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第21部 内容: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月支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 一时佛游于俱留国。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异道人须卑及弟子梵达摩纳。 随佛及比丘僧。 异道人须卑。 谤佛无央数。 及谤法比丘僧。 弟子梵达摩纳。 嵯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 是师弟子便共诤言。 各自非其所说。 常随佛比丘僧受请。 是时佛从俱留国。 往至舍卫国。 止在祇树给孤独园。 时诸比丘。 会于迦梨罗讲堂上。 坐共议言。 是事当云何。 异道人须卑。 及弟子梵达摩纳。 常随佛及比丘僧受请。 异道人须卑。 谤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 弟子梵达摩纳。 嗟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 佛彻听遥闻诸比丘共议说是事。 佛便起往至讲堂。 佛则坐。 佛问诸比丘言。 属者会迦梨罗讲堂。 所议何等。 诸比丘白佛言。 向者会共议言。 异道人须卑。 及弟子梵达摩纳。 常随佛及比丘僧受请。 异道人须卑。 谤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 弟子梵达摩纳。 嗟叹佛及法比丘僧无央数。 佛言。 善哉诸比丘。 会常当行二事。 何等为二。 一者说法。 二者思惟。 佛告诸比丘。 若有谤我及法比丘僧。 汝曹不嗔恚。 念恶愁忧者为善。 若有谤我及法比丘僧。 卿曹便嗔恚愁忧者为有衰。 比丘。 若有嗟叹我及法比丘僧者。 汝便当不喜亦不愁忧。 亦不憘憘者。 汝便有衰。 若复有谤我及法比丘者。 汝意便当念言。 彼人所说。 非至诚言。 佛无有是事。 比丘若有嗟叹我及法比丘僧者。 汝当念言。 实有是事。 所以者何。 其少知者但有诫不能多闻者。 便嗟叹佛。 诸比丘问佛言。 何所是少知但有诫不多闻嗟叹佛者。 佛言。 其人说言。 佛不杀生。 无怨结。 不持刀杖。 教人为善。 慈哀一切及蜎蜚蠕动之类。 亦不取他人财物。 但欲布施。 心亦念布施。 见人劫掠人者哀念之。 身自行清净。 不入人罪法。 修清净梵行。 乐清净行。 不乐恶爱欲之法。 亦不妄语。 所言至诚。 乐实无虚。 世间人皆信其言。 无有异意。 亦不妄念。 不两舌传语斗人。 若有诤者和解。 各令安隐。 不骂詈。 亦不恶口。 所说令众人欢喜。 但说善不欺言。 知时至诚。 有义行法。 所言柔软。 不坐高绮好床。 亦不着香花。 不听歌舞。 不饮酒。 亦不着金银珍宝。 常以法食食不失其时。 不受男女奴婢。 不绝生谷。 亦不受鸡羊猪。 无有舍宅。 亦不市买。 不行斤斗寸尺欺侵人。 皆离于刀杖挝捶恐怖人譬如异道人。 贪着食。 以是比着行。 多居谷食酒畜生衣被医。 沙门瞿昙。 皆无是譬如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以是故常作痴业。 徐行出入。 诽谤嫉妒。 但欲得自恭敬。 佛常离是痴业譬如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畜聚落舍宅谷食树木果蓏菜园。 自取食之。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受人信施食。 在高广绮床上卧起。 以金银好画之上布施[袖-由+延]及诸象马畜生诸飞鸟之毛。 以布座上。 佛皆离是事。 譬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便共相问言。 王者云何。 贼云何。 兵云何。 斗云何。 大臣云何。 郡国县邑云何。 女人云何。 淫妷者云何。 说世间事。 说开事海事。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行虚现实。 应表里不相副。 示光法明。 以求财利。 常贪钵。 佛皆离是痴见。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便共诤讼言。 我知法律。 卿不知法律。 卿为邪见。 岂能知法耶。 我为正见。 语言前后颠倒。 我为正见。 卿则见邪。 卿为负我得胜。 卿恶卿边。 至无复受其言。 卿当学行。 为有保任不。 佛离是畜生果。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常行摴蒱博掩。 便言我以得鞬橛兜摴蒱君犊塞卢。