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涅槃经卷上(三) 内容: 尔时国中诸离车妻。 闻佛不久当般涅槃。 今者最后见毗耶离。 心大懊憹。 悲泣流连。 各与五百眷属。 各办五百乘车。 载供养具。 种种庄严。 车牛白者。 悬素幡盖。 如是玄黄。 各随牛色。 次第出城。 往至佛所。 尔时世尊遥见彼来。 告诸比丘。 汝等见此诸离车妻。 前后导从。 极严丽不。 比丘答言。 唯然见之。 佛告比丘。 此毗耶离。 离车长者。 及以其妻。 出入之仪。 甚为光饰。 与忉利天。 等无异也。 时离车妻。 既到佛所。 头面礼足。 悲泣流连。 不能自胜。 以诸供具。 而供养佛白言。 世尊。 唯愿。 住寿教化众生。 世尊今若般涅槃者。 我等盲瞑。 永无开悟。 受生薄福。 为此女身。 恒有限碍。 不得自在。 无缘而数亲近世尊。 世尊便欲般涅槃者。 我等善根日就减损。 尔时如来而答之言。 汝等从今至尽形寿。 精勤持戒。 如人护眼。 意念端直。 勿生谄嫉。 此便即是。 常得见我。 诸离车妻。 闻佛此语。 倍增悲绝。 不能自胜。 却坐一面。 尔时庵婆罗女。 颜容端正世界第一。 闻佛不久当般涅槃。 最后见于毗耶离城。 心怀悲懊。 涕泣交流。 即与五百眷属。 严五百乘车。 次第出城。 往诣佛所。 尔时世尊。 遥见彼来。 告诸比丘。 庵婆罗女。 今来诣我。 形貌殊绝。 举世无双。 汝等皆当端心正念。 勿生着意。 比丘当观此身。 有诸不净。 肝胆肠胃心肺脾肾。 屎尿脓血。 充满其中。 八万户虫。 居在其内。 发毛爪齿。 薄皮覆肉。 九孔常流。 无一可乐。 又复此身。 根本始生。 由于不净。 此身所可往来之处。 皆悉能令不净流溢。 虽复饰以雕彩。 熏以名香。 譬如宝瓶中藏臭秽。 又其死时。 膀胀腐烂。 节节支解。 身中有虫。 而还食之。 又为虎狼鸱枭雕鹫之所吞噬。 世人愚痴。 不能正观。 恋着恩爱。 保之至死。 横于其中而生贪欲。 何有智者。 而乐此耶。 尔时世尊。 即说偈言。 虽复佩璎珞 香华自严饰屎尿及唾洟 不净藏其内众生保惜之 迷惑不觉悟犹如灰覆火 愚人蹈其上智者当远离 勿生染着心尔时庵婆罗女到于佛前。 头面礼足。 以诸供具。 而供养佛。 衔泪呜咽。 而白佛言。 唯愿世尊。 住寿住世。 不般涅槃。 利益世间诸天人民。 世尊若定般涅槃者。 一切众生。 无复奖道。 犹如婴儿失于慈母。 尔时世尊。 而告之言。 一切诸行。 性相如是。 汝今不应生于悲憹。 世尊即便普为来众而说法言。 汝等从今护持禁戒。 勿得亏犯。 破戒之人。 天龙鬼神。 所共憎厌。 恶声流布。 人不喜见。 若在众中。 独无威德。 诸善鬼神。 不复守护。 临命终时。 心识怖惧。 设有微善。 悉不忆念。 死即随业受地狱苦。 经历劫数。 然后得出。 复受饿鬼畜生之身。 如是转转无解脱期。 比丘持戒之人。 天龙鬼神。 所共恭敬。 美声流布。 闻彻世间。 处大众中。 威德明盛。 诸善鬼神。 常随守护。 临命终时。 正念分明。 死即生于清净之处。 当于如来说此法时。 六万八千那由他天人八部。 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 六十比丘。 漏尽意解。 成阿罗汉。 尔时世尊。 告诸离车。 及与其妻。 并庵婆罗女。 我今欲进干荼村中。 汝等可各还归所止。 当知。 诸行皆悉无常。 但当修行我所说法。 勿如婴儿涕泣悲憹。 世尊即便从座而起。 时诸离车及与其妻。 庵婆罗女。 闻佛此言。 捶胸拍头。 号啕大叫。 缘路随佛不肯旋返。 世尊既见恋慕情深。 非是言辞所可安慰。 即以神力。 化作河水。 涯岸深绝。 波流迅疾。 时诸离车及以眷属。 庵婆罗女。 既见如来与比丘众。 在彼河岸。 倍增悲恸。 闷绝躄地。 而以微声。 共相谓言。 是处那忽有此大河。 而复乃尔波湍惊急。 当是如来见于我等随从不舍。 而故作此。 绝行道耳。 时诸离车及以其妻。 庵婆罗女。 既不得度心倍踊跃。 俯仰哽咽。 绝望乃还。 尔时如来。 至干荼村北林中住。 告诸比丘。 汝等当知。 有四种法。 一戒。 二定。 三慧。 四解脱。 若不闻知此四法者。 斯人长夜在生死海。 我于往昔。 若不闻知此四法者。 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世尊。 即说偈曰。 