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焕法师:家庭教育的根本 内容: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1年农历二月念佛七法会(初五上午仁焕法师开示) 家庭教育的根本于教育上,既然有学校教育,为什么又提倡家庭教育呢? 这两个教育,作用不一样。 家庭教育是人的德根教育,社会学校的教育是知识文化教育。 也可以这么说,家庭教育是唯心教育,社会教育叫做唯物教育。 什么样叫做德根教育呢? 德根教育,首先就要有信仰教育。 为什么人要建立良好的信仰呢? 人如果没有信仰,就是没有根本的目标,所以信仰就是人的目标。 信仰并不是迷信,信仰应该是人类内在的科学。 如果有信仰了,就是人的善根福德。 我搞教育这么多年,我清楚地看出每个人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应该是一目了然。 有信仰的人心中才有愿望,心中有愿望才能成就一生的希望。 《阿弥陀经》里面有一段经文说:“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 ”这就是心中的愿望。 接着是:“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就是希望了。 没有愿望怎么有希望呢? 请问大家,家庭教育重要不重要? 所以伟大的佛陀是人类精神的导师。 我们能拥有这样伟大的导师,表达我们生命有良好的依靠。 家庭教育在佛教就是叫觉悟教育、智慧教育、慈悲教育,在道家来讲,就是道德教育,儒家叫做伦常教育。 儒家、道家、佛家的教育都很重要,都符合我们人类家庭的需要。 但是儒家、道家的教育叫做人间福报的教育,佛教的教育才是生命解脱的教育。 我们到学校里面接受教育,叫做知识文化的教育,也是叫技术教育。 知识文化和技术还是叫做人间福报的教育。 在我看来,人间福报的教育也可以叫做唯物教育,佛教的觉悟教育、智慧教育、慈悲教育是人类精神教育。 下面我讲精神教育的重要。 为什么我们讲教育,把信仰排在首位上? 因为生命分有两个部分,如同电脑一样。 身体是一部分,如同电脑的硬件部分;灵魂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电脑的软件部分。 为什么我们讲到信仰呢? 你想要这部电脑有什么功能,那你就输入什么功能的软件进去,这不是靠信仰的功德吗? 过去认为信仰是一种迷信,我在这里把信仰重新定义:信仰是人类的体验,所以信仰是科学,而且信仰是科学之母。 家庭教育为何是人的德根呢? 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后代。 父母有善根福德,子女自然有善根福德;父母没有善根福德,那么生下来的子女自然没有善根福德。 大家相信有这样的道理吗? 我们去种花生的时候,会不会长花生呢? 或者种花生,长出芭蕉来呢? 用南瓜子去种,最后长南瓜苗,最终结南瓜果,对吗? 叫做种瓜得瓜。 信仰完全不是迷信。 信仰什么呢? 信仰自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难道不是自然吗? 人没有信仰,自然没有愿望了。 由于父母没有良好的信仰,没有良好的愿望,生下来的子女,没有输入这种软件,到小孩长大了,怎么操作也没有操作出来啊。 希望大家真正回归到信仰道上,就是信仰大自然。 为什么要提醒大家信仰大自然呢? 请问大家,刚才我们讲种瓜得瓜,那今天种,今天马上收吗? 应该有时间的经历吧,第二要有环境的条件吧,第三还需要什么呢? 需要精心的照顾,所以要有天时地利人和。 对不对啊? 你现在的愿望不可能现在马上有作用,人的愿望毕竟有一定的历程嘛,所以经文里面说:“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 ”有信仰,就是表达人有善根。 你想种瓜,是愿望,对不对啊? 最后真正找到种子,又亲自拿去种了,找到瓜种叫做愿望的落实,拿瓜种去种叫愿望的完善。 从愿望的落实到完善,长了瓜苗,瓜苗生长了一定的时间,开花结果,最后去收果,叫做希望的成立。 所以信仰是善根,落实、完善是福德。 佛教里面说:声、闻、缘、觉。 声就是道理的传播,闻是去行动的作用,缘是理解的感受,觉是真正运作完成。 如果不讲这些道理,你们以为学佛是婆婆妈妈的宗教活动。 我们来到寺庙,上两只香,就完成了,所以人家就认为我们是婆婆妈妈的宗教活动。 家庭教育的关键就是: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要做什么样的人。 怎么样的父母就教出怎么样的后代。 是不是这样啊? 家庭教育是重在善根福德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是知识文化的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人的理念教育,社会教育就是知识和技术教育。 很多大学生为什么不愿去做事呢? 他有知识文化啊,但是没有理念啊,没有善根福德啊。 没有善根福德,虽然有文化,最后还是成为无用的人。 没有善根,又没有福德,又没有知识文化,是无能的人,又无能又无用。 有知识文化,有能力了,不发挥,就变成无用的人。 发布时间:2025-06-27 14:46:4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