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龙舒净土文卷第八 内容: 龙舒净土文卷第八龙舒净土文 作者:王日休龙舒净土文卷第八宋国学进士王日休撰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 然佛之慧性。 含虚空世界。 故无所不在。 是以一切众生举意动步。 皆在佛之性中。 至心恳。 切无不应验。 故此卷叙现世感应。 见杀生念佛得福观音感应记云。 饶州军典郑邻。 死至阴。 以误追来放。 阎罗王告云。 汝还人间。 勉力为善。 汝见人杀生。 但念阿弥陀佛。 与观世音菩萨。 彼得受生。 汝亦得福。 由此推之。 足以见念阿弥陀佛。 诚可荐拔亡者。 可增延福寿。 不特身后生西方而已。 陈企念佛却鬼予同郡望江陈企。 尝妄杀人。 后见鬼现。 企畏惧。 急念阿弥陀佛。 鬼不政近。 企念佛不已。 鬼遂不现。 后常念佛。 临终坐化。 后半年。 附本家孙女名妙光云。 我因念阿弥陀佛。 已生极乐世界。 举动言语。 一如平生。 亲戚相2皆来看。 至两三日。 家人云。 惜乎你在生时。 不曾传得喜神供养。 企遂现。 俨然如平生。 唯面带少颜。 盖西方长生不老。 其头如佛之螺髻。 盖成佛之渐也。 望江士人周宪叔为予言之。 邹宾王念佛梦觉予尝劝镇江士人邹宾王以西方说。 且言若无闲暇。 但早晨合掌向西。 念南谟阿弥陀佛十遍。 亦得宾王信之。 其夜遂梦与一士人同赴法。 正恐惧间。 遂念阿弥陀佛至十声。 乃觉。 岂非佛以此坚其信心乎。 张祖念佛荐亡予尝与镇江士人祖言西方事。 祖信之。 其乳母死。 多为念阿弥陀佛追荐。 一夜梦其乳母。 借背子衣之。 来谢祖而别去。 此念佛追荐之效也。 刘慧仲念佛安寝予旧相识刘慧仲。 湖州长兴人。 以夜梦多恐惧。 劝以念阿弥陀佛。 慧仲至诚高声。 念一百八遍。 当夜遂安寝。 次日如前念诵。 自此皆得安寝。 以此见佛力广大。 无所不可。 此予序所谓安静形神者也。 阮嫂念佛眼明予同郡怀宁县营田庄。 有阮念三嫂。 患两目将盲。 常念阿弥陀佛。 遂得开明。 此予亲见之。 阎罗王劝婆念佛镇江金坛县株林村蒋婆。 年七十许。 死至阴府。 命未尽当。 还阎罗王问云。 汝能念经否。 对云不能。 王云汝不能念经。 但念阿弥陀佛。 既放还。 蒋婆谓阎罗王我念佛。 更无可疑。 故常念佛名。 近百二十岁方终。 其生净土定可必矣。 岂非以其念佛而又延寿乎。 何其寿之多也。 金坛士人张延芝为余言之。 邵安抚念脱难晋江邵彪。 字希文。 为士人时。 至一官。 人皆称安抚。 彪自喜曰。 岂非予及第后作安抚乎。 行至。 前见一官员问云。 汝知汝未及第因否。 对云不知。 令引彪去看。 见一大镬煮蛤蜊。 见彪乃作人声。 呼彪姓名。 彪遂念阿弥陀佛。 方念一声。 蛤蜊皆变作黄雀飞去。 彪后果及第。 至安抚使。 以此见杀生阻人前程。 不可不戒。 又见佛力广大。 不可不敬。 官职自有定分。 不可苟求。 念佛风疾不作予近附舟至镇江闸中。 阙水不能行。 乃于金山借四经。 即阿弥陀经也。 欲校勘刊板广传。 举笔之时。 右手有风。 其指自掉。 写字不便。 予乃举指念阿弥陀佛。 与观世音菩萨数声。 祷告乞除风疾。 以成就写此经。 祷毕。 指遂不掉。 以至终帙无恙。 以此见佛与菩萨。 只在目。 前但人信心至耳。 梦中念佛脱恐惧予于梦寐中有恐惧时。 念阿弥陀佛。 与观世音菩萨。 未尝不即安稳。 或觉醒。 足以见佛与菩萨威神之速如此。 但办信心。 效无不应。 念佛痁疾遂愈有官员李子清。 寄居秀州。 颇好道家。 尝从学于予。 前年久苦痁疾。 予告云。 但恐子清不信。 若信之必效。 予乃授之一方。 令临发时。 专念阿弥陀佛。 而服此药。 子清从之其日遂愈八分。 次日复如是。 遂全愈。 子清由是笃信佛理。 常以净土文置于袖中。 念佛痼疾皆愈梁氏女两目俱盲。 念阿弥陀佛三年。 系念不绝。 只目开明。 又冯氏夫人亦念佛。 久病遂愈。 见第五卷。 绣佛含利迸出赣州廉中大夫恭人。 绣文六身阿弥陀佛。 绣方及半舍利迸。 出其亲戚郑逢原为予言之。 佛像常有舍利真州钟离少师宅。 自任氏夫人修西。 方雕阿弥陀佛。 长四寸八分。 龛饰甚严。 常顶戴行道。 其像眉间常迸出舍。 利大如黍米。 光彩照人。 出宝珠集。 梦佛遂得聪辩隋慧思禅师。 因梦阿弥陀与之说法。 其后聪辩过人。 祥瑞不一。 出往生传。 念佛治病得愈近年秀州一僧。 常念阿弥陀佛。 为人治病。 有病者清往。 常得痊愈。 秀州人皆能言之。 念佛孙儿免难予乡村落间有一老人。 每有事。 必合掌至额。 念阿弥陀佛。 其孙儿方二三岁。 因随母至田野。 忽失之。 老人寻访不见。 后数日。 人告云。 在溪外。 果寻得之。 见足迹遍于滩上。 其溪甚深。 不知此儿何缘过彼。 又久而无恙。 人以为其祖至诚念阿弥陀佛感也。 发布时间:2025-08-16 08:34:2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