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坚法师: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庆忠州之聚云法系高僧传 内容: 道坚法师:重庆市忠州佛教研究之二——重庆忠州之聚云法系高僧传明代忠州聚云吹万禅师忠州三目山聚云寺吹万广真禅师(1582~1639),一般多称聚云吹万,为明末著名禅宗大师。 四川宜宾人李氏子,父祖世籍婆罗门。 师生惟慕事佛,初登少峨峰浩山老人,后返乡得大慧祖师录四册及《正法眼藏》一录,苦参力究。 遇一僧提撕有省,入的叙州朱提山参月明联池和尚,苦修三载,终得印可。 于是策杖风尘,涉海入吴,过闽踵粤旋楚,至潇湘湖东一带。 万历戊午年,开法于潇湘衡州湖东禅院。 次迁忠州聚云寺、夔州府万县宝峰山云来寺、万县兴龙寺、巴台寺诸剎,阐扬大慧宗风。 崇祯己卯七月三十日圆寂,世寿五十八。 嗣法门人铁壁慧机、三目慧芝、铁眉三巴掌慧丽等,依法阇维,遍地荷香袭人。 烟至松羃,结为五彩。 火后收舍利三百余颗,黄金锁子骨三茎,当门二齿变为紫色。 建墖于三目山之阳,丰都地藏寺迎舍利十二颗建塔。 四川观察使田华国为墖上之铭,署师为大慧十四世之孙,懒庵鼎需禅师之裔。 有《正录》十卷《广录》三十种,共六十六卷。 铁壁慧机在家弟子属水部尚书郎熊汝学月崖捐俸刊行,板存忠州治平禅院。 系法孙三山灯来编次。 师著作宏富,如悯学者难入幽微,著作有《石室禅议》,《一贯别传》,《原易说》,《太极图》,《大明御制》,《显佛集》,《乐正论》,《九辩》,《内篇》,《规矩》,《佛教三字经》,《古音王传》,《文字禅那》五卷,《楞严梦释》二十卷,《言语纪》一卷,《恣夏草》一卷,《心经诠注》一卷,《禅林雅训》一卷,《正观录》二卷,《问答录》四卷,《居士颂》一卷,《本行录》二卷,《维摩诊脉》三卷,《圆觉解》一卷,《楞伽三昧》一卷,《金刚点眼》一卷,《宗门正眼》一卷,《正录》二十卷,为明季一代大家。 聚云吹万禅师的资料载入《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续灯正统》卷十六、《野云映禅师宗统颂》卷一、《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临济宗大鉴下第三十世汉中静明寺懒石聆禅师《五灯全书》卷八十八载:汉中静明懒石聆禅师,忠州人,父姓张,母姓赵。 其母夜梦吞月而孕。 十二岁感梦,二十岁薙发。 初参象崖珽禅师,并受具足戒。 珽让参万法归一话头有省。 侍师五载,又参破山禅师于石柱。 后参成都昭觉寺丈雪通醉禅师,醉举大颠摈首座因缘,命众下语。 师得契悟并传法脉,随醉师北游陕西,醉住持汉中静明寺。 丈雪通醉禅师受托南游祭扫天童祖塔,师继以庆席。 顺治十四年,受平西王吴三桂之托,懒石聆以陈圆圆的名义送法衣及各种庄严品与破山禅师,意在代川陕两省总督李国英之请,希望得到川中精神领袖破山的支持,统一夔东十三家残余武装。 又称大慈懒石聆禅师,后住持汉中宝林寺、云南府商山寺。 有江津净慈寺非指明禅师嗣法,横眉、如是、密旨、懒参、指镜、一休、真蕴等嗣其法。 有《懒石聆禅师语录》四卷入《嘉兴藏》,巴县了庵居士刘道开,檇李约庵道人施博为之作序。 传记载《五灯全书》卷八十八,《锦江传灯录》卷十二。 忠州万松三目慧芝禅师忠州万松山三目慧芝禅师,忠州刘氏子。 自幼落发于忠州东明,博通教典,次参聚云吹万禅师。 聚云示以本色钳锤,力究数年,方明心要。 初总院事,后充西堂。 聚云着《源流唱和歌》付之,得嗣聚云法系。 出住聚云寺,住万松山,后住巴台寺,曾六坐道场。 顺治十一年九月圆寂,铁壁慧机禅师为之上供。 康熙五年丙午,慧机为之扫塔。 有《万松三目慧芝禅师语录》八卷,刊行于世,现已无存。 灭度后,嗣法弟子两处建塔。 嗣法弟子有云岩灯古禅师、聚云灯世禅师、岫崖灯燎禅师。 《续灯正统》卷十七有录,《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宝峰三巴掌铁眉慧丽禅师北直隶(河北)真定府赵州栢乡县李氏子。 其人伟岸,蚕眉河目,法相庄严,然不识字。 先为琉璃厂学艺,从天台无尽杨禅师出家,修头陀行十六载。 崇祯六年。 无尽禅师率众朝峩眉供僧,回转到夔门值兵乱,徒悉被害,师仅以身免。 忠州郡牧马少游送聚云吹万禅师,言下相契,在聚云领洒扫行。 师初还修苦行,因铁壁和尚为首座指引,云以“万法归一话头,苦参数载。 一日聚云上堂,问如何是佛公案不契,下座令参。 至二十五日,无门可入,被打数次,从此死下工夫,日胜一时。 一日七炷香。 不知去处。 忽然省悟,受聚云禅师印可。 机锋俊逸。 应声偈语。 了无滞碍。 聚云禅师圆寂前曾书有“铁眉三巴掌实老僧赵州万里外弟子”之嘱。 破山禅师曾到吉祥庵造访,禅机相契。 师于崇祯辛巳十月开法夔州府石柱牛南山华严寺,次迁万县宝峰山云来寺,万县大佛寺,崇祯甲申秋,人谓赵州后身。 丙戌年,转锡南濵瑞光洞。 顺治庚寅十月初十日。 以法付门人耳庵,泊然而化。 寿六十五,腊三十有二。 塔于湖广施州卫三渡屯观音山熊耳庵后。 嗣法弟子有天宁灯嵩禅师、提督陈世凯居士等。 师虽目不识丁,语多自然,耳庵弟子性养、性亮编《铁眉三巴掌语录》一卷,刊入《嘉兴藏》。 其传记收入《续灯正统》卷十七、《三山来禅师语录》卷八、高峰乔松亿禅师语录》卷二、《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忠州治平寺庆忠铁壁慧机禅师治平寺铁壁慧机禅师(1603~1668),四川营山罗氏子,为文翰世家,幼能属文。 师生而气度不凡,手有龙纹。 八岁父亡,随母持斋。 初慕玄学,随同乡大蓬山元白道者习道,天启二年壬戌(1622)潜山遁隐,后在四川大竹松间掩关,危坐苦行三载。 因异相种种现前不释,愿真参悟,了此生死,投西竺僧出家,时二十五岁,于终南遇聚云吹万禅师,居弟子列。 后随教下习教典,复参聚云。 时闻朝阳老人来慧陵,侍聚云溯舟而往,参朝阳未契。 后随聚云南下游历,住金陵闻天童寺密云悟禅师,欲往参谒,聚云不许,遂奉侍聚云还蜀,总理院务,力究三年,于三十三岁大悟,得吹万之法。 崇祯十二年(1639),吹万示寂,师继任聚云寺住持,后历住丰都地藏院、涪州吟翁寺、石柱三教寺、长溪云集寺、万县云来寺、梁山(梁平县)庆忠寺、忠州云岩院、南滨宝圣寺,晚年住治平寺(唐代龙昌寺)等十座道场。 康熙七年戊申秋九月二十一日示寂,主法三十二年,坐夏四十有七,十坐道场,世寿六十六。 