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宽见法师答:有种说法,从唐宋时期后,东土就没有真正的比丘? 内容: 弟子问:有一种说法,从唐宋时期以后,东土就没有真正的比丘啦,那么现在所受的比丘戒还能得戒吗? 宽见法师答:这种讲法是从严格意义上说的,你看从什么角度上来讲。 比如严格来讲,我们都不是人,这句话对不对? 你想想看,严格来讲做人都不够,那现在还有人吗? 所以这是站在两个不同层面来讲,对那些恬不知耻、自以为是、骄傲的人,可以这么讲。 你不要得少为足,说现在没有真正的比丘,是对这样一部分人来讲。 按照我们的现象界来讲,那比丘什么时候断过? 什么时候也没有断过,所以千万不要混淆我们讲话的界限、讲话的对象和讲话的发心,不要混淆。 说没有,是站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如果现在讲,既然连个比丘都没有,我们现在传什么戒? 那不是白传吗? 为什么还要传? 自欺欺人吗? 当然不是。 所以你明白讲这句话的他的发心和动机在哪里? 他的对象是谁? 是对那些增上慢比丘,你看比如说道宣律师他就讲,说我是连一个沙弥都没做好。 弟子问:近代弘一律师也只称自己是一个出家的优婆塞。 那么现在的这些在家人、出家众,岂不是都在戒律上有不同程度的过失吗? 所以在想受更高的戒律时,就会很犹豫。 宽见法师答:可以这么来看,你要是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这就错了,但你要认为大家都不清净,那又是你错了。 弘一法师这么讲说明什么? 非常谦虚,说明对自我要求很严格,但他没有说别人呐,没有说印光法师,你也就是一个出家的优婆塞。 他是说自己呀,我跟你讲,我们所学的佛法这把尺子是用来来量自己的,而不是量别人的,恰恰你把对象给搞错了,这是(弘一法师)说自己的,不是说别人的,你看哪个祖师说:我是菩萨再来。 哪个祖师这么说? 哪个祖师都很谦虚,都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我真的没有什么功德。 那你就说他没有功德啦? 不,他越是谦虚,越是说明他是有德之人,当然假谦虚除外。 你看智者大师圆寂的时候,他自己说自己只得了五品弟子位。 弘一律师怎么说印光法师的? 菩萨再来,对吧? 你去看看弘一法师怎么评价印光大师的菩萨再来。 菩萨再来没有比丘戒啊? 比丘戒不清净呢? 弘一法师有没有说过谁比丘戒不清净呐? 弘一大师有没有讲过? 没有。 但他说自己不够格,连沙弥都不够格,这话讲就对了。 你见到谁在上面自吹自傲,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赞己毁他,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这个人修行就(不咋样)你看印光大师怎么讲自己的? 他是不是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呀? 没有,大师谦虚的不得了。 你看现在有些人就是,我这了不得,我那了不得,我暗示一下你,我了不得所以我们听不懂,很容易就被骗。 弘一大师讲,我只是一个出家的优婆塞而已,愚痴的人一听,嗯,瞧不起! 有智慧有眼光的人一看,嗯,竖大拇指! 是不这样子的呢? 有智慧的人,正好相反,越谦虚的人,我们越尊重他,真实谦虚的人,才是了不起的大德。 印光大师开示说:看一切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这才是大师的度量和气度。 而喜欢吹嘘自己的,往往不咋地,但是呢,那些迷于表面的人,恰恰是容易被语言文字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普通人容易被这个所迷惑,所以,一定要看到文字相背后的东西,你看不到背后的东西,很容易被人欺骗。 记住: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要求自己要严,说自己要谦虚,对别人一定则要以欣赏赞叹为主。 弘一法师受了戒没有? 受了比丘戒没有? 不还是受了嘛。 那后来他是不是就舍戒了? 我可以告诉你:他没舍戒。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不足,就对了;越学越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有问题。 越学习佛法越觉得佛法真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一辈子就是这样,那又如何呢? 所以一定要认识正确,千万不要理解差了。 你看弘一法师,他都是讲自己的,他有没有讲别人? 只看(别人的)好样子,不看(别人的)坏样子,只管自家(做的不好),不管别家(做的不好),只管看自己的问题,不看别人的问题。 他有没有对哪个比丘讲:你虽然受比丘戒,但你只是个出家优婆塞而已,有没有这样说? 没有。 他见哪一位都非常恭敬,这才是我们的表率! 你看看释伽牟尼佛的前世在因地修行时,见到每一个众生都顶礼,对不对? 所以要常生惭愧心,怎么样常生惭愧心? 看到自己的不足你才能常生惭愧心,对不对? 我们看到别人,有没有觉得,你见到我,你真应该惭愧? 当然这一方面应当反复地去理解,事实上,确实是我们都要生惭愧心。 如果说我们没有理解透这字面上的东西(你不要以为我们看到了字面上的东西,就一定能理解他的真是含义),你便面上好像很容易听懂的话,其实很可能他这个背后,有他的说法的动机,他的说法的对象,他的种种善巧方便,智慧就体现在这儿。 他(弘一法师)有没有抵制去传戒啊? 他有没有说,现在都没有比丘戒了,我应该抵制,有没有这样? 他有没有说,既然我现在我只是个出家优婆塞,那么我舍戒吧,有没有? 没有是吧! 我们应当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既然找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就要更加惭愧,对自己要求更严。 你看到没有,弘一大师不正是这样子的表率吗? 当然这讲起来是更加细致一些,因为我们现在说的是弘一大师的境界啊。 弘一大师惭愧谦虚到这种程度,弘一大师持戒,是近代持戒的典范,可他都是怎么说自己的呢? 他(谦虚地)说自己连一个沙弥的资格都不够,顶多是受了五戒的。 你看我们呢,能不能生起这样的惭愧心? 他对戒律可谓是精通了吧,当然精通是我们讲,他自己绝不会讲自己是精通戒律。 我们公认说他是民国四大高僧之一,他自己绝不会说自己是四大高僧之一,对吧? 他见印光大师,从来都称印光大师是师父,对不对? 那印光大师有没有说你就是我的弟子,你只配做我的学生,有没有这样? 都没有。 我们要看到这个字里行间是什么意思,不要被文字相所迷惑。 越是骗子就越是说得天花乱坠,越是真正的高僧大德、祖师越是谦虚。 当然关于戒律方面,我自己也是知道的非常有限,但是不等于说戒律不重要。 不要说五戒,还不简单吗? 它不简单。 你真把五戒研究透了,还有十善呢,何况还有出家人的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 所以事实上,学习的时候,千万千万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不要囫囵吞枣,要有一种正确的心态。 更多宽见法师佛教问答 发布时间:2025-07-21 14:52:1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