟一静室,不出门槛。 吃住都在里面,专心净土,数十年如一日。 七十五岁时,染病绵延不好,念佛名不断。 临终时,呼唤眷属扶她起来,要热水沐浴,更衣盘坐,面向西方合掌往生了。 忽然桌上现出莲华,影像不灭。 当时是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八日。 (《染香集》)清姚氏姚氏,是松江人。 平日随丈夫张某,信奉斗星很虔诚。 后来姚氏患病,她姐姐来问候,教她专心念佛,就依从了。 刚半天,忽然笑道:“我见莲华无数,大如斗。 ”说完就往生了。 (《染香集》)评说:见莲华,不见化佛,持诵的功不深罢了。 然而只要往生到安养国,终究会成佛了。 清汪氏汪氏,是华亭人。 十六岁时,嫁给周文荣。 家中极其贫穷,周文荣到远方做幕僚。 汪氏靠做女红自活,吃长素信奉佛。 后来周文荣死在湖北,很久没有音讯。 汪氏抚养儿子周方容长大,就让儿子寻找父亲。 周方容徒步数千里,最后背负父新遗骨回来。 学使官采风,因为母亲守节儿子孝行表彰她家。 周方容本来善长书画,人们看重他的孝行,争着购买,因此生活无缺。 汪氏晚年,念佛更虔诚,愿父母公婆以及丈夫,都往生莲界。 嘉庆某年,得病了,每天闭门念佛,不问家事。 临终时,对周方容说:“我昨天梦到你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我父亲,都住在莲华世界。 现在面前有五色云,拥着一瓣莲花,大如船,我大概乘这船往生吧? ”说完,安然往生了。 室中香气如兰,到入殓时没有散完。 (《染香集》)评说:前面发了这愿,最后符合她的梦。 那么丈夫死后修净业,必定是藉这个愿超生,不算明证吗? 愿法界众生,同归安养,回入娑婆,必能度脱,又不算明证吗? 如今的节妇,不明白这个理,小的就哀伤得病,大的就随丈夫去死。 不知一旦死后,各随各的白业黑业去受报了,纵然能相见在黄泉,也只是形同陌路。 只有西方净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其中的利害,实在是天壤的差别了。 请智者深思吧。 清王氏王氏,是金山县人,嫁给了张姓。 善待父母公婆,曾经两次割臂上肉。 丈夫死了,坚定节操,家法严肃。 每次见丧家办丧事,很害怕,因此问别人说:“怎么能免除这事? ”有人告诉她念佛法门,于是发心吃素,礼诵不断。 教儿子媳妇,全家信奉,努力修行放生掩埋暴露尸骨等善事。 后来患了脾病,求参一和尚,授优婆夷戒。 经过一年病重,行愿更真诚。 临终时,念诵《弥陀经》,接着称念佛号,不久往生了。 遗言不搞迎眚神的习俗,不用荤酒设祭,儿子媳妇都照办。 (《染香集》)评说:用荤酒设祭招待宾客,对于亡者就失了大利益,智者不做啊。 至于迎眚的事,尤其属于荒诞不经。 而积习成风,太令人痛恨。 修行人力挽颓败的风气,这是可以效法了。 清吴媪吴老太,是江宁人。 丈夫早死,遗留一儿子,抚养长大后,结婚几年,儿子又死了。 吴就与寡媳,共同抚养弱孙,孤苦度日。 后来深信净土法门,吃长素信奉佛,受优婆夷戒。 打扫小楼,敬供佛像,每天早晨起来,洗漱后,就上香礼拜,持念佛名三千,固定为每天的功课。 课诵后,才料理家事,这样数十年。 同街巷里有叫朱本愿的,素来与吴的儿子友好,所以常有来往。 嘉庆二十二年春天,老太忽然对朱说:“过后某天,希望你来我这里,有一紧要事,须要托你办啊。 ”朱答应,到期前往,吴已搭上缦衣,盘坐床上往生了。 她儿媳说:“近来课诵如常,精神也很好。 昨夜要洗浴后,就安静躺下,不知什么时候坐着往生的啊。 ”朱就为吴料理丧葬事了。 (《染香集》)清倪妪倪老太,法名显真,是嘉善人,住在北港村。 归依佛门,吃素念佛。 村中旧有观音像,老太早晚礼拜必定真诚。 每次供佛饭僧,都亲自操劳。 嘉庆二十二年九月,几次看到菩萨现相。 随后老太示现病态,对儿子说:“我数次见到菩萨唤我去,大概要去了。 ”儿子说:“既然菩萨降临,应当准备斋供,儿子亲自去城里,买素食供奉,如何? ”老太说:“也好,恐怕来不及了。 ”儿子就去城里,回来后,老太已经盘坐往生了,念佛的珠串还在手中啊。 (《染香集》) 发布时间:2025-05-30 08:35:2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