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卷上 内容: 沙门善导集记奉请四天王直入道场中奉请师子王师子亦难逢奋迅身毛衣众魔退散去回头请法师直取涅槃城序曰。 窃以娑婆广大火宅无边。 六道周居重昏永夜。 生盲无目慧照未明。 引导无方俱摧死地。 循环来去等逝水长流。 托命投神谁之能救。 斯乃识含无际。 穷尘之劫更逾。 自尔悠悠遇胜缘之何日。 上从海德初际如来。 乃至今时释迦诸佛。 皆乘弘誓悲智双行。 不舍含情三轮普化。 然我无明障重。 佛出不逢。 设使同生。 还如覆器。 神光等照不简四生。 慈及无偏皆资法润。 虽沈法水长劫由顽。 苦集相因毒火临时还发。 仰惟大悲恩重等润身田。 智慧冥加道芽增长。 慈悲方便视教随宜。 劝念弥陀归乎净土。 地则众珍杂间光色竞辉。 德水澄华玲珑影彻。 宝楼重接等辉神光。 林树垂璎风尘雅曲。 华台严莹种种希奇。 圣众同居明逾千日。 身则紫金之色相好俨然。 进止往来乘空无碍。 若论依报则超绝十方。 地上虚空等皆无异。 他方凡圣乘愿往来。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但以如来善巧总劝四生。 弃此娑婆忻生极乐。 专称名号兼诵弥陀经。 欲令识彼庄严厌斯苦事。 三因五念毕命为期。 正助四修则刹那无间。 回斯功业普备含灵。 寿尽乘台齐临彼国凡欲为自欲为他立道场者。 先须严饰堂舍安置尊像。 幡华竟众等无问多少。 尽令洗浴著净衣入道场听法。 若欲召请人及和赞者尽立。 大众令坐。 使一人先须烧香散华周匝一遍竟。 然后依法作声召请云般舟三昧乐(愿往生)大众同心厌三界(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三涂永绝愿无名(无量乐)三界火宅难居止(愿往生)乘佛愿力往西方(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念报慈恩常顶戴(无量乐)大众持华恭敬立(愿往生)先请弥陀入道场(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不违弘愿应时迎(无量乐)观首势至尘沙众(愿往生)从佛乘华来入会(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观音接手入华台(无量乐)无胜庄严释迦佛(愿往生)受我微心入道场(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碎身惭谢释迦恩(无量乐)彼国庄严大海众(愿往生)从佛乘华来入会(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助佛神化度众生(无量乐)十方恒沙佛舒舌(愿往生)证我凡夫生安乐(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悲心利物大悲心(无量乐)惭愧恒沙大悲心(愿往生)受我微心入道场(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专心净土佛前期(无量乐)一一如来大海众(愿往生)从佛乘华来入会(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尽是往生增上缘(无量乐)佛使二十五菩萨(愿往生)一切时来常护念(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毕命直入涅槃城(无量乐)佛恐众生四魔障(愿往生)未至极乐堕三涂(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直心实行佛迎来(无量乐)我今众等深惭谢(愿往生)受我微心来入会(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心心专注出娑婆(无量乐)本国弥陀诸圣众(愿往生)平等俱来坐道场(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道场圣众实难逢(无量乐)众等顶礼弥陀会(愿往