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临终昏迷能往生吗? 内容: 问: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往生的条件问题。 往生的条件乃是信愿持名。 有一个观点认为临终时一定要有正念,一定要念头落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才能往生。 否则便不能往生。 这个说法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 然就净土特别法门往生而论,却不可作这样的判言。 如果净业行人念佛功夫良深,临命终时,正念在阿弥陀佛上,则决定往生。 对此我们要提倡,要鼓励。 身体力行。 但是却不能把这视为往生的标准。 念头没有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正念才能往生,意味着把自力功夫还是放在了第一要素。 真如此,则在往生这一紧要关头,阿弥陀佛在起什么作用呢? 难道阿弥陀佛那么的被动? 五劫的思维,无量劫的修行,整个的大愿都是要救度每一个众生,法界当中不遗留一个众生滑入轮回。 有着这样的大悲心,难道在我们往生之时不施展威神愿力,予以帮助,这可能吗? 我们平时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便会法尔自然地展现在被救的众生身上。 令其往生净土。 这是有圣言量依据的。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支娄迦谶译),是五种原译本中最早的译本。 其中谈到三辈往生及边地疑城的情况。 先看中辈和下辈疑城往生的情况,以明了阿弥陀佛在众生临终时是如何令其往生的。 经中谈到中辈往生时,主要是指不能出家行作沙门者,然应饭食沙门,建造佛寺佛塔,烧香散花燃灯等等。 然这类行人平时做这些功德,“若其然后中复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无量清净佛国,不信往生其国中。 ”他中间有怀疑了,不信这些事了。 或者“暂信暂不信”,他便或不念佛了,或以轻浮心来念。 那么“其人寿命病欲终时,无量清净佛,则自化作形象,令其人目自见之。 口不能复言,就心中欢喜踊跃”,此人临命终时自因业力必然会下三恶道,阿弥陀佛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愿力作用了。 就自己变化成佛的形象,让这个亡者亲眼目睹。 这个人口里都不能说话了,但是心里非常踊跃。 同时他后悔原先的疑心,悔过原来的过失并忏罪,接续念佛求生。 这样,“其人寿命终尽,则生无量清净佛国,不能得前至无量清净佛所”。 生到边地疑城,不能见佛,不能闻法,不能亲近比丘僧。 这种人生到边地疑城是由于生前修净土法门时,心口各异,没有真诚心,狐疑佛经所述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求往生的志向不是很坚定。 这种人按自因自果,应当落三恶道中。 阿弥陀佛哀愍之,以威神愿力接引他的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这句“威神引之去耳”,证知往生全凭佛力,无关行人有无正念。 下辈往生条件中,如连中辈往生者那种广做福德的条件也不具备。 没有能力去饭食沙门、广修供养、建塔建寺等,然而宜应专心致志地念佛。 “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无量清净佛国”,是阿弥陀佛哀愍令他生到西方净土! 甚至于十日十夜念佛亦不堪,经中又开出了更方便的方法。 “下当绝念去忧,一心斋戒清净,至意念生无量清净佛国。 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只要我们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念佛,阿弥陀佛悉能令行人生到安养刹土。 因为佛力佛智不可思议啊! 临命终时,当我们的神识最后离开身体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会在亡者最深层的阿赖耶识中产生作用,引导神识回归净土。 《普贤行愿品》中谈到临命终时引领神识往生一事。 “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他只是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能够超过微尘数佛刹相续不断地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有的功德,那是“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说明一经于耳的功德就这么大。 然后“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它就能够消除宿世的业障,能够得到人天的恭敬,能够速得成就微妙色身。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 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 证知,闻到十大愿王,乃至书写一四偈,其愿王能够渗入众生阿赖耶识中,临命终时引导神识到西方极乐世界中去。 同样阿弥陀佛五大劫思惟的的大悲愿力,我们常常去读诵它,常常去思惟它,依教奉行,亦能够在我们一切诸根悉将散坏,一切亲人悉将舍离,一切都不复相随的时候,这个四十八大愿王,引导我们一刹那中到西方极乐世界中。 这里并没有说你必须正念才能去,是愿王引导我们去的呀! 要知道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的,阿弥陀佛所有的法身报身化身和四十八大愿的全体愿力都在我们众生的心内。 我们的业报身以何种形式死亡,何时死亡? 这都是虚幻的泡影。 我们认为的非正常死亡,在阿弥陀佛眼里它都的很正常的。 吾人生生世世曾造作诸多的恶业,还会有多少善终的呢? 但是阿弥陀佛就要救度我们这些不得好死的人。 他的愿王力量已经达到我们阿赖耶识的深层。 临终的昏迷是第六意识的昏迷,而渗入藏识中的弥陀愿力会为离体的神识导航的。 只要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乃至一昼夜的工夫。 阿弥陀佛保任我们往生。 经典如是说,我们还耽什么心呢? 甚至睡梦中亡故,也能往生。 睡梦时,亡者第六意识都在睡眠状态,他是怎么往生的呢? 对此,我们得站在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的角度去思维。 我们与阿弥陀佛是同体的,佛怜念我等,如母忆子。 我们平素信愿持名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至少念过一昼夜的佛号了,阿弥陀佛都能够保证我们往生。 我只要在因地当中符合一昼夜念佛条件,阿弥陀佛决定保证我们往生。 经典如是说,吾人亦当如是信顺,深信佛智。 第十八大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请注意这个乃至十念。 这个十念通平时,也通临终啊。 通平时,有很多的包括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只要修十念法门,都能往生。 对阿弥陀佛为我们设立的底线往生保证要有决定信心。 这样才能得到安心,得到安乐。 如果坚执临终一定要正念才能往生,或云要有清净心才能往生,或云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如果被这些观点所牢笼,我们就难免忧虑、恐惧、不安,如是便偏离了净土法门安乐的特质,亦有违于阿弥陀佛“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悲愿。 吾人当服膺永明大师“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的慈示。 老实念佛,莫换题目。 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 因弥陀大悲光明,摄持不舍吾等众生故。 发布时间:2025-08-08 10:06:3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