火化得黄金锁子数茎,须发化为琉璃,五色舍利无数,门人三山灯来将灵骨一半建塔于高峰,余皆塔于寺西白鹿洞旁。 门下剃度弟子一百七十余人,嗣法弟子僧俗百余人,尤以成都石楼灯昱禅师、东明眉山灯甫禅师、庆云衡山灯炳禅师、高峰三山灯来禅师、太平三空杲禅师、高峰桥松灯亿禅师、汾阳觉天灯启禅师、竹庵般若灯谱禅师、牛首云岩灯映禅师、潭州万峰至善禅师、治平竺峰幻敏禅师、巫阳慈祥灯远禅师、天峰灯南禅师、惺彻灯法禅师、天宁灯九禅师、庆忠灯向禅师、大川灯济禅师、晖白灯桂禅师、四维禅师、天长禅师、妙德尼灯鉴禅师、工部熊月崖居士、总宪吴天谷居士、按察文苇庵居士、长阳侯胡屏山居士、副戎王一喝居士等,影响最大。 师着有《庆忠铁壁禅师语录》三卷、《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二十卷、《药病随宜》二卷、《庆忠集》二卷,并济聚云吹万《古音王传》。 传记载入《续灯正统》卷十六、《三山来禅师语录》卷八、《高峰乔松亿禅师语录》卷二、《万峰童真禅师语录》卷四、《野云映禅师宗统颂》卷一、《翠崖必禅师语录》卷三、《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临济宗大鉴下第三十一世治平铁壁慧机禅师法嗣:成都府石楼灯昱禅师石楼灯昱禅师,益州人,久参忠州庆忠寺铁壁慧机禅师。 侍庆忠游江上,一夕水部尚书熊月崖居士指舟顶圆相问曰:“马船亦具三十二应? ”师曰:“只作得仰山半个儿孙。 ”庆忠曰:“如何是全底? ”师曰:“若要全,仰山。 ”忠曰:“其奈圆相何? ”师曰:“和尚亦辜负弟子。 ”忠曰:“那里是辜负处? ”师曰:“三十二应,聻! ”于是传法,成为慧机嗣法弟子,时天启十六年,慧机嘱返成都弘法。 此石楼非汾州石楼,应为成都龙泉驿石楼。 《山晖禅师语录》卷九有《寄石楼禅人》云:“岭南家法递相传,示得儿孙早息肩。 昨有人来通姓字,草堂只在妙高前。 ”灯昱是慧机比较重视的得法弟子,曾有寄石楼上座云:“浯江别去许多年,今得闻于竺意禅。 空谷石楼皆任汝,好将正眼续吾传。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三)慧机住宝圣寺时,曾为灯昱的嗣法弟子瑞光海传书,内有“石楼上座别去二十余年,不见传个消息来,倘果西上,代吾访之”,可见慧机对灯昱非常关心。 《续灯正统》卷十七有录。 忠州东明眉山灯甫禅师东明眉山灯甫禅师,彭山张氏子,少时随祖母食素。 初游西山,参鉴随禅师。 随教以一心念佛法门。 师问曰:“正观心时,教谁人念? ”随曰:“这居士且观心着。 ”次扣衡旨禅师,闻磬声发出家之心。 在得到其妻的支持,自剃须发,先投大峨洪椿坪不遇,乃下山参寻知识。 至夹江遇一关主点拨,稍有所进,乃于北坪,效高峰闭生死关。 至十九日,忽得有悟。 出关后返椿坪,偶楼喜二上座自平山来,得《庆忠语录》,读至木钟玲珑处,从前所有洞然无滞。 遂顺舟谒庆忠于平山。 入室次,慧机禅师顾师曰:“汝是峨山僧么? ”师曰是。 慧机禅师曰:“普贤与汝说什么? ”师曰:“恰遇和尚入室。 ”如是多次提点,终得自在。 后出山住持石柱三教寺、灵峰寺、圆通寺、石峰寺、兴隆寺、东明寺、草堂寺、开化寺等八大道场。 师晚年罢席祖山,游鄂城访卧云,退休于齐安之燕云山雪堂。 所著有《草堂规制》、《金刚大义》、《折疑略释》、栗园典要》、《三字经说》、《内篇诠释等书,传于丛林。 《续灯正统》卷十七有录。 忠州福城山庆云衡山灯炳禅师灯炳禅师,初号冲谷,四川合江冯氏子。 世业儒,不乐世典,落发于宝峰洞然禅师。 偶得四家评唱,至无义味处,輙自喜之。 适吹万和尚宗风大振。 时师方年少,即随业师过万县兴隆寺礼聚云,未几即许入堂,苦修实参。 吹万老人迁忠州聚云寺,师为侍者数年。 时庆忠老人为首座,于四宾主句下释然。 两年后,聚云禅师圆寂,庆忠为之庐墓,师守墓侍之。 不逾年,忠受平山之请,师充第一座,时方髫年。 丰陵以蜀东第一名胜,四方龙象,一时会集者千有五百人。 时石楼昱、眉山甫、汾阳觉、乔松亿等,咸受慧机禅师煅炼。 辛卯年六月五日出任香炉寺住持数年。 顺治壬辰七月,受檀越苏茂宇等请,出任石柱县吉祥寺住持。 战乱期间,师住忠州范村望族家庙中。 顺治丙申年九月,应袁总基础戎等营部将士所请,住持忠州福城山庆云寺。 康熙丁未年,师游江浙,至双径扫大慧祖塔。 二载后,任归忠州,住持庆云寺。 后南下扫大慧祖塔于径山,众推主径山,师辞归。 师生于万历辛亥年四月十一日子时,于庚申年六月十八日,示微疾,说偈而逝。 世寿七十,僧腊五十三。 门人性珏等,分灵骨一半,附葬于高峰祖塔之左,余皆塔于本寺之西岗。 法孙宗位编《衡山炳禅师语录》一卷行世,石柱普贤庵弟子性印、性果等助该流通,镇守浙江等处地方定海总兵官左都督蓝理撰序,别庵性统为撰塔铭。 《续灯正统》卷十七载有《忠州福城山庆云衡山灯炳禅师》。 忠州高峰开禧三山灯来禅师三山灯来禅师(1614~1685),重庆垫江曾氏子。 自幼业儒,少列黉序,长食馔堂。 数次棘闱,咸推名匠。 居恒喜读佛书及先德语录,遇无意味话,輙欣好不已,乐与缁辈往来。 后阅《古音王传》、《平山语录》、《巴掌和尚录》等,读之心醉。 数年后,从垫江吊岩山南浙二师出家,避兵江南,止东明寺。 闻庆忠住石峰,师奉书致问,遂得参访慧机禅师。 半月后,剃度南师强之入夜郎。 会伯兄宪副公宦旋,接之返蜀。 戊子年再谒庆忠于青山,时笑亭维那,梦人持黄縀一端供忠,忠命亭大书“以此成正觉”五字,晨日忠谓有继佛真乘者来,次日师果至。 眉山首座解纳相赠,在忠座下参没得话头语。 时巴掌和尚亦在山中,得以朝暮请益。 青山严冷枯淡,坡事繁重,师不以为难,苦参两月,了无入处。 受巴掌和尚启迪,自戊子冬甘六日至己丑三月甘六夜,适笑亭维那阅大慧录,至严阳问赵州一物不将来句,不觉肢节俱解,乃抚案大笑。 己丑十月,巴掌和尚应施州凤卫侯请,师请充记室。 及到施州,掌将盏袋付耳庵,先期化去。 留偈示师。 近载出山省忠于灵峰,忠知其未稳,示以本色钳锤,师苦参三昼夜,忽然颖脱,得慧机禅师印可。 顺治甲午年,总戎袁宝善居士请出任忠州崇圣寺。 顺治乙未年,次迁梁山兴龙寺。 顺治丁酉年,受总戎姚圣瑞之请,住持梁山五云寺。 向化侯谭养元以夔州云阳县盘石山昙华寺迎师,道望弥着。 康熙丙午十月,袁宝善居士暨信善江应爵、谈试传鸣玉等,请住忠州高峰山开禧寺。 戊申入浙,康熙八年,住持浙江嘉兴府天宁寺,缁素景从,晨夕参请,师与唱酬无倦。 一时达者,称为大慧再来。 康熙己酉年,编梓聚云三世语录,附楞严大藏即返重庆,为庆忠建塔于高峰。 乙丑岁七月十五日,集众谓曰:“汝等当讣闻同门,十八日午时吾行矣。 ”至期,命门人舁龛至丈室,新书“得大自在”额,悬于龛首,端坐龛中,手书偈云:“行年七十有二,开堂四十有三。 生死瞥然无与,去来有甚相干。 老僧真实而道,一任诸人疑者疑,信者信,参者参。 虽然如是,也不得放过。 咦! ”掷笔泊然而逝。 火化后齿牙不坏,舍利盈坎,附葬于庆忠塔历,与衡山塔并。 法子性豫、性定编《三山来禅师语录》十六卷等刊行,余有《正灯集拈颂》三卷、《祝延增补》一卷、《五家宗旨纂要》三卷、《宗统颂》、《松林闲评》一卷,门人性统编《三山来禅师年谱》一卷、《高峰三山来禅师疏语》三卷等行世。 《续灯正统》卷十七载《忠州高峰开禧三山灯来禅师》,翠崖必禅师《源流颂》有传,《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梁山太平三空灯杲禅师三空灯杲禅师,四川蓬州郑氏子。 初为郡吏,初投华蓥山南宗律师披剃,即下山参聚云。 时庆忠为首座,师甞扣之。 忠出世平都、吟翁、东明、青山等寺,师皆总院事。 葢其机辩颖逸,出入宋元,得慧机禅师印可。 后出住栖贤寺。 丈雪禅师曾过访。 一日师游忠路,与敏树禅师话禅机。 四方屡请升座说法,师叱曰:“我三空非布贩子禅,待五百人方说小参。 众不盈千者,誓不上堂。 ”后迎忠于太平寺,忠一日谓曰:“诸方号汝为牙爪,平时有甚机缘么? ”师曰:“古今语录塞海堆山,放过某甲一人罢。 ”师生平戮力丛林,分寸不蓄,与众甘苦,一事稍拂,抽杖便行。 康熙癸卯年,寻匡山至隆兴,方伯余公迎居署内,晨夕问道。 未及一载,偶一字相违,宵夜遁去。 公命人急追之,已渡江矣。 丙午三月二日,行化庐州。 病新起语众曰:“八苦交煎,四大分散,如是而已。 ”侍僧曰:“和尚到此何如? ”师曰:“老僧岂在古人之下? 今将行矣。 吾平生不离大海众,灭后以骸骨付诸水濵。 ”言毕而逝。 三空杲于平山(梁山县方斗山栖贤寺)历吟翁、白牛、石峰、青山等刹,其功多劳,《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五语多肯切。 《续灯正统》卷十七,《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梁山高峰乔松灯亿禅师乔松亿禅师,四川邻水冯氏子。 儿时有出家志,父兄俱以和尚呼之。 时有方士过门,谓此子命相不凡,非池中物。 十七岁披剃于本邑慧空庵,未久遇业师复初,初自两都回,言南方禅席。 师拜会下,同住邻水延福寺。 寺甞开经论,师虽听习大意明了,而己躬下事,未得颖脱,时时在念。 后于五龙庵遇一禅客,以青州公案、云门屎橛等语每每相问未决。 造华银山(华蓥山)谒南宗,宗南堂丈中见聚云老人像,又得《一贯别传》五册。 从头细看,觉有所得,遂约同志数人,放舟东下。 至平山,闻聚云化去,遂参庆忠。 忠时庐墓。 次年,忠应平都请,师愿入侍寮。 一日入室次,师才入,忠曰:“我不曾教汝。 ”师珍重便出,脚纔跨门,豁然领旨,自此倾诚座下一十五载。 有父子恩梦来参慧机,慧机剃度之,号别峰禅人,挂乔松亿名下。 顺治乙未年腊八日,开法忠州柏岩寺(白岩寺)。 丙申年受请住永兴寺。 顺治辛丑十月初一,应王含辉居士请,住持梁山县高峰寺。 后住宝胜寺,梁山高明王中军舍宅为寺。 康熙戊申八月,住湖广鄂州大别山卧云寺并圆寂于此。 屏山李道济《乔峰和尚语录序》云:“既而开炉白岩,唱教永兴,三坐道场,语录二卷,皆脍炙丛林,服膺缁素。 ”书记灯洪编《高峰乔松亿禅师语录》及《宗统编颂》二卷行世。 《续灯正统》卷十七有传。 汾阳觉天灯启禅师觉天启禅师,山西汾阳李氏子,世为锦衣卫。 遭丧亲故变,脱白至忠州谒庆忠于平山。 依止十年,忽尔开悟。 作偈曰:“跋涉劳心十载余,谁知家国尽丘墟。 而今喜得真消息,平空白地结茆庐。 ”铁壁慧机纳为法嗣。 后出住楚之华严寺。 皖国刘公请上堂。 师升座,公纔礼拜起,师便下座。 如是禅法凌厉,深入人心。 师甞作十二时歌,传于丛林。 《续灯正统》卷十八,《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忠州玉山竹庵般若灯谱禅师竹庵般若灯谱禅师,忠州罗氏子。 少列黉序。 适庆忠(铁壁慧机)阐化玉山(玉印山),师参扣有年。 未几室氏亡故,即薙发出家。 一日,慧机于忠州玉印山崇圣寺上堂。 师出问:“九重铁鼓,如何一箭便穿? ”慧机答:“鼓聻! ”师作呈势。 慧机曰:“穿也穿也。 ”师便礼拜。 遂结庵于玉山之南,弘法度众。 数年后开法九峰山,阐化一方。 《续灯正统》卷十八,《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忠州牛首云岩野云灯映禅师野云灯映禅师,讳灯映,字心月,野云其别号也。 酆陵冉氏子,父伯仲五人,皆当地富豪,乐善好施。 明代崇祯初,其伯父开明捐数千金建十方堂于平都山之麓,延庆忠方开法席。 师之长兄乐禅,皈依庆忠门下。 师十五岁潜遁丰都悟惑寺(悟喝寺)薙发,值烽烟四起,遂托付与庆忠老人参学。 一日庆忠与僧论议,忠曰:“如汝是善打底人,设有三人与汝艺同,齐把住门,你如何出去? ”时僧下四十九转语皆不契。 适师从外归,忠举似师。 师唤曰:“外边行者何人? ”忠视师,师曰出也。 忠颔之。 忠阅颂古次,师曰:“和尚也被他瞒。 ”忠曰:“汝又作么生。 ”师便喝。 忠曰:“来者里呌唤。 ”师曰:“者里不呌,向何处叫? ”忠曰:“汝当时跳岩跳坎,只为父兄难汝。 而今也去寻个事干。 ”师作礼。 忠付以偈曰:“退后栖身地步宽,殷勤好去到牛山。 客来切忌忘优待,翠竹青松一任看。 ”复侍庆忠数载,受请修复忠州治平寺,庆忠次年方至,始竖经楼七楹。 庆忠圆寂后,师苦心经营祖高塔院堂宇像设,诸务落成,几三十余年。 师生于明天启五年乙丑,至康熙三十六年丁丑菊月偶示微恙,望前二日,忽索水沐浴,众以天寒固止。 次日五更鼓,嘱法毕,遂命侍僧书偈曰:“七十三年如露电,临行一句阿谁荐。 泥牛含月吸秋波,木马嘶风吞素练。 ”复云:“鉴。 ”黎明复问侍僧,答曰辰时。 师云:“昨日索浴,今不洗了。 ”遂着衣端然坐脱。 师生平刚毅果决,故去住之际洒然自得。 享年七十三,僧腊五十三。 曾重该《吹万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作《野云映禅师宗统颂》一卷,其嗣法门人性璨录之。 见《续灯正统》卷十八之《忠州牛首云岩野云灯映禅师》,苍溪离堆居士忠州铎陶淑李盘谈撰塔铭。 