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楼炭经 第三卷 内容: 大楼炭经 第三卷西晋沙门法立共法炬译龙鸟品第六佛告比丘言。 有四种龙。 何等为四。 一者卵生种龙。 二者水生种龙。 三者胎生种龙。 四者化生种龙。 是为四种龙。 佛语比丘。 金翅鸟有四种。 一者卵生种鸟。 二者水生种鸟。 三者胎生种鸟。 四者化生种鸟。 是为四种鸟。 大海底须弥山北有娑竭龙王宫。 广长八万由旬。 以七宝金银水精琉璃赤真珠车[(王*巨)/木]马瑙。 作七重壁七重栏楯七重刀分七重树。 周匝姝好。 金壁银门。 银壁金门。 琉璃壁水精门。 水精壁琉璃门。 赤真珠壁马瑙门。 马瑙壁赤真珠门。 车[(王*巨)/木]壁一切宝门。 彩画姝好。 其壁二万里有一门。 门高二千四百里。 广千二百里。 其门常有五百鬼神守门。 门壁上有栏楯交露曲盖。 门边园观浴池。 有种种树。 出种种香。 有种种华。 种种叶。 种种飞鸟相和而鸣。 大海北边有难头和难龙王宫。 广长各二万八千里。 以七宝作七重壁栏楯。 七重刀分树木。 周匝围绕。 宫门高千四十里。 广四百八十里。 壁上有栏楯交露曲箱盖。 周匝有园观浴池树木。 飞鸟相和而鸣。 如娑竭龙王园观。 难头和难龙王北有大树。 名为句梨睒。 茎围绕二百八十里。 高四千里。 枝叶分布二千里。 句梨睒树东。 有卵种金翅鸟宫。 广长二十四万里。 有七宝七重壁栏楯刀分树木。 园观浴池。 飞鸟相和而鸣。 句梨睒树南。 有水生种金翅鸟宫。 广长二十四万里。 同有七宝七重壁栏楯刀分树木。 园观浴池华香。 飞鸟相和而鸣。 句梨睒大树西。 有胎生种金翅鸟宫。 广长二十四万里同有七宝七重壁栏楯刀分树木。 园观浴池华香。 飞鸟相和而鸣。 句梨睒大树北。 有化生种金翅鸟宫。 广长二十四万里。 同有七宝七重壁栏楯刀分树木。 园观浴池华香。 飞鸟相和而鸣。 卵种金翅鸟。 欲求取卵种龙时。 从句梨睒树东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里。 取卵种龙食之。 不能得食胎种水种化种龙。 水种金翅鸟。 欲求取卵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里。 取卵种龙食之。 水种金翅鸟。 欲取水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南枝下入海。 以翅搏海。 水波万六千里。 取水种龙食之。 不能得食胎种化种龙。 胎种金翅鸟。 欲取卵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东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里。 取卵种龙食之。 胎种金翅鸟。 欲取水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南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万六千里。 取水种龙食之。 胎种金翅鸟。 欲取胎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西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三万二千里。 取胎种龙食之。 不能取化种龙食之。 化种金翅鸟。 欲取卵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东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里。 取卵种龙食之。 化种金翅鸟欲取水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南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万六千里。 取水种龙食之。 