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 第二十五卷 内容: 金刚经注解 第二十五卷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注1、是故佛说一切法所以佛说、实无有法、名为菩萨2、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佛说一切法、使诸有情无四相。 以无四相已、亦无一切法解是故二字、即表前言、佛说一切法。 举心动念、皆是一切法。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能无四相之人、一切法、无有用处。 所谓无四相、即无业缘、无业缘、即无生死。 倘若无相、色身虽存在、其心性慧命、已登觉地矣。 所以世间与法、是四相业缘、所造成。 倘无业无相、即无世间。 亦名出世间偈云一切法治一切业 无业无缘亦无法世间确是众生造 无业无相世间空无法无相空一切 空中确有大法王空色皆无名正觉 正觉处处说正法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注1、须菩提⊙佛命听其意2、菩萨若作是言⊙倘若修菩萨道之人说3、我当庄严佛土⊙我当庄严、心中佛土、与世间佛土4、是不名菩萨⊙以意识心而庄严、是不名菩萨解倘若真心、修菩萨道者。 当依定慧至宝、而庄严心中、清净之佛土、而不以为功、亦莫欲人知、人见之。 而非凡夫、以金银七宝、庄严诸相为佛土。 自以为功德、而自豪、与求福求报者、此类之人、非我弟子、即不名为菩萨。 故妙定经言、若人造作、白银精舍、满三千大千世界、虽有无量、布施福德、谓心有能所、即非菩萨、不如一念、无能所心、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千万倍。 心有能所者、四相也。 犹如本经所言、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而庄严心、为清净佛土。 亦无庄严之相、即名为菩萨。 其二、若菩萨常生清净心、即名为庄严佛土竟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注1、何以故⊙如来自问自释前意者2、如来说庄严佛土者⊙佛自解、庄严佛土义3、即非庄严⊙不可执著庄严相4、是名庄严⊙如着相庄严、为非庄严、若心无能所、而生清净心、在非庄严佛土中、而名为真庄严佛土成。 清净心者、无四相也解前言、我当庄严佛土者、我当二字、是能所之心、故不名为菩萨。 今复言、如来说庄严佛土者、若无能所之心、即名为庄严佛土。 即非庄严者、凡夫以庄严、当功德相、与福报相、即为非庄严。 若菩萨庄严者、自心清净、本性妙湛、觉慧光明。 以清净妙湛、光明为庄严、是名庄严佛土竟、亦无清净妙湛、光明之相、犹如虚空净月、无一切障碍、普照大地、亦无普照、大地之相、即名菩萨、无相、庄严佛土成、是名为庄严佛土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注1、须菩提⊙如来继续启发2、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倘若修菩萨道者、能觉悟我法皆空、生灭无常3、如来说名⊙佛说此菩萨4、真是菩萨⊙是真修菩萨道者解须菩提者、如来续向、读经人言也。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 通即悟、达即证也。 无我法者、我因业生、法缘人立、业如种子、是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得生人天、恶当入三塗。 善恶具迁、当登觉地。 是故我因业生、无业即是真常。 法者、喻人口渴当取水、喻人腹饥当用饭。 喻人贪淫、当说白骨观、喻人图利、当说幻泡影。 喻人学佛、当说无四相。 是故我即是相、法本是空。 缘人而立法。 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心无能所也。 心无能所者、一事无能、亦无所住也。 