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思归集(一) 内容: 释如岑敬辑印光法师鉴定思归集发刊序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如天普覆,似地均擎。 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 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 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 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 用力少而得效速。 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 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 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 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 业尽情空,岂易言哉。 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 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 再一受生,退者万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 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己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 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 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 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 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 况已断者又何待言。 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 (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 )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 是知此之法门,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门之道理论。 以是特别法门故也。 余尝有联云,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华严普贤行愿品,尽华严世界海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均一致进行。 依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求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 彼矜己智而藐净土者,为超过此诸菩萨之上,为是丧心病狂,求升反坠,弄巧成拙也。 宏扬净土经书,多难胜数。 如岑大师录其佛菩萨祖师及近世各学人言论,(近世知识称为学人者,以前有佛菩萨祖师故,切勿疑讶。 )名思归集。 祈光作序。 光少不努力,老无所能,但将五十九年所信之义书之,以塞其责。 聊表普愿同伦,同生西方之愚诚。 至于大智慧人之讥诮唾骂,所不计也。 奚为之歌曰,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思归诸君,祈各注意。 民国二十八年(1939)己卯冬至前三日七十九岁粥饭僧释印光谨撰题思归集(截句十首):万论千经语义繁。 纂归一卷便流观。 分明说与还家乐。 好做丰碑指路看。 佛言祖语辑精赅。 净土诗成正可怀。 漫道有家归未得。 乡心无尽似西斋。 背父漂流五十年。 现成家业在西天。 思量金臂遥垂处。 忍使如来望眼穿。 业净情空未易几。 法王方便妙难思。 而今识得还乡路。 蓦直趋归七宝池。 娑婆乐少苦尤多。 欲断生因可若何。 浪子还家真乐事。 原来慈父是弥陀。 佛念众生如忆子。 众生背父久离乡。 莫教逃逝长违远。 功德池中水正香。 轮回万劫与千生。 早备资粮信愿行。 十万亿程原在即。 未应边地住疑城。 迷途未远莫迟归。 准拟莲邦归去来。 到得家园团聚处。 藕花香里坐金台。 七重宝树灿光华。 九品香台四色花。 都摄六根成净念。 始知安养是吾家。 法听楼阁玲珑处。 身在毫光照耀中。 水鸟风林都唱佛。 无边乐事是莲宗。 书云黄觉(一九四一年正月上元日) 发布时间:2025-08-02 09:08:1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