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贤崇法师:禅修正是在教我们如何驾驭,主宰自己 内容: 下午,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是佛教禅宗的智慧,以及这种智慧对我们高层管理人员有什么作用。 据统计,美国现在每天有1500多万人禅修。 在日本、东南亚等地方,禅宗对社会精英人士的影响也非常大,像乔布斯,就是一个资深禅修者,日本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包括我们国内的马云、陈峰等等,他们都是禅修者。 为什么大家对禅修如此痴迷呢? 因为禅修可以带来无与伦比的好处它可以打开我们的灵魂,改变我们思想,让自己升华到一个崭新高度,从而轻松实现人生理想。 人,最终极的敌人其实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 所以如何战胜自己,驾驭自己,乃问题之关键。 禅修,正是教我们如何驾驭自己,主宰自己。 人才的本质是品质大家都是做企业的,深谙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如果引进一个重要人才,企业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同样,一个国家如果启用一个人才,可以使国家由弱至强,蒸蒸日上。 孙皓晖写的《大秦帝国》共11本,我很喜欢看。 里面就讲秦王朝因为引进了商鞅这个人,最后秦国这个西部边陲之地,一个将要被灭掉的贫穷落后国家,因他的变革而崛起,强大,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 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的版图为什么那么完整,就是秦王朝奠定的基础。 统一了中国之后,秦始皇又和李斯商量,统一语言文字和度量衡,用这些方法把人民凝聚在一起。 如果没有秦始皇把中国统一,现在我们的版图就和欧洲差不多,一个个小国家延续到如今。 由此可见人才是多么重要,而人才的本质,是品质。 所谓修行,其实就是自我改变和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的品质。 一个修行人便是每天面对自己的内心,觉悟自己有哪方面缺点、不足,去克服它,改变它。 如果你每天抽两包烟,现在能不能每天抽一包半,再减少到一包? 这就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如果我们每天能自我反省,并且校正自己,就会发现,人际关系、工作、健康、家庭等等都越来越好,这,即是修行。 一个人,如果不想浑浑噩噩过日子,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他必须不断克制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所谓扬长避短,即是成功的关键。 故而,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之人,其实他们的一生都在修行中。 史料记载,岳飞同志原来很喜欢喝酒,有次皇帝对他说:这样以后会影响你做事啦。 从此以后,岳飞滴酒不沾。 还有邓小平同志,在晚年,一次医生对他说,为了你的肺,不要再吸烟了。 邓小平第二天就戒了,此后再没有犯过。 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想起儒家说的君子不二过,一个真正的君子,同样的错误不会犯两次。 他们可算真正的君子! 《孙子兵法》是一本论述打仗的书,里面讲一个将军的品质,他说,如果有五方面弱点,就会对自己构成巨大威胁。 比如说,爱人民当然这个本来不算弱点,而是优点,但如果被敌人抓住利用,对敌人而言就是弱点对方就用民众来骚扰你。 如果你脾气暴躁,对方就会挑逗你,让你发火,失去理智。 如果你爱美色,就会用美色来引诱你,消磨你斗志。 如果你爱钱财,就会用钱财来收买你,贿赂你,诱逼你。 总之,你爱好什么,对方就利用什么来制约你,正如有句话说:爱什么,什么就是你的死穴。 这和现在官场上流行的一套完全一样,你喜欢什么就用什么贿赂你,投其所好,怕就怕你什么都不喜欢,可当官的哪有什么都不喜欢的? 什么都不喜欢就是为了信仰当官。 当然,信仰也可以加以利用,但他是不怕利用的。 《孙子兵法》讲到,一个真正的统帅,总是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去面对战争,他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轻易流露出来,让对方有机可乘,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因为他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所以不会意气用事,不会穷兵黩武,也不会滥杀无辜,这样的人,才能做统帅。 而这样的人其实就是有信仰的人,正符合老子所言: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岳飞知道自己喝酒可能误事,一下就把酒戒了,这种毅力,不是每人可以做到,很多人戒了一辈子酒,戒了一辈子烟,到老了还在犯。 