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性法师: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内容: 正确解读时间就是生命 上班时间,马路上无论是骑车的,还是开车的,都跟玩儿命似的,争先恐后往前赶。 我曾经在路口问过一个人,他看起来像在外企工作。 我问他:你跑这么快干什么? 他说:时间就是生命。 接着,我又问了他一个问题。 我说:既然时间就是生命,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珍惜时间的人,怎么没看到几个长寿的? 他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时间不就是生命吗? 你珍惜时间,生命应当更长啊! 但是,我却发现那些不珍惜时间的人生命更长。 为什么这么讲? 因为今天好多人是累死的。 我记得两年前的报纸上登了一则新闻,说上海有个老总,不到四十岁就死了。 还有个知名的画家陈逸飞,他也是比较年轻的。 很多人觉得时间就是生命,要和时间赛跑。 可这哪里是把时间当成生命,是在和时间拼命! 最后你拼过了吗? 谁也没有拼过命。 实际上,时间就是生命是说时间不要被空过,是告诉你不要虚度每一分、每一秒,要使它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让每个细节都发挥作用,时间才有价值,生命才有价值。 错误认知产生颠倒价值观今天人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说到底,我感觉今天人的价值观是颠倒的。 很多人的价值观,是靠虚伪和虚荣支撑起来的。 我常说,学佛法就是用佛法的镜子检讨自己。 大家可以检讨一下,我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是我们有钱就有价值吗? 是我们事业有成就有价值吗? 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得多,就能体现出真正的人生价值。 如果事业、工作没有成就,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可是我们所谓的成就,真的有价值吗? 我看不见得。 在社会上,拥有财富的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 少数人。 也就是说,只有少数拥有财富的人有成就、有价值。 如果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那我们这些没有财富的人是什么? 没成就? 没价值? 只能忽略不计? 只能去跳河? 说不通嘛! 但是今天的人,恰恰就是用这个作为价值观。 现在的人,数钱的时候最高兴。 古人常讲,人在世上生活,如果仅仅为了财富和金钱,这样的人生看似高贵,却很低贱。 今天,不少人也拥有很多的财富。 关起门来,就在家里数钱。 数到最后,我只能送给他一句话:财富的奴隶。 当代人的价值观,除了有钱有财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方面身份。 比如,要穿得西装革履,觉得这样有风度。 可这哪里是西装革履? 就是个油光水滑。 头上抹点油、身上喷点水,不就是油光水滑吗? 好像那几个地方很亮,走出去就很有自豪感,就可以昂首挺胸一样。 要是这样叫做有成就、有价值,我这个光头怎么办呢? 我抹不了油,也穿不了西装,只能穿僧服。 难道我这样就没有价值,没有成就了? 人们普遍觉得拥有的东西越多、外表越富丽堂皇,好像就越有价值;穿得好,天天手里有钱数,好像就很骄傲、很自豪。 可是,世界上有满多有钱的人,有满多穿得好的人,你觉得他们真正快乐吗? 真正幸福吗? 关于生存:生存是本能和良好的愿望生存是什么? 我的理解,生存就是让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能够活着。 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要活着,想办法活下去。 根据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地球上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都消失了,没有存活下来。 比如恐龙,已经留在历史里了。 因此,有人提出一个命题适者生存。 这个说法现在很流行。 就是说,能够适应环境的人才能生存,不适应的人就被淘汰。 这个命题一直鼓励我们,让我们有勇气持续地生存下去。 这么多年来,我们倡导的与天斗,与地斗是在干嘛呀? 就是在适者生存的理论支持下,想办法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适者生存有没有道理? 我看表面上有道理,实际上却有问题。 如果我们适应环境,适应发展,自然就能够生存。 可现在的人把这个理论用歪了,把它当成一个倚强凌弱、以大欺小的靶子,使它成了正当的理由。 适者生存,是一种自然规律。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一棵小树在大地上为什么能够存活呢? 