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经论撷要 释印光辑 内容: 净土经论撷要释印光辑目 录一、弥陀因地     八、速灭重罪 二、佛愿摄生     九、随念随见 三、极乐依正     十、佛号久住 四、持名往生     十一、念佛圆通五、三福三心     十二、满菩提愿六、作佛是佛     十三、念佛殊胜七、修十善业     十四、法门易行弥陀因地《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 次名光远。 次名龙音。 如是次第至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弃国出家,号法藏比丘。 佛为广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庄严,人天善恶,国土粗妙,种种不同。 闻已皆悉睹见,发大誓愿:设我得佛,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云云。 法藏比丘,发如是等四十八愿已,大地震动,天雨宝华。 一向专志庄严佛土,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安乐世界。 佛愿摄生《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又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极乐依正《阿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持名往生《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三福三心《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又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作佛是佛(作即想念)《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华严经入法界品》云:然彼世界如来,不来至此,我亦不往诣于彼。 善男子,我若欲见安乐世界无量寿如来,随意即见。 修十善业《无量寿庄严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 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志心皈依,顶礼供养。 是人命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速灭重罪《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大智度论》云: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 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业。 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 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重罪者。 随念随见《大乘大集日藏经》云:佛言:欲生清净佛刹,不生障碍。 而此众生,应净洗浴,着鲜洁衣,菜色长斋,勿啖辛臭。 于寂静处,正念结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莫更他缘。 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见佛,小念小见,大念大见,乃至无量念者,见佛色身无量无边。 佛号久住《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悲愍,特留此经百岁。 众生值此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 其有不信而谤者,当堕地狱。 〖校注:此段引文出自元惟则《净土或问》,大本五种原译均无。 〗《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念佛圆通《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又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满菩提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念佛殊胜《大乘起信论》云:复次,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 以住于此娑婆世界,自畏不能常值诸佛,亲承供养,惧谓信心难可成就,意欲退者。 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谓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常见于佛,永离恶道。 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 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法门易行《十住毘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 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何等五念门? 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何者五门? 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 据《印光大师全集第五册》校订清凉书屋 2002. 07 发布时间:2025-08-22 10:04:29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