正因为人家有如此大的定力、决断力,所以才能做统帅。 我们无法克制自身弱点,所以被自己的弱点制约,终其一生,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无疑,禅修可以提高人的定力。 因此禅往往和定联系在一起,叫禅定。 佛教说外禅而内定,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这也是由戒入定,由定生慧的过程。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禅。 禅叫冥想,或者叫静虑。 用句非常简单的话可以解释:独一静处,专精思维。 就是使我们的心静下来,达到澄澈、清明的状态,此时再去思考一些问题,便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效果奇佳,事半功倍。 所以禅修的本质是调伏我们的心,如果心静不下来,万念纷驰芜杂,即达不到观照的作用。 怎么调伏呢? 有很多方法,诸如,数息法,观照自己的呼吸,一边记数。 另有念佛号、观想什么的。 现在发展更多,还有动中禅之类。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把心摄住就行了。 心摄住,便能专注一事。 学生如果专注听讲,成绩一定不错,老师如果专注讲课,效果一定极佳。 想一想,我们一生中有什么事、什么场景,一直不忘栩栩如生在脑海里? 那一定是我们当时心无旁骛,极其专注,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而,禅修首先是训练我们的专注能力,也就是定力。 至于冥想,实际就是身与心的合一。 我们打坐时腿盘起来,手握在一起,整个人就和宇宙合而为一了。 要想合而为一,须达到忘我状态,这时候,物我的界限消失,物我不二,成为一个东西。 其实我们人心就像一杯水,如果你不断搅动,再清澈的水也会变浑浊;如果这杯水放在那里不动,再浑浊的水也会变清澈。 禅修,就是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清澈、纯一的过程。 研究发现,人体有个规律:当身体处在快速运动中,比如跑步时,我们的头脑往往是不思考的,一片空白;反过来,如果身体不动,处于极其安静时,我们的思维就非常敏锐,考虑问题很周全。 这是动与静的关系。 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最重要的是把握方向,掌舵航标,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静虑者,因为只有静虑才能深入思考问题,并发现航线上的冰山一角。 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目不暇接,倘若心不能静下来,没有足够的定力,就可能眼花缭乱,做出错误的抉择。 我们看动物世界,蛇在捕捉猎物前怎么做? 一定是非常寂静,眼睛死死盯着,脖子向后仰,然后在最佳时机出击,一举擒获。 这也是静与动的关系。 不能更好地静,即不能更好地动。 换句话说,不能静若处子,就不能动若脱兔。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定力,怎么训练呢,独一静处,专精思维。 经常找点时间让自己独处,面对墙壁或者其他什么,总之闭上眼睛,关闭六根,切断外缘,只觉察自己的内心。 当心如一泓秋水般宁静、澄澈,如如不动时,才是定力生成之时。 但事实上很多人,每天拿不出半小时让自己打坐,他们把太多时间用在应酬上,甚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不知道忙什么。 这就看如何对每天24小时进行抉择了,把自己的事排一排,哪几件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有意识去抉择,然后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当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成为命运的主人。 其实,只要你想做什么,总是可以实行的,哪怕时间再紧。 前段时间我也忙个不停,每天换一个地方去讲课,新疆,广州,深圳,贵州,厦门,福州,基本上一天一个城市。 讲课结束后主办方请我吃饭,我基本都拒绝了,因为吃饭要两个小时,如果有什么问题探讨还可以,没有问题就坐在那里闲聊,聊的无多大意义,这时候我就觉得是对时间的浪费。 我自己包里有一本书,走到哪里随身带着,为什么,可以见缝插针阅读它,积少成多,我很多书就是这么读完的。 所以,我崇尚尽可能简单地生活,当外面的事越多,你会发现内心的宁静越少,当外面的事越少,内心的宁静就越多。 安于当下,执而不着释迦牟尼佛出生时诵了一句偈子: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什么意思? 他的这个我代表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自由主宰的。 这个自由主宰才最尊贵。 现在有几个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 有人觉得,我要吃饭,我要唱歌,我要睡觉,我都能主宰啊,其实,这仅仅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东西我们没法主宰。 