生)普散香华同供养(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弥陀光摄往生人(无量乐)对佛弥陀涅槃会(愿往生)各发誓愿请华台(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极乐庄严门尽开(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专心念佛坐华台(无量乐)般舟三昧乐(愿往生)乘华直入不须疑(无量乐)众等齐心请高座(往生乐)愍怼智影说尊经(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道场时逢难叵遇(往生乐)无常迅速命难停(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眼前业道人人见(往生乐)皆由三毒作因缘(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虽得人身常闇钝(往生乐)贪嗔邪见转专专(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日夜惛惛不惺悟(往生乐)还是流浪三涂因(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忽尔轮回长劫苦(往生乐)弥陀净土何时闻(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大众同心请高座(往生乐)为度群生转法轮(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众等倾心乐闻法(往生乐)手执香华常供养(往生乐)难思议(往生乐)双树林下(往生乐)难思(往生乐)道场大众裹相与至心敬礼南无常住佛道场大众裹相与至心敬礼南无常住法道场大众裹相与至心敬礼南无常住僧敬白。 道场众等各各敛心。 弹指合掌叩头归命。 礼本师释迦佛过现未来诸世尊。 所以归依佛者。 佛是众生大慈悲父。 亦是出世增上良缘。 计其恩德。 过于尘劫述之难尽。 贤愚经言。 一一诸佛。 从初发意终至菩提。 专心求法不顾身财。 悲智双行曾无退念。 或可逢人逼试皮肉分张。 或自割身而延鸽命。 或舍千头以求法。 或钉千钉而求四句。 或刺身血以济夜叉。 或舍妻子以充罗刹。 或设慈悲方便。 化作禽鱼。 用济苍生免其饥难。 或作金毛师子以上猎师。 或作白象抽牙为求菩提而奉施。 或观怨家由如赤子。 或现外道比若亲儿。 彼我无殊。 圣凡何异。 三祇起行。 皆与无漏相应。 地地收功始得果圆号佛。 身则阎浮金光色。 喻千日竞晖。 相好分明譬若众星夜朗。 跏趺正坐不背之相圆明。 法界同归。 各睹如来面相。 身心湛寂。 化用不失时机。 随类变通。 报体则元来不动。 但以如来智德叹之难尽。 道场众等各生惭谢之心。 能使诸佛为我舍身。 过于尘劫。 哀哉世尊能为难事。 长劫勤勤忍疲劳之苦痛。 虽复为生苦行。 不觅小恩。 望欲等出尘劳会菩提而归彼岸。 众等齐心。 为今施主某甲等。 奉请十方诸佛一切世尊。 弟子等敬寻诸佛境界。 唯佛能知。 国土精华非凡所测。 三身化用皆立净土。 以导群生。 法体无殊。 有识归之得悟。 但为凡夫乱想寄托无由故。 使释迦诸佛不舍慈悲。 直指西方十万亿刹国名极乐。 佛号弥陀。 现在说法。 其国清净具四德庄严。 永绝讥嫌等无忧恼。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 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何意然者。 乃由弥陀因地世饶王佛所舍位出家。 即起悲智之心广弘四十八愿。 以佛愿力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 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复因韦提致请誓舍娑婆。 念念无遗决定求生极乐。 如来因其请故。 即说定散两门三福九章。 广作未闻之益。 十方恒沙诸佛。 共赞释迦。 舒舌遍覆三千。 证得往生非谬。 