《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潭州万峰汝翁童真至善禅师至善禅师,渝州江津江氏子,少师文定公渊之后也。 生时母梦天鼓,状如日轮,响入丹墀。 祖父梦僧携蒲团至庭,翌午而师生。 八岁父守夔州,师随父诣任,授以邹鲁章句,輙能记之。 未久,闻庆忠道播南濵,师随父诣寺。 先是忠梦大江一舟,二人鼾寝于内。 忠登舟,舟即化龙越山而过。 黎明忠语首座曰:“今日看有何人来。 ”未午而师随父至,忠异之。 父果以师落发作沙弥,三年从上座乔公。 诸经论律,悉能背诵。 十三岁善颂偈,遇事指物,应口而成。 十五岁阅大慧祖录至竹篦子话起疑。 甲午,参三山和尚于崇圣寺,看“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与“竹篦子话”。 自春及夏,如醉如醒。 及忠转江南,师得朝夕参请。 于中秋夕,与二僧擎茶。 偶壶葢坠地,忽尔前后际断。 走见忠,忠诘至“婆子烧庵”话。 师应声稍迟,忠曰:“未也。 子虽有得此处,尚不能去,不见道。 末后一句,始到牢关。 把断要津,不通凡圣。 向老僧未开口前领得,错过了也。 ”经二年,一日阅《聚云录》,至举长沙问惠安公案,师当下豁然。 从前所得,一时净尽。 走质于忠。 忠举数誵讹,师皆达旨,遂印之,命掌记室。 康熙初,命师南下,初住龙会寺,后迁长龙寺,晚年回忠州住持万峰。 着《万峰童真禅师宗统颂》一卷存世,《续灯正统》卷十八有传。 忠州治平竺峰幻敏禅师治平寺竺峰纪敏禅师,酆陵徐氏子。 生而英俊,敏慧过人。 十岁薙发,于母兄佛喜、野云二师,与万峰善禅师,同作沙弥事庆忠。 当时庆忠会下,以善敏二沙弥,颇有机辩,声振一时。 师虽年少,沉默寡言,识者知其必成大器。 先是人传善公善偈,忠入堂值善围火,次令偈。 善曰:“赤光闪灼,紫焰盘旋。 既能点雪,又灿金莲。 ”忠打一掌归方丈。 复指灯,命师作偈。 师曰:“光如闪电,虗空可彻。 未来作灯,是铜是铁。 ”忠异之,问:“汝名甚么? ”师曰:“幻敏。 ”忠曰:“幻敏已前? ”师曰:“海底青天外。 ”忠曰:“幻敏已后。 ”师曰:“佛法永无穷。 ”忠曰:“甚么处见? ”师曰:“灵峰山下在安期。 ”三山目曰:“期解后如何? ”师曰:“虗空大地。 ”师事忠二十一年。 忠灭度,众请继席治平寺等。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传。 忠州桐山普门灯显禅师桐山普门灯显禅师,涪陵夏氏子。 少从应院,初参万松有年。 适松化去,庆忠应白岩寺之请,师谒焉。 复侍庆忠于五云,一日病起,呈偈曰:“改头换面几生来,此日无端眼豁开。 分付目前皮袋子,何妨马腹与驴胎。 ”忠曰:“那个是你开底眼。 ”师竖起拳头。 忠曰:“放下着。 ”师纔放下。 忠曰:“又在甚么处? ”师曰:“明日金城寺里有斋。 ”忠曰:“放汝三十棒。 ”师珍重便出。 忠主席南城,命师作监寺。 一日入方丈,忠竖起拂子。 师便喝,忠曰:“因甚即喝。 ”师曰:“无奈院事甚繁。 ”忠遂印之。 康熙壬子四年佛诞日,开法忠州振宗禅寺即治平寺。 康熙乙卯冬,忠南众信请出住桐柏山昙华寺。 语录之塔铭说他还开法涪陵之回龙寺,忠州昙华寺。 年五十示寂于回龙堂中,涪忠两地建塔。 嗣法门人性在、性胤等,录《普门显禅师语录》两卷于世,法孙空广、空镜,曾孙法钧、法海刊该。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传。 夔州天元体如灯慧禅师天元体如慧禅师,忠州李氏子。 参庆忠于太平寺,一日闻忠举香严击竹话,师于言下有悟。 师倡导真参实悟,不以升堂抛沙撒土等形式教人。 师对禅宗诸家宗旨,阐述尤多,如第一句义、宾主之说、君臣之义等,都有精彩辨析。 其论五家宗旨云:“夫五家宗旨,非是教人册子上记来,徒衒虗名。 须知言句乃救病之良方,贵亲证亲悟。 师家答处,乃应病授药。 所谓医不执方,合宜而用,岂是局定死蛇头,令人堕坑落壍。 ”及“三句四喝,宾主偏正,五位君臣,五位王子,都在山僧者里,汝还一口吞得下么”。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巫阳慈祥灯远禅师慈禅灯远禅师,忠州人。 上堂举南岳因僧问如镜铸像句,颂曰:“新月如钩一线悬,白云淡处露中天。 相看疑谓寒光薄,个里谁知一镜圆。 ”《竺峰敏禅师语录》有《巫山慈祥和尚塔》。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载:“慈运,本郡人。 由母左胁降生,嗣铁壁,寻受印偈,有胁下生儿也大奇之句。 ”天峰灯南禅师天峰灯南禅师,忠州雷氏子。 铁壁慧机禅师有《嘱天峰上座》:“一声霹雳彻云间,击碎骷髅心胆寒。 大好转身雄一步,拳头巴掌尽掀翻。 ”师曾举南岳因马祖阐化江西遣僧往探之因缘颂云:“知子莫若父,当仁不让师。 抛戈卸甲后,千里暗投机。 ”顺治十七年庚子,慧机南游扫塔归,宝善袁公整修玉山崇圣寺待之,并供昔铁壁慧机所赐磨衲袈裟,天峰南亦自盘城归,亦以师所赐黄绦为供。 师圆寂后,竺峰敏为之举火云:“入世烈烈轰轰,出世洒洒脱脱。 胸藏万卷无关,去住千番岂着。 只向炉头坐亡,不用摇铃振铎。 今日火把落在治平手中,更有一事须问过。 问过什么? 若向别峰相见时,传语嵩山破灶堕。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惺彻灯法禅师惺彻灯法禅师,不祥姓氏籍贯,曾在庆忠座下任维那。 顺治十二年,庆忠与陈兵道书,介绍灯法,受嘱出任东明寺住持。 庆忠嘱之云:“法战由来胜克宾,罚钱出院事谁论。 徐徐涌起东明日,照惺娑婆彻古今。 ”师上堂,举青原参六祖而颂曰:“金殿苔生劫外春,更阑人静月华明。 威音那畔绝消息,岂着今时麟阁勋。 ”东山梅溪度禅师尝为惺彻作达磨颂,语载《东山梅溪度禅师》卷八。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天宁灯九禅师天宁灯九禅师,为庆忠嗣法弟子,《续灯正统》卷十八载师《赞达磨像》曰:“对御谈玄一字无,九年冷坐石头枯。 亲将皮髓平分后,那个男儿不丈夫。 ” 《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庆忠灯向禅师庆忠灯向禅师,慧机座下得力弟子。 康熙二年,因兵乱毁玉印山之藏经及殿宇,嘱九峰谱、普门显、庆忠向、东明法、天元慧等,重新修复旧观。 《续灯正统》卷十八载其录:“示众,举云葢僧乞瓦因缘。 颂曰:‘当初乞瓦向官人,一问曾酬云葢僧。 