你生病了,说我不想生病行吗? 你要死了,说我再活十年行吗? 你越来越老了,说我不想老,想越来越年轻,行吗? 生命其实是很被动的,当我们不能主宰时,就成为其奴隶,会被各种东西牵着走,金钱、权力、名誉、情感你喜欢什么,什么就牵着你走,挟持着你,便失去自由。 有人说,我就喜欢这个,好这一口,我活着就为了这个。 但我们仔细剖析一下,你迷恋的东西真的值得吗? 比如金钱,你喜欢,有了它可以买房买车,可以享受生活,但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发现,钱可以买来健康吗? 钱可以让你不死吗? 你想成为某个行业的第一,钱可以转化为你的才华吗? 有句话说,钱能买来的东西,往往低贱。 事实确然如此,有的女人,你钱再多,也买不来她的爱情,她也不会和你结婚。 当然这种女性现在很少了,但不会绝迹。 相反,能用钱买来的女人,也不值得珍惜,今天你能买来,明天来个比你更有钱的,她就跟着别人跑了,你觉得钱可靠吗? 西方有个亚历山大,他临死的时候对手下人讲:我死后把我装进棺材里,把棺材打四个洞,让我的双手和双脚伸出来,我要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临死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才把人生看透,这还属于智者,更多人死时都执迷不悟,而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活着时就已经了然人生之一切,从而调整了相应的步伐。 昨天,有个房地产的老板来诉苦,他在全国有十几个楼盘,市场做得非常大,房子卖得非常好,却跑到我这来,对我说了一大堆困惑,什么资金跟不上,手下人不行啊,等等。 最后我跟他讲,第一,钱要大家赚。 第二,你想想,自己这大岁数了,多赚十几个亿少赚十几个亿,还不一样嘛? 现在你把所有楼盘卖掉,钱十辈子都花不完。 为什么要纠结于此呢? 你想想,自己走到今天,钱有了,名望,地位都有了,还妄求什么呢,生命对你来说还剩下多少,你能花多少? 一碗稀饭,就吃饱了,山珍海味你还不一定能消化。 所以对于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深入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事实上,当我们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才能真正解脱。 这时进入的一种状态叫实相状态,就是进入了本体,进入了宇宙大道,与道合而为一。 此时,你产生的智慧远非常人能够想象,这时候你的智慧是通透圆融的,是无碍、无瑕的。 因为你对事物存在的规律一清二楚,对宇宙的成住坏空了然于心,能够站在生死的高度看待人的一期生命,能以匆匆过客的身份安于一席之坐庄,此时你就成为生命的智者,不会被任何表象所蒙蔽。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它告诉我们人生的终极智慧。 什么相呢?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真正的智慧就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眼中无此四相。 比如现在这个椅子,有椅子的相,它看起来很好,很结实,但是有一天,它终将消亡,一切不复存在。 同样,现在这个房子,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它又成什么样子呢? 它也在成住坏空的过程。 所以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上的一切,包括我们人,都是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当我们身体的因缘尽了时,它就会变化,分离,死亡。 因此,一切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今天你健康,明天未必健康,今天你活着,明天未必还活着这就是佛教讲的无常,空。 当我们明白此道理,就会安于当下,执而不着。 因为空不是无,空之中存在着有,有中孕含着空。 不断切换,推进,无始无终。 但人往往看不透这些东西,说,我钱越多越好,名望越高越好。 当你追求我应该怎么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不怎么了,你追求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成为你的障碍。 你追求金钱,就被金钱迷惑,就无法驾驭它,因利生害。 这个钱本来可能给你带来快乐,现在却给你带来烦恼,本来可能给你带来便利,现在却给你带来麻烦,本来可能给你带来幸福,现在却给你带来灾祸。 其他的东西无不如此。 因为你已经迷失掉自己,失去了驾驭它的能力。 心的解放有人说佛教是迷信,为有神论。 我说佛教不是有神论,它是所有宗教里面最物质的,最讲科学的,它就是讲物质的生灭,宇宙的构成。 其实不管科学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哲学家也好,自古至今,每个人都以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总结出一套理论基督教是这样看待的,伊斯兰教是那样看待的,苏格拉底是这样看待的,柏拉图是那样看待的,不过有的变成了哲学,有的变成了宗教,都是对这个世界进行解读,仅此而已。 