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临终往生正念文 (唐·善导大师) 内容: 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版本一)载《龙舒净土文》附录二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 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一念差错,便堕轮回。 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 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 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 师曰:善哉问也! 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 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 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 如脱弊衣,得换珍服。 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 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 叮嘱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 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短长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 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 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了,方可哀泣。 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 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 若依此者,决定超生,即无疑也。 又问曰:求医服药,还可用否? 答曰:求医服药,初不相妨。 然药者只能医病,不能医命。 命若尽时,药岂奈何? 若杀物命为药,以求身安,此则不可。 余多见世人因病持斋,方获少愈,复为医者以酒食鱼肉佐药,其病复作。 信知佛力可救,酒肉无益也。 又问曰:求神祈福如何? 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何假鬼神延之耶? 若迷惑信邪,杀害众生,祭祀鬼神,但增罪业,反损寿矣。 大命若尽,小鬼奈何? 空自慞惶,俱无所济,切宜谨之。 当以此文帖向目前,时时见之,免致临危忘失。 又问曰:平生未曾念佛人,还用得否? 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也。 余多见世人于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甚是勤拳。 及至临病,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 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 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耶? 死生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 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 思之思之! 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 临终正念往生文(版本二)载《念佛镜》后    知归子问善道和尚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 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一念差错,便堕轮回。 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 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 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 师曰:善哉问也! 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 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 若得舍此秽形,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 如脱弊衣,得换珍服。 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 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 叮嘱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之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 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言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 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 但当同声念佛,助其往生,待气尽了,多时方可哀泣。 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 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 若依此者,决定超生,即无疑也。 又问曰:求医服药,还可用否? 答曰:求医服药,初不相妨。 然药者只能医病,不能医命。 命若尽时,药岂奈何? 若杀物命为药,切不可也。 又问曰:求神祈福如何? 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何假鬼神能延之耶? 若迷惑信邪,杀害众生,祭祀鬼神,但增罪业,反损寿矣。 大命若尽,小鬼奈何? 空自慞惶,俱无所济,切宜谨之。 当以抄写此文,帖向目前,令时时见之,免致临危忘失。 又问曰:平生未尝念佛人,还用得否? 答曰:此法僧俗男女、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矣。 余多见世人,于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 及致病来,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 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 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 死门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 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 思之思之! 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念佛,竭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 可谓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临终正念诀(版本三)京师比丘 善导载《乐邦文类》卷四    知归子致问于净业和尚曰:世之大者,莫越生死。 一息不来,乃属后世。 一念若错,便堕轮回。 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虽明。 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 仍虑家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 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轮之苦。 师曰:奇哉斯问之要也! 凡人临命终时,欲得往生净土者,须先准备,不得怕死贪生。 常自思念,我现在之身,多有众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 若得舍此秽身,即得往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见佛闻法,离苦解脱,乃是称意之事。 如脱臭弊之衣,得着珍御之服。 放下身心,莫生贪着。 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念待死。 须嘱家人、看病人、往来揖问人,凡来我前,但为我念佛。 不得说眼前杂闲之事、家缘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语安慰、咒愿安乐之词,此皆是虚华不实殃及之语。 及至病重,命将不可之时,家人、亲属不得来前垂泪哭泣,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 但教记取阿弥陀佛,一时高声,为我念佛,守令气绝。 待气尽了,方可哀哭。 更或有明解净土之人,频来策励,其理最佳。 若如此者,千万往生,必无疑虑也。 此是端的要急之旨,当信而行。 问:求医服药,应不用耶? 答:此但论用心矣。 其药医疗,不妨自求。 然药只能医病,岂能医命耶? 命若尽,药岂奈何? 问:神祇祸福,求祷如何? 答:人命长短,生下已定,何假鬼神延之耶? 世人迷惑,反更求邪,杀害众生,祭祀神鬼,但增罪业,倍结冤仇,反损寿矣。 大命若尽,小鬼奈何? 空自慞惶,必无所济,切宜谨之。 当以此文,帖安堂前吃食之处,及来往要路之间,令时时见之,常记于心,免见临危忘失。 问:平生不曾念佛者,还用得否? 答:此法僧人、俗人、不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矣。 余多见世人,于平常时念佛礼拜,发愿往生。 及到病患临终,但只怕死,都不见言此事。 直待形消气绝,识投冥界,方始十念。 譬如贼去关门,济何事耶? 而况死门事大,须自着便宜。 一念蹉跎,历劫受苦,谁人相代? 思之思之! 发布时间:2025-08-09 10:34:53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