公案于今重拈出,不妨徧地布金砖。 ’”大川灯济禅师大川灯济禅师,庆忠弟子也。 其上堂举三祖忏罪因缘,颂曰:“风恙缠身已不堪,何缘忏罪究根源。 因知罪性本空故,秋水无痕月皎然。 ”师圆寂后,其弟子含波禅人到治平寺为之设供,请竺峰幻敏禅师小参,并在祖堂设供,其公案载《竺峰敏禅师语录》卷二。 后含波禅师修复白云庵,曾请竺峰敏作《募修白云庵疏》,载《竺峰敏禅师语录》卷五。 其录载《续灯正统》卷十八。 晖白灯桂禅师晖白灯桂禅师,庆忠嗣法弟子。 曾举风幡话颂曰:“迷悟关头洵不同,廊庑暮夜剎幡风。 二僧若也知消息,推倒长干使化龙。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载。 四维禅师四维禅师,庆忠嗣法弟子。 曾举三祖僧璨大师自二祖授法,深自韬晦,居无常处,积十余年,人无知者。 四祖道信时为沙弥,礼祖问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祖曰:“谁缚汝? ”曰:“无人缚。 ”祖曰:“何更求解脱乎? ”信于言下大悟。 四维禅师颂曰:“无人觑着历多年,为法深藏气骨寒。 孰意沙弥无忌惮,妄将一语广流传。 ”《续灯正统》卷十八载之。 天长禅师天长禅师,忠州南宾(丰都)冉氏子。 久事庆忠,志修净业。 忠嘱以偈云:“根苗奇异逈非同,不属西兮不属东。 节候到时馨自若,佛生一体有无中。 ”师呈偈云:“佛生一体,无彼无此。 从苗辨地,识人因语。 佳作仁,可知礼。 ”录载《续灯正统》卷十八。 妙德尼灯鉴禅师灯鉴尼师,为忠州长阳侯夫人蒋氏,其夫胡公亦为庆忠嗣法在家弟子。 顺治十四年丁酉三月,其闭关桐柏山,于关中有悟呈解,庆忠以本色钳锤策之,深入堂奥,乃以偈印之。 四月,依庆忠出家,率诸比丘尼受大戒,法名灯鉴,别号妙德,成为聚云系影响较大之尼僧。 妙德尼举六祖本来无一物话,颂曰:“本来无物惹尘埃,米熟功成独倩筛。 衣盋夜传三鼓后,一花五叶至今开。 ”《续灯正统》卷十八载其录。 工部熊汝学月崖居士熊月崖居士,豫章丰城人。 适怀宗皇帝毁大内银铜佛,俄以事感,帝悟,命公入蜀采买铜铅。 时庆忠住平都,法席大震,公扣焉。 先是忠梦一人帐前拜谒,傍僧曰:“是和尚弟子来了。 ”诘旦果至。 忠示以东山水上行话,不踰年有悟,献《临济宗旨颂》曰:“霹雳晴空风舞磨,山门走入灯笼中。 问予临济之宗旨,今日牙疼未与通。 ”又《颂曹洞宗旨》曰:“潜行密用及相续,曹洞家风玄又玄。 舌上有机织出锦,目前无我写成篇。 古人落在今人手,今日热似昨日天。 要会二师真面目,直须抹却五圈圈。 ”后章皇帝命以御史大夫未就,隐居终南山。 月崖居士曾捐助出版吹万老人语录,在庆忠录等,多有载其事迹。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总宪吴天谷保泰灯朗居士吴天谷居士,顺天人。 抚蜀按涪陵,见庆忠《随宜录》,作书遣使迎忠,忠不往,公亲诣山中问道。 未久辞忠,忠召公,公应诺,忠良久,公于言下领悟。 回南濵致书于忠曰:“得侍吾师,庆快平生。 但世缘相迫,暂作六月之息。 居士一呼,弟子回首。 相会时看,说个甚么。 ”一日谕寮属曰:“尔等莫谓本院尊大,最尊大者和尚耳。 本院见铁大师后,方知吾孔圣朝闻之道。 自今以后,矢志食素,将身许国,以酬太祖三百年养士之恩。 尔等各宜熏修,遵崇三宝。 ”时乱贼据渝已大半,有石柱秦氏拒敌,天谷吴公为大中丞,遂有功焉。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按察文苇庵居士苇庵居士文可茹,进士出身。 夙慕禅学,及官按察史,一日闻衙司喝退堂声有省。 拈偈呈忠曰:“踏着秤锤原是铁,从前错认定盘星。 积卷如山休拟议,且听当阳喝一声。 ”受庆忠印可。 文苇庵同兄孺白司李、陈蝶庵令子六符请庆忠住持涪州吟翁寺。 庆忠圆寂后,居士为撰《行状》,题名“乡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分巡云南安普道兼摄临元珥海道事按察司副使涪陵法弟子苇庵居士文可茹合手拜撰”。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长阳侯胡屏山居士胡屏山居士,法名灯佑,为妙德尼俗夫。 顺治十年率全家皈依庆忠和沿。 与破山禅师有交往,破山曾有《复忠南云凤胡长阳侯》的回信,信中有“老僧牧得一头牛,恶辣鞭绳经几秋。 随分纳些收不住,走来天际问胡侯”句,然牧牛之修行不契公性,遂依庆忠修持。 居士有“赞五祖像”曰:“黄梅路接破头山,遇个小儿非等闲。 佛性答来真奇特,栽松能不忆他年。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载。 副戎王一喝居士王一喝居士,字用庭,法名灯供。 顺治十二年,庆忠登牛首,道经涂井,遇之求法领旨,更号一喝居士,大力支持庆忠弘法牛首山云岩寺。 一日忠上堂云:“主山高案山低,左青龙右白虎,年年三百六,月月二十五。 逆数顺数,数到牛首山云岩寺大殿里,恰似佛幻三月前鞔的鹿皮鼓。 ”公于座下。 跃然打口鼓。 庆忠嘱之曰:“亭谢雪消作么作么,咄哉一喝无我无他。 泥里水里清香自若,他时异日是好大哥。 阿呵呵,嚼碎虚空体说破,谛信斯言名曰担荷。 ”居士对高峰三山灯来禅师的支持尤大。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万松芝禅师法嗣忠州万松云岩灯古禅师万松云岩灯古禅师,忠州江氏子。 少列黉序,初参万松于华严,三载始薙发。 请益于万松,松示偈曰:“闪灼电光寒,忻然出宝匣。 旷劫无明根,一时都抹杀。 ”次二年。 请充第一座。 松灭后,众请继席万松,后再住牛首云岩寺。 师生平律身以严,其所说法,绝不许人记录,见之必火。 貌古形疎,政黄牛之类也。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忠州聚云觉树灯世禅师聚云寺觉树灯世禅师,忠州丘氏子。 少为书生,谒万松于楞伽得度,命入侍寮,经年始彻源底。 自印心后,混迹浯江十有六年。 康熙丙午,庆忠移锡龙昌,以聚云久虗,命师住持。 忠涅槃后,师上堂拈香曰:“今朝初九,道是老人二九。 今朝二九,却是初九。 即今大众设斋,宾也有主也有。 且道宾主混融时作么生是供养一句? 舌头原来不离口。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忠州直隶州志》卷八《人物·仙释》有传。 