第一,它有生命力,就是有生存的能力;第二,它比较适应环境,所以有很好的长势。 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是这样。 我觉得,这很能够说明适者生存的道理。 我个人理解,生存是所有有情感的生物和无感情的生物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你们有没有不愿意生存的? 其实愿意生存并不是坏事,这是人的本能。 所以,求生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想要生存的空间大一点、生存得好一点,这些都不为过,应当受到尊重。 关于生存:保持本能保持本能有两个方面:保持身体的本能和保持心理的本能。 关于身体的本能。 现在的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人都容易疲倦。 今天我们吃得好不好? 好。 维生素A、B、C、D、E,还要加上补铁的、补锌的、补铜的、补钙的,一大堆。 可补了那么多东西进去,效果究竟怎么样呢? 看看那些在乡下劳动的人,什么营养品和保健品都没吃,却比我们健康得多。 今天人吃得营养,注重保健,但很多人却处于亚健康状态。 长得胖的,胖得浮肿;长得瘦的,瘦得像根筷子。 这些都不正常。 一旦运动起来,刚跑三步路,就呼吸系统告急了。 扛东西,扛不起十斤重。 稍微重了点就叫唤:哎呦,好重哦! 补充的营养到哪儿去了? 缺乏体能锻炼。 最近流行几句话,我还比较推崇:吃饭要吃素,穿衣要穿布。 出门要走路,当官要当副。 前面三句我都赞同,后面一句不赞同。 前三句,就是刚才讲的尊重自然、保持本能。 为什么吃饭要吃素呢? 吃素,绿色食品多一点。 吃蔬菜的危险性,要比吃肉的危险性小得多。 为什么穿衣要穿布呢? 化纤、尼龙里面添加的东西太多了,不自然。 出门要走路,就是现在讲的保持体能。 我很主张每年给自己规定些时间去爬山、走路和劳动。 还有,要保持心理的本能。 我们心理的本能是什么? 送你一句话:离妄想的状态。 这就是心理的本能,也就是禅宗讲的本地风光。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疲惫? 容易心力憔悴? 就是因为妄想太多,消耗了心能。 人的心理能量原本是很大的,但是你给心理世界带来许多负担,压得它喘不过气来。 你们有没有觉得,人想得太多容易衰老? 有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一个朋友。 他本来是黄种人,但当时怎么看都像非洲人。 脸上黑黑的,眼睛凹进去,脑袋也耷拉着,身体状态非常差。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状态不好。 我们看到这种精神状态后,往往第一反应是什么? 会问:最近你在想什么呢? 精神状态怎么不好? 对方一般会回答:最近事情太多了,搞得我焦头烂额的! 所以,想得太多、妄想太多,就会让你的生理机能透支。 因此,妄想多的人、思考多的人头发容易白,眼睛容易花,脸上容易长皱纹,会面目憔悴。 但是,你是用心在想,又没有用体力想,为什么会这么憔悴呢? 原因在哪儿? 体有体能,心有心力。 就是说,你无谓地耗费了你的心理能量。 保持心理的本能,就是要抛弃角度,抛弃套路,回归到内心的真实状态。 我今天倡导一个观念:保护你内心的心理能源。 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够生存得更有意义。 关于生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第一个方法:以慈悲心来开启快乐的源泉。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快乐都是自找的。 常有人跑来抱怨,说:师父,我气啊! 我说:干嘛呀? 他说:气死我了! 我说:你是谁呀? 我希望将来你们生气的时候,也这样问一问。 你一边说:气死我了! 下一句就接着问:我是谁呀? 想三秒钟后,管他的,懒得气了! 我是谁呀? 谁在气我啊? 就是因为有我,才有气! 要是没有我了,气从哪儿来啊? 所以,生气、不快乐的根源就在有我。 生活想要有质量,就需要用慈悲来忘掉自我。 如果多想别人、慈悲待物、慈悲待人,哪儿还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呀! 平时,我们一起床,一睁眼,就对着家人喊:饭做好了没? 嘴里一边吃着现成饭,一边还抱怨:怎么这么难吃呢! 走在大街上也抱怨:你怎么走那么快? 怎么不走我后面! 别人的车开得比你快,你就受不了:怎么比我还开得快,我要超过他! 走进单位里面,看见同事了:他怎么来得比我还早! 在任何时候,你都用对立面来看人,怎么会有快乐呢? 佛法讲,每天都用慈悲的心肠对待任何人,你就能天天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 早晨起来,看到家人的第一个反应就要想:她今天早上这么辛苦,给我做了那么多好吃的,真是好幸福! 这就是菩萨的精神想别人。 如果你能够把大家在一起的时光,想象成一次快乐的聚会,那么你的生活一定会是愉快的,你的工作一定会是轻松的,你的心情也一定会是舒展的! 