化种金翅鸟。 欲取胎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西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三万二千里。 取胎种龙食之。 化种金翅鸟欲取化种龙时。 便从句梨睒大树北枝。 下入大海以翅搏海水。 波六万四千里。 取化种龙食之。 有余龙王。 金翅鸟不能得食者。 何等龙王金翅鸟不能得食者。 一者娑竭龙王。 二者阿耨达龙王。 三者难头和难龙王。 四者善见龙王。 五者提头赖龙王六者伊罗募龙王。 七者善住龙王。 八者迦句龙王。 九者阿于楼龙王。 十者郁旃钵龙王。 十一者揵呵具昙龙王。 十二者监波龙王。 金翅鸟皆不能得取是诸龙王食之。 此诸龙王皆在山中居止。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龙意。 奉龙戒行具足。 即生龙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金翅鸟意。 奉金翅鸟行。 求金翅鸟。 死已即生金翅鸟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优留鸟意。 奉戒行具足。 从死后生优留鸟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牛。 奉牛意戒具足。 死后便生牛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狗道。 奉狗意戒行具足。 死后生狗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鹿道。 奉鹿意戒具足。 死后生鹿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鸡道者。 死后生鸡中。 若有婆罗门道人。 行求摩尼越天。 求女人者。 求大神者。 求日月者。 有日三过浴水中。 求生天上者。 有事天者。 事日月者求天者佛言。 是痴见者。 堕两恶道。 一者泥犁。 二者畜生。 若有婆罗门道人。 说见如是。 我与世有常。 言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非常。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有常无常。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亦不常亦不无常。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有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有限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与世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有是身命。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我身死异。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无有身命。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亦不有身命亦不无身命。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人生时所从来。 死后亦趣彼。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无所从来生。 死后亦趣彼。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有所从来生。 无所从来生。 死后亦趣彼。