岫岩灯燎禅师岫岩灯燎禅师,或作岫崖灯燎,万松嗣法弟子。 其上堂举婆子烧庵因缘,颂曰:“枯木寒岩异草青,凝眸坐却白云深。 一朝铁树花开徧,氷雪红炉烈焰腾。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宝峰丽禅师法嗣忠州天宁耳庵灯嵩禅师天宁耳庵灯嵩禅师,重庆府丰都县毛氏子。 幼于丰都县三姓庵祝发,初习教乘,始谒吹万老人于聚云寺,参随多年,老人示寂,随忠命掌记室。 次参宝峰慧丽禅师于熊耳。 随请第一座。 峰灭后,出住灵峰寺住持。 顺治六年十月十五日,湖广施州卫三渡屯观音山熊耳庵祇园,檀越陈化宇院主文旨秉本堂巴掌和尚遗命请师上堂。 顺治七年九月十五日,忠州路宣慰司期主冉斯荣请师住金福山逥龙寺,又受请住王峰山天宁寺,以及其伏虎等四大刹。 丙申秋偶示疾。 以衣盋亲炙学侣等托高峰三山灯来和尚,以续嗣焉。 未几跏趺而化,世寿四十六,阇维得舍利七粒,塔于天宁之东。 嗣法弟子有玉眉亮禅师。 书记性恺编《耳庵嵩禅师语录》一卷,檇李双桂居士徐善盘谈作序。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提督陈世凯灯静居士陈世凯居士,字赞伯,法名灯静。 湖广施州卫人。 弱龄颖异,因父迎宝峰说法于熊耳,公朝夕参叩,峰开示偈语辄记忆不忘。 一语不惬于怀,则端坐究参无昼夜,必求惺悟而后已。 历官至提督,公事之余,恒与缁衲唱酬。 当时名宿,咸礼下之。 公六十诞,普陀遣使以祝,公答之以偈曰:“金刚不坏方为寿,舍利光明始见真。 万法到头浑似梦,性原了处是长春。 ”《续灯正统》卷十八有录。 临济宗大慧下第一十七世高峰三山灯来禅师法嗣梁山五云于夫性一禅师五云山于夫性一禅师,忠州张氏子。 首参庆忠,继谒高峰。 峰主兴龙寺,距长江数日程,烽烟四起,周道多阻。 师裹粮独行,或曰参寻,固当励志冒险,惧祸奈何。 师曰:“大事不明,虽生犹死。 ”乃潜随贼队至梁,峰一见便问曰:“风鹤时阻如何得到此间? ”师曰:“他家自有通霄路。 ”峰曰:“册子上记来何用。 ”师曰:“也要和尚证明。 ”峰微笑。 随众参请,近载无所入。 无言养公时为监院,师与辩论公案。 其质于峰,被打二十拄杖,命看树倒藤枯话。 发奋力参,寝食俱废。 一日随众坡务,负油麻过横山踏枯竹作声,路旁野雉惊鸣飞去,释然大悟,置麻于地,就地打辊,大笑不止。 同行斥曰:“汝颠耶。 ”师起掴曰:“非公境界。 ”比归,呈解受印于峰,命分座说法率众,俱以身先。 顺治辛丑,师绘峰真请题,峰升座曰:“十年不可瞒一笔,图将出皮肉骨髓。 浑全真直得横身,交付拄杖头边放光明。 从此一灯百千灯,南北东西任尔分布照烛。 咄! ”是年峰辞五云山,众坚留师继席,寻还邑之高峰山。 康熙丙辰,退处忠之金刚山。 初到即谓侍僧曰:“汝等珍重,吾终于是山矣。 ”果于十一月十六日集众诀别,修书上高峰老人,誓再世亲依图报恩德,戒众不得建塔,以遗骼投江。 言毕奄然而逝,世寿五十有九,僧腊三十。 夔州西龙无言性养禅师夔州西龙无言性养禅师,垫江刘氏子。 祖母梦庭开一莲,遂生。 自幼出尘,谒庆忠,初职化主,次充客司,忠示以偈有“化缘纔罢又知宾,驴事不临马事临”之句。 急公忘私,凛凛有古风。 继参高峰,司监院。 公事之暇,励志己业,日臻玄奥。 峰主五云,请居第二座。 顺治戌戍受印,出住西龙、普陀。 康熙戊申,峰南下以昙华院事召师主之。 居三载,精勤莅众,克绍前徽。 庚戌冬,感微疾,集众说偈而逝。 阇维舍利盈坎,四众寻觅殆尽。 何干行居士曾受印于师,因地远后至,以不得舍利为恨,跪求于迁化处,复获十余颗,五色光润,倍常门人,奉灵骨建塔于高峰祖塔之左。 梁山长庆大衍性豫禅师长庆大衍性豫禅师,忠州吴氏子。 明末甲申兵变,族众被害师,同胞三人独免祸,乃决志出尘。 长字颖初,次字云松,同参高峰于五云山,看“无梦无想主人公”话。 是年,峰嘱高弟四人将谋退隐。 普茶次,谓众曰:“老僧辛苦数十年,今担荷法门有人兹后愿住山以终吾志。 ”师出众厉声曰:“和尚且缓缓,担荷法门的人未生在。 ”一众惊骇,峰亦不加责。 后所嘱四人皆早卒。 师掌记室十余年,峰迁昙华,请克第三座。 印心后,康熙辛亥出住长庆寺。 忠州广积立雪照见禅师广积立雪照见禅师,垫江袁氏子,世业儒。 师生有异相,志慕出尘,礼吊岩、南浙二师剃落,与高峰有手足道谊。 峰主五云,师依叩玄旨,后历兴龙、昙华,师恒侍焉。 一日峰征师见谛稳密,谓曰:“古人参学事毕,即思报佛深恩。 汝志若何? ”师曰:“得自了便罢。 ”峰厉声曰:“将谓你是个人。 ”师趋前曰:“已闻命矣。 ”康熙甲辰,辞峰游云贵,行化贵州一十五载,历主数剎,衲子闻风趋赴,大振聚云之道。 后以扫塔旋蜀,众请主广积祖院,次迁龙坪。 紫垣性贵禅师紫垣性贵禅师,忠州胡氏子。 早岁披缁,首参万松。 值松围炉次,一僧近前立,松拈火匙于炉灰上画圆相示之,僧接火匙插圆相中,松复以脚抹却便起去,师于此有省。 谒高峰,克侍司十余载,清操洁志,始终不渝,久之心眼豁开。 一日峰对众云:“高峰顶上有一只瞌睡虎。 ”师出一喝。 峰后示以法语:“有国师三唤三应,犹谓辜负而今。 高峰一语一喝又且如何,想是当人多年方丈窃得如许赃私,一朝考较将来,不觉信口供出。 展开没量胆,略露出噬人爪牙。 长沙大虫,莫与争锋。 虎丘睡虎,无能拒敌云云。 ”然师终韬光晦迹,一蒲一衲,甘志林泉,有语以出世者,师但笑而不答。 请之至再,则怫然曰非我志也,一时缁素,莫不仰慕高风。 重庆龙桥天湖惺若性定禅师重庆龙桥天湖惺若性定禅师,忠州赵氏子。 年十八投吊岩薙染受具,首参高峰于玉印山崇圣寺,继谒双桂,峰迁五云复叩焉。 于狗子无佛性话有醒,命职侍者事,峰主昙华,入浙领天宁,师皆掌记室,十余年洞彻玄旨。 康熙壬子受印,出住雨花寺,次迁龙桥寺。 入院,土地,卓拄杖云:“神从此来,灵从此起。 我住此山,尔护此地。 勿得多口报庄人,南泉不喜吃油餈。 ”复卓一卓。 三门:“只者一步踏过者,掉臂而去。 脚跟未点地者,随山僧进来。 ”拽杖便入。 三大士殿竖拄杖云:“唤作文殊得么振身云,唤作普贤得么弹指云,唤作观音得么,恁么会又怎得? 毕竟如何? ”展具作礼。 垫江萝月云林性现禅师垫江萝月云林性现禅师,忠州潘氏子。 参高峰于五云,年方二十,机辩过人,首侍寮,继维那。 峰屡迁兴龙、昙华,师皆侍焉。 峰一日问:“如何是你侍者的事? ”师曰:“请和尚尊重。 ”“如何是你维那的事? ”师曰:“法王法如是。 ”峰曰:“你本分的事。 聻! ”师曰:“早已呈白了也。 ”康熙乙卯,众请开法萝月寺。 上堂云:“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明眼衲僧不用重举,收来放去明明历历。 