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缅茄菩提的种植历史 内容: 缅茄菩提的种植历史,缅茄的原产地在缅甸,在高州西岸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有中国唯一的一棵珍贵的缅茄树(Afzelia xylocarpa)。 树高20米,胸围8。 5米,冠幅33米,虽经48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2~4对,小叶椭圆形,长5~7 厘米。 那么缅茄菩提的种植历史怎么样呢? 5月开红色花,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细长的雄蕊和1枚雌蕊。 果为荚果,通常在12月间成熟;果长圆形,略扁,果皮坚硬,成熟时黑褐色,长达18厘米,每荚有种子3~6个,也有少数为单子,种子长约3~4厘米。 它的种子红紫黑色,扁椭圆形,坚硬且有光泽;种子的基部有角质的假种皮,色如黄蜡,坚实如硬木。 包着种子的一部分,可雕刻成精美的工艺品,也可用来刻图章,既美观,又耐用。 缅茄还具有有驱魔辟邪、带来好运的力量! 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 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 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 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 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 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 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 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 据光绪重修“高州府志”记载 “四百年来,中土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 1957年5月,高州缅茄工艺品名声鹊起,中国政府把它作为“国宝”送了十颗给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饮誉全球。 作为我国的一种独特的缅茄蜡蒂雕刻艺术已有300多年历史,深爱民间喜爱。 过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缅茄雕刻工艺品作赠礼的。 高州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1986年元旦间,胡耀邦总书记到高州视察时,曾指示:“不要让他断子绝孙,要想办法繁殖这稀有的优良树种。 ”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 古缅茄的种子奇特。 缅茄为苏木科缅茄属常绿大乔木,一般种植树10年后才进入结果期,每年端午前后(5~7月)开花,花白色或淡紫色,香味与玉兰相似,果实翌年1~2月成熟,荚果,每荚有种 4~6粒。 种子明显分为两截,上半截为革质假种皮,称为蜡蒂,呈正方形或长方形,色泽金黄,质地坚韧;下半截称为核仁,宛如荔枝核,圆滑,呈黑褐色。 当地雕刻艺人在蜡蒂上精雕细刻成工艺品,除图章外,还传统地镌刻出山水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等优美图案。 以上就是关于“缅茄菩提的种植历史”的相关介绍知识热点:古玩知识 陶瓷知识 奇石知识 发布时间:2025-07-02 11:02:0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