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言亦不有所从生。 亦不无所从生。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佛言。 其有婆罗门道人言。 我于世有常。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其人所行见。 有我有命有身见世间。 是故言我与世有常。 有言我与世无常。 有言我与世有常无常。 有言我与世亦不有常亦不无常各言我至诚其余者为痴其人所行见。 有我有命有身见世间。 是故言我与世有常。 其有婆罗门道人言。 我与世有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其人所见。 有我有命。 是故言命有限人有限。 在腹中时。 死后塳间葬埋同等。 人从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 已后得道。 是故言我与世有限。 有言我与世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其人所见。 有我有命有身见世间。 言有命有人无限。 在人腹中时。 死后塳间葬埋同等。 从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即得道若婆罗门道人。 说见言我与世有限无限。 其人所见。 有我有命有身见世间。 言命无限人有限。 在人腹中时。 死后葬埋同等。 从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后得道。 人所见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我及世者。 其人言命有限。 人在腹中时。 死后葬埋同等。 从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后得道。 是故言。 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若有婆罗门道人。 所言见。 有是命有是身。 其人言。 今世命常在。 后世命常在。 是故言。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道人所见。 命异人异。 其人言。 今有寿后世无有寿。 是故言。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若婆罗门道人言。 今见命尽。 死后世转行生。 故言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有婆罗门道人言。 亦不有命亦不有身。 今世命尽灭。 后世亦尽灭。 若有婆罗门道人。 所见言。 生所从来死亦趣彼者。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其人见今世有身命。 见后世有身命。 故言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若有婆罗门道人。 所见言。 无所从来生。 死亦至彼亦不见。 今世有命。 亦不见后世无命。 若有婆罗门道人。 所见言。 有从无所从来生死亦趣彼。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亦不见今世有身命。 亦不见后世有身命。 若有婆罗门道人。 所见言。 亦不有亦不无。 所从来生。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其人亦非不见今世有身命。 亦非不见后世有身命。 佛告比丘。 乃往去世时有王。 名不现面。 尔时多聚会盲子。 便问盲子。 汝曹宁知象所类不。 盲子白言。 不知天王。 王言。 汝欲知象所类不。 白言。 欲知。 尔时敕使将象来。 令众盲子扪之。 