如是等诸佛世尊。 不舍慈悲。 受今施主某甲及众生请。 入此道场证明功德。 奉请已。 今劝众生等各各敛心归依合掌下座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众等咸归命本师释迦佛十方世界诸如来。 愿受施主众生请。 不舍慈悲入道场。 证明功德灭诸罪。 回心一念见弥陀。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高接下请召云重白。 道场大众等。 各各敛心弹指合掌。 叩头一心归命。 为今施主及众生。 次当奉请十方法界诸佛所说修多罗藏八万四千。 又请全身散身舍利等。 唯愿放大神光入此道场证明功德。 又请十方声闻缘觉得道圣人。 唯愿不舍慈悲现大神通。 入此道场证明功德。 又当奉请诸菩萨众普贤文殊观音势至等。 唯愿不舍慈悲满众生愿。 入此道场证明功德。 所以归依奉请者。 此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提。 常行平等接引无偏。 自利利他无时暂息。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光明普照无量佛土。 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总摄魔界动魔宫殿。 掴裂邪网消灭诸见。 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开阐法门。 显明清白光融佛法。 宣流正化。 常作不染身口意业。 常行不退身口意行。 常行不动身口意业。 常行赞叹身口意业。 常行清净身口意业。 常行离恼身口意业。 常行智慧身口意业。 觉悟成就定慧成就。 此诸菩萨。 常为诸天龙八部人王梵王等。 守护恭敬供养。 一切众生为救为归。 为明为尊为胜为上。 具无量行愿多所饶益。 安稳天人利益一切。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 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转佛法轮。 成就如来一切种智。 于一切法悉得自在。 如是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 唯愿不舍慈悲。 受众生请一时来会入此道场。 为今施主某甲证明功德。 今劝道场众等人等。 敛心归依合掌礼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众等希闻诸佛法。 龙宫八万四千藏。 已施神光入道场。 证明功德复满愿。 因兹离苦见弥陀。 法界含灵亦除障。 我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龙宫经藏如恒沙。 十方佛法复过是。 我今标心普皆请。 放大神光入道场。 证明功德复除罪。 增长施主菩提芽。 众等各各齐心念。 手执香华常供养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今日道场难得遇。 无上佛法亦难闻。 毕命形枯断诸恶。 从是念念罪皆除。 六根得了得惺悟。 戒定慈悲誓不虚。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久住娑婆常没没。 三恶四趣尽皆停。 被毛戴角受众苦。 未曾闻见圣人名。 忆此疲劳长劫事。 誓愿舍命见弥陀。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众等咸归命。 今为施主及众生。 已请十方法界全身舍利碎体金刚。 物利随宜。 分形影赴。 虽复形分大小。 神化一种无殊。 大则类同山岳。 小则比若芥尘。 毕命真诚齐心供养。 近则人天获报。 富乐长劫随身。 远则净土无生克果。 则涅槃之常乐。 又愿道场众等。 各各齐心。 手执香华常供养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真身舍利随大小。 见闻欢喜修供养。 自作善根他人福。 一切合集皆回向。 昼夜精勤不敢退。 