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庐山净土集 沙门不敬王者论(节录) 内容: 沙门不敬王者论(节录)[东晋]慧远法师撰求宗不顺化问曰:寻夫老氏之意,天地以得一为大,王侯以体顺为尊。 得一故为万化之本,体顺故有运通之功。 然则明宗必存乎体极,体极必由于顺化。 是故先贤以为美谈,众论所不能异。 异夫众论者,则义无所取。 而云不顺化,何耶? 答曰:凡在有方,同禀生于大化,虽群品万殊,精粗异贯,统极而言,唯有灵与无灵耳。 有灵则有情于化,无灵则无情于化。 无情于化,化毕而生尽,生不由情,故形朽而化灭。 有情于化,感物而动,动必以情,故其生不绝。 其生不绝,则其化弥广,而形弥积;情弥滞,而累弥深。 其为患也,焉可胜言哉! 是故经称:泥洹不变,以化尽为宅。 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 化尽则因缘永息,流动则受苦无穷。 何以明其然? 夫生以形为桎梏,而生由化有。 化以情感,则神滞其本,而智昏其照,介然有封,则所存唯己,所涉唯动。 于是灵辔失御,生途日开,方随贪爱于长流,岂一受而已哉! 是故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 不以情累其生,则生可灭;不以生累其神,则神可冥。 冥神绝境,故谓之泥洹。 泥洹之名,岂虚称也哉! 请推而实之:天地虽以生生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死。 王侯虽以存存为功,而未能令存者无患。 是故前论云:达患累缘于有身,不存身以息患。 知生生由于禀化,不顺化以求宗。 义存于此。 义存于此,斯沙门之所以抗礼万乘,高尚其事,不爵王侯,而沾其惠者也。 形尽神不灭问曰:论旨以化尽为至极,故造极者必违化而求宗。 求宗不由于顺化,是以引历代君王,使同之佛教,令体极之至,以权居统。 此雅论之所托,自必于大通者也。 求之实当,理则不然。 何者? 夫禀气极于一生,生尽则消液而同无。 神虽妙物,故是阴阳之所化耳。 既化而为生,又化而为死;既聚而为始,又散而为终。 因此而推,故知神形俱化,原无异统;精粗一气,始终同宅。 宅全则气聚而有灵,宅毁则气散而照灭。 散则反所受于天本,灭则复归于无物。 反覆终穷,皆自然之数耳,孰为之哉! 若令本异,则异气数合,合则同化。 亦为神之处形,犹火之在木,其生必存,其毁必灭。 形离则神散而罔寄,木朽则火寂而靡托,理之然矣。 假使同异之分,昧而难明。 有无之说,必存乎聚散。 聚散,气变之总名,万化之生灭。 故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若死生为彼徒苦,吾又何患? 古之善言道者,必有以得之。 若果然耶,至理极于一生,生尽不化,义可寻也。 答曰:夫神者何耶? 精极而为灵者也。 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言。 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 而谈者以常识生疑,多同自乱,其为诬也,亦已深矣。 将欲言之,是乃言夫不可言。 今于不可言之中,复相与而依俙。 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 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 假数而非数,故数尽而不穷。 有情则可以物感,有识则可以数求。 数有精粗,故其性各异。 智有明暗,故其照不同。 推此而论,则知化以情感,神以化传。 情为化之母,神为情之根。 情有会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 但悟彻者反本,惑理者逐物耳。 古之论道者,亦未有所同,请引而明之。 庄子发玄音于《大宗》曰: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 又以生为人羁,死为反真。 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 文子称黄帝之言曰:形有靡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化,其变无穷。 庄子亦云: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 若人之形,万化而未始有极。 此所谓知生不尽于一化,方逐物而不反者也。 二子之论,虽未究其实,亦尝傍宗而有闻焉。 论者不寻无方生死之说,而惑聚散于一化。 不思神道有妙物之灵,而谓精粗同尽。 不亦悲乎! 火木之喻,原自圣典,失其流统,故幽兴莫寻,微言遂沦于常教,令谈者资之以成疑。 向使时无悟宗之匠,则不知有先觉之明。 冥传之功,没世靡闻。 何者? 夫情数相感,其化无端。 因缘密构,潜相传写。 自非达观,孰识其变? 自非达观,孰识其会? 请为论者验之以实: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 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 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 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 惑者见形朽于一生,便以为神情俱丧,犹睹火穷于一木,谓终期都尽耳。 此由从养生之谈,非远寻其类者也。 就如来论:假令神形俱化,始自天本;愚智资生,同禀所受。 问所受者,为受之于形耶? 为受之于神耶? 若受之于形,凡在有形,皆化而为神矣。 若受之于神,是以神传神,则丹朱与帝尧齐圣,重华与瞽叟等灵,其可然乎? 其可然乎? 如其不可,固知冥缘之构,著于在昔;明暗之分,定于形初。 虽灵钧善运,犹不能变性之自然,况降兹已还乎? 验之以理,则微言而有征。 效之以事,可无惑于大道。 发布时间:2025-08-08 10:04:36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