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二十七)观自在菩萨寄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二十七)观自在菩萨寄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尔时善财童子。 一心思惟彼居士教。 入彼菩萨解脱之藏。 得彼菩萨能随念力。 忆彼诸佛出现次第。 念彼诸佛相续次第。 持彼诸佛名号次第。 观彼诸佛所说妙法。 知彼诸佛具足庄严。 见彼诸佛成正等觉。 了彼诸佛不思议业。 渐次游行至于彼山。 处处求觅此大菩萨。 这时候善财童子,一心思惟鞞瑟胝罗居士的教化,进入彼菩萨解脱之藏的法门,得到彼菩萨随念力所知,无不现前。 回忆彼诸佛出现于世之次第,那一位佛先,那一位佛后。 又忆念彼诸佛接连不断,相续次第。 受持彼诸佛的名号次第。 每一位佛皆各有名号。 观察彼诸佛所演说的微妙法。 又知道彼诸佛具足庄严,又见到彼诸佛成正等觉了。 了达彼诸佛不思议的清净业,所谓「巧把尘劳为佛事」。 然后渐次向南游行,抵至补怛洛迦山,处处求觅此观自在大菩萨。 这是第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表示以善根等心,随顺利益一切众生。 善知识名为观自在,乃是三业归向,必六通赴缘,摄利难思,名观自在,由此能徧随顺众生。 观自在,或云观音,梵云婆虑枳底。 这位大菩萨是观什么而得自在呢? 即是心经所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以深般若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实相,而得到自在。 观世音菩萨修反闻闻自性之法门,证得耳根圆通,而寻声救苦。 在法华经中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 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补怛洛迦,翻译为小白华树。 山多此树,香气远闻,闻见必欣。 见其西面岩谷之中。 泉流萦映。 树林蓊郁。 香草柔软。 右旋布地。 观自在菩萨。 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 无量菩萨皆坐宝石。 恭敬围绕。 而为宣说大慈悲法。 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善财童子看见此山西面西方主杀,显悲救苦的岩谷之中,泉流非常清澈,互相萦映,好像玻璃一样。 树木茂盛蓊郁,香草柔软,向右旋绕而分布于地上,无情亦来听法。 观自在菩萨,在金刚宝石上,结上跏趺坐。 有无量的大菩萨,也是坐在宝石上,恭敬围绕。 观自在菩萨正为他们宣说大慈悲法门,令他们摄受一切众生。 所谓「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即是给予众生一切快乐,拔除众生所有的苦恼。 我们修道人一定要恒存慈悲心,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心,对任何人都要有慈悲心,不可以那么小小器器。 因为我们在修道,修道如果心量不大,那永远也修不成道,所以要把心量放大。 善财见已。 欢喜踊跃。 合掌谛观。 目不暂瞬。 作如是念。 善知识者。 则是如来。 善知识者。 一切法云。 善知识者。 诸功德藏。 善知识者。 难可值遇。 善知识者。 十力宝因。 善知识者。 无尽智炬。 善知识者。 福德根芽。 善知识者。 一切智门。 善知识者。 智海导师。 善知识者。 至一切智助道之具。 便即往诣大菩萨所。 善财童子见到这种庄严的景象,心里非常欢喜而踊跃,两手合掌谛观大菩萨,眼睛也不眨,然后作这样的念头:「善知识,就是佛。 善知识,就是一切法的大宝云。 善知识,就是一切功德的宝藏。 善知识,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善知识,是得到佛的十力宝之因。 善知识,是无穷尽的智慧火炬。 善知识,是生长福德的根芽。 善知识,是一切智能之法门。 善知识,是智能海之导师。 善知识,是到达一切智能的助道之具。」善财童子作这样想之后,便立即往诣到观自在大菩萨的处所。 尔时观自在菩萨。 遥见善财。 告言善来。 汝发大乘意。 普摄众生。 起正直心。 专求佛法。 大悲深重。 救护一切。 普贤妙行。 相续现前。 大愿深心圆满清净。 勤求佛法悉能领受。 积集善根恒无厌足。 顺善知识不违其教。 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 其心成熟。 得佛势力。 已获广大三昧光明。 专意希求甚深妙法。 常见诸佛。 生大欢喜。 智慧清净。 犹如虚空。 既自明了。 复为他说。 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这时候观自在菩萨遥远见善财童子,便告诉他说:「你来得很好! 你发大乘的思想和志愿,要普度摄受一切众生。 你生起正直心,所谓『直心是道场』,而专求佛法。 你的大悲心深重,能救护一切众生。 你所修的普贤妙行,相续的现在你面前。 你的广大愿和甚深的菩提心,皆圆满清净。 你勤恳的追求佛法,完全能领纳受持。 你积集善根,而永远不生讨厌或满足的心。 你随顺善知识,而不违背他的教化。 你是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智慧大海所生。 你的心成熟,得到佛的势力。 你已经获得广大正定正受的光明,专心一意希求甚深微妙法。 你常能见到诸佛,而生出大欢喜心。 你的智慧清净,好像虚空一样。 你自己既已明白了达,又为其他众生演说安住于佛的智能光明,这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菩萨行。」尔时善财童子。 