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仁焕法师:觉悟、智慧与慈悲 内容: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六下午仁焕法师开示) 觉悟、智慧与慈悲道场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学校,因为众生都缺少觉悟,缺少智慧,缺少慈悲,所以我们需要佛陀这三个方面的教育。 如果每一个众生能得到佛陀觉悟的教育,佛陀智慧的教育,佛陀慈悲的教育,那也会成佛。 因为缺少了这三方面,所以才是生死凡夫。 有觉悟的人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完善生命,发挥生命,圆满生命。 觉悟的人又能认识本分,理解本分,完善本分,发挥本分,圆满本分。 觉悟的人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如果我们有智慧以后,也自然和佛一样了。 该做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努力去做。 不该做的事情,远离,不靠近。 这就叫做断恶修善。 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就容易变成颠倒的人,该做的不愿意去做,不该做的非常努力去做。 没有智慧的人根本不考虑到前因和后果,做错事情产生后果出来,又怕了。 所以智慧的人就是信仰因果,尊重因果。 觉悟是于命上讲的,智慧是于本分上讲的。 觉悟生命,行通大千。 佛陀为什么为我们制订戒律? 特别是第一戒:不杀生。 这个是不是尊重生命啊? 佛陀的觉悟认为一切生命应该是共生共存。 我们没有觉悟,所以互相伤害。 大家想一想,人家害我们,我们愿意吗? 所以也没有谁愿意让人家伤害。 所以觉悟的人是生命平等,包含民族平等。 平等,怎么做得来呢? 佛陀给自己说了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意思说,让这个世界成为平安的世界,没有第二条道路,唯有和合。 所以佛教为什么见谁都要合掌呢? 就是表示和合一切。 “和尚”,就是努力和合天下事,上能和,中能和,下能和。 和不了,不能叫做和尚。 我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呢? 如果利用寺庙来搞产业,那我仁焕不必要走这条路。 如果寺庙没有为十方,把寺庙变成私人的财产,那出家不能叫做法师,那是骗人的。 我不愿意走那样的路,因为我在家也有能力过生活,为什么又偏偏跑来寺庙混饭吃呢? 真正的出家,不是靠庙吃饭,应该是养庙。 靠庙吃饭,那就不对了。 又靠庙吃饭,又不接受教育,更加不对了。 今天,我带着好多年的心情,我曾经为两件事流泪,一是感动流泪,二是无奈流泪。 感动什么呢? 你们十方都为离苦得乐来到法会,表达你们一者对三宝的信仰,二者也是对法师的信仰。 无奈什么呢? 我们当法师的没有尽到本分。 我想培养人才,是愿望能有人走进这条路,能做普利十方的事业,能做造福人类的事业,能成为共同离苦得乐的事业。 道场应该是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 培养什么人才? 一种是解脱的人才,二种是菩萨人才。 佛教教育和佛教慈善要同步,佛教修养和服务社会要同步。 我认为寺庙在哪个地方,一定要做到和谐一方,平安一方,繁荣一方。 寺庙不允许有是非。 无私的人,不着相的人,觉悟的人,智慧的人,慈悲的人,就是一片光明。 佛菩萨为什么头上有光圈? 佛菩萨没有私心,只有爱心奉献。 佛菩萨有无上智慧,所以佛菩萨信仰因果,尊重因果。 因为他们信仰因果,尊重因果,所以他们没有障碍。 而且佛菩萨不但自己没有障碍,还能为十方解决障碍,这就是觉悟。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慈悲不是佛菩萨的专利,谁愿意做慈悲人谁就是菩萨。 智慧也不是佛菩萨的专利,只要你信仰因果,尊重因果,就是智慧人。 觉悟也不是佛菩萨的专利,如果能做到:把命交给佛,把果报交给十方,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就是觉悟人了。 发布时间:2025-06-28 14:46:2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