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护法论(上) 内容: 护法论(上)护法论 作者: 张商英重刻护法论题辞苏州开元住持焕翁禅师端文。 不远千里而来请曰。 吾宗有护法论。 凡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言。 宋观文殿大学士。 丞相张商英所撰。 其弘宗扶教之意。 至矣尽矣。 昔者闽僧慧钦。 尝刻诸梓。 翰林侍讲学士虞集。 实为之序。 兵燹之余。 其版久不存。 端文以此书不可不传也。 复令印生刻之。 今功已告完。 愿为序其首简。 序曰。 妙明真性。 有若太空。 不拘方所。 初无形段。 冲澹而静。 寥漠而清。 出焉而不知其所终。 入焉而不知其所穷。 与物无际。 圆妙而通。 当是时无生佛之名。 无自他之相。 种种含摄。 种种无碍。 尚何一法之可言哉。 奈太朴既散诞圣真漓营营逐物唯尘缘业识之趋。 正如迷人身陷大泽。 烟雾晦冥。 蛇虎纵横。 竞来迫人。 欲加毒害。 被发狂奔。 不辨四维。 西方大圣人。 以慈悯故。 三乘十二分教。 不得不说。 此法之所由建立也。 众生闻此法者。 遵而行之。 又如得见日光。 逢善胜友。 为驱诸恶。 引登康衢。 即离怖畏。 而就安隐。 其愿幸孰加焉。 不深德之。 反从而诋之斥之。 是犹挟利剑以自伤。 初何损于大法乎。 人心颠隮莫此为甚。 有识者忧之。 复体如来慈悯之心。 而护法论。 亦不容弗作也。 呜呼。 三皇治天下也善用时。 五帝则易以仁信。 三王又更以智勇。 盖风气随世而迁故。 为治者亦因时而驭变焉。 成周以降。 昏嚚邪僻。 翕然并作。 缧绁不足以为囚。 斧锧不足以为威。 西方圣人历陈因果轮回之说。 使暴强闻之。 赤颈汗背。 逡巡畏缩。 虽蝼蚁不敢践履。 岂不有补治化之不足。 柳宗元所谓。 阴翊王度者是已。 此犹言其粗也。 其上焉者炯然内观。 匪即匪离。 可以脱卑浊而极高明。 超三界而跻妙觉。 诚不可诬也。 奈何诋之。 奈何斥之。 世之人观此论者。 可以悚然而思。 惕然而省矣。 虽然。 予有一说并为释氏之徒告焉。 栋宇坚者。 风雨不能漂摇。 荣卫充者。 疾病不能侵凌。 缁衣之士。 盍亦自反其本乎。 予窃怪夫诵佛陀言。 行外道行者。 是自坏法也。 毗尼不守。 驰骛外缘者。 是自坏法也。 增长无明。 嗔恚不息者。 是自坏法也。 传曰。 家必自毁。 而后人毁之。 尚谁尤哉。 今因禅师之请。 乃恳切为缁素通言之。 知我罪我。 予皆不能辞矣。 禅师豫章人知宝大法。 如护眼目。 然身服纸衣。 躬行苦行。 遇川病涉者梁之。 途龃龉者甓之。 枯[骨*比]暴露者掩之。 由衢之天宁。 迁住今刹。 首新戒坛授人以戒。 俾母犯国宪。 其应机设化。 导民为善。 致力于佛法者。 非言辞可尽也。 今又刻此论以传。 诚无愧于有道沙门者矣洪武七年秋九月九日。 翰林侍讲学士。 中顺大夫知制诰。 同修国史。 兼太子赞善大夫。 金华宋濂撰护法论元序天下无二道。 圣人无两心。 盖道者先天地生。 亘古今而常存。 圣人得道之真以治身。 其绪余土苴。 以治天下国家。 岂不大哉。 故圣人或生于中国。 或生于西方。 或生于东夷西夷。 生虽殊方。 其得道之真。 若合符契。 未始殊也。 佛者生于西方。 得道之真以治身。 以寂灭为乐者也。 自得于妙有真空。 圆明广大。 不可思议。 孔子以谓。 佛为西方圣人。 孔子圣人也。 为万世之师。 岂虚语哉。 其尊敬如此。 学者学孔子者也。 孔子之言不信。 反生谤斥。 与斥孔子何异。 此皆非吾徒也。 无尽居士。 深造大道之渊源。 洞鉴儒释之不二。 痛夫俗学之蔽蒙。 下悟自己之真性。 在日用之间。 颠倒妄想。 不得其门而入。 深怀愤嫉。 摇唇鼓舌。 专以斥佛为能。 自比孟子拒杨墨之功。 俾后世称之。 以为圣人之徒。 聋瞽学者。 岂不欺心乎。 欺心乃欺天也。 则护法之论岂得已哉。 观其议论劲正。 取与严明。 引证诚实。 铺陈详备。 明如皎日。 信如四时。 非胸中超脱该贯至道之要妙。 何以臻此。 故能释天下之疑。 息天下之谤。 实后学之标准也。 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 知其性则知其天与佛。 所谓。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无以异矣。 佛以戒定慧为大道之大要。 吾儒所谓。 惩忿窒欲。 则戒也。 寂然不动。 则定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则慧也。 三者儒释岂不相同。 盖方册所载皆古人之糟粕。 若诵糟粕。 而不识圣人之旨要。 与面墙者何异哉。 杏坛三千之众得夫子之道者。 颜子一人而已。 尚未达一间。 灵山百万徒众。 悟玄机者。 迦叶一人而已。 况望圣人数千载之间。 闻其风读其书。 咸欲造圣人之域。 不亦难乎。 宜其邪说横议兴焉。 则护法之论。 确乎不可拔也乾道辛卯六月望日无碍居士南涧郑兴德与撰 发布时间:2025-08-21 10:39:44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