中有盲子。 扪象得鼻。 中有盲子。 扪象得牙。 中有盲子。 扪象得耳。 中有盲子。 扪象得头。 中有盲子。 扪象得背。 中有盲子。 扪象得腹。 中有盲子。 扪象得后脚。 中有盲子。 扪象得膝。 中有盲子。 扪象得前脚。 中有盲子。 扪象得尾。 时王不现面。 问众盲子言。 象何等类。 得象鼻者言。 象如曲车辕。 得象牙者言。 象如杵。 得象耳者言。 象如箕。 得象头者言。 象如鼎。 得象背者言。 象如积。 得象腹者言。 象如壁。 得象后脚者言。 象如树。 得象膝者言。 象如柱。 得象前脚者言。 象如臼。 得象尾者言。 象如蛇。 各各共争不相信。 自呼为是言。 象如是。 一人言不如是。 王欢喜笑。 佛言。 如是其有异道人。 不知苦谛所从起。 亦不知苦习谛苦尽谛苦灭道谛。 各各谛不相信。 骂詈自呼为是。 若有沙门道人。 知苦习尽灭道谛所从起。 便共和合同。 譬如乳一合无乱。 但说佛教行安隐。 佛言。 比丘。 当谛行是苦谛习尽道谛大楼炭经高善士品第七之一佛言。 凡夫有三事。 觉知高事。 知其行所念。 何等为三事。 一者人心念善口言善至诚身行善。 假令恶人。 心念不善。 口言不善。 身行不善。 高人知为不善也。 所以言高者何。 人心念善口言善至诚身行善。 高人于世间有三事得其福。 何等为三事。 一者与耆老会坐。 若于堂上。 里巷间行间道中行。 及耆老共坐共称誉。 高士行善。 高士念言令众人共称誉人。 善哉即有是高人。 心即安隐。 又闻此语。 心亦欢喜。 身亦安隐。 高人有时见处盗贼。 为县官所捕取。 酷毒治之。 反缚铁钻。 斩其手足。 解解断之。 截耳截鼻。 竹篦鞭之。 复寸寸斩之。 持餧虎狼。 中有令象蹈杀者。 中有持囊裹烧之者。 中有蒸杀之者。 中有生耗者。 有出城外刑者。 高士见之念言。 我不为恶也。 王但取恶人我当何等忧乎。 我至老不忧县官。 是高士用是故心欢喜。 高人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 若有病瘦着床困劣时。 强健时所作善。 悉在目前自见之。 人不杀生。 不取他人财物。 不犯人妇女。 不欺人。 不两舌。 不恶口。 不妄言。 不嫉妒。 不贪余。 信作善得善。 作恶得恶。 即自见第二忉利天上人。 往来见佛。 见阿罗汉。 诸强健时所作善。 皆在前见。 其人病者自念。 岂我强健时所作善。 故至使众善来见我道。 就使我死自当上天在善人之中。 用是三事。 高士其心欢喜身安。 佛言。 假令高善士自知作善当得善。 不复畏死生也。 略无所在。 高善士常自念欲远去恶躯。 躯中有骨血不净洁臭处。 意欲早死更就善躯。 所以者何。 以能念所乐可爱处。 欢喜独上天为乐可爱也。 最可喜。 诸沙门问佛。 愿为我说天上乐意云何。 佛言。 听我说之。 诸沙门言受教佛言。 譬如遮迦越罗王。 有七宝持有四事。 余人所无有。 又有五种所思。 所欲得皆在前。 王有七宝。 何等为七宝。 一者自然生一金轮。 二者白象。 三者绀色马。 四者摩尼珠。 五者圣玉女。 六者圣辅臣。 七者圣主兵臣。 佛言。 汝欲知一金轮所主不。 王以月十五日晦日沐浴。 沐浴已于正殿。 与诸妇女共坐。 遥见金轮飞来。 轮有千辐。 辐毂皆正好无比。 常去地三四丈。 王见金轮。 便生意言。 诸高士云。 为遮迦越罗王事。 有金轮飞来。 来者常从东方来。 有千辐。 辐毂正好。 有是金轮宝者。 当为遮迦越罗王。 今我将得无当为遮迦越罗王乎。 王自思念。 欲试此金轮。 王起坐。 正衣服长跪。 向金轮言。 如今为我来者。 当案行诸国故事法。 王言适竟。 金轮便东飞。 王傍诸大臣及官属。 皆随之飞。 金轮所止处。 王诸官属。 亦随其止。 金轮到国郡。 国诸王皆来。 长跪叩头言。 此国界皆大王所有。 又持银钵盛满金粟。 复以金钵盛以银粟以上献。 郡国诸王皆言。 此国中丰熟。 谷米平贱。 风雨时节。 人民炽乐。 大王可受国留于是。 王因报诸王言汝曹便自治国。 但以正法。 勿失故事。 慎无杀生。 无妄取他人财物。 无妄犯人妇女。 无得欺人。 无得两舌。 无得恶口。 无得妄言。 无得嫉妒。 无得贪余。 无得嗔恚恶心也。 皆奉行此十事。 