毕竟如何?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万县宝积大笑性崇禅师万县宝积大笑崇禅师,川北岳池鲁氏子。 世以一经传家,父母祷佛生师。 五岁随父读书鸭山寺,闻僧读华严及课诵声,感泪如雨。 每与沙弥辈,喜戏不欲归。 值壬午寇起,随父母迁避数处,久之双亲先后逝。 甲申被掳入川,东总戎袁宝善破贼,得师观志气不类常童,诘曰:“汝欲官乎? ”师曰:“愿成佛耳。 ”袁公异之,送师亲炙高峰。 峰喜与薙染,命参念佛是谁,久之有省,呈偈曰:“念佛是谁谁念佛,一声高了一声低。 高低声罢归何所,石女云中驾鹭鸶。 ”峰不示可否,复命看句归何处话。 师猛参三昼夜,忽然大彻,失笑惊众,座元征其见处,师口颂答之。 元诸方丈云:“大笑于句归何处公案已会得,和尚幸勿轻易放过。 ”师随后窃闻笑云:“是甚么心行。 ”侍峰二十年,始侍寮,次副寺,次监院,丛林重事,赤身担荷,无少推逊。 康熙癸卯,开创高峰,工未竣,峰应向化侯请迁昙华,乃以高峰院事属师。 虽日事上木拈锤竖拂不少怠,衲子甘效死弗去。 乙卯受总戎觐桥易公请,迁主宝积,四众向往,法席称极盛。 侍者录《大笑崇禅师语录》三卷行世。 荆州善迷又山冷眼性澄禅师荆州善迷又山性澄禅师,南滨谭氏子。 母早岁丧,父抚之甚艰。 既长使就乡塾,资性超卓,目无先生同,张数苦之不听。 千夫一公,师舅氏也。 张因托夫,使依高峰,年十四芟染,命字冷眼,督参念佛是谁。 越三月,一日托盒上方丈,失脚堕丹墀,盒碗坠地,杂碎作声,因契悟。 走见峰,峰急问念佛是谁,师竖一指。 命道偈,应声曰:“念佛是谁,我有一指识得,这个不生不死。 ”峰曰:“且去,待闲打你。 ”出谓人曰:“老汉者回打我不得也。 ”是夜,峰落堂唤师至,谓众曰:“汝等参随老僧多年,终日抱个不哭孩子,不肯放下,反冷眼沙弥之不若奈何? ”峰出堂,众挽师征诘,说偈应对百余人,皆克口而出,众皆悲感下泪。 新宁尹沈公参峰,遇宗旨淆讹处,辄谓曰:“汝问冷沙弥去。 ”因于师处多所发明,沈公甚心服,屡请嘱师,峰却之曰:“孺子大远在。 ”沈公益敬重。 后侍峰入浙,沈公于舟中忽问:“如何是第一句? ”师曰:“忘却了也。 ”“如何是第二句? ”师曰:“记起了也。 ”“如何是第三句? ”师曰:“再道即不堪。 ”同孔茂弘见梵受俍亭禅师茶话次,茂弘甚言此事趣极,师曰:“祗饶宗通趣极,犹是真常流注。 ”亭良久点首叹服,指谓众曰:“冷上座,法门龙象也。 ”师曰:“和尚谤某甲作么? ”亭笑曰:“赃私现在。 ”师顾茂弘曰:“是你讨得的。 ”复侍峰还蜀。 康熙乙卯受嘱,出住湖广忠司之善述寺,次迁圆通寺。 四明普陀别庵性统禅师别庵性统禅师,号别庵,为聚云法系光大昭著的大师。 原藉四川潼川安岳人,俗姓龙。 世业儒,清朝命其父明宇公归农高梁(现梁平县),因而出生地为梁山县。 其母李氏方孕,明公梦白龙浮江,发心令子出家。 甫三月,延西龙无言禅师命名,六岁就乡塾。 十一岁父殁,遂追随三山灯来出家,从又山证公习诸经论。 受具足戒后,参谒庆云衡山灯炳,后归返而得三山之法。 康熙二十四年(1685),三山示寂,师遂继高峰之法席。 翌年,游江浙、嘉禾、径山扫大慧祖塔,会山晓禅师请住于天童,后浙江提赞伯陈公等请住普陀山。 后遇圣驾南巡,对别庵禅师宠爱有加,赐以紫衣帑金,荣耀一时。 二十八年,兼住武林东园永寿寺。 三十年,着有《续灯正统》四十二卷,继集《普陀别庵禅师同门录》三卷。 总戎袁宝善性炜居士袁宝善居士,讳桂字莲宇,法号性炜。 首参庆忠,得法高峰,着有《颂古》行世。 自叙入道行由,其略曰:“余忠州人也,世居石宝(石宝寨),少时曾入公门。 甲申兵变后,于隆武二年,内奉督师阁部王给札团练,御守弹丸,历受国典,见任总兵,理屯田盐务。 壬辰春,庆忠铁老人移锡石宝,余见德容不凡,婉留供养,老人每以机语指示。 余酷酒沉迷,全不知醒,是岁佛诞日,老人诫曰:‘居士有地方之责,还须节饮,庶保无虞。 ’余愧悔无地。 回衙即呈偈曰:‘酒是人间禄,无贪无不足。 打穿曲孽缸,更断轮回肉。 ’老人甚喜,为余取名灯炜,号宝善。 室人名灯智,号朴素,合家持斋,教余参无字话头。 初觉有味,久之毫无影响。 不觉冤家路窄,遇着三山本师出江省候老人,余书一偈,令人呈览,师一笔涂却,余躬礼师。 师曰是甚么,余无对。 师打余一掌,余哑口含冤。 后请师开法崇圣(现石宝寨上的佛寺,即名崇圣寺),余皈依座下,执弟子礼,一面理公,一面参究。 本师令余颂青州公案,颂曰:‘着起青州衫,家家去拜年。 承待厚与薄,止得尽情言。 ’师曰:‘且信一半时。 ’癸巳新正事也。 一日本师上堂,余问如何是尊贵一句,师曰九重深密处。 余曰恁么则彩凤呈祥后,君王镇帝都。 师曰道甚么,余礼拜而退。 如此问答机缘,不可尽举。 癸巳秋,本师置一问:‘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既是无寸土,向何处安身立命? ’余颂答不恰,被师痛骂一番,余乃尽情放下,昼夜苦参。 不踰月,一夕闻桶盖坠地,忽然击破疑关,随说偈曰:‘本来无一物,作巧弄工夫。 扑地翻筋斗,毒药是醍醐。 ’从此鼻孔通快,出入自由。 每与本师唱和,马嘴不对驴头。 师喜曰:‘居士异日解绶着缁,当为吾宗嫡嗣。 ’以偈嘱余:‘火里莲华迥异常,一枝特出露新妆。 他年馥郁人天众,鼻孔传来满地香。 ’余白曰:‘师恩难报,某甲更名性炜。 ’师曰:‘且待着。 ’自愧业缠不了,有负大慈。 岂料吾师太毒,命余将平日着颂公案六十则刊行。 余思出家吃饭穿衣,在家穿衣吃饭,都是本分为人,一场打哄,何干只这些闲言剩语。 传得也好,不传也好,设有个旁不肯底出来道而皮厚多少。 余不免呵呵大笑曰,宝善今朝失利。 ”刺史沈克斋赤肩性宗居士沈克斋居士,讳廷劢,字子相。 秀水人,世科甲。 公少时咿唔鸡窗,便慕宗乘,历叩名宿,各有机契。 及宦游西蜀新宁,民淳事减,益得究心。 是时高峰应向化侯请,来主昙华密迩于新公谒焉,言下领旨。 迎峰至新居三月,日蒙扣击,彻法源底,峰为印可。 未几峰入浙。 新邑奉例裁并,公得侍行。 旋嘉禾通于郡之同人曹秋岳王迈人朱茂时辈,以天宁迎峰卓锡二载,法行江浙。 送聚云三世语录附楞严藏,皆公赞成之力也。 康熙庚戌,峰回蜀,公后补栾城牧商州,予告还里。 历十有六年峰顺世矣,遗命属公作铭。 峰阐化四十余年,缙绅问道者,何限不远数千里,独以后事委公,其隆重为何如,良由公进道之笃,师资契合有深焉。 者尝自着《参学缘起》云云。 公治新宁五年,户增数倍,邑无穿窬,道不拾遗。 