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愿法师:怎么理解“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内容: 同修:“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不是中间就是我们那个心,把这个事和理之间给它造成了一个障碍? 师:是自己的妄念。 同修:如果我们这个心不去分别不去执着了,就能证得“事事无碍”和“理事无碍”吗? 师:这个心不分别了,不是说我们一般常识里面说的“我的心已经不分别了,是不是我已经证得了没有障碍的境界了”,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无碍,不是我们看几本书、念几句佛就能够真正体悟到的。 在《楞严经》上讲的,你根尘脱落,六根真的是清净了。 六根互用。 比如说人入禅定,入定了到甚深的境界以后,执着与否,不执着与否,它们不会对你产生障碍了。 现在就因为你没有修行的功夫,所谓的你执着和不执着都是空的。 你说“我不执着了”,因为你没有到那个不执着的程度,只是你认为的你不执着,是你的标准,不是圣教的标准,不是佛法的标准。 同修:就像别人吃糖,别人说甜,你也跟着说甜。 你只有自己吃了以后,你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就是说这个执着、不执着不是说我们心里想象和嘴巴说的,而是说你证到了,自己必须得经过一个过程,修行到那,自己感悟到了,不用说自己就知道是执着还是不执着了? 师:对,真正到那个程度以后,没有争论,没有辩论。 不能说“我已经不执着了,你们都在执着,我跟你争论争论”,你又执着了。 所以佛法里有一个叫“无诤三昧”。 你非得跟人辩个高低:“我就对了,我已经不执着了”,那恰恰你的“我执”没破,还在执着。 真正的佛法是没有争论的。 就是说到一个平静的状态,用言语、文字已经不能够阐释你这个境界了,所以你何必去争呢? 没有争论! 争论和交流只是一个对话,让人能够觉悟,能够明白,能够把它开解,而不是真正的在内心深处要跟人家辩个是非、辩个高低的,那个执着那个分别是没有证得,那样是不对的。 真正修行的人,默然了之,一笑而过,不会说“我要显示我已经不执着了,我去怎么样怎么样”,那样的往往是背道而驰的。 同修:“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怎么在生活当中体会呢? 比如遇到一件让自己纠结的事情,我是不是就想:“这个不舒服是自己心里产生的,并不是这件事情本身给你造成的不舒服,它本身是顺的。 要找自己心里的问题,而不是找事情原本的问题。 ”是不是应该这样去修? 师:那这个修还是在最基层。 最起码要明了,本来这个事物它的起因、发展,到结果,它是苦、空、无常的。 无我啊。 这个现象本来就是成、住、坏、空,它是刹那不住的,不住的你怎么去评论它呢? 你说它好的时候,它有可能在往坏的方面发展了;你说它坏,它有可能往好的方面去发展了。 它是刹那不住、苦空无常。 这个是第二层了,然后才能达到没有障碍。 你说“我应该怎么样去原谅,或者应该怎么样去思考”,这还是在刚刚初级入门“我要怎么样”这个状态。 (2011年9月22日给北京义工的答疑) 发布时间:2025-06-07 12:11:2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