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圣贤录 净土教主第一 内容: 净土教主第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 梵语阿弥陀。 此云无量。 彼佛光明无量。 寿命无量。 故号阿弥陀。 按无量寿经。 过去久远世自在王佛世中。 有一国王。 闻佛说法。 心怀悦豫。 发无上正真道意。 弃国捐王而作沙门。 号曰法藏。 诣世自在王佛所。 求佛说法。 时世自在王佛。 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 天人之善恶。 国土之粗妙。 应其心愿。 悉现与之。 时彼比邱。 闻佛所说严净国土。 皆悉睹见。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 其志寂静。 志无所著。 具足五劫。 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如是修已。 诣彼佛所。 白佛言唯愿听察。 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第一愿。 设我得佛。 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不取正觉。 第二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寿终之后。 复更三恶道者。 不取正觉。 第三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悉真金色者。 不取正觉。 第四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形色不同。 有好丑者。 不取正觉。 第五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识宿命。 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 不取正觉。 第六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得天眼。 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第七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得天耳。 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 不悉受持者。 不取正觉。 第八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得见他心智。 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 不取正觉。 第九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得神足。 于一念顷。 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第十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 不取正觉。 第十一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住定聚。 必灭度者。 不取正觉。 第十二愿。 设我得佛。 光明有限量。 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第十三愿。 设我得佛。 寿命有限量。 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 不取正觉。 第十四愿。 设我得佛。 国中声闻。 有能计量。 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 于百千劫悉共计校。 知其数者。 不取正觉。 第十五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寿命无能限量。 除其本愿。 修短自在。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十六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乃至闻有不善名者。 不取正觉。 第十七愿。 设我得佛。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 不悉咨嗟称我名者。 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愿。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发菩提心。 修诸功德。 至心发愿。 欲生我国。 临寿终时。 假令不与大众围绕。 现其人前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愿。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 系念我国。 植众德本。 至心回向。 欲生我国。 不果遂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一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二愿。 设我得佛。 他方佛土诸菩萨众。 来生我国。 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 自在所化。 为众生故。 被宏誓铠。 积累德本。 度脱一切。 游诸佛国。 修菩萨行。 供养十方诸佛如来。 开化恒沙无量众生。 使立无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三愿。 国中菩萨。 承佛神力。 供养诸佛。 一食之顷。 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四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在诸佛前现其德本。 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五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不能演说一切智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六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七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一切万物。 严净光洁。 形色殊特。 穷微极妙。 无能称量。 其诸众生。 乃至逮得天眼。 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八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乃至少功德者。 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 高四百万里者。 不取正觉。 第二十九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若受读经法。 讽诵持说。 而不得辩才智慧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智慧辩才。 若可限量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一愿。 设我得佛。 国土清净。 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犹如明镜。 睹其面像。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二愿。 设我得佛。 自地以上。 至于虚空。 宫殿楼观。 池流华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 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 严饰奇妙。 超诸天人。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菩萨闻者。 皆修佛行。 若不如是。 不取正觉。 第三十三愿。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 蒙我光明触其身者。 身心柔软。 超过天人。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四愿。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众生之类。 闻我名字。 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五愿。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其有女人。 闻我名字。 欢喜信乐。 发菩提心。 厌恶女身。 寿终之后。 复为女像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六愿。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寿终之后。 常修梵行。 