其有犯十事中一事者。 勿令在国中也。 大王随金轮至东方。 教诫诸郡国诸王讫竟。 复随金轮飞到南方。 金轮所止处。 大王与千乘万骑共屯止。 南方郡国诸王。 皆复来叩头长跪言。 愿上郡国界。 及金银钵盛满金银粟。 上献物如东方诸国王之礼。 金轮复飞至西方。 傍臣及官属。 悉复随金轮所止。 西方郡国诸王。 皆来叩头长跪言。 愿上国界。 及金银钵盛满金银粟上献物。 复如南方诸王之礼。 金轮复飞到北方。 金轮所止。 大王及诸官属。 亦随金轮所止。 诸郡国诸王。 皆来叩头长跪言。 愿上国界。 人民炽乐。 米谷平贱。 风雨时节。 大王宜可案治。 于此又复以金银钵盛满金银粟上大王。 大王不受。 因报诸王曰。 汝曹皆自以正心治国。 勿失故事。 无得杀生。 无得取他财物。 无得犯人妇女。 无得欺人。 无得两舌。 无得恶口。 无得妄言。 无得嫉妒。 无得贪余。 无得嗔恚。 无得恶心。 皆奉行此十事。 其有犯十事中一事者。 勿令在国中也。 大王重令四海四方讫竟。 因随金轮。 还故国上殿。 金轮常在王前见。 其王有是金轮宝如是。 王复有象宝。 象宝者何等类。 其象正白无比。 躯畏以牙齿蹄足。 皆具[月*庸]好。 皆以金为鞍勒。 当胸镂掖皆以黄金。 当胪怕额身皆以白珠。 行即飞行。 自在欲所到。 王傍臣白王言。 贺大王国中白象宝其白绝丽无比。 躯畏牙齿蹄足。 皆白[月*庸]好。 皆以黄金为鞍勒。 当胸镂掖皆以黄金。 当胪怕额皆以白珠。 行即飞行。 自在所至到。 王见象大叹言。 象有相殊好。 当教习令行步进止。 王因付左右晓事者。 令教之数日之间。 皆习知行步。 王意欲骑乘试象。 日出一竿。 王骑试之。 象因周旋四方四海。 屈还故宫饭食。 遮迦越罗王有马宝。 马宝者何等类。 马即绀色。 被发泽好。 持头如象金具马鞍勒。 镂掖带皆黄金。 当胪怕额。 皆以白珠。 行即飞行。 自在所欲至到。 傍臣白王。 贺王国中有是马宝。 即绀色被发泽好。 持头如象鞍勒镂掖及带皆黄金。 当胪怕额皆以白珠。 王见大欢喜。 即复令左右教习之数日间。 马复习知行步。 王意欲试马。 日出一竿。 王骑马。 马即飞行。 周匝四方四海。 旋还故宫饭食。 遮迦越罗王马宝如是。 王有明月珠宝。 明月珠宝者何等类。 珠色极青玎针八觚。 在宫中皆明。 火焰所照。 周匝四十里。 如日之明。 王意欲试珠明。 人定已后。 阴冥如漆。 以珠系着金竿头。 夜出城。 将妻子千乘万骑。 诣离宫诸署。 别观珠明。 如日出令车骑明。 复远千乘万骑。 周匝四十里。 城傍居民。 见珠明。 皆相谓。 起起。 日出乃高如是。 各各自当趣市卖买。 何反欲卧。 遮迦越罗王。 有摩尼珠宝如是。 王有圣玉女。 玉女者何等类耶。 不长不短。 不大不小。 不肥不瘦。 不白不黑。 适得其中。 绝端正无比。 口气出如香熏。 举身小毛孔皆香。 如郁金香。 事王晚卧早起。 承事不失王意。 冬时身则温。 夏则身凉。 事王常令不嗔恚。 何况其身。 遮迦越罗王有玉女宝如是。 王有圣辅臣。 大高远见人便知情性。 以天眼视天下。 豫知天下有珍宝藏物。 知有主名无有主名。 有主名者。 为其主护示之。 无主名者。 以给官用。 圣辅臣前白王。 快自娱乐不须忧。 钱财宝物我自给王。 王意疑圣辅臣所言所求者可得不。 王便与圣辅臣。 共载一船。 到海中央。 王便语圣辅臣言。 我欲得宝物。 今于此间与我。 圣辅臣言。 须我出在陆地可得。 王曰。 我在陆地不用也。 欲于此得之耳。 圣辅臣便以手抄水中得金宝。 大如车轮。 以着船上。 不可胜数。 王言。 止止船满且重。 遮迦罗王圣辅臣如是。 王有持兵导道圣臣者何等类。 高才勇健。 无所不知。 当欲起兵无央数。 不欲兵则止。 持兵导道臣白王言。 今王快自娱乐。 勿忧国事。 王当用兵者。 我自战斗。 王意欲试导道圣臣。 便取国中人马象。 皆被铠乃得自副步兵被铠。 刀兵自副。 王心自念言。 令是兵出行快耶。 王心甫念。 兵便前行。 王念言欲令兵止。 兵即复止。 王意念言。 使兵罢去。 兵即罢去。 遮迦越罗王。 导道主兵臣如是。 遮迦越罗王有七宝如是。 王有四事。 与凡人有异。 何等为四。 一者年寿无央数。 