己酉正月,奉例裁并于梁山,新民因挽公不得,乃毕送公至万县已距新七程矣。 太守朱葵石茂时性悟居士朱茂石居士,禾之秀水人,宰辅文恪公之后也。 以贵胄膺天眷,历宦有年,垂老致仕,游心放鹤洲,日延名宿问道,亲炙雪峤信、费隐容甚久。 康熙己酉,高峰南下,公谒于天宁。 峰示以柏树子话,力参至忘寝食,一日有省,呈解于峰曰:“别处妥一件只是一件,这里会得一处妥处处妥。 ”又云:“看得本来面目分明,原无贵无贱,无贫无富,无喜无怒,无死无生。 ”峰曰:“只此数语,居士可谓见到说到矣。 但时时保任,念念操存,直做到大休歇底田地,得大自在,得大受用,施为运转,出没卷舒,任性而流,无可不可,连这保任操存四字一并忘却,更有甚么参差错谬关碍生死而不一了百当。 ”公礼拜而退。 从此工夫日密,亲朋来往,不及尘世一语。 沈公赤肩是其道中友也。 峰还蜀,公会众拜送舟中,呈册索偈,峰书数千言付之,时年已八十有二矣。 文学李青眉性端居士李青眉居士,重庆垫江人。 父与高峰髫年同肄业,公以世谊谒峰于玉山崇圣寺。 值峰为众入室,公满心伎痒,乃移橙子于旁,礼拜乞示话头。 峰问:“居士移者何物? ”公曰:“橙子。 ”峰曰:“好个话头。 ”于是行住坐卧,只个橙子放不下。 适庆忠老人至,公礼见,坐谈永夜,炳烛归寮。 忠谓公曰:“居士遇烛灭时,话头亦可行路。 ”公于此有省。 衡山炳禅师闻公颖悟,一日过崇圣问公曰:“话头,聻! ”公竖一指,山曰:“既是橙子,因甚又上指头去? ”公曰:“无水不行船。 ”山顾峰微笑。 侍峰迁五云,受印后作偈达山曰:“五叶横江已太孤,嵩山九载复何图。 谁知满地含冤恨,为问胡公念也无。 我亦曾经付嘱来,随渠同看荻花开。 儿童便作风尘色,故把双峰脑后栽。 何期赚入浯江下,江上乘风跨骏马。 崇圣场头快着鞭,师并吾师冷笑也。 橙子拈来作话头,临机竖指没来由。 师因询我指头意,我道船借水中流。 吾师十载拈黄叶,我作儿啼不肯歇。 拾得黄金一笑休,从教出箧飞成蝶。 其奈吾师狼毒何,佯颠唱作钓鱼歌。 五云院里轻相嘱,教我乘槎泛碧波。 因忆当年师二老,何须舌上生青草。 推敲橙子一联诗,直至而今无可道。 偶入曹溪理旧游,西风拂面又新秋。 芒鞋吹到福城里,重礼猊台玩乐丘。 山自青兮水自绿,师颜如金语如玉。 追随略领早暮间,一听高山流水曲。 ”文学张双承性悫居士张双承居士,法名性悫,忠州人。 世业儒,尚道学。 族近高峰,朝夕叩见,峰数加钳锤,公志愈坚。 一日呈解于峰,声未绝,峰遽问曰:“如何是佛? ”答曰:“草蒲团。 ”庆云衡山灯炳禅师法嗣卓峰性珏禅师卓峰性珏禅师,忠州成氏子。 生于天启乙丑年七月十九日丑时。 十五岁祝发于同族僧笑松座下,松蕴教典,师习之既久,闻衡老人道风扬溢,遂皈礼焉。 一蒙扣击,力究个事,晨昏不辍。 老人器之,命号灵一,苦参二十余载。 一日呈偈于老人,老人曰:“今日始知吾不汝欺也。 ”即将铁师翁所传《沿流唱和歌》、拄杖拂子付之,更号卓峰。 暨后老人游江浙,师即主庆云。 兢兢继志,罔敢怠逸,无如时当像季,运会日迁,西来意、陈年粪埽、祖师机、现前糟粕提撕,急于函丈讨究,怠于学侣,师之于此良多苦心矣。 及衡老人圆寂,师任愈重。 甲子春,走高峰泣白先师云:“吾师大任,珏忝承之,诿责无人,实滋深虑。 幸有幻孙,颇具灵机,愿祈别兄为之提诲。 倘或沿流有托即先师,亦当拜手衔慈。 ”先师悲感,命统录焉。 今岁乙丑秋七月,先师化去,师极力奔趋,凄惋动人,即先师弟子辈,尚多不若也。 旬日后,师亦示微恙,统莂来已瞑然将脱矣。 急将纸笔陈前,师乃大书数行,掷笔瞿瞿若有所未安也。 统告之曰:“兄所未安者,法门事耳。 统必终成之,乃三额其首而去。 ”此高峰法弟性统为撰塔铭也。 其弟子宗位编《卓峰珏禅师语录》一卷行世,定海总兵官左都督蓝理撰序,门人冰弦禅师刊刻流布。 治平寺竺峰幻敏禅师法嗣鉴堂一禅师鉴堂一禅师,幼年祝髮,参竺峰有时,于宝光院中受戒,继治平棒喝,为时人所重。 康熙三十五年佛诞日,师受忠州信众之请,开法常乐禅寺。 后受弟子之请,创建优昙寺。 受振宗表圆钟会老人之命,住持振宗寺。 涅槃數載,嗣法门人明满、明慧等编《鉴堂一禅师语录》一卷,屏山杜允贞子醇撰序。 其作《源流颂·振宗竺峰幻敏禅师颂》云:“闪电之机岂等闲,双麟共驾无底船。 珠光放出岂多让,铜铁收来不二看。 火里波澜标月指,脚头风快徹云天。 乘流舞棹临江渚,字水屏山永厥传。 ”其法脉兴隆,有嗣法门人明训、明福、明满、明觉、明微、明灿,法孙真庆、真慧、真相、真贤、真宣、真祥、真明、真性、真乾等,法玄孙如琳、如玉、如明等,聚云一脉因而兴盛一时。 天宁耳庵灯嵩禅师法嗣玉眉亮禅师玉眉亮禅师,忠州人,幼年,为耳庵类嵩禅师座下弟子。 因师早逝,特托付于三山灯来老人,深蒙扣击,发明心地。 三山来座下弟子如天湖定、云林现、大笑崇、冷眼证等,玉眉禅师机锋超群,胆识过人,三山常谓曰:“此耳庵兄狮子儿也。 ”于康熙八年九月十八日,受请住忠州王峰山天宁寺。 后于忠州创建万松庵,有《募灯引》、《万松募塑佛引》传世。 书记空謐编《玉眉亮禅师语录》一卷行世,嘉禾沈廷勱撰序。 临济宗大慧下一十八世普陀别庵性统禅师法嗣翠崖必禅师翠崖必禅师,为别庵禅师座下三十余高徒之首,忠州名族之后。 出家后凤秉慧契,遍参诸方。 别庵禅师为聚云法系最有成就之大师,受皇恩封赐,对普陀山及南方佛教,有重大贡献。 翠崖必禅师受别庵印心后,于康熙辛未十月初一日开法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武永寿寺。 后经福建,过广东礼六祖肉身,于康熙甲戌四月初一日,住持江西赣州府长宁县狮林寺。 因其师别庵大师之嘱,入燕都京城住持观音寺,刺备书《法华经》。 康熙丁丑八月,受赵府董氏夫人等请,住持北京嘉兴寺,并为和硕亲王度灵,为北京愍忠寺(今法源寺)观音像题赞。 师说法如雨,棒喝若雷,深受王公大臣钦崇。 侍者道通录其言行为《四会语录》,经弟子节录成《翠崖必禅师语录》三卷刻版行世,赐进士出身工科都给事古菫粹忠与钦差户部兴平仓掌印监督曹广端撰序。 玉眉亮禅师法嗣北弦法禅师北弦法禅师,忠州人。 出家天宁参玉眉有年,苦修行世,后充任首座之职。 玉眉亮印其心地,嘱曰:“天宁兀坐已多年,为法烦心自有传。 狮子窟中无异兽,他时吼出遍人间。 ”玉眉亮公圆寂,托之于三山来,为理院事,勤加请益。 三山来七十一岁,然严加究竟,不忘玉眉遗书之托也。 克承先志,武林永寿,丕振家声,法化南行。 为其师集《玉眉亮刻语录》一卷行世。 发布时间:2023-06-28 09:41:32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