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近代往生女居士四 内容: 董和卿妻董和卿,上海南京路雷允上参燕部职工。 在妻某氏,年七十余,长斋而念佛。 住马律斯新村四号,在三楼立一佛堂。 有女患精神病,颇感烦恼。 时虚云大师在沪。 遂往皈依。 经虚老开示,烦恼顿消,专心念佛,在往生前数月,常见有红莲一朵。 以告其夫。 往生后,异香扑鼻,自楼下至三楼佛堂,三月之中,香气不灭。 邻里皆闻,无不赞叹。 李普庵李普庵,皈依兴慈法师。 悟世无常,念佛甚虔。 早晚功课,从不间断。 性喜种花供佛,并种多种药草,施人治病。 平时沉默寡言,艰苦朴素,从不与人较量。 年届八十,于十二月初六生西。 在七日前,即对道友说:‘我不久即将往生。 ’往生前三日,独赴西园寺礼佛,并趺坐念佛二小时,复摄影留念。 归来,即不出房门,专诚念佛。 至第三日,家人入房探视,已倚坐而化。 方智密方智密,原名克琴,吴中方智铠之女。 高小毕业后,在家操作,从未云劳。 年二十一,皈依印公,精进念佛。 遇有讲经法会,必往列席,风雨无间。 年二十二,于归虞山东海。 乙亥新春正月十七日,将临产,阅三十二小时未分娩。 医为施手术,产一女。 因出血过多,抱病沉重,但默念大士圣号。 其母在旁助念。 忽告其母:‘夜梦阿弥陀佛二菩萨放光绕引,当不久人世。 ’遂与其夫及舅姑等从容诀别,安排后事,一一就绪,绝无苦楚爱恋之态。 惟连称:‘我将去矣! ’遂就床卧竟,一瞑逝矣。 临终前,口齿神识,清晰如恒。 王慧慈王慧慈,江阴人。 素性慈悲,乐于布施。 自奉极俭。 待人宽厚,少□恚习气。 三十二岁,皈依印光大师,即持长斋。 每日早晚诵华严、法华,阅读诸大乘经及印光大师文钞。 逢十斋日,杜门禁足,手持洪名。 极谦虚,不炫己长,恒生惭愧。 五十岁起,持过午不食戒。 至七十五岁,立净室于苏州乌鹊桥弄,禁足三年,定期打七,胁不至席。 八十一岁十一月初五日,感受风寒卧床。 至十一日黄昏,预示往生之期,请人诵地藏经,助念佛号。 所有财物悉数布施,己则只穿旧衣。 香汤漱口,面西右胁卧,神识清楚,毫无痛苦,合掌念佛而逝。 二十四小时后,为结双跏趺坐,腿甚柔软。 入龛,宛然如生。 林章宽达林章宽达,住苏州临顿路。 三十岁时发心持长斋。 初皈依虚云和尚,法名宽达。 至六十九岁,就雪相法师受五戒。 每日半夜一时,即起身礼诵。 因不识字,专诚念佛,或拜或坐,或经行绕念。 无论闲忙,佛声恒不离口。 八十三岁正月起,觉两腿酸痛,不能行走。 延至四月二十九日,停食,只饮水,觉痛止,精神好转,行动如常。 或问:‘如是不食,何以精神反好,身体反健? ’答曰:‘我说你不信,常有佛菩萨赐我饮食。 ’如是半月,至五月十四日下午一时三刻往生。 前三日预示将去,有人问:‘到何处去? ’答:‘我到极乐世界去。 我已去过,见到佛菩萨。 佛对我说,此处不易到,你可来此再修。 ’由此常坐床念佛,毫无痛苦。 至五月十三日,嘱家属:‘焚香勿断,已有许多佛菩萨降临。 ’往生时,索饮白糖汤三口。 笑容满面,念佛不止。 俄而念佛声渐低,安祥往生。 胡了常胡了常,安徽无为县陈锡周之继室也。 笃信佛法。 其夫初不信佛,因为陈述因果,力劝同修,吃素念佛,并同皈依印公。 平素救贫济厄,凡属善举,无不量力而为之。 后因了常久病,身体疲弱,不思饮食。 某日正念佛间,恍惚见了两童子执长幡上书:‘西方接引。 ’因以告夫曰:‘此兆于我则幸,于君则不幸。 ’以己归西,内顾无人故。 因请僧四位,诵经礼忏,近一月。 以祈寿未尽则速愈。 寿已尽则速生西方。 从此身心适悦,了无病苦。 如是者一月。 后复觉不适。 知归期将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 全家都为持念洪名,并请僧换班续念,昼夜佛声不断;己则但默随之。 往生之日,午前令备浴具。 浴毕,更衣礼佛,献香毕,归即移床向西侧卧,唯专念佛,概不提及诀别等事。 至亥时,见佛来,欲起礼拜。 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头状云:‘尚有三声佛号,念完即去。 ’全家及僧俗三十余人,俱大声念,了常遂亦高声念佛而逝。 面带笑容,室有异香。 次日入敛,顶温脚软,香气犹存。 发布时间:2025-07-26 09:39:47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