所不同者,只是层次不同,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有人站在5层楼,有人站在10层,有人站在20层,他们看到的境界有圆满不圆满、究竟不究竟之别。 所以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他是没有局限的,所有的局限都是我们人为设定。 当你站到一定高度,不会对别人的思想有排斥,有敌对。 我们的寺院是佛教的禅宗,但是我们每次吃饭前都在念《道德经》和《论语》,大家知道《道德经》道家经典,《论语》是儒家经典,可我们并不排斥,因为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精华,都有可取性,都可以为我所用。 禅修的目的,就是要解脱自我,把自己解放出来,突破一个个思想的藩篱。 禅宗是从慧能开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当下成佛,这就是去掉一些繁琐的理论,文字上桎梏,直指人心,顿悟成佛。 当然顿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它与过去世的积累有关,但无论如何,开悟是禅宗重要一环。 禅宗中有许多公案就是记录师父如何让弟子开悟,有个丹霞烧佛的故事很出名:说丹霞禅师到处游方,有一次到了洛阳慧林寺,遇上大寒天气,他就把殿上的一尊木佛劈碎了来烧火。 师兄看到后大惊失色,说:你怎么把佛像烧了呢? 丹霞用拄杖在火灰里拨拨,说:我看看有没有舍利子。 师兄说:你糊涂了吧,木头像怎么会有舍利子! 丹霞说:既然没有,烧烧何妨,我就再取两尊来吧。 按照一般的寺院规定,丹霞这是大不敬,犯了五逆重罪,但丹霞烧佛的行为,实质是想告诉我们不要着相,《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所以,一切的关键乃人的内心,生活中造成巨大困惑的,就是我们的心,当心改变过来,世界就改变了。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不能创新,为什么我们没有中国式管理,为什么我们处处学习别人的经验而没有自己的建树,为什么我们总走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当学生? 就因为我们长期以来被传统的思想禁锢,失去了本自清净的根性。 什么是自性? 我们本自具足清净圆满的智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所以,那个清净的根性一旦污染,就失去了能生万法的功能。 为什么近百年来,我们中国没有出一个自然科学,医学、物理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为我们的教育把人的能动性禁锢了,教育的目的就是高分,所以学生都死记硬背,擅长纸上谈兵。 同时,我们父母的教育也把孩子禁锢了,从小就给他们灌输考高分,进好学校,将来出来找好工作的理念、蓝图,至于人文方面的意义和思想,根本不值得一提,被现实的利益打得落花流水。 即便追求现实的利益和成功,俞敏洪的一段话也值得思考: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生命轨迹,成功之路也不尽相同。 高考并不是奋斗的终点,不管成绩如何、读什么大学,都不是决定个人成败的关键。 决定个人成败的是伴随一生的胸怀、精神和勇气;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 所以,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步,甚至是很不重要的一步,但在我国恰恰相反,如果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借鉴美国,由严进宽出改成宽进严出,效果就不同了。 现在,我们的企业对下面员工管得太多,我们的政府对我们的企业又管得太多,所以把大家的手脚束缚住了。 我们的政府还没有充分完成服务职能这一转换,当然,这需要时间。 有时候我在想,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本来是莫大功绩,但此后车同轨书同文,把文字和度量衡等等都统一起来,思想也统一起来,最后,我们的思想就被禁锢了,失去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此后,新的东西很少出现。 这不能不说是它的副作用。 好,下午和大家简单分享的,就是通过禅修这样一种有效手段,去深入我们的内心,发现我们的内心,解放我们的内心。 心解放了,一切都解放了,做什么都可以达到自由无碍的状态,再把这种状态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无不心想事成,如愿以偿。 发布时间:2025-06-10 14:17:2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1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