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 9 不杀生的利益之常无噩梦 内容: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四(9)——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九、不杀生的利益之常无噩梦第七大利益“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做恶梦的人可烦恼了,睡觉对有些人是最头疼的一件大事,为啥? 他一睡觉又打又杀,有人拿枪逼着他或者他杀人,或者别人又想杀他,他逃跑,或者梦见一些凶神恶煞之类的,梦特别多,经常在梦中就吓醒了……常作坏事的人就是这样的。 曾看过一个报导,有个杀人犯潜逃很多年,最后良心谴责受不了,因为他到哪儿都是心揪着,总是怕有警察,看见警察他就觉得可能想要抓他,后来他自己心里挨不住,就自首了,说不行,我良心受不了,我实在忍不住,再忍我就发疯了,我宁愿被抓起来关在牢里,我也不愿意到处去逃亡。 有这样情况的人应该怎么做? 赶紧修十善业,再不能杀生,并且要爱生,护生,放生,帮助一切众生,就能改变情况。 而我们吃安眠药,或者找过阴。 有这样的人,他有的是钱,但就是睡不好觉,烦恼死了,他宁愿花一千万,只要能让他每天睡个好觉,他也愿意买,可是没办法到晚上就是睡不了觉。 我们民间讲,能吃能睡就是福。 假如说你每天挣一万块钱,但晚上就是睡不着觉,你愿意吗? 每天挣十万块钱,但就是晚上睡不着觉,愿不愿意? 你每天挣的钱就够吃饱,但晚上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觉无梦,没挣什么钱的,你愿不愿意? 不愿意,我还要三大件呢,大三件都不行,得要十大件,我还要宝马……能吃能睡就是福啊。 当然,这不算真正的福,有慈悲心才是福。 有慈悲心的人就睡得好,为啥? 每天做善事啊,肯定睡得好啊。 慈善家论坛里讲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大富翁,他的工作压力很大,在大公司做董事长。 他管理几千人,挣好多钱,晚上睡不着觉。 后来他去请教一个师父,师父告诉他到孤儿院、老人院去照顾老人。 他就到孤儿院、老人院一看,这些人太可怜了,再想想自己就觉得很惭愧。 你看这孩子没有人照顾,没有人爱惜,这些老人没有人照顾,他就尽他的能力,花钱或者自己去照顾。 结果过了那一天,晚上睡了个好觉。 他尝到甜头了,每到周末就到老人院、孤儿院去,觉越来越好睡,从此,他从一个一天到晚只想着挣钱的人,变成了一个慈悲的大富长者,一个慈善家。 这个世界上越是有钱的人,越是爱布施。 有些人说,我要是他那么有钱我也布施,他有钱嘛,他肯定布施,我没钱啊,我每个月才挣几千块钱,我都不够花,给别人更不行了。 错啦,学佛就告诉你,因为你不布施所以你才没钱。 比尔·盖茨就做慈善,他有五百亿美金,全部捐出来,成立一个基金会,是他以他们夫妻俩的名字命名的,专门去救助这些弱势群体。 他年纪不是很大,就退休了,主要的精力用在每天到世界各地去,到那些贫穷的、需要帮助的地方去考察,这些人有什么样的苦,我应该怎么样去帮助他——制定救助计划,这就是他后半生的方向。 股神巴菲特怎么做慈善啊? 他把自己百分之八十的钱也有几百亿美金全部捐给盖茨的基金会,共同做慈善。 钱交给你来管理,因为他信得过盖茨,绝对不会贪污。 这就是他们所做出的选择。 这就是福报不同,智慧、选择也不同。 我们有了钱干嘛? 吃什么,玩什么,赶紧到超市里,到大商场里看看有什么好买的,采购采购,到那个卖汽车的地方看看,或者是到银行存进去了。 在澳洲有一个报道,那时还是十年前,澳洲有一个百万富翁,他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把自己的钱一分不剩地全部捐给慈善事业,然后他自己从零开始做。 有很多人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我们喜不喜欢财神呢? 你看佛、菩萨可能不一定喜欢,但大家往往都喜欢财神,你看那些老板,他不供菩萨,他一定要供个财神。 你们知道中国的财神是谁吗? 范蠡,范蠡是谁? 春秋战国的时候,据说他跟西施是一对情人,他自己是越国复国的大功臣,开国元勋。 然后他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啊? 不当官,下海经商,不到几年时间,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他很有头脑,很会经商,富可敌国,你看这人厉不厉害? 这不算厉害,他又做出了一个更加厉害的举动,把钱全部散给那些穷人,一分不剩,然后又重新做生意,过了几年,又富可敌国。 他这样子三聚三散。 这才是财神。 把钱全部聚到我这儿来,我一分也不花,死了全部埋到棺材里,这能当财神吗? 下一辈子就当毒蛇了。 想发财跟范蠡学,没那个头脑,学他的善心。 那些发财的人不是都很有头脑的,有些人看起来傻傻的,他怎么能挣那么多钱? 你看有些老板,他很有钱,可是他很憨厚。 往往越有钱的人越慈祥,越是没有害人之心。 经常放生,很少或从来不杀生的人,心里就没有负担,因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头一挨枕头睡得都很香啊,白天也吃得香,晚上睡得好,一天到晚很开心。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没有很多钱,他也不富,但他就那么快乐,让人嫉妒得很。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人,孔子最欣赏的弟子颜回,就是社会上一个很穷的人。 孔子这么大的圣人,最欣赏的学生不是子路。 子路富有,家里头特别有钱。 孔子也太“笨”了,他最欣赏颜回。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什么叫一箪食啊,一瓢饮啊? 渴了取一瓢凉水喝,饿了嘛,就是很简单的一小筐饭。 别人都受不了,哎呦,这样的生活也能过啊? 你这样也能活啊? 你不苦啊? 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从来不改他的快乐,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 因为他内心当中法喜充满,因为他拥有了慈悲心,如果你有,你才能体会到那种快乐,太伟大了,这就是颜回。 颜回还有一个特点非常了不起,让人非常敬仰——不二过,凡是别人指出他一样错误来,他绝不犯第二次。 你看我们,说了一遍又一遍,磨破了嘴皮子,到老了还是那样,多少年还是那样,心眼小的始终心眼小,爱抱怨的老是爱抱怨,一辈子改不了。 颜回就有这本事,“不二过”,所以太了不起了。 孔子三个字就把颜回这个特点说得清楚明白啊。 发布时间:2025-07-19 14:11:5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