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速证菩提心要(四) 内容: 提要偈语以‘信、解、行、证’四科详以解之:‘信’:经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能信能入,以夙植善根故,又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十方诸佛,因地皆是由信生解,依解立行,因行得证无上道果,是故信为佛道根源。 五根之首,以信为之,信根既具,一切功德,由信而生,以是而为功德之母,一切善法,由信而长。 众生宿具善根而信入者,依正法随分解而长养诸善根,以善根智慧增长,而正信解佛陀正法,以正知见真明为何学佛? 何为作佛? 如何成佛? 佛是自己的真心,也是自己的本性。 心是佛,具足万德万能,须藉修德而显,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成佛即是性德圆满显露,成就自性圆满智慧及无量之福。 欲成佛须依教理行果修证,教理者法门也,行者行门也。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而法门与行门之因缘,‘印光大师’云:‘以众生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 是以一代时教,随机演畅。 法门虽浩若尘沙。 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归元,皆证即心自性。 然于尘沙法门之中,求其不离事修,全彰心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可瑧其域。 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浊者,无如净土持名念佛之殊胜超绝也。 ’由印祖开示悟明,明心之要,无如净土法门;净心之要,无如持名念佛。 如是明了净土念佛法门而生信也。 净土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资粮,为修行之宗要,而三资以信为首,故吾人修学净宗,亦必以信为入门。 ‘蕅益大师’云:‘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三资若非有信心,不足以发愿,若非有愿力,不足以导引起行。 若非有持名妙行,不足满往生净土,离苦得乐之愿,而证明所信。 即平日所信,西方极乐,依正庄严,皆为弥陀愿行之所成就。 既念佛往生,亲见胜境,乃证所信也。 ‘蕅益大师’又云:‘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信愿行三资,能信之心是一,所信自他因果事理不一。 愿则厌苦欣乐。 行则但持一句佛号,求得一心不乱,即求证念佛三昧也。 佛法修学之教理行果,乃因果修证也。 从修因至证果有五种菩提,乃须历位渐次修证,因果非同时也。 而净土法门之修证,乃因果同时也。 何以故? 一者深信因果,即‘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如是因果,乃净业三福三者之深信因果。 佛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 一心称念弥陀名号,称之为心念佛,念佛即是念心,念佛心与佛心同,心佛无别,自他不二。 心和愿均同于佛,真如本性显现也,此即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观想时心作佛,忆佛、持名时心亦作佛。 弥陀名号是众生之本觉理性,亦是阿弥陀佛果地证得无量功德果号。 以此极殊胜之果觉,作行者本因地之因心,以果为因,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即念即佛,即念成佛因果同时也。 真念佛人,若非无量劫来,宿植深厚之善根福德因缘,何能闻此不思议之念佛妙法,以是而生信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持名,摄心念佛,与弥陀本愿相应。 行者虽居秽土,仍是具缚凡夫,但已住于正定之聚,亦悉已建立往生正因。 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 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必然一生补佛。 《无量寿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取证妙菩提,乃偈文之‘欲取妙菩提’是也。 ‘解’一切佛法修学次第,不离教理行果。 以圆顿大法言之,修学必先圆解教理,以圆悟如来密因,约宗言大彻大悟,约教言大开圆解。 密因之密是深密非秘密,深密之因唯具圆满智慧之上上根人,方能圆解圆悟。 密因是彻法底源,实相之理体,即圆净真本元清净体。 圆顿行人悟此密因,以此真本密因之圆净体为本修因,正为得成菩提之因地心。 行者功夫行业惟在初发心,以是初发心即成正觉,约理言之。 以事而言,则习气烦恼未除断,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是也。 解悟后须依因地心真本密因之不生灭性,称性起修,性德方显大用,历位修证,始获妙菩提之极果。 夫净土念佛法门,一句弥陀名号即是如来密因,弥陀名号乃是法界体,亦是众生本觉理性,法身理体,自性无量光寿。 是也。 此佛号密因无上甚深深密之妙理,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上根利智圆顿根性之人所能信解。 念佛行人,以弥陀如来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地心,以果为因,从果起修,即修即果,心作心是。 如是念佛,大行之修,圆解悟密因弗须也。 念佛行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持名,摄心念佛,即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此念佛妙行,正即以如来密因,称性起修也。 故净土念佛法门摄众,普被三根,凡圣齐收,万善同归也。 另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异于一切通途法门,以佛之愿力故,只须伏烦恼,临终蒙阿弥陀佛摄受接引,带业往生。 往生即证三不退,且圆登四土,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净土法门乃极圆极顿,至简至易,最巧最妙,不可思不可议之无上微妙法门。 圆顿大法修学,其本因地最独特圆妙之因心,实以念佛心是也。 乃偈文之:‘圆解悟密因,独妙本因地,实以念佛心。 ’是也。 ‘行’以上之信解,当生真信发切愿,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 非真信不足以切愿,非切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也。 夫念佛正行有四,(一)实相念佛。 (二)观想念佛。 (三)观像念佛。 (四)持名念佛。 四者以持名念佛为妙行,因持名最简易,最直捷,最方便,契合当今众生之机也。 悟如来密因者,了知真心本性之作用,乃六根根性所起。 所谓‘六根门头,放光勋地,灵光独耀。 ’行人当于六根门头下工夫,宗门教下如是也。 于六根中,佛冥授选根,耳门独妙,令其一门深入。 文殊菩萨观众生根性,六根中耳根最利,以是明选耳根,冥选念佛,契法界众生之机。 大势至菩萨教化虚空法界众生,由初心至成佛,专修念佛法门。 观世音菩萨选耳根圆通,契娑婆众生之机。 净土法门之精髓,持名念佛是也;圆顿大法之奥秘耳根闻性是也。 以持名念佛融合耳根闻性,此双融秘髓工夫,念弥陀圣号于一心。 即大势至菩萨之‘返念念自性’,观世音菩萨之‘返闻闻自性’,双融无上道,于一心也。 如是摄心念佛之法,极易得力,事半功倍,如顺水扬帆,倍以顺风也。 ‘印光大师’云:‘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 ’又云:‘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也。 ’亦云:‘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都摄注重在听。 ’念佛之时,心念得清楚,以耳根摄耳谛听,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则六根通归于一,一解六亡,契以‘舍识用根’,巧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此摄心念佛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之妙法也。 此乃偈文之:‘念佛闻中入,舍识且用根,妄心若除了,净念以相继。 ’是也。 ‘证’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印光祖师云:‘此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 ’此铁案实证,信愿真切之念佛人,命终寿尽决定往生极乐净土。 生者莲花托生,无诸苦恼,常侍弥陀世尊,高预海会,与诸善人俱会一处。 五尘说法,极乐妙境,清净庄严,境智冥合,因果如如。 诸往生者,内外皆无分别取舍,心得清净平等,唯受清净最上快乐也。 往生之人,无论品位高下,生则横具四土,非由渐进,圆证三不退。 且西方妙境,令生者唯受清净无上诸乐,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以心清净平等觉故,般若智慧速长,定慧均等圆融。 随其功行浅深,迟早必证实相,显现清净法身,分证常寂光。 念念普利群萌,心心流入妙觉海。 决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圆证妙菩提也。 乃偈文之:‘心如皎琉璃,慧似心中月,清净法身现,圆登西净莲。 ’是也。 解文义 发布时间:2025-07-31 11:40:2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