专心决定见弥陀。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普贤文殊弘誓愿。 十方佛子皆亦然。 一念分身遍六道。 随机化度断因缘。 愿我生生得亲近。 围绕听法悟真门。 永拔无明生死业。 誓作弥陀净土人。 众等各各齐身心。 手执香华常供养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十方菩萨大慈悲。 不惜身命度众生。 六道分身随类现。 为说妙法证无生。 无生净土随人入。 广大宽平无比量。 四种威律常见佛。 法侣携将入宝堂。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下接高赞云高接下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为今施主及众生。 奉请贤圣入道场。 证明功德修供养。 三毒烦恼因兹灭。 无明黑闇罪皆除。 愿我生生值诸佛。 念念修道至无余。 回此今生功德业。 当来毕定在金渠。 众等各各齐身心。 手执香华常供养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菩萨圣众身虽别。 慈悲智慧等无殊。 不惜身财求妙法。 难行苦行未曾休。 誓到菩提登彼岸。 放大慈光度有流。 有流众生我身是。 乘光毕命入西方。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为今施主皆已请十方诸佛入道场。 龙宫法藏真舍利。 已放神光入道场。 罗汉辟支通自在。 一念乘华入道场。 普贤文殊诸菩萨。 一切俱来入道场。 是诸圣众如云集。 地上虚空难可量。 各坐莲华百宝座。 证明功德放慈光。 如此圣众难逢遇。 同时发愿入西方。 众等齐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请观世音赞云奉请观世音(散华乐)慈悲降道场(散华乐)敛容空裹现(散华乐)忿怒伏魔王(散华乐)腾身振法鼓(散华乐)勇猛现威光(散华乐)手中香色乳(散华乐)眉际白毫光(散华乐)宝盖随身转(散华乐)莲华逐步祥(散华乐)池回八味水(散华乐)华分戒定香(散华乐)饥餐九定食(散华乐)渴饮四禅浆(散华乐)西方七宝树(散华乐)声韵合宫商(散华乐)枝中明实相(散华乐)叶外现无常(散华乐)愿舍阎浮报(散华乐)发愿入西方(散华乐)高接下请香华云重白。 道场众等各各敛心。 弹指合掌叩头标心运想今为施主某甲等。 奉请十方法界人天凡圣。 水陆虚空一切香华。 音乐光明宝藏。 香山香衣香树香林香池香水。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宝树宝林宝衣宝池宝水宝幢宝盖宝华宝网宝楼宝阁。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华林华树华幢华盖华楼华阁华宫华殿华衣。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光云树光云林光云网光云衣光云盖光云幢光云台光云楼光云阁光云乐光云香光云池光云水光云山。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香云山香云衣香云树香云林香云网香云盖香云幢香云楼香云阁香云池香云水香云光香云乐香云华香云台。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宝云山宝云树宝云华宝云果宝云衣宝云幢宝云盖宝云网宝云幡宝云乐宝云楼宝云阁宝云光明宝云天衣宝云供养海。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华云山华云林树华云幢盖华云衣服华云罗网华云音乐华云台座。 入此道场。 又请一切天人变化庄严供养海。 一切声闻变化庄严供养海。 一切菩萨变化庄严供养海。 一切诸佛变化庄严供养海。 如是等无量无边恒沙供养。 种种庄严悉皆奉请。 入此道场。 供养一切佛舍利并真法菩萨声闻众。 受此香华云庄严供养海。 为满施主众生愿。 随心变现受用作佛事。 供养已。 