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宽运法师:第三篇 普门示现 六、众生有感菩萨有应 内容: 六. 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普门品》为甚么能受大众欢迎呢? 这个答案,在无尽意菩萨代表众生向佛陀当机启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能得观世音称号时,佛陀已清楚解答了。 佛说观世音菩萨多生修行,发如海宏愿,誓要解除众生苦恼厄难,只要诚心称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寻声救苦,是故名「观世音」。 学佛首要是身、口、意三业清净,凡此三业成就的人,遇有未发生之危难,不待开声求救,菩萨都会示儆,更会以行动施救。 若是三业作恶,就未必能得到感应,因为菩萨的救度是以善业为因缘,行恶人不容易得到效应,像下文感应事迹例举的「一峰剃度」便是一个好例子。 诚然,菩萨有教无类,就算罪大恶极,于危急时,回心向善,忏悔改过,念菩萨圣号,亦可重罪获轻报。 然而,菩萨大悲,何必让苦恼众生称其名号,才获解脱? 这答案很简单,譬如母亲,虽然爱护子女,但子女并不珍惜,更远离膝下。 母亲纵有思念之情,而游子却无忆母之意,子纵遇难,母奈其何? 无呼自是难应。 又如良医有良药,病者依赖良医,按病施药,自然药到病除;若病者不寻医治病,医师纵备灵丹,病亦难痊。 再举一浅显例子,如人遇难,虽有陌生人肯仗义解难,亦不易被遇难人接受,义人甚而被疑为骗子,枉作好人。 喻意无缘难度。 复有人问,菩萨有求必应,为甚么有人求得灵验,有人却求不得呢? 菩萨是否心有所偏? 观世音菩萨悲心无量,对众生一视同仁,不生喜厌,只凡夫才有私情,才会按己之爱恶行事,而菩萨有的是大情,亦即觉情。 有人求得灵验,是因这人平素行善,对菩萨信心具足,求菩萨时心地纯净,故而求得灵验。 菩萨之慈悲心如天上明月,众生之妄心则如大地之水,水若澄清,月影必然清明;水若秽浊,月影定然迷蒙,此乃千古不变定律。 天上月只有一个,而千江有水则千江有月,可每处水所映之月不会一样。 众生以散乱不善心求菩萨,难以得到菩萨真实感应,如同以污水映月,明月不能投影,则浊水仍是浊水,与月无关。 若能明白这道理就不会怪菩萨偏心,只怪自己接受菩萨感应条件不具足而矣。 发布时间:2025-07-04 11:03:4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