人中无有寿如遮迦越罗王者。 二者常安隐。 未尝有病。 饮食皆消。 身体寒温。 时适八中安隐无过遮迦越罗王者。 三者端正无比。 过于世间人。 但不如天人。 四者万姓皆爱王。 视皆如父母。 王爱万姓。 如父母爱其子。 正偶出到诸署别观。 万姓谓王御者言。 令车徐行。 我欲视王。 无厌极也。 祝愿王令寿无极。 王复语御车者。 徐行我欲见我国人民。 使子寿无极。 遮迦越罗王有是四事。 凡人所无。 王有五愿。 愿所思常在前。 心所喜舌所喜。 目所喜。 所好所爱皆在前。 耳所闻声歌乐善声。 鼻所闻香。 腹中所喜。 鼻闻芬芳。 皆在前。 口所嗜碱酢甘甜。 诸美物皆在前。 名清净细靡。 所喜皆在前。 是遮迦越罗王。 五所思也。 王目未曾见恶。 耳未曾闻恶。 鼻未曾闻臭处。 口未曾食不甘之物。 身未曾衣粗恶之衣。 佛告诸沙门。 如是遮迦越罗王。 有七宝奇物。 有四特异之相。 有五种之思。 汝以王为心喜乐之不。 诸沙门对曰。 王但有一宝。 心喜乐之。 何况有七宝乎。 佛持一小石着手中。 问诸沙门。 我手中石为大耶山为大乎。 诸沙门言。 佛手中石小。 小奈何比山乎。 百倍千倍万倍亿倍。 尚不如山大也。 佛言。 如我手中小石。 大不如山大也。 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千万倍亿万倍。 尚不如太山大也。 遮迦越罗王。 虽有七宝四异相。 有五种所思。 不如天上乐。 百倍千倍万倍亿倍千万亿倍。 譬如佛手中小石与太山。 佛言。 高善士。 于世间心念善口言善至诚身行善。 于世间寿命尽。 死后皆上第二忉利天上。 生作天人。 于世间百岁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 世间三千岁为忉利天上一月。 世间三万六千岁为忉利天上一岁。 如天上计。 第二忉利天上人寿千岁。 忉利天外门。 广七百里。 外城壁七重有七重渠水。 水中皆各有四色莲华。 水底皆有金沙。 城上各有栏楯。 皆金银琉璃水精。 城门皆有金银水精为栏楯也。 七重地各有七重树。 金树银树琉璃树水精树珊瑚树虎魄树车[(王*巨)/木]树。 金树金根金茎。 银叶银华银实。 银树者银根银茎。 金叶金华金实。 琉璃树者琉璃根琉璃茎。 水精叶水精华水精实。 水精树者水精根水精茎。 琉璃叶琉璃华琉璃实。 珊瑚树者珊瑚根珊瑚茎。 虎魄叶虎魄华虎魄实。 虎魄树者虎魄根虎魄茎。 车[(王*巨)/木]叶车[(王*巨)/木]华车[(王*巨)/木]实。 车[(王*巨)/木]树者车[(王*巨)/木]根车[(王*巨)/木]茎。 马瑙叶马瑙华马瑙实。 城门深二百八十里。 高六百四十里。 门楣额皆银也。 金作门两扉关皆金也。 有五百鬼。 守门外宫中门。 天所止处。 纵广二千里。 有壁皆七宝色。 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魄车[(王*巨)/木]。 七重水绕壁。 七重宝树如外门。 高六百四十里。 深二百八十里。 以银为楣额。 金两扇金门阃。 五百鬼共守门。 天所止处。 纵广二千里。 有七种宝壁七重。 七重渠水。 诸栏楯宝树如外门。 高广深如外门等。 守门鬼数如外门。 忉利天东出。 有游戏处名曰难檀桓。 周匝七亿里。 七重壁金银壁珊瑚壁琉璃壁虎魄壁车[(王*巨)/木]壁水精壁。 有七渠水。 底沙皆金也。 有四色莲华城上有七宝栏楯。 七重壁。 各各有七宝树。 金树者金根金茎。 银叶银华银实。 银树者银根银茎。 金叶金花金实。 水精树者水精根水精茎。 琉璃叶琉璃华琉璃实。 琉璃树者琉璃根琉璃茎。 水精叶水精华水精实。 庐大道广六百四十里。 道两边七重壁。 皆金银水精琉璃虎魄珊瑚车[(王*巨)/木]。 一壁间皆有渠水。 水中有四色莲华。 其水底皆有金沙。 壁上有栏楯。 皆七宝如中面。 有七宝树。 金树银树水精树琉璃树虎魄树珊瑚树车[(王*巨)/木]树其庐中有两石。 一石名难。 一石名难远。 纵广各四千里。 其石软且结细如綩綖。 庐中有两浴池。 一浴池名难陀。 二名难陀尼。 纵广各四千里。 池中生四色莲华。 其一者青色。 