人各至心归依合掌礼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愿在弥陀会中坐。 手执香华常供养奉请既竟即须行道七遍。 又使一人将华在西南角立。 待行道人至即尽行华与行道众等。 即受华竟不得即散。 且待各自标心供养。 待行道至佛前。 即随意散之。 散竟即过至行华人所。 更受华亦如前法。 乃至七遍亦如是。 若行道讫即各依本坐处立。 待唱梵声尽即坐高接下劝众行道即云奉请一切香华供养已讫。 一切恭敬。 道场众等各执香华。 如法行道行道赞梵偈云奉请弥陀世尊入道场(散华乐)奉请释迦如来入道场(散华乐)奉请十方如来入道场(散华乐)道场庄严极清净天上人间无比量过现诸佛等灵仪人天龙鬼中法藏全身碎身真舍利大众持华散其上瞻仰尊颜绕七匝梵响声等皆供养愿我身净如香炉愿我心如智慧火念念焚烧戒定香供养十方三世佛惭愧释迦大悲主十方恒沙诸世尊不舍慈悲巧方便共赞弥陀弘誓门弘誓多门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一切回心向安乐即见真金功德身净土庄严诸圣众笼笼常在行人前行者见已心欢喜终时从佛坐金莲一念乘华到佛会即证不退入三贤下接梵人声立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道场众等尔许多人历劫已来。 巡三界轮回六道。 无休止。 希见道场请佛会。 亲承供养难思议。 七周行道散华讫。 悲喜交流愿灭罪。 乘此善根生极乐。 华开见佛证无为。 众等持心就本座。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释迦如来初发愿。 顿舍尘劳修苦行。 念念精勤无有退。 不限日月及岁年。 大劫小劫僧祇劫。 过逾大地等微尘。 不惜身财求妙法。 慈悲誓愿度众生。 普劝归西安养国。 逍遥快乐得三明。 众等各各倾身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众等齐心生渴仰。 殷勤顶礼乐闻经。 圣人所重不过命。 不贪王位舍千头。 七寸长针遍体入。 标心为物不生忧。 自取身皮写经偈。 普愿群生入法流。 千灯炎炎流身血。 诸天泣泪散华。 周感伤大士身心痛。 微微含笑愿无嗔。 仰愿同闻同断恶。 难逢难遇誓当专。 念念回心生净土。 毕命入彼涅槃门。 各各倾心无异想。 手执香华常供养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旷劫已来居生死。 三涂常没苦皆迳。 始服人身闻正法。 由如渴者得清泉。 念念思闻净土教。 文文句句誓当勤。 忆想长时流浪苦。 专心听法入真门。 净土无生亦无别。 究竟解脱金刚身。 以是因缘请高座。 报佛慈恩转法轮。 众等身心皆踊跃。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众生见佛心开悟。 发愿同生诸佛家。 住此娑婆已来久。 无功舍命劫尘沙。 自觉心顽神识钝。 良由地狱卧铜车。 铜车炎炎难居止。 一念之间百千死。 非直此中多苦痛。 一切泥犁亦如是。 泥犁一入过尘劫。 畜生鬼道还如此。 今得人身贪造罪。 诸佛圣教生非毁。 非毁圣教罪根深。 谤说良善苦常沈。 大圣虽有神通力。 无能相救益悲心。 今劝道场时众等。 发露忏悔罪无穷。 众等同心彼净土。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座待下座声尽即忏云敬白。 道场说众等今为施主某甲及诸众生。 归命十方诸佛龙宫法藏舍利真形菩萨大士缘觉声闻等。 现在道场证明忏悔。 又白。 天曹地府阎天子。 五道太山三十六王。 地狱典领天神地神。 虚空神山林河海。 一切灵只及众贤圣等。 各有天通道眼他心宿命漏尽智人。 现在道场。 证明弟子今日施主某甲及诸众生披心忏悔弟子道场众等内外尔许多人。 自从过去。 尽过去际现在际未来际。 身口意业行住坐卧。 于一切三宝师僧父母六亲眷属善知识法界众生上。 具造一切恶。 常起一切恶。 相续起一切恶。 方便起一切恶障业障报障烦恼等障。 生死罪障不得见闻佛法僧障弟子众等自从旷劫已来。 乃至今身至今日。 于其中间作如是等罪。 乐行多作无量无边。 能令我等堕于地狱。 