住者贴也偈云若悟佛唤须菩提 莫推莫挪却本来若名菩萨仍是相 无名无字见真谛通达本来是通达 只因业阻与障遮无我无法真面目 妄说多少假名词若无人我法何用 无妄无真法亦空若空一切人我相 尘尘刹刹见世尊如来本无来去相 因我而去无即来说有说无皆是妄 无我无说是佛陀有名皆是虚伪梦 无名无字遍十方真是亦有三千相 无是无非即真诠诸法犹如门隙光 光本故有门屋遮悟法即是开门相 证道出门见故乡勿贪勿染庄严相 勿求勿希是佛心信步疾当归大道 大道之间见亲娘我本亲娘身所生 非一非二是如如如来觉性本自有 欲求觉性隔千山勿求三藏十二部 勿贪佛说五大宗若识本心无识相 如来真法在其中以上九偈通嚼碎 一口吞入在腹中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8如来有肉眼8注 不读否. .亦作否1、须菩提⊙代表性2、於意云何⊙怎么讲3、如来有肉眼不⊙佛言、如来有肉眼么4、如是世尊8菩提答有耶、佛耶5、如来有肉眼8菩提复言、如来有肉眼、有色身解如来有肉眼者、如来至上达下、五眼齐彰也。 而非凡夫、只有肉眼、能识世间、有相之人物。 更非牛眼识草、狗眼识粪、甚至鸡眼识虫、虫眼识污泥浊水、非可推比。 然善知识之间、肉眼识别、很有差别。 当知眼为六根之首、亦是觉性智慧、真心之根源。 恰是发菩提心之纲领。 故眼明而心朗、心朗而性洁、心性明朗而纯洁、其智慧自然而生长。 是故智成而慧足、即菩提成、而弗可疑也。 犹如欲登五层之塔、弗由地面起足、弗可至上层、以及至顶。 肉眼者、基层也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8如来有天眼8注1、须菩提⊙当知2、於意云何⊙当解3、如来有天眼否⊙当答4、如是世尊8当言5、如来有天眼8当有. 解佛有天眼者、普观诸界、遍察十方、以及三世、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天者、大数三界、一十八重、每重之间、其天界、与名号甚繁。 每一天界、均有三世十方、如层越高、其天与界越甚、笔难尽书。 越三界上、非一兜率、其天名号、超三界之甚。 如世间大德、大福大职之人、亦属诸天人类。 是故天眼、超诸肉眼之上。 然而天眼、差别很大、世人若有智慧与定力、亦可得其、分证之天眼。 是故如来五眼齐彰、他人莫及。 然弥勒菩提、虽登补处、四眼具足、而佛眼有而无多。 必须待到、当来下生、作佛之时、方才具足。 诸天虽繁、一心所造耳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8如来有慧眼8注1、须菩提⊙佛呼持经者2、於意云何⊙能解么3、如来有慧眼否⊙佛问受持读诵者、佛有慧眼否4、如是世尊8我佛众生、三无差别如是知见、当有慧眼、故名为世尊5、如来有慧眼8自他不二、一视同仁、其名为、有慧眼解读者当知、如来问於菩提者、如来有慧眼否。 如来以身作则、使诸读者、明其义也。 佛问於菩提者、是问读者也。 有慧眼否、希读者、勿可推三阻四、且非问我、而是问於菩提者。 当知菩提是谁、谁受如来所问意。 然而菩提答言、如来有慧眼。 当知所答、如来有慧眼者、实是根性、本心与慧源、一眼所周转耳。 一眼者、真心也。 周转者、如是转也。 慧眼者他人莫知、亦莫能见也。 故有慧眼者、视诸一切、与凡夫同见、而不同得、得者用也。 如来有慧眼者、读者当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知世间、是业所造、知九类是心所成、知大地山河、万物诸相、与诸众生、因障而有、因报而成、知诸众生、颠倒是非与真伪。 凡是有情、均是认幻为真、认贼作子、以缘识心而生情。 犹如蚕吐情丝、自爱自缚、自绕自缠、百千万围、自为得计、希望享受於千劫、然而一旦、投入汤锅、即为泡影。 其慧义无期、穷劫莫能尽宣、无名人、略言其意、希诸后学、自悟而自得。 勿可贪诸多闻、是故多闻者、难入其妙悟。 慧眼者、是万法之首、亦是诸波罗蜜之上也。 慧眼者、如无漏之器、而非天肉二眼、确是有漏之具、无漏者、喻金刚宝器、盛诸慧水、甚至劫尽、永无遗失、有漏者、天肉二眼、业力所成、业为无常、即漏。 所以慧眼名悟、法眼名证、悟而少证、名为散仙、散仙者、七趣也。 七趣者、亦在三界之中、是六道、而非六道也、然而生死、弗能了也。 慧者、明其道也。 如慧灵言、渴来茶、饥来饭、洒扫应付、心表无邪也。 空无四相、慧命即在其中矣。 心者、真心无妄也、表者、身相也、无邪者、无相也 发布时间:2025-08-09 14:17:31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