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壹、明发愿人位 内容: 壹、 明发愿人位法藏菩萨发愿时之地位,诸师所判,各有所主,众说不一。 净影大师判二重发心,即初「寻发无上正真道意」是地前世间发心,后「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是地上出世发心。 义寂大师、玄一大师同之。 璟兴大师破净影大师,认为地前十向满位菩萨一重发心。 良忠、望西二师则同判为初地发心。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则判为:「法藏菩萨于世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于是性中,发四十八大愿,修起此土,即曰安乐净土。」若根据《璎珞经》说六种性,即:? 习种性〔十住〕? 性种性〔十行〕? 道种性〔十向〕? 圣种性〔十地〕? 等觉性? 妙觉性。 今圣种性当为第四,即十地位。 若根据《仁王经》说五忍,即:? 伏忍〔三贤〕? 信忍〔初、二、三地〕? 顺忍〔四、五、六地〕? 无生忍〔七、八、九地〕? 寂灭忍〔十地〕。 今无生忍当其第四。 由上二经,故知于十地中七、八、九地发心也明矣。 善导大师之门弟怀感法师《释净土群疑论》云:「法藏比丘,如经所赞,是大菩萨,十地圣人,非是地前三贤大士。」如上诸师所判,皆从因论,实则法藏从如来生,垂形示名,其德难思;又复久远古佛,果后方便,数数出现,十劫成道,无量中一,其因位相,岂可测度? 惟昙鸾大师所判乃从果向因论,是别途义;与诸师所判从因向果论,是通途义,立论不同也。 今净土行者,宜采昙鸾大师所判,盖法藏乃久远古佛,从本示迹,发愿度众,诸经所明,今列举数端,以作明证:? 依《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云:「世尊告阿难曰:彼法藏比丘,为度十方世界一切有情,虽起超世愿,修无量大行,是本久远实成本有法身常住。」? 依《无量寿庄严经》云:「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依《无边门陀罗尼经》举弥陀因地名为「不可思议功德宝吉祥法师」。 ?依《法华经》举弥陀因地名为「大通第九王子」。 ?依《贤劫经》举弥陀因地名为「德华王」。 ?依《如来智印经》举弥陀因地名为「慧起王」。 ?依《悲华经》举弥陀因地名为「无诤念王」。 如上诸经可知,法藏菩萨,数数示现发愿修行,数数成佛利济群生,吾人旷劫空过,何其哀哉! 此生今日,何其有幸,得遇本愿,岂可不闻信奉行,再堕苦海矣! 发布时间:2025-07-27 14:35:1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