二者红色。 三者紫色。 四者白色。 其水底沙皆金也。 忉利天欲游戏时。 便相将诣东庐。 相娱乐极意。 是故字为难檀桓庐也。 出忉利南城门。 名为质罗濑。 周匝七亿里。 其庐壁七重金壁银壁水精壁琉璃壁虎魄壁珊瑚壁车[(王*巨)/木]壁。 一壁间者。 各有一渠水。 水中四色莲华。 其水底沙皆金也。 有七宝树金树银树琉璃树水精树虎魄树珊瑚树车[(王*巨)/木]树。 其壁上皆金银琉璃水精珊瑚虎魄车[(王*巨)/木]栏楯。 虎魄车[(王*巨)/木]栏楯。 质罗濑庐道。 广六百四十里。 皆七重壁。 金银水精琉璃珊瑚虎魄车渠壁。 一壁间者。 有一渠水。 水中有四色莲华。 青红紫白。 其水底皆金沙。 有七宝栏循。 金栏银栏水精栏琉璃栏珊瑚栏虎魄栏车[(王*巨)/木]栏。 有七宝树。 金树银树水精树琉璃树珊瑚树虎魄树车[(王*巨)/木]树。 其庐中有两石。 纵广各四千里。 细且软如綩綖。 一名质罗。 二者名质多謣罗。 其庐中两浴池。 一池名质多。 二者名质。 西池中有四色莲华。 青红紫白。 其水底皆金沙。 其庐中有四种宝树。 金银树水精琉璃树。 忉利天出到质罗濑庐上。 戏自相娱乐。 娱乐无极。 诸四宝照诸天人令正班斓色。 是故名为质罗濑。 质罗濑者班斓庐也忉利天北。 出城门有庐。 名为颇类。 纵广七亿里。 七重宝壁七重水。 水底皆金沙。 栏楯如南方。 其庐道广六百四十里。 庐中有两石。 纵广各四千里。 一者名迦罗。 二者名迦罗尸罗。 细软如綩綖。 有两浴池。 纵广四千里。 一池名乾陀起。 有四色莲华。 青红紫白。 忉利天欲戏颇类庐时。 形体便僵。 如人沐浴已后身体皆滑。 忉利天人。 北入庐身体皆滑。 是故名为颇类庐也。 忉利天西。 出庐名为弥尸耶远。 纵广七亿里。 有七重壁。 七渠水。 七宝树。 七宝栏楯。 四色莲华。 水底皆金沙。 如北方。 其道广六百四十里。 七重宝壁七渠水七宝树。 七宝栏楯四色莲华。 水底皆金沙。 如北方。 庐中有两好石。 各纵广四千里。 细软如綩綖。 一者名北罗。 二者北罗越。 有两浴池。 纵广各四千里。 其池中有四色莲华。 青红紫白。 水底皆金沙。 一池名波尸。 二名为云。 忉利天欲行到弥尸耶远庐戏时。 忉利天上。 无有尊卑贫富豪弱。 皆得入弥尸耶远庐。 是故名为弥尸耶远庐。 忉利天上宫中中庭殿前。 有百种色宝物。 在王前自布地。 宫中有七百楼。 金陛银陛。 琉璃陛水精陛。 一陛下者。 各有十六琉璃柱照之。 宫中有四坐床。 金床银床。 水精床琉璃床。 以天坐其上。 念万姓善。 亦念诸天善。 天王所止处殿。 名为提延。 其殿上有百巷。 巷有百室。 室有七玉女。 玉女各有七御者。 其殿绀琉璃色。 及诸天皆绕殿。 南方有树。 名为波质拘耆罗树。 根入地二百里。 上枝四出。 树高四千里。 东西二千里。 南北二千里。 树当华时。 风从上吹。 华香下行四千里。 逆风行二千里。 树当华时。 诸天共坐树下。 自相娱乐。 百二十日。 天上百二十日为世间万二千岁。 诸天欲以白宝象戏。 象名曰倪罗远。 象自化作三十二头。 头有七牙。 牙化作七浴池。 浴池中各作七莲华。 莲华枝有千叶。 一叶上者。 有一玉女舞。 王所思皆在前极意。 人于世间。 虽作善不能多者。 心念作善少。 口言善少。 身行善少。 虽生忉利天上。 不能得入东难檀桓庐也。 不能得入质罗庐也。 不能得入北颇类庐也。 不能得入香花婆质拘耆罗树下。 但得遥观。 不得前入。 譬若遮迦越罗王所饭食。 诸外宫不得妄入。 天上诸天。 不得观者如是。 人于世间作善。 心念善口言善。 至诚身行善。 寿终已后。 便当得上忉利天。 高善士上忉利天。 极寿死后。 复下生在世间。 便为王侯家作太子。 富贵多饶宝物。 为人端正。 譬若喜掩人初得大金钱金银珠宝奴婢车马妻子田宅庐舍。 举有名字。 其人自思惟言。 我不贾作贩卖。 亦不耕田。 自致有财。 我但戏耳。 至使得金银珍宝舍宅田地。 至使有名字。 为富贵也。 佛言。 如戏儿得利如此。 为少薄耳。 如此为少薄耳。 不如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 得利胜于掩者也。 