无有出期。 是故经言。 阿鼻地狱。 十八寒冰地狱。 十八黑闇地狱。 十八小热地狱。 十八刀轮地狱。 十八剑轮地狱。 十八火车地狱。 十八沸屎地狱。 十八镬汤地狱。 十八灰河地狱。 五百亿刀林地狱。 五百亿剑林地狱。 五百亿刺林地狱。 五百亿铜柱地狱。 五百亿铁鐖地狱。 五百亿铁网地狱。 十八铁窟地狱。 十八铁丸地狱。 十八火石地狱。 十八饮铜地狱。 如是等众多地狱。 佛言。 阿鼻地狱。 纵广正等八万由旬。 七重铁城七层铁网。 下十八隔周匝七重。 皆是刀林。 七重城内复有剑林。 下十八隔有八万四千重。 于其四角有大铜狗。 其身广长四十由旬。 眼如掣电。 牙如剑树。 齿如刀山。 舌如铁刺。 一切身毛皆出猛火。 其烟臭恶。 世间臭物无以可譬。 有十八狱率。 头如罗刹头。 口如夜叉口。 六十四眼。 眼散迸铁丸。 如十里车。 钩牙上出。 高四由旬。 牙头火流。 烧前铁车。 令铁车轮一一轮辋。 化为一亿火刀锋刃剑戟。 皆从火出。 如是流火烧阿鼻城。 令阿鼻城赤如融铜。 狱率头上有八牛头。 一一牛头有十八角。 一一角头皆出火聚。 火聚复化成十八辋。 火辋复变作火刀轮。 如车轮许。 轮轮相次在火炎间。 满阿鼻城。 铜狗张口吐舌在地。 舌如铁刺。 舌出之时化无量舌。 满阿鼻城。 七重城内有四铁幢。 幢头火流如沸涌泉。 其铁流迸满阿鼻城。 阿鼻四门于门阃上。 有八十釜。 沸铜涌出。 从门漫流满阿鼻城。 一一隔间有八万四千铁蟒大蛇。 吐毒吐火身满城内。 其蛇哮吼如天震雷。 雨火铁丸满阿鼻城。 此城苦事八万亿千。 苦中苦者集在此城。 五百亿虫。 虫八万四千觜。 觜头火流如雨。 而下满阿鼻城。 此虫下时。 阿鼻猛火其炎大炽。 赤光火炎照八万四千由旬。 从阿鼻地狱上。 冲大海沃燋山下。 大海水渧如车轴许。 成大铁炎。 满阿鼻城。 佛言。 若有众生杀害三宝。 偷劫三宝。 污染三宝。 欺诳三宝。 谤毁三宝。 破坏三宝。 杀害父母。 偷劫父母。 污染父母。 欺诳父母。 谤毁父母。 破坏父母。 骂辱六亲。 作如是等杀逆罪者。 命终之时铜狗张口。 化十八车状如金车。 宝盖在上。 一切火炎化为玉女。 罪人遥见心生欢喜。 我欲往中我欲住中。 风刀解时寒急失声。 宁得好火。 在车上座。 然火自爆。 作是念已即便命终。 挥霍之间已坐金车。 顾瞻玉女皆捉铁斧斩截其身。 身下火起如旋火轮。 譬如壮士屈伸臂顷。 直落阿鼻大地狱中。 从于上隔如旋火轮。 至下隔际身遍隔内。 铜狗大吼。 啮骨唼髓。 狱卒罗刹捉大铁叉。 叉颈令起遍体火炎。 满阿鼻城。 铁网雨刀从毛孔入。 化阎罗王大声告敕。 痴人狱种。 汝在世时不孝父母。 邪慢无道。 汝今生处名阿鼻狱。 汝不知恩。 无有惭愧。 受此苦恼。 为乐不耶。 作是语已即灭不现。 尔时狱卒复驱罪人。 从于下隔乃至上隔。 经历八万四千隔中。 [打-丁+聿]身而过至铁网际。 一日一夜当此阎浮提日月岁数六十小劫。 如是寿命尽一大劫。 五逆罪人无惭无愧。 造作五逆罪故。 临命终时。 十八风刀如铁火车解截其身。 以热逼故便作是言。 得好色华清凉大树。 于下游戏。 不亦乐乎。 作此念时。 阿鼻地狱八万四千诸恶剑林化作宝树。 华果茂盛行列在前。 大热火炎化为莲华。 在彼树下。 罪人见已。 我所愿者今已得果。 作是语时疾于暴雨坐莲华上。 坐已。 须臾铁觜诸虫。 从火华起。 穿骨入髓彻心穿脑。 攀树而上。 一切剑枝削肉彻骨。 无量刀林当上而下。 火车炉炭十八苦事一时来迎。 此相现时陷坠地下。 从下隔上身如华敷。 遍满下隔。 从下隔起火炎猛炽至于上隔。 至上隔已身满其中。 热恼急故张眼吐舌。 此人罪故。 万亿融铜百千刀轮从空中下。 头入足出。 一切苦事过于上说。 百千万倍。 具五逆者其人受苦。 足满五劫弟子道场众等。 自从元身已来。 乃至今身至于今日。 于其中间放纵三业。 作如是等罪。 乐行多作无量无边。 今闻佛说阿鼻地狱。 心惊毛竖。 怖惧无量惭愧无量。 今对道场凡圣。 发露忏悔愿。 罪消灭永尽无余。 忏悔已。 至心归命礼阿弥陀佛下接高赞云忏悔已。 至心归命礼阿弥陀佛高接下忏云弟子道场众等。 自从旷劫已来。 乃至今身至于今日。 于其中间。 放从身口意业。 造一切罪。 或破五戒八戒。 十戒三归戒。 四不坏信戒。 三业戒十无尽戒。 声闻戒大乘戒。 及一切威仪戒。 四重八戒等。 虚食信施。 