至成佛道。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七愿。 设我得佛。 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 闻我名字。 五体投地。 稽首作礼。 欢喜信乐。 修菩萨行。 诸天世人。 莫不致敬。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八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欲得衣服。 随念即至。 如佛所赞应法妙服。 自然在身。 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 不取正觉。 第三十九愿。 设我得佛。 国中天人。 所受快乐。 不如漏尽比邱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 应时如愿。 于宝树中。 悉皆照见。 犹如明镜。 睹见面像。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一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至于得佛。 诸根缺陋不具足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二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 住是三昧。 一发意顷。 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 而不失定意。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三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寿终之后。 生尊贵家。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四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欢喜踊跃。 修菩萨行。 具足德本。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五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 至于成佛。 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六愿。 设我得佛。 国中菩萨。 随其志愿。 所欲闻法。 自然得闻。 若不尔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七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不即得至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第四十八愿。 设我得佛。 他方国土诸菩萨众。 闻我名字。 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 于诸佛法。 不能即得不退转者。 不取正觉。 时法藏比邱说此四十八愿已。 普地六种震动。 天雨妙华。 空中赞言。 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法藏比邱建此愿已。 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所修佛国。 开廓广大。 超胜独妙。 建立常然。 无衰无变。 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 积植菩萨无量德行。 不生欲觉瞋觉害觉。 不起欲想瞋想害想。 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忍力成就。 不计众苦。 少欲知足。 无染恚痴。 三昧常寂。 智慧无碍。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和颜爱语。 先意承问。 勇猛精进。 志愿无倦。 专求清白之法。 以惠利群生。 恭敬三宝。 奉事师长。 以大庄严。 具足众行。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住空无相无愿之法。 无作无起。 观法如化。 远离粗言。 自害害彼。 彼此俱害。 修习善语自利利人。 人我兼利。 弃国捐王。 绝去财色。 自行六波罗蜜。 教人令行。 无央数劫。 积功累德。 随其生处。 任意所欲。 无量宝藏。 自然发应。 教化安立无数众生。 住于无上正真之道。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 或为刹刹国君。 转轮圣帝。 或为六欲天主。 乃至梵王。 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 如是功德。 不可称说。 口气香洁。 如优钵罗华。 身诸毛孔。 出栴檀香。 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容色端正。 相好殊妙。 其手常出无尽之宝。 衣服饮食珍妙华香缯盖幢幡庄严之具。 如是等事。 超诸天人。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法藏菩萨。 今已成佛。 规在西方。 去此十万亿刹。 其佛世界。 名曰安乐。 成佛以来。 凡历十劫。 又悲华经言。 往昔过恒河沙阿僧祗劫。 有世界名删提岚。 劫名善持。 有转轮王名无诤念。 于宝藏如来所。 发菩提心。 愿取净土。 佛即授记。 西方过百千万亿佛土。 有尊音王如来世界。 过一恒河沙阿僧祗劫。 入第二恒河沙阿僧祗劫。 是时世界。 转名安乐。 汝于是时。 当得作佛。 号无量寿如来。 其所发愿言。 略与无量寿经相似。 一向出生菩萨经又言。 阿弥陀佛。 于无量阿僧祇劫前。 为轮王太子。 名不思议胜功德。 生年十六。 从宝功德星宿劫王如来所。 闻法本陀罗尼。 于七万岁中。 精勤修习。 未曾睡眠。 亦不偃侧。 得值九十亿百千那由他佛。 诸佛说法。 尽能闻持修习。 厌家剃发而作沙门。 作已。 复于九万岁中。 修习此陀罗尼。 复为众生分别显示。 一生之中。 力精教化。 令八十亿那由他众生得发道心。 积功累德至不退地。 法华经亦言。 过去大通智胜佛。 未出家时。 有十六子。 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 时彼佛说法华经已。 即入静室八万四千劫。 是时十六菩萨。 各升法座。 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 一一皆度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 是十六菩萨。 一名阿弥陀。 第十六。 我释迦牟尼。 是知阿弥陀佛。 由本愿力。 起诸胜行。 无量亿劫。 成就庄严。 唯此经文。 略标梗概。 其他依正等报。 备具诸经。 今不尽录。 往生品三。 准无量寿经云。 其上辈者。 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修诸功德。 愿生彼国。 此等众生。 临寿终时。 无量寿佛与大众现其人前。 即随彼佛。 往生其国。 便于七宝华中。 自然化生。 住不退转。 智慧勇猛。 神通自在。 是故阿难。 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修行功德。 愿生彼国。 其中辈者。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 大修功德。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 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多少修善。 奉持斋戒。 起立塔像。 饭食沙门。 悬缯然灯。 散华烧香。 以此迥向。 愿生彼国。 其人临终。 无量寿佛化见其身。 光明相好。 具如真佛。 与诸大众。 现其人前。 即随化佛。 往生其国。 住不退转。 功德智慧。 次如上辈者也。 其下辈者。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 其有至心求生彼国。 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 一向专意。 乃至十念。 念无量寿佛。 愿生其国。 若闻深法。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 乃至一念念于彼佛。 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 亦得往生。 功德智慧。 次如中辈者也。 按观无量寿经所分九品。 其上中二品。 略摄此三辈中。 其下三品俱系一生造罪。 末后回心。 又三辈所未及。 准涅槃经阐提亦有佛性之旨。 必合观经九品。 义类始圆。 读者详之。 论曰。 诸佛法身。 遍一切处。 遮那既尔。 弥陀亦然。 本无净秽。 安有东西。 然方便门中。 全分胜劣。 在凡夫阶不退者。 唯极乐同居则然。 非余佛土所能及也。 五浊众生。 但发肯心。 十念功成。 顿超尘劫。 我佛慈悲。 于斯为极。 幸逢大法。 得闻弥陀如来本愿功德。 而不能发希有心。 生慕乐想。 背父逃逝。 踯躅穷途。 长劫漂流。 莫能哀救。 可不惧哉。 可不劝哉。 发布时间:2025-08-23 11:09:3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