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知识:十二圆觉菩萨 内容: 十二圆觉菩萨:是密宗崇奉的著名菩萨群体。 即十二位大士。 《圆觉经》止说,十二位菩萨向佛祖请问修行法门,佛为说大乘圆觉清净境界修行法。 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静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此十二大士,能入如来圆明境界,故称十二圆觉菩萨,聆听受诲大日如来,讲经说法。 农历正月十五日圆觉菩萨启佛会,农历八月十五日圆觉菩萨清净会。 经文教义:圆满之觉性。 谓如来所证之理性具足万德,圆满周备,灵明朗然。 又以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自无始已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体而言,称一心;就因而言,称如来藏;就果而言,则称圆觉。 与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毕竟同一。 《圆觉经》一部即演说此法。 《圆觉经略疏序》载:「统众德而大备,烁群昏而独照,称为圆觉。 其实皆为一心,背之则为凡,顺之则为圣;迷之则有生死,悟之则息轮回。 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为凡夫,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为菩萨,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为如来。 离圆觉无六道,舍圆觉无三乘,非圆觉无如来,泯圆觉无真法,其实皆为一道。」〔圆觉经略疏卷上(宗密大师)〕 内涵诠释:《圆觉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梵文:Mahāvaipulya pūrnabuddhasūtra prassanārtha sūtra),唐代罽宾沙门佛陀多罗 (Buddhatrāta) 于693年 (长寿二年) 译于洛阳白马寺。 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分。 共有十二章,主要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回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和贤善首菩萨就有关修行菩萨道所提出的问题,以长行和偈颂形式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方法。 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收入华严部。 《圆觉经》是唐、宋以来天台宗、贤首宗、禅宗等盛行讲习的经典。 最早提倡此经的是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他为此经作了七部注解,著名的有《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经略疏》、《圆觉经略疏钞》。 [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 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佛之左。 显智、慧、证三德。 在过去世,他曾为七佛之师,其锐利的智慧,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 因而有三世觉母妙吉祥的尊号。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谓此菩萨自那由他阿僧祗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国土,当来成佛名普现如来。 在密教中,此菩萨密号吉祥金刚,三昧耶形为青莲花上金刚杵。 普贤菩萨音译作三曼多跋陀罗菩萨,意译为遍吉菩萨。 为我国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佛之右,显理、定、行三德,为诸佛之本源,亦为一切法之体性。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四十说普贤菩萨有十种广大之行愿: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学佛、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在密教中,此菩萨密号普摄金刚,三昧耶形为剑形。 普眼菩萨 (观世音菩萨)普遍观察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大日经疏五曰: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 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 《圆觉经》中,释尊为普眼菩萨说示修习圆觉,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奢摩他行,坚持净戒,宴坐静观身心幻垢,入法二空,乃至幻灭垢尽,一切清净,觉性平等不动。 其形象右手施愿印,左手舒掌置于心中,内有一眼,表择法眼。 金刚藏菩萨音译作缚日罗孽罗姿,意译为金刚胎。 藏即名为坚,是故坚如金刚名金刚藏。 是诸善根,一切余善根中,其力最上,状如金刚,亦能生成人天道行,诸余善根所不能坏,故名金刚藏。 金刚藏者,谓佛所说等觉菩萨修因感果法,以其破惑之智最为坚利,能断极后微细无名之感,故名等觉菩萨,为金刚心是也。 在密教中此菩萨密号持教金刚、主验金刚,三昧耶形为四个独股杵作井状,表示万智摄于四智中。 弥勒菩萨音译作末怛俐耶菩萨,意译为慈氏。 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 据传此菩萨欲成熟诸众生,由初发心既不食肉,以此因缘而名为慈氏。 释尊预言,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尽时,将下生此世,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 称作一生补处菩萨,亦称弥勒佛。 在密教中此菩萨,密号迅疾金刚。 三昧耶形为瓶或塔。 清净慧菩萨音译作尾戌驮摩帝,相当于大日经密印品之生念处菩萨。 大日经疏十三谓此菩萨得大自在,同佛境界,从法而生,故称法生,即从自性清净之法而生之意。 释尊在《圆觉经》中为其示说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未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威德自在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可畏为威,可爱为德。 法华嘉祥疏七曰:畏则为威,爱则为德,又折伏为威,摄受为德。 威德自在菩萨的含义是德性的成就,自然解脱自在而威仪庄严。 其形象左手施愿印,右手托如意珠。 此菩萨乃以菩提心中之如意宝珠施一切众生无畏满其所愿也。 辩音菩萨佛以一音遍于万类。 此菩萨善能辨别随类圆音,故名辩音。 释尊在《圆觉经》中为辨音菩萨说示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觉,皆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渐次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其形象,左手施愿印,右手持铃。 净诸业障菩萨净诸业障乃消除一切烦恼业苦之谓。 《圆觉经》中,释尊为净诸业障菩萨说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嗔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 此菩萨及诸眷属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门。 其形象,左手持如意幢,右手施愿印。 普觉菩萨普乃普遍,觉有觉察、觉悟二义。 觉察乃察知恶事也,觉悟乃开悟真理也。 圣者能觉知烦恼障而不受其害,故称之为觉;无明之昏暗如睡眠,但圣慧乍起则朗然如得寐,故名为觉。 释尊在《圆觉经》中为普 贤菩萨说示欲求圆觉,应除作、任、止、灭四种病相,以及去除诸病,求证圆悟之道。 其形象,左手莲花指,右手施愿印。 圆觉菩萨   圆觉菩萨圆觉者圆满之觉性也。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 自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 《圆觉经》中,释尊对圆觉菩萨说示善男子! 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磐及波罗密,教授菩萨。 其形象,左手持秋叶,右手执盛露盘。 所谓终日圆觉而未尝圆觉者为凡夫,欲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为菩萨,具足圆觉而住持圆觉者为如来,离圆觉无六道,舍圆觉无三乘,非圆觉无如来,泯圆觉无真法。 贤善首菩萨贤而行善乃贤善。 调柔善顺曰贤,贤之与善义意无别。 贤则亚圣,善则顺理。 首是头首。 欲使万善齐兴,俱顺真理成正因位。 亚次圣果者必籍经教流通,经教流通是贤善之首故。 《圆觉经》贤善首篇曰: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其形象,左手施愿印,右手持宝镜。 发布时间:2025-07-23 10:04:2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