戒定慧解脱 我若不久闻不能疾得证 无上正真道汝等宜精进 修习此四法能断生死苦 天人上福田尔时世尊说此偈已。 为诸比丘。 分别广说此四法义。 当于如来说此法时。 千二百比丘。 即于诸法。 漏尽意解。 成阿罗汉。 尔时世尊。 与诸比丘。 即从座起。 趣于象村。 庵婆罗村。 阎浮村乃至到于善伽城。 到彼城已与诸比丘。 前后围绕。 在一处坐。 于是世尊。 告诸比丘。 有四圣谛。 当勤观察。 一者苦谛。 二者集谛。 三者灭谛。 四者道谛。 比丘。 苦谛者。 所谓八苦。 一生苦。 二老苦。 三病苦。 四死苦。 五所求不得苦。 六怨憎会苦。 七爱别离苦。 八五受阴苦。 汝等当知。 此八种苦。 及有漏法。 以逼迫故。 谛实是苦。 集谛者。 无明及爱。 能为八苦而作因本。 当知此集。 谛是苦因。 灭谛者。 无明爱灭绝于苦因。 当知此灭。 谛实是灭。 道谛者。 八正道。 一正见。 二正念。 三正思惟。 四正业。 五正精进。 六正语。 七正命。 八正定。 此八法者。 谛是圣道。 若人精勤。 观此四法。 速离生死。 到解脱处。 汝等比丘。 若于此法。 已究竟者。 亦当精勤为他解说。 我若灭后。 汝等亦应勤思修习。 当于如来说此法时。 五百比丘。 漏尽意解。 成阿罗汉。 虚空诸天。 其数四万。 于诸法中。 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有四决定说。 一者若有比丘。 乐欲说法。 作如是言。 我亲从佛闻。 如是法善解其义。 受持读诵。 极自通利。 汝等宜应请之令说。 应随所闻善自思惟。 为修多罗。 为是毗尼。 法相之中。 有此法耶。 若修多罗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有此法者。 宜应受持。 称赞善哉。 若修多罗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无此法者。 不应受持。 亦勿称赞。 当知此法。 非我所说。 二者若有比丘。 乐欲说法。 作如是言。 我于某处。 比丘僧众。 闻如是法。 善解其义。 受持读诵。 极自通利。 汝等宜应请之令说。 随所闻法善自思惟。 为修多罗。 为是毗尼。 为是法相。 有此法耶。 若修多罗。 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有此法者。 宜应受持。 称赞善哉。 若修多罗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无此法者。 不应受持。 亦勿称赞。 当知此法非我所说。 亦复非彼比丘众说。 三者若有比丘乐欲说法。 作如是言。 我亲从彼某僧伽蓝某阿练若住处。 众多上座比丘。 悉皆多闻。 聪明智慧。 闻如是法。 善解其义。 受持读诵。 极自通利。 汝等宜应请之令说。 应随所闻。 善思惟之。 为修多罗。 为是毗尼。 为是法相中有此法耶。 若修多罗。 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有此法者。 宜应受持。 称赞善哉。 若修多罗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无此法者。 不应受持。 亦勿称赞。 当知此法。 非我所说。 四者若有比丘。 乐欲说法。 作如是言。 我亲从某僧伽蓝某阿练若住处。 有一上座比丘。 智慧多闻。 闻如是法。 善解其义。 受持读诵。 极自通利。 汝等宜应请之令说。 应随所闻。 善思惟之。 为修多罗。 为是毗尼。 为法相中有此法耶。 若修多罗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有此法者。 宜应受持。 称赞善哉。 若修多罗及以毗尼法相之中。 无此法者。 不应受持。 亦勿称赞。 当知此法。 非我所说。 汝等宜应善分别。 此四决定说。 又亦以此分别说法。 传授余人。 设我在世。 及般涅槃。 虚伪真实。 以此知之。 时诸比丘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 我等从今当能分别佛说魔说。 发布时间:2025-07-14 10:41:3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