诽谤邪见不识因果。 断学波若。 毁十方佛。 偷僧祇物。 淫劮无道。 逼掠净戒诸比丘尼姊妹亲戚。 不知惭愧。 毁辱所亲。 造众恶事。 或乐行十恶不修十善障。 乐行八苦不持八戒障。 乐行三毒不受三归障。 乐行五逆不持五戒障。 乐行地狱极苦业不修净土极乐障。 乐行畜生愚痴业。 不修智慧慈悲障。 乐行悭贪饿鬼嫉妒业。 不行布施利他障。 乐行谄曲虚诈修罗业。 不行真实言信不相违障。 乐行嗔恼杀害毒龙业。 不行欢喜慈心障。 乐行我慢自大下贱不自在业不行谦下敬上尊贵障。 乐行邪见破戒破见恶见谓修善无福造恶无殃外道阐提业。 不行正见禁行出世往生净土障。 乐行破灭三宝坏人善事恶鬼业。 不行护惜三宝成人功德具足障。 乐受三界人天长时缚系业。 不贪净土无生解脱障。 乐受二乘狭劣业。 不行菩萨广大慈悲障。 乐行亲近恶友业。 不乐亲近诸佛菩萨善知识障。 乐行六贪六弊业不行六度四摄障。 乐行不识因果抵突业。 不知身中有如来佛性障。 乐行食啖一切众生酒肉五辛多病短命业。 不行慈心乐闻佛法僧香华供养障。 如是障罪自作教他。 见作随喜。 若故作误作。 戏笑作嗔嫌作。 违顺爱憎作无量无边。 思量不可尽。 不可尽说不可说。 亦如大地微尘无数虚空无边法界无边法性无边方便无边。 我及众生造罪亦复如是。 如是等罪上至诸菩萨。 下至声闻缘觉。 所不能知。 唯佛与佛乃能知我罪之多少地狱经云。 若有众生作是罪者。 临命终时。 风刀解身。 偃卧不定。 如被楚挞。 其心荒越。 发狂痴想。 见己室宅。 男女大小一切皆是不净之物。 屎尿臭处盈流于外。 尔时罪人即作是语云。 何此处无好城郭及好山林使吾游戏。 乃处如此不净物间。 作是语已。 狱卒罗刹以大铁叉擎。 阿鼻狱及诸刀林。 化作宝树及清凉池。 火炎化作金叶莲华。 诸铁觜虫化为凫雁。 地狱痛声如歌咏音。 罪人闻已。 如此好处吾当游中。 念已寻时坐火莲华。 诸铁觜虫从身毛孔。 唼食其躯。 百千铁轮从顶上入。 恒沙铁叉挑其眼精。 地狱铜狗化作百亿铁狗。 竞分其身。 取心而食。 俄尔之间。 身如铁华满十八隔中。 一一华叶八万四千。 一一叶头身手支节在一隔间。 地狱不大此身不小。 遍满如此大地狱中。 此等罪人堕此地狱。 经历八万四千大劫。 此泥犁灭复入东方十八隔中。 如前受苦。 此阿鼻狱南亦十八隔。 西亦十八隔。 北亦十八隔。 谤方等经具五逆罪。 破坏僧祇。 污比丘尼。 断诸善根。 如此罪人具众罪者。 身满阿鼻狱。 四支复满十八隔中。 此阿鼻狱但烧如此狱种众生。 劫欲尽时东门即开。 见东门外。 清泉流水华果林树一切俱现。 是诸罪人从下隔见。 眼火暂歇。 从下隔起婉转腹行。 [打-丁+聿]身上走到上隔中。 手攀刀轮。 时虚空中雨热铁丸。 走趣东门既至门阃。 狱卒罗刹手捉铁叉。 逆刺其眼。 铁狗啮心闷绝而死。 死已复生。 见南门开如前不异。 如是西门北门亦皆如此。 如此时间经历半劫。 阿鼻狱死生寒冰中。 寒冰狱死生黑闇处。 八千万岁目无所见。 受大蛇身婉转腹行。 诸情闇塞无所解知。 百千狐狼牵掣食之。 命终之后生畜生中。 五千万身受鸟兽形。 还生人中。 聋盲喑哑疥癞痈疽贫穷下贱。 一切诸衰以为严饰。 受此贱身经五百身后。 还得生饿鬼之中。 如是等轮回三恶无量无边弟子众等今闻地狱。 心惊毛竖。 怖惧无量。 恐畏残殃不尽复还流浪。 今生已来纵暴三业。 造众重罪。 若不忏悔定招此苦。 无有出期。 今对三宝道场大众前。 发露忏悔。 即安乐。 知而不敢覆藏唯愿十方三宝法界众生。 发大慈悲。 广大慈悲不计我恶。 如草覆地。 布施欢喜。 受我忏悔。 忆我清净。 唯愿不舍慈悲摄变我等。 已作之罪愿除灭。 未起之罪愿不生。 已作之善愿增长。 未作之善方便令生。 愿从今日乃至不起忍已来。 誓共众生舍邪归正。 发菩提心。 慈心相向。 佛眼相看。 菩提眷属。 真善知识同生净土。 乃至成佛。 如是等罪永断相续。 更不敢覆藏。 发愿已。 至心归命阿弥陀佛下接高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愿在弥陀佛前立。 手执香华常供养高接下赞云愿往生愿往生。 愿在弥陀会中坐。 手执香华常供养 发布时间:2025-07-30 11:47:5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