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纯祥法师:平生业成和临终往生 内容: 经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一部分 总概一、十八愿成就文是佛法真实利益之至要十八愿成就文是全部佛法的归宗,释迦如来、十方诸佛出世,我们修学佛法的真正利益,归结在这,至极重要。 净土教以第十八愿为最真实,十八愿又以成就文到于极点,没有再超过这里的。 经文说,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是他力安心,念佛得成就就在体现这句话上。 能不能即得往生,要有证据,这段经文就是佛给我们的证据。 所以一定要了解、体会,念佛本愿这段经文作为外缘是最核心的肝要,是净土法门果证的渊源,非常重要。 二、信心成就是净土法门的果证首先我们要知道净土法门的果证。 获得信心决定的根据就是这段经文,你可以平生(活着时)就获得往生决定的信心,它是果证。 佛教有证法和教法,教法是用来解释证法的,两者一体相连。 《无量寿经》是真实教,我们依教奉行,获得成果叫做证入。 这段经文即是教法也是证法。 三、正确认识信心成就在中国净土教的弘扬多以临终往生为主,由于教法传承对平生业成信心成就很少提到,净土教的真实利益一直不明显。 近十多年来,由于《无量寿经》弘扬逐渐增多,很多人听闻到他力、本愿、信心,净土教修学效果显著。 但也随之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误解信心,大家对信心成就的认识表现出许多差异。 1、未获得真实的往生信心有些人为了名利等有意欺骗别人,自己本来没有信心却说有。 还有些人对信心并不了解,产生增上慢心。 本来没有信心,自己却认为有信心。 所以有的人会说:我获得了信心,但是获得了信心以后还要念佛,不念就不能往生了,即使有信心,还是要不断地念,念了才能往生,才能保证阿弥陀佛来接我。 2、获得了真实信心有些人确实有信心的经验,但由于不依教学习信心究竟是什么成果,到底是什么性质? 不清楚信心成就后到底是凡夫、初地菩萨、十地菩萨,还是已经成佛了,解说时证法与教法脱离。 有些人对教法不能正确解说,不了解行和信的关系。 有些人以经验为主到处弘扬,如果别人没有他那个经验,就是没有得度。 由于信心成就是教法证法相合之处,获信前后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这也跟禅宗的开悟类似,开悟也有真假,及解说上的困难。 故《椤伽经》有通宗通教之说,对净土教来说,为人解说需要有信心,但也需要正确的教理知识。 净土法门不同于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无量寿经》是真实教,所以我们应依教学习。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两种深信,一者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定位是凡夫。 不管善导大师,还是法然上人,都说自己是凡夫。 对信心的认识和解说是净土教弘扬的关键,我们学习净土法门,这是需要理清的。 3、依《佛说无量寿经》认识信心成就我们要依无量寿经对信心来进行解说。 从佛边来说,信心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所以法然上人和亲鸾大师曾经说过,所有获得救度的信心是一样的,因为这个信心是阿弥弥陀佛成就的,叫他力信心,因此没有差别。 从我们机的一边来看,虽然佛给我们的信心没有差别,但是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所具有的智慧道德是不一样的,所以净土的莲花才出现了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不一样的景象。 四、信心成就是平生业成的利益信心成就是平生业成的利益,最好是现在就能获得。 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不认识信心成就,所以念佛只是希望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 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不是等死,如果你等死,还不如现在就死。 因你等着的那个死,只是身体的死,轮回的业力是不会断掉的,所以要想真正的死亡(断掉轮回)还真不容易,如果你不往生净土,就跑到六道里去轮回了,那也不是死,只是换了一件衣服。 五、获得信心成就的重要关卡三定死要想获得往生确实象要经过死一样的过程。 不过这种死是阿弥陀佛用本愿力摄受我们,让我们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里面死了,转生到阿弥陀佛的愿力中,这才是真正的死(往生)了。 你获得了往生信心,就象死了,因为即得往生了,就和闯过了死的关口一样。 所以善导大师在解说守护信心的二河白道喻里讲到三定死(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 六、没有获得往生决定的主要原因是愿难生,本质上也是怀疑要知道净土法门的真正利益,是现在获得往生决定。 