第二个方法:用智慧创造洒脱人生。 什么是智慧? 学会吃亏就是最大的智慧。 过去人常讲吃亏是福,但我今天告诉大家,吃亏不仅是福,吃亏更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才会洒脱起来,才不会斤斤计较。 就像刚才故事里的人,他就是有吃亏的大智慧,才不会和另外一个人斤斤计较。 什么我多五块钱,他少五块钱;我的好了,他的不好有了这些想法,心里就会有所挂碍,到最后占便宜的反倒吃亏,吃亏的反倒占了便宜。 就像《插秧歌》里唱的:手持青秧插满天,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我为什么要提到这首歌? 因为刚才讲了吃亏是智慧,不要吃不得亏;还有无言之教,不要擅自好争,不要老是事事冲前。 所以,退步原来是向前,退后一步,自然宽。 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人生的大智慧。 第三个方法:在追求中实现超越。 很多人对我讲:佛教是消极的,佛教是讲空的,什么东西都不要。 这是佛教吗? 不是。 佛教真正的精神是什么? 是追求与超越。 就是在有与没有之间、要与不要之间,善巧地把握。 佛教主张,在追求的当中、在拥有的当下,能够从中超越出来,而不被它束缚。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求生活品味,追求生活质量,但还是不快乐呢? 因为他们被品位束缚了,被艺术束缚了,只有追求,而没有超越。 你们不是常常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吗? 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前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就是追求,就是要有;但是后面的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超越。 因此,要想生活有质量、生活快乐,在追求的同时,一定要有超越的心态。 所以,有好不好? 也好也不好,看你怎么拥有,有没有超越的心态。 没有好不好? 同样的道理。 有与没有都要超越。 关于生命:生命的真相佛法讲,人的生命真相就是人从人来。 怎么来呢? 有两个决定因素:第一个,阿赖耶识;第二个,业力。 阿赖耶识是个什么玩意儿? 给你们一个新的概念信息综合体。 大家都用手机、电脑吧? 手机上存的信息多不多? 电脑上存的信息多不多? 都很多。 我们人,也有一台电脑和一部手机,这就是阿赖耶识。 电脑和手机可以储存能量,人同样可以! 你们从小学到大,学了那么多东西,都藏在哪儿的? 都藏在这个信息综合体里面的。 我们需要肯定,所有学过的东西存储了没有? 存储了。 要是没有,你今天就是白痴一个,什么也不会。 第二,存在哪儿的? 存在信息综合体里面。 第三,以什么形式存在? 以信息和能量的形式存在。 所有的能量、信息全都存在你的信息综合体里面了。 而眼睛,就是一个摄像头。 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摄在你的信息综合体里。 在你空闲时,端上一杯茶,闭上眼睛体会一下,这时候,你的脑子里就会开始闪现:黄山的松、长江的水像放电影一样。 这些东西是什么? 就是信息和能量在信息综合体里面的再现。 往脑子里装什么信息和能量,就会显现出什么样的环境,这就是第二个命题业力。 什么叫业力? 就是你输送进去的信息和能量的性质,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由于有这些能量地不断补充,所以生命就可以不停地延续。 佛教讲,人的生命取决于哪个地方? 取决于自身给它输送的能量和信息。 你输送进去以后,以贪爱作为推动力,来推动生命的延续。 就像水。 它里面一定有信息和能量,那就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它在固态的环境就成冰,在液态的环境就成水,在气态的环境就成气。 我们人也是一样。 今天你是人,是因为信息综合体里面存的是人的信息和能量。 这就是佛法的生命观。 既然人的生命,取决于输送进去的信息和能量,那么好的信息和能量,就造成好的生活;不好的信息和能量,就造成不好的生活。 佛法讲的修行是干什么? 就是净化这些不好的能量和信息。 因此,我们的生命是可以净化和超越的。 那么由谁来掌控净化和超越呢? 人既不是猿猴进化的,也不是上帝创造的,由谁主宰? 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 净化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就看我们输入什么样的信息和能量。 佛法对生命的看法是很独到的,并且只有佛法告诉你,生命不是别人说了算,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这就是佛法对生命的看法。 发布时间:2025-08-01 13:49:2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