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体性差别之取 内容: 取,有四种:[1]欲取、[2]见取、[3]戒禁取、[4]我语取。 取是执取,有两义:一执取诤根,二执取后有,是为取义。 这四种取:是依在家众,和外道出家众而建立。 由贪著五欲,系缚耽染为因,为得诸欲及为受用,诸在家众,互相斗诤,这诤的根本,是第一欲取。 由贪著见,系缚耽染为因,诸外道出家众,更相斗诤,这诤的根本,是后三种取。 六十二见(如五位百法中说)趣是见取。 各别禁(遮戒)戒(性戒)多分苦行,是戒禁取。 见取和戒禁取所依止的萨迦耶见,是我语取。 我语取的语是增语义,就是由第六意识分别所计的作者受者流转还灭的工夫相所起的增益语为我语,于这我语上起贪著,名我语取。 由于见取和戒禁取,诸外道众互相诤论,因为对于十二取处的见解不一致故。 由于我语取,诸外道众互相诤论,因为对于我有自体性的见解相同,引起常、遍、大、小、与蕴一异等的诤论。 由我语取,诸外道等与奉行佛教正法的人互起诤论,因为外道们不信无我理故。 如上执著争论的根本即贪爱,由这贪爱为缘,复能引取后有苦异熟果法,故名为取。 发布时间:2025-07-09 11:14:5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