难就难在很多人没有想得到它的真实愿望,没有愿是不相信有净土及往生净土的方法利益等,所以说是怀疑。 因此先要有愿,虽然这个愿本来也是佛意发起的,但是显现在你的心上,你觉得有往生的真实愿望。 七、净土教的两种利益平生业成和临终往生净土教真正的成就是在平生,佛法不是专门度死的。 但是净土法门确实很注重临终这一环节,我们现在舍不得死,临终非死不可,死就是一个机会。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本愿选择抓住这个重要机会。 所以《无量寿经》十九愿、二十愿成就都讲到临终接引。 念佛平生信心没有成就的人,就只好等着临终阿弥陀佛来接了,因为你信心没有成就,能不能去极乐世界,你还不能确定。 你还没有提前死好,非得到那个时候再死,阿弥陀佛到死前来迎接你。 念佛利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有两个,一个是平生业成的往生,一个是临终的往生。 现在来学的人理当要追求平生业成。 但是那些根本没有听到过净土法门的人,临终接引就相当重要了,因此临终助念、开示成了重要因缘。 对于没有听过佛法的人,就在临终那一刻,他如果遇到阿弥陀佛本愿,就可以往生。 《观经》九品中后面的四品,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全部都是临终时才遇到阿弥陀佛本愿而获得往生。 所以净土法门是对诸有众生,阿弥陀佛是非常慈悲的,平生没缘的人在临死之前只要遇到阿弥陀佛本愿,都可以获得往生。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信心是念佛的成果,你要去追求信心决定,它就是佛法的毕业证书。 得到了信心你的佛法修学就毕业了,这是指你在轮回里确定解脱了,得到了大安慰。 对凡夫来说这是最大利益、无上珍宝,所以要发愿去追求。 它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你无量的苦痛都要结束了。 但是前提是你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有无量的苦痛,而且自己一定要把它结束,如果你不想结束,就是你不觉得很苦,还等着再多受一点苦,受不了时再发愿去求往生。 第二部分 正文下面来看成就文的解释。 过去古德对成就文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解说体系。 本愿成就文从两个门来认识,一是法体成就门,二是合三为一门。 十八愿因愿文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成就文中的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叫信心成就;然后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本愿欲生心成就,所以这里有因愿文和成就文的因果相对关系。 至心信乐成就文、欲生心成就文联起来是合三心为一心;合因愿文至心、信乐、欲生三心为一信心成就,叫合三为一门。 前面是一个一个相对,后面的合到一起,所以两个门分别是法体成就门、合三为一门。 一、法体成就法体三心,机受一心先说法体成就。 对法体略释。 我们是人,跟法相对;人也叫做机,人有身体,法也有体;人有因果,法体也论因果。 法体是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法体,无量光、无量寿。 因愿文设我得佛,佛即是法,佛体即是法体。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法藏菩萨说我要是成佛,十方众生就有至心、信乐、欲生这三心,这三心不是我们的,而是法藏菩萨成就的。 这三心是法体回向给我们的,等到了法体成就的时候就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 从两边论,在佛那边(法体)分成至心、信乐、欲生,叫法体三心,落在我们身心上,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体会、感受到的就是我有了信心,即得往生,叫机受一心。 法体分成三心,我们则是一心,而这个一心就是往生报土的真因。 佛是三心,成就我们是一心。 为什么到我们这就三心变一心呢? 因为我们是愚钝众生。 至心是什么心? 信乐是什么心? 欲生是什么心? 你要一一对号,就糊涂了,有些人对内心没有什么观察,就更不懂,为了让愚钝众生,苯人也能成就,阿弥陀佛选择回向信心给我们。 二、略释闻其名号接下来略说闻其名号,闻是什么意思? 亲鸾大师在教行信证里解释说闻名号即是闻佛愿力,闻佛愿生起本末,无有疑心,叫做闻。 其名号,名号就是第十七愿大行因果,成就体现在十方恒沙诸佛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 名号是果,本愿是因,闻其名号兼有因果。 所以要真实闻到这个名号,你就必须了解十七真实行愿的因果成就。 十七大行愿和十八大信愿这两条是不离的。 十七愿叫做大行之愿,真实念佛就是佛愿力的大行、他力的大行;十八愿是大信之愿,行信不二,两愿不离。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即本愿,本愿即名号。 