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慈法师:《八大人觉经》读后感 内容: 本经译者是后汉沙门安世高。 从时间上来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岁月悠悠,千古沧桑,斗转星移,今是昨非。 可以说,经过了时间漫长的历史长河。 从空间上来说,经文开始即讲:为佛弟子,常於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把人的思绪,一下子从遥远的时间隧道里,返回到思想长河之上。 因为经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白天、夜晚,不要忘记诵念八大人觉经。 所以作为佛子,不能迷失,千万切记。 蓦然回首,原来说的就是我自己每天的提醒。 啊! 阿弥陀佛! 身体上强烈地涌动起来,感受到一种无比的力量推动着我。 这使我想起佛学院挂着赵朴老一幅字。 每天的提醒,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 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自己占有了同胞们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 (爱因斯坦)陶行知的每天四问:第一问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 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 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 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经上接着讲: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多欲为苦,欲壑难填,世人皆知,可见欲为苦本。 可见多欲为苦这经文,实如警世的晨钟!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是一个既简单而又真实的道理。 只是凡夫欲罢不能。 明知是火坑,还是要去。 释迦世尊把这种历久常新的真相告诉了我们。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 只知道愈多愈好,不觉悟愈陷愈深。 因此苏格拉底看到了这一点说道认识你自己。 原来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凡圣之道,到这里已见分晓。 众生之所以沉溺生死苦痛之中,不正是菩萨所畏惧的东西吗? 常行精进,破烦恼恶。 菩萨走过来的人生道路是充满了自信与智慧,一条坦荡光明的菩提正路。 一位积极进取,勤奋好学,甘心淡泊,虚心自爱的青年菩萨,独立自强的人格形象,不就树立起来了吗? 为了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事业、冲破世俗自私的藩篱。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经过思想苦苦的追寻,肯定奉献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以感恩的思想来回报人生。 因此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 才能达到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无挂无虑,身心安然,心系佛教。 念念相继,以大乘心,普济一切。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 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任重道远,这才是真正的菩萨之路。 是故庄子讲过一句千古动人的留言: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 大家不要以为这篇经文只有短短的三百七十二字,道理亦很纯朴。 所以经上最后总结说: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这样看来,如果轻慢,获罪无尽。 假若大家以前八事,开导一切,(则)令众生,觉(悟)生死(之)苦,舍离五欲(之乐),修心圣道(之法)。 故诵此八事,於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切莫小看了八大人觉经。 古人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积沙成塔,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尚且如此。 一切的一切,就看自己的发心了。 同时也证明传世之作,言不在多少、长短,而是以义理取胜。 星云大师说:这本入世的应用宝典--佛说八大人觉经,虽然经文只有短短的数百字,但其价值是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可以明白指出:本经的内容,像航海的南针,指示人生的前程! 本经的内容,像午夜的钟声,警醒人生的迷梦! 本经是认识迷途回归觉路的圣经! 本经是在家弟子改善生活的圣经! 发布时间:2025-07-18 12:32:3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