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论外道之谤佛(大妄语) 内容: 71. 未受戒人,犯大妄语,其罪极重。 受戒之人,则更加重。 如外道每谓彼等得佛法之真传,六祖乱传法,法归于在家人,僧人皆无法,彼师乃某佛某祖师一转,说此法者,总为求名闻利养故。 受戒之人,亦有好名,或求利养,未得言得,未证言证。 是人纵有修行,以心地不真,必不得佛法之实益。 而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罪,不知何年何劫,方才消灭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341页复常逢春居士书九72. 今既皈依佛法,不可又做以前之外道工夫。 凡属外道,均守秘密,妄说彼等得六祖之真传,彼传道之师,乃某佛某祖师降生。 此种大妄语罪,其报甚惨。 一气不来,当直堕阿鼻地狱。 以其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340页复常逢春居士书八73. 彼世智辩聪者,以己拘墟之见,辟驳佛法,谓其害圣道而惑世诬民,与生盲骂日,谓无光明者,了无有异。 一切外道,咸皆窃取佛经之义,以为己有。 更有窃取佛法之名,以行邪法。 是知佛法,乃世出世间之道本也。 犹如大海,潜行地中,其滋润流露,则为万川,而万川无一不归大海。 彼谤佛者,非谤佛也,乃自谤耳。 以彼一念心性,全体是佛,佛始如是种种说法教化,冀彼舍迷归悟,亲证自己本具佛性而已。 以佛性最为尊重,最可爱惜,故佛不惜如是之勤劳,即不信受,亦不忍弃舍耳。 使众生不具佛性,不堪作佛,佛徒为如是施设,则佛便是世间第一痴人,亦是世间第一大妄语人,彼天龙八部,三乘贤圣,尚肯护卫依止乎哉。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序65页佛遗教经解序74.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 然皆常以凡夫自居。 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 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 至临终时尚不显本。 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 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大妄语人。 此大妄语之罪,甚於五逆十恶百千万倍。 其师其徒,当永堕阿鼻地狱,经佛刹微尘数劫,常受极苦,末由出离。 何苦为一时之虚名浮利,赝长劫之惨罚酷刑。 名利惑人,一至於此。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33页与林枝芬书二75. 彼谓佛教为弃人伦,害圣道者,皆未见颜色之瞽论也。 何以言之,佛于父言慈,于子言孝,于君言仁,于臣言忠,夫唱妇随,兄友弟恭,举世谛之嘉言懿行,佛经无不详陈其宿因现果,现因后果。 其言慈孝等,则与儒教相同。 其详示三世因果处,则儒教便无闻焉。 况其断惑证真,及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法乎。 惜其人之未睹也。 倘详阅而深思之,则当痛哭流涕,声震大千世界,悲昔谤佛之罪咎也。 虽然,以言谤者其罪小,以身谤者其罪大。 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 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 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 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 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下。 如是之流,名为佛怨。 比之不知佛法而谤者,罪深万倍。 其曾研究佛法,非全无利益,但作未来得度之因。 其以身谤法之罪,不知经几何劫量,在三途中受诸罪苦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16页复邓新安书76. 现今时值末法,法弱魔强。 每有无赖之徒,混入法门。 不守清规,败坏佛法。 由是不达深理之儒士,见此游行人间造作恶业之僧。 遂谓举世僧众,无不如是。 从兹一唱百和,诽谤沮遏。 甚至毁废寺宇,焚烧经像。 不知玉虽出于昆冈,必玉隐而石露。 若不钻凿,则止见其石,不见其玉。 以不见玉,遂欲措以烈火,则因恶顽石而尽焚美玉矣。 昔人负荆山之世宝,尚且两获刖足。 况负无上大涅? 山实相妙宝者,而世俗知见,何能识之,宜其频加毁辱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书21页与张连胜书77. 佛法高深,非浅见所能窥。 若欲深知,必须由教而入,次及禅宗,方可无弊。 宋儒若周程张朱等,夙世固有灵根。 奈最初所亲近者,皆属直指宗师。 于一席话,一公案下,仿佛领会得个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之意义,实未彻悟自心。 遂自以为得,画地自限,不肯前进。 良由一向在义路上着脚,绝未曾真参力究也。 且见宗家法法头头,指归向上。 因此纵看经教,亦作宗意解会,谓佛法但止如此而已。 而因果罪福之实事实理,亦皆以指归向上之意见领会。 遂致瞒昧自心,拨无因果。 攘人之物,以为家宝。 拾佛法之遗余,扶儒教之门墙。 又恐后生高推释氏,因巧设方法,作盗铃计。 横造谤议,陈其祸害。 关闭后生,永不能出。 又恐或不死心,遂现身说法。 谓吾昔求道,亦曾旁及释老,然皆了无所得,后反求于六经而得之,从此释老之破绽,一一彻见矣。 夫诸子诚意正心,躬行实践,诚足为儒门师表。 但以扶持门墙之念过重,致于最宜感佩表彰之处,反掩人之长以为短。 以己之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 竟使诚意正心,躬行实践,不能圆满完备,彻头彻尾。 噫,可哀也已。 一乘居士,谓其入室操戈,喧宾夺主,其言甚确。 然不详陈其故,关里人决不肯服。 宜将诸子学佛得益处,及以宗意错会教意,因兹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唯悖佛,亦悖儒经处。 及自谓求道于释老皆不得,后于六经反得处。 详陈而明辩之,则赃证具在。 不但闭关者佩服而直下出关,纵诸子复生,亦当任过自责,无从置喙强辩。 从兹慧风扫荡障翳尽,佛日重辉宇宙中矣。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8页与佛学报馆书78. 知阁下卫道之心,极其真切。 而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狱种子,极可怜悯也。 起信论之伪,非倡于梁任公。 乃任公承欧阳竟无之魔说,而据为定论,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真伪也。 欧阳竟无乃大我慢魔种。 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利。 其以楞严起信为伪造者,乃欲迷无知无识之士大夫,以冀奉己为大法王也。 其人借通相宗以傲慢古今。 凡台贤诸古德所说,与彼魔见不合,则斥云放屁。 而一般聪明人,以彼通相宗,群奉之以为善知识。 相宗以二无我为主。 彼唯怀一我见,绝无相宗无我气分。 而魔媚之人,尚各相信,可哀也。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940页复李觐丹居士书 发布时间:2025-07-15 08:34:3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