名号有威神功德,威神功德是从果上说,因上是本愿的力量,力愿相符,力愿不违,所以闻愿力,就是闻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闻尊号。 在《教行信证》的信卷里面说,我们诸有众生要闻其名号,诸有众生就是指二十五有的众生。 净土法门普通都说是念佛往生,这条愿名也叫念佛往生愿。 但是在成就文里面是诸有众生,闻其名号,这个闻字要注意,闻的是什么? 是闻佛愿生起本末,无有疑心,先是闻佛愿生起本末,还要闻后没有疑心,这才叫闻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缺了就不行了,就不是真实闻了,所以闻有具足和不具足之分。 1、闻佛愿生起本愿是为沉溺苦海众生而发阿弥陀佛本愿是怎么生起来的呢? 为什么要成就这三种心? 第一众生是违背佛性、无明,无始劫到现在都没有清净心、真实心;第二就是无始劫以来,就系在二十五有三界轮回这个轮上面,没有真实信乐心;第三是没有真实愿往生心。 没有这三心会怎么样呢? 没有你就想都不会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会生起这个愿望。 就是因为十方凡夫众生生不起往生净土的愿心,法藏菩萨看到我们一直在苦海里面出不来,怜悯慈悲我们,才为我们发下四十八愿。 所以佛愿就是从怜悯我们生起,跟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同体大悲之愿。 依佛教发愿也有差别,见佛性发愿才真实,法藏菩萨是明心见性的圣者,在真实菩提心中发愿,而凡夫不明佛性,即使发愿也不真实,所以真实本愿并不是凡夫想发就可以发的。 《往生论》说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法藏菩萨出世善根中生起救度我们的本愿。 所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首先就是告诉你,让你闻到本愿生起。 佛愿就是为救你而发起,你念佛却不知道法藏菩萨发愿就是为你,你就不信阿弥陀佛。 反过来正是因为你没有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没有真实金刚不动的信心,所以法藏菩萨在因地上发这三心,发愿成就回向给你,名号本愿如是生起。 2、闻佛愿的本末虽然过去弘扬净土教的有些法师,也知道说阿弥陀佛本愿是明心见性而起,是乘性发愿,但是如果没有好好学过无量寿经,就不能依教正知阿弥陀佛发愿的本末,不能解说佛果上究竟方便的环节次第。 什么叫本呢? 本就是因愿;末就是成就。 如果只知道阿弥陀佛乘性发愿,不知道发愿的具体内容,成就的完整次第,就没有闻到佛愿本末,不知道追求信心决定,平生业成。 因愿文上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你念佛要是不知道名号里包含这些,你就不知道法藏发愿选择念佛必定得往生。 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知道要念到哪个年头去才能往生,因此要想获得往生决定,需要了解因愿。 念佛知道名号包含因愿后再接下来就是告诉你这个愿已经成就了,你落在名号愿海里面就一定可以得到往生。 所以成就文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好多人念佛不知道阿弥陀佛保证你决定往生,你不知道本愿已经成就你当然也不知道去追求。 名号是他力,法藏菩萨已经为你发了愿,他给你什么保证呢? 阿弥陀佛有没有这个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他有这个能力,体现在哪里呢? 就体现在成就文中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体现真实行的经文是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善导大师解释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所以念佛学习净土教,重点要学习无量寿经,本经讲到佛愿生起本末,通过无量寿经你才能够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里包含的这些内容。 不然你不能了知净土建立之因,不知本愿之因你就不能真正入于佛愿。 所以称念名号你首先要知道,名号生起就是为你的,你发愿往生并不是你的愿,而是法藏菩萨的愿。 既然是法藏菩萨的愿,他的愿完成了没有呢? 他完成了。 落在你身上是什么呢? 就是信心不退,信心不退就是住于正定聚。 进入到正定聚会怎么样? 进入正定聚就往生决定,成佛决定。 决定成佛又会怎么样呢? 决定成佛就自然度十方众生。 所以佛法全部都收摄在这里。 以前净土教弘扬者有些就不知道净土法门是今生信心不退,来生决定成佛。 有人闻到本末,但是不了解生起,有人知道生起,不知道本末。 真正信心成就的人,就是闻到阿弥陀佛本愿生起、本、末,无有疑心。 闻其名号就把因地十八、十九、二十愿都摄在成就中,有一个完整闻的过程。 发布时间:2025-08-20 12:03: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