所以然者。 行是三事。 死后上忉利天。 是高士也。 佛语诸沙门。 今我为汝曹说二道。 愚痴之道。 高善士之道。 今汝曹自在从何道。 今我作佛。 为汝曹说难易。 佛言。 汝曹当于山中。 若于树下空室中。 若于冢间水所唐突处。 自念五内。 早索泥洹之道。 佛言。 是我教也。 诸沙门皆叉手受教言语。 各前为佛作礼大楼炭经四天王品第八佛语比丘。 须弥山王东。 去须弥山四万里。 有提头赖天王城郭。 名贤上王处。 广长二十四万里。 以七宝作。 七重壁。 七重栏楯。 七重交露七重行树姝好。 周匝围绕。 金壁银门。 银壁金门。 琉璃壁水精门。 水精壁琉璃门。 赤真珠壁马瑙门。 马瑙壁赤真珠门。 车[(王*巨)/木]壁一切宝门金栏楯者。 金柱栿银桄。 银栏楯者。 银柱栿金桄。 琉璃栏楯者。 琉璃柱栿水精桄。 水精栏楯者。 水精柱栿琉璃桄。 赤真珠栏楯者。 赤真珠柱栿马瑙桄。 马瑙栏楯者。 马瑙柱栿赤真珠桄。 车[(王*巨)/木]栏楯者。 车[(王*巨)/木]柱栿一切宝桄。 金交露银垂珞。 银交露金垂珞。 琉璃交露水精垂珞。 水精交露琉璃垂珞。 赤真珠交露马瑙垂珞。 马瑙交露赤真珠垂珞。 车[(王*巨)/木]交露一切宝垂珞。 金树者金茎根。 银枝叶华实。 银树者银茎根。 金枝叶花实。 琉璃树者琉璃茎根。 水精枝叶花实。 水精树者水精茎根。 琉璃枝叶华实。 赤真珠树者赤真珠茎根。 马瑙枝叶华实。 马瑙树者马瑙茎根。 赤真珠枝叶花实。 车[(王*巨)/木]树者车[(王*巨)/木]茎根。 一切宝枝叶华实。 门上有曲箱盖交露。 下有园观浴池。 有种种树。 种种叶。 种种花。 种种实。 种种香出。 种种飞鸟相和而鸣。 须弥山王南去四万里。 有毗楼勒天王城郭名善见。 广长二十四万里。 王处亦有七宝七重壁。 七重栏楯。 七重交露。 七重行树。 周匝围绕姝好。 门上有曲箱盖交露。 下有园观浴池树木。 飞鸟相和而鸣。 须弥山王西去四万里。 有天名毗留罗。 有城郭。 广长二十四万里。 王处亦有七宝七重壁。 七重栏楯。 七重交露。 七重树木。 周匝围绕姝好。 门上有曲箱盖交露。 下有园观浴池树木。 飞鸟相和而鸣。 须弥山王北去四万里。 有天王名毗沙门。 有三城郭。 广长各二十四万里。 王处一者名沙摩。 二者名波迦罗曰。 三者名阿尼槃。 亦有七宝作七重壁。 七重栏楯。 七重交露。 七重行树。 周匝围绕姝好。 门上有曲箱盖交露。 下有园观浴池树木。 飞鸟相和而鸣。 阿尼槃王处东。 毗沙门天王。 有山名迦比延。 高广长四千里。 以四宝金银水精琉璃作之。 山周匝有垣墙。 广长二万里。 以七宝作七重壁。 七重栏楯。 七重交露。 七重树木。 周匝围绕姝好。 四面有门。 以四宝作。 上曲箱盖交露。 下有园观浴池树木。 飞鸟相和而鸣。 迦比延山。 阿尼槃王处有大毗沙门天王浴池。 名那利。 广长二千里。 周匝有垣墙。 水底皆金沙。 水凉且清。 浴池周匝。 以四宝作重壁。 栏楯交露树木姝好。 中生青莲华黄莲华白莲华赤莲华。 光照二十四里。 香亦闻二十四里。 浴池周匝有[土*皆]。 毗沙门天王。 欲至迦比延山游戏相娱乐。 即时念提头赖天王。 提头赖天王即言。 毗沙门天王以念我。 即时庄严衣被冠帻。 严驾。 与无央数揵沓和。 百千周匝围绕。 从贤上城出。 往至毗沙门天王所。 在前住。 尔时毗沙门天王。 念毗楼勒天王。 毗楼勒天王即时念言。 毗沙门天王已念我。 便着衣冠帻。 严驾与无央数百千兵九鬼神。 从须卑旃城出。 往至毗沙门天王所。 在前住。 尔时毗沙门天王。 念毗楼勒叉天王。 毗楼勒叉天王。 即自念。 毗沙门天王已念我。 便着衣被冠帻。 严驾。 与无央数百千龙俱。 从末利旃城出。 周匝围绕。 往至毗沙门天王所。 在前住。 尔时毗沙门天王。 着衣被冠帻。 严驾。 与诸天王无央数百千诸鬼神。 俱往至迦比延山。 时风吹扫迦比延山地。 风吹山中树华散地。 四天王便共入迦比延山。 相娱乐。 快共饮食。 一日二日至七日。 以后各自罢去 发布时间:2025-08-27 10:03:55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