顶礼观自在菩萨足。 绕无数帀。 合掌而住。 白言。 圣者。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我闻圣者善能教诲。 愿为我说。 这时候善财童子,向观自在菩萨顶礼于其足下,向右绕无数帀之后,然后合掌而住,说道:「大圣者啊! 我已先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了,可是仍未知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我听鞞瑟胝罗居士为我推荐,说您圣者,善于教诲一切众生,愿您为我演说!」菩萨告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 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 善男子。 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 平等教化一切众生。 相续不断。 观自在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哉善哉! 善男子啊! 你已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善男子,我已经成就菩萨大悲行的解脱门。 善男子啊! 我以这个菩萨大悲的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绵绵而不间断。」平等教化,就是大悲。 以同体悲,所以说是平等。 相续不断,就是行门。 门即是普门,表示普门示现,曲济众生而无遗。 天台智者大师说有十普:①慈悲普。 ②宏誓普。 ③修行普。 ④离惑普。 ⑤入法门普。 ⑥神通普。 ⑦方便普。 ⑧说法普。 ⑨成就众生普。 ⑩供养诸佛普。 善男子。 我住此大悲行门。 常在一切诸如来所。 普现一切众生之前。 或以布施。 摄取众生。 或以爱语。 或以利行。 或以同事。 摄取众生。 或现色身。 摄取众生。 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 摄取众生。 或以音声。 或以威仪。 或为说法。 或现神变。 令其心悟而得成熟。 或为化现同类之形。 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啊! 我住在这个大悲的行门中,时常在一切诸佛的道场,普徧示现在一切众生的面前。」在楞严经中,观自在菩萨叙其耳根圆通之妙用:「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如何运用呢? 观音菩萨又接着说:「我或者以布施金银财宝来摄取众生,或者以慈爱的言语摄取众生,或者以利行摄取众生,或者以同事摄取众生,或者示现圆满的色身摄取众生,或者示现种种不思议的清净光明网来摄取众生。 或以音声,或现好威仪来摄取众生。」所以我们出家人,时时都要有一种威仪,搭衣必须要整整齐齐。 不要现出懒惰,拖泥带水的样子。 搭衣是偏袒右肩,而不是偏袒左肩。 所以我们出家修道人威仪不好,令在家人也不生信心。 我们念佛的时候,两手要放在当胸的地方。 不是把两只手放到肚脐以下,这是懈怠的样子,两手亦不能插到口袋中,这都是没有威仪。 威仪教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故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威仪。 如果你没有威仪,就没有威德,没有威德,人家就不服你。 如果在小细节作不好,那么大地方就更不圆满了。 所以每一位出家人,必须懂得「威仪教相」。 你看菩萨都要用种种威仪来教化众生,何况我们人呢? 普通人连一点威仪都没有,又怎能做出家人呢? 所以各位要注意,不要搭着衣一边扣着钮扣,另一边就拖拖拉拉,好像生了翅膀似的。 你在做人的时候,为什么就要生翅膀了? 你生了翅膀,就是想要去做飞禽。 好像你们现在所拿的鸽子,做飞禽也做不好,所以跛脚,做一只跛腿的鸽子,走路也不会走。 这都是果报。 在往昔不知如何修行,便堕落鸽子身。 观音菩萨说:「我或者为众生说法。 或者现神通变化,令众生心里开悟而得成就。 成就之后,就得到解脱。 我或者化现和众生同类之形体,与他们共同居住,然后一点一点教化他们,令他们成就。」在法华经中,很详细的叙述观音菩萨如何示现种种形相来教化众生:「佛告无尽意菩萨。 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乃至示现辟支佛身、声闻声、梵王身、自在天王、大自在天王、童男童女、天龙八部、居士妇女等等。」总共有三十二种相应声,可是观音大菩萨,各能示现万类之化身,是无穷无尽那么多。 善男子。 我修行此大悲行门。 愿常救护一切众生。 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 离热恼怖。 离迷惑怖。 离系缚怖。 离杀害怖。 离贫穷怖。 离不活怖。 离恶名怖。 离于死怖。 离大众怖。 离恶趣怖。 离黑闇怖。 离迁移怖。 离爱别怖。 离冤会怖。 离逼迫身怖。 离逼迫心怖。 离忧悲怖。 复作是愿。 愿诸众生若念于我。 若称我名。 若见我身。 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善男子。 我以此方便。 令诸众生离怖畏已。 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永不退转。 善男子啊! 我修行这个大悲行门,愿意常常救护一切众生,愿意一切众生远离危险道路的恐怖,远离热恼的怖畏,远离迷惑狂乱的怖畏。 远离被系缚的怖畏,所谓「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我又愿意一切众生远离被杀害的恐怖,远离贫穷的恐怖。 