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毗卢七法 内容: 1毗卢七法1)双足金刚跏趺或半跏趺坐。 2)双手结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放于脐下。 3)脊背端直:不可东倒西歪,也不可前俯后仰。 有些修行窍诀中说,身端直则脉端直,脉端直则心端直,心端直则觉性自然现前。 4)颈部稍向前屈:不能往后仰,也不能左右歪斜。 5)臂膀后展放松:不要向胸前内收。 6)双目垂视鼻尖,不能睁得太大。 7)舌抵上颚。 恭录自上师仁波切《前行广释1》第二节课2毗卢七法:双足金刚跏趺坐或半跏趺坐。 这并不是打盘脚,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两腿交叉,整个动作就无法到位。 刚开始跏趺坐时,脚会痛,有些难受,但慢慢习惯就好了。 之后依次是:双手结定印;脊椎正直;颈部稍向前倾;两肩向后张开;双目垂视鼻尖;舌抵上腭。 这一坐式,在显密经论中都有宣说。 除了大圆满等不共修法以外,禅修中契合这一身体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它不是佛教独有的,在印度瑜伽的修法中也有。 瑜伽 ,简单说就是相应的意思。 印度瑜伽现在很兴盛,不仅仅是印度,美国、中国等世界各国的人都在修。 他们在静坐中,很多也是用这一坐式。 当然,最典型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从修苦行乃至获得究竟证悟,都是依靠毗卢七法。 毗卢七法、排浊气,这些修法,不说来世的解脱,单就今生的身心健康而言,也大有好处,修的人都深有体会。 听说印度的有钱人,家家户户修瑜伽,尤其是大领导,不修的很少。 我认识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在这样修过以后,身体明显轻松,好多病也奇迹般地消失了。 所以,就算为了身体,也应该排排浊气,运用这一坐式修一修。 有些人太绝对了:外道不好,只有内道才好。 这种说法不合理。 其实所谓的外道,他们有很多窍诀值得学习。 像太极拳,如今在国内外也很受青睐,它将人体与自然结合起来,有很好的修法,修了以后效果特别好,以前我读书时也练过。 因此,我们也不能除了自己以外,其他的都当作外道抛弃。 如果是不承认善恶因果的邪见,当然不能随顺,但对所有行为都排斥的话,也不明智。 其实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卦法,全是用其他宗教的窍诀,而汉地有些大德在传法时,也会借用儒教、道教、基督教等思想。 所以,世界上的各个宗教之间,是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 总之,毗卢七法这一坐式,运用好了,一定会给修行带来很大进步。 尤其像眼睛垂视、脊椎正直等要诀都十分重要,如果做得到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正脉就会直,脉正风就会正,风正心就会正。 身体、气脉、风的运行以及心都正了,修行就很容易。 因此,禅修时不能躺着、靠着,要先调好坐式。 其实不说禅修,就是在平时看书、说话、走路、做事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神态或姿势,也能流露他的见解和修证。 我们佛门中讲威仪,像穿着、眼神等都是,从中可以推出一个人的心正不正、见解正不正,因为身和心之间,本来就有一定的关系。 恭录自上师仁波切《前行广释7》第一百一十一节课3参禅时,一个是万缘放下,这样几分钟之后,通过诵经的声音让自心完全放松下来,内心达到宁静。 这个之前,大家首先要两手结定印。 本来有两种坐式,另一个是两手心性休息印,放在膝盖上。 但是大家先把双手放在前面,像阿弥陀佛的手印一样结定印,这是坐禅的第一步。 以后你们坐禅时,也用这种动作双手结定印。 身体要端直,如果身体没有端直,左右两边歪歪扭扭,身不直则脉不直,脉不直则心不端直,所以身体应尽量端直。 肩膀稍微往后沉,放松下来。 头不要往后仰,稍微往前倾斜,不要左右动。 头也不要动,身体也不要动。 如果你的身体动来动去,心肯定会动的。 短短的一个小时,大家应该安住下来。 眼睛不要完全闭上,也不要完全睁开,视线稍微注视鼻尖的方向。 舌尖抵上上颚,这样可以防止口水。 这就是所谓的毗卢七法坐式。 当年释迦牟尼佛也是以这样的坐式而成就,这种坐式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我前一段时间也讲,这种坐式时的身体就像埃及金字塔一样,现代科学也发现,金字塔有独特的能力。 第三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禅修问问:我是大一税务学院的。 心理学有个词叫脑袋饶舌,就是大脑会不停对自己说话,我有这种现象,也尝试内观,但感觉到强烈的抵抗。 请问,怎样才能让心平静? 索达吉堪布答:我建议你以毗卢七法的坐式禅修。 毗卢七法是:双足结跏趺坐;双手结定印;脊背端直;颈部稍向前屈;臂膀后展放松;双目垂视鼻尖;舌抵上颚。 这个坐式类似金字塔,科学家发现,只要是这种形状就有金字塔能,可以聚集宇宙能量。 因此,早上起来或晚上睡觉前,以这种坐式禅修一会儿,对心的安定很有帮助,可以起到心灵净化的作用。 当然,坐式不对,效果则不会很好。 发布时间:2025-06-24 10:05:2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