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基本知识(一四六) 内容: (f)七觉支:七觉支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觉即是智慧,支是分类,分类不同而有十种,故名七觉支。 七觉支的所缘境,即四谛如实性。 如实性就是清净所摄的胜义真实性。 觉支自体是:念、择法、精进、喜、安、定、行舍。 念是所依支,由系念故,令诸善法皆不忘失。 择法是自体支,是觉的自相,慧以简择为性故。 精进是出离支,由精进努力,能达到所欲到的处所故。 喜是利益支,由喜适悦势力,令身心调畅故。 安、定、行舍是不染污支,如其次第,由轻安故不染污,以轻安能除粗重过失故。 由依定故不染污,依止于定得到转依故。 舍是不染污体,由舍永除贪忧不染污位为自性故。 如《集论》说:安定舍是不染污支,由此不染污故,依此不染污故,体是不染污故。 觉支助伴,即彼相应的心心所等。 觉支修习,如《集论》说:修习者,谓依止远离,依止无欲,依止寂灭,回向弃舍修念觉支,如念觉支,乃至行舍觉支亦尔。 如是四句,次第显示缘四谛境修习觉支。 如以念缘苦体法为恼苦(苦谛)时,于苦境界,必求远离,即名依止远离修念。 若以念缘可爱相苦集法认为是苦集(集谛)时,于此可爱相境界,必求远离,即名依止离欲修念。 若以念缘苦灭为苦灭(灭谛)时,于此苦灭境界,必求作证,即名依止寂灭修念。 若以念缘趣入苦灭行(道谛),知由行势力弃舍苦故,于此趣苦灭行境界,必求修习,即名回向弃舍修念。 回是回转,而不随顺生死流,向是趣向,即趣向于能灭苦集的道,弃舍烦恼业苦。 觉支修果,即见道所断烦恼永尽断灭,因为七觉支是见道的自体故。 大乘说七觉支在见道位,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九卷说:彼于尔时,最初获得七觉支故名初有学,见圣谛迹,已永断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唯余修道所断烦恼。 (g)八圣道支:八圣道即正见等八法。 得无漏智慧,契证真理,名之为圣。 运载游履,称之为道。 正见等八法,是圣人所游行的迹路,所以名为圣道。 八圣道的所缘境,即是见道后的四圣谛如实性,由于见道以后所缘的境界,即以先前见道时所见诸谛如实性为体故。 道支自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是分别支,如先前见道所证起真实简择故。 正思惟是诲示他支,如(相似相称义)其所证,而方便善巧地安立名言以教诲开示他人故。 正语、正业、正命是令他信支,如其次第能令他人对于已证真理者决定信有正见、正戒、正命清净性故。 即由发正语,随自所证真实义,善能问答论议抉择,听闻的人,由此了知证理者有见清净。 由于正业,往来进止,正行具足,能令见闻的人,了知证理者有戒清净。 由正命故(即远离五种邪命的如法生活。 五种邪命是:一、为利养故,诈现奇特。 二、为利养故,数自说功德。 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法。 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 五、为利养故,称得供养,以动人心。 邪缘活命,名为邪命),如法乞求佛所听许的衣钵资具,见闻的人,由此了证理者有命清净。 正精进是净烦恼障支,由此永断一切烦恼结故。 正念是净随烦恼障支,由有正念,不忘失正止、正举、正舍相,永不容受掉举等随烦恼故。 正定是能净最胜功德障支,由具正定,能引发神通等无量殊胜功德故。 道支助伴,即彼相应的心心所等。 道支修习,与七觉支修习相同,即依止远离,依止无欲,依止寂灭,回向弃舍,修习正见,乃至修习正定。 道支修果,即分别、诲示他、令他信、烦恼净、随烦恼障净、最胜功德净。 以上依《集论》五门建立三十七菩提分法竟,详细的解说,可参看《瑜伽师地论》二十八卷和二十九卷。 c. 四正行:四正行是依根差别道:(a)苦迟通行,(b)苦速通行,(c)乐迟通行,(d)乐速通行。 迟速是约能修道人的钝利根以辨差别。 通是修行义,行即智、见,为尽诸漏所修智见,故名正行。 《俱舍论》二十五卷说:道于余处,立通行名。 以能趣涅槃故。 《集论》说:初谓钝根(迟)未得根本静虑(苦)。 第二谓利根(速)未得根本静虑(苦)。 第三谓钝根(迟)已得根本静虑(乐)。 第四谓利根(速)已得根本静虑(乐)。 这就是说,苦正行者,依于未至定、中间定,或无色地三定修无漏道名苦通行,以所依的定无喜乐等支作功德,未至定奢摩他微劣,无色地毗钵舍那微劣,止观不等,转进艰辛,故名苦通行,但有利钝二根差别,钝根者名苦迟通行,利根者名苦速通行。 乐正行者,即已得根本静虑的行者,依于四根本定起无漏道,以所依定是止观平等的双运转道,具现法乐住,故名乐通行者,由于利钝二根差别,钝根的人,名乐迟通行,利根的人,名乐速通行。 如《显扬圣教论》卷二说:一苦迟通,谓钝根者未得现法乐为尽诸漏苦道苦行。 二苦速通,谓利根者,余如前说。 三乐迟通,谓钝根者,已得现法乐住,为尽诸漏苦见苦行。 四乐速通,谓利根者,余如前说。 d. 四法迹:四法迹是净修三学道,即无贪、无瞋、正念、正定,此四法是戒定慧三增上学的所依因,故名为迹,无贪无瞋,为戒学的所依因,能令增上戒学清净;不因贪欲瞋恚而毁犯学处故。 正念是定学的所依因,能令增上心学清净;由于所缘无所忘失,持心令定故。 正定是慧学的所依因,能令增上慧学清净:由定心者,能证如实智故。 发布时间:2025-07-24 10:05:1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