所谓「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 十四无畏,十九说法,三十二应身。 「众生若能以语业诵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即得除灭七灾:①火不能烧。 ②水不能漂。 ③恶风不吹。 ④刀杖段坏。 ⑤恶鬼莫视。 ⑥枷锁离身。 ⑦怨贼解脱。 即是法华经中云:「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瑠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 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 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有众生以身业礼拜观世音菩萨,便能圆满二愿,即是设欲求男,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若有众生以意业存念观音菩萨名号,便能清净三毒。 即是法华经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多瞋恚、多痴,亦复如是。 这是三业归向。 观自在菩萨又继续说:「我愿意一切众生远离不活的怖畏,远离恶名昭彰的怖畏,远离死的怖畏,远离大众威德的怖畏,远离三恶趣的怖畏,远离黑暗地狱的怖畏,远离顚沛流离、迁移恶趣的怖畏,远离怨憎会、爱别离的怖畏,远离疾病逼迫身体的怖畏,远离逼迫心的怖畏,而得到安宁;远离忧悲苦恼的怖畏。 我又发这样的愿:『我愿意一切众生,若存念于我,若称念我的名号,若见到我的色身,皆得到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啊! 我以这种方便法门,令一切众生远离怖畏心之后,然后又教化他们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永远得到不退转的果位。」善男子。 我唯得此菩萨大悲行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 已净普贤一切愿。 已住普贤一切行。 常行一切诸善法。 常入一切诸三昧。 常住一切无边劫。 常知一切三世法。 常诣一切无边刹。 常息一切众生恶。 常长一切众生善。 常绝众生生死流。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善男子啊! 我唯独得到这个菩萨的大悲行的解脱门。 如果说到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已经清净普贤菩萨的一切大愿,已经安住于普贤菩萨的一切大行,常常修行一切诸善法,常常进入一切诸三昧,常常安住于一切无边劫,常常知道一切三世法,常常往诣一切无边的佛刹,常常止息一切众生的恶业,常常增长一切众生的善业,常常断绝众生的生死流。 而我观自在又怎能知道,怎能演说他们的功德行呢? 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 从空中来。 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 以足按地。 其娑婆世界六种震动。 一切皆以众宝庄严。 正趣菩萨放身光明。 映蔽一切日月星电。 天龙八部释梵护世所有光明。 皆如聚墨。 其光普照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处。 令诸恶趣众苦皆灭。 烦恼不起。 忧悲悉离。 又于一切诸佛国土。 普雨一切华香璎珞。 衣服幢盖。 如是所有诸庄严具。 供养于佛。 复随众生心之所乐。 普于一切诸宫殿中而现其身。 令其见者皆悉欢喜。 然后来诣观自在所。 时观自在菩萨告善财言。 善男子。 汝见正趣菩萨来此会不。 白言已见。 告言。 善男子。 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修菩萨道。 这时候,在东方有一位菩萨,名叫正趣,从虚空中下来,至娑婆世界轮围山顶,以他的足按着娑婆世界的地面,这个娑婆世界便发生六种震动(动、涌、起、震、吼、击)。 当地动时,我们如小儿卧在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地动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种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则毫不知情。 一切皆以种种众宝来庄严。 正趣菩萨放出身上的光明,映蔽一切。 日、月、星宿、闪电、天龙八部、帝释天、梵天、护世王。 他们的光明,皆如聚墨,不能和菩萨的大光明互相比较。 正趣菩萨的身光普徧照耀一切地狱、畜生、饿鬼、阎罗王的处所,令一切诸恶趣的种种痛苦完全消灭,烦恼不生起,忧愁悲哀完全远离。 此位菩萨又于一切诸佛国土,普雨一切华香璎珞衣服幢盖,以这样所有一切庄严具,来供养于佛。 他又随顺众生心里所欢乐,而普徧在一切诸宫殿中,示现他的色身,令见到他的众生,皆生出欢喜心,然后正趣菩萨便来访问观自在菩萨的道场。 这时候观自在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啊! 你有没有看见正趣菩萨来到法会?」善财童子回答说:「我已看见了。」观自在菩萨告诉他说:「善男子啊! 你可以到他那儿去请问: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如何修菩萨道? 他将为你演说。」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发布时间:2025-07-06 08:03:5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