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便沐浴以杂香涂身。 自庄严。 以镜自照。 持高伞盖。 着履结发。 以珠珞眊。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常行现恶事。 便持手斗足。 以头面相触。 斗象马牛羊。 斗男子女人及小儿。 斗鸡猪鸭。 佛皆离是邪恶见。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作畜生业。 以自给活。 别知刀矛弓箭。 别相男女大小。 别知相象马牛羊。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作畜生业。 以自给活。 作男女小儿医。 作象马牛羊之医。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作畜生业自给活。 作鬼神事。 作衣被。 作自医。 作女人座医。 作咒娆。 女人往来之时。 持草化作美食。 与人食之。 便诈随索好物化卢服。 与人能令飞行。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以作畜生业自给活。 持药与人使吐。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以畜生业自给活。 呼人言使东西行。 咒令共斗诤讼。 相挝捶人。 堕人着地。 咒女人使伤胎。 以苇咒着人臂。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以畜生业自给活。 持薪然火。 咒栗皮毒蒲萄子作烟。 咒鼠伤杀人。 学咒知人生死时。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以畜生业自给活。 一人言当大雨。 一人言当小雨。 一人言米谷当丰熟。 一人言不熟。 一人言米谷当贵。 一人言当贱。 一人言当大病疫。 一人言不。 一人言当有贼来破坏此国。 一人言当有大死亡。 一人言当有崩王。 当有立王。 一人言地当大动。 一人言不。 一人言月当蚀。 一人言月不蚀。 一人言日当蚀。 一人言日不蚀。 一人言日从东西行。 一人言从西东行。 一人言月星宿。 从东西行。 一人言从西东行。 用是故有吉西。 一人言用是故日月星宿。 从东西行。 一人言用是故日月星出。 一人言用是故日月星入。 一人言云当覆日。 一人言当出于云。 一人言天当清无云。 佛皆离是事。 有异道人。 受人信施食。 以畜生业自给活。 一人言此国王。 当往破彼国。 彼国王当来破此国。 一人言此国王车马畜少。 为人解梦。 咒人使不能语。 令人口噤。 为人书取其价。 为人持校计取其价。 分别好恶色取其价。 佛皆离是事。 佛言。 沙门一饭。 暮不食。 以时食。 离不时食。 行知止足于衣钵食取足而已。 所行至处。 皆赍衣钵自随身。 譬如飞鸟所行至处两翅随其身。 比丘亦如是。 于衣被饭食钵取足而已。 所行至处。 衣钵皆随身。 比丘亦如是。 受贤者诫奉行。 自观身不诤讼。 思惟道。 所作安谛。 见色不作想。 亦不互相见斗人变者。 续寂寞不痴乱。 诸不可意恶不善之法。 不能乱其志。 皆护眼根。 是为比丘奉贤者诫品。 贤者如是寂定根门于内不念斗乱。 饭食取足而已。 食亦不多亦不少。 适得其中。 常尔一食不增减。 趣支命不用作筋力。 但欲令身安。 不苦痛有气力得定行。 若有当来比丘。 当以是贤善奉行戒。 当以是贤善。 饭食取足而已。 思惟道初夜后夜行道。 应妙不倾动行道念。 昼日若坐若经行。 不念恶法。 初夜若经行若坐。 中夜猗右胁累两足而卧。 意即念起常欲见明。 后夜复坐念道。 若经行不念恶法。 若入郡国县邑分卫。 明旦起着衣持钵。 入郡国县邑分卫。 皆护身诸根常念着意分卫讫。 出饭食已澡手洗足去钵。 便入在独夜坐。 若空闲树下。 若露处山间岩石间。 若草屋水所荡处。 正坐不左右顾视。 离世间痴。 意念行不作恶意。 以慈心哀伤一切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 意亦不念恶去爱欲。 去离睡眠。 常念疾得定行意而不念睡眠。 去离犹豫众想。 不说恶亦不作想。 内意寂定。 去离外疑。 去离众想。 行不行恶法。 意亦不念众想。 皆弃五盖及尘劳意。 譬如人举息钱行贾作如意。 还本偿息常有余末。 饶足自活。 其人自念心亦欢喜。 譬如人久行作奴婢。 得脱奴身。 出入自在。 自念言。 我本作奴。 今得脱为民。 其人自念。 心亦欢喜。 譬如人拘闭牢狱。 遇赦得脱。 其人自念。 心亦欢喜。 譬如人得重病。 连年累岁。 遭遇良医。 攻治得愈有气力。 行步出入饭食。 其人念言。 昔时病累岁。 今得除愈有气力。 饭食出入。 其人自念亦欢喜。 譬如人持重财。 经过恶道。 财物畜甚安隐得至善道。 其人自念亦欢喜。 比丘亦如是。 去离五盖。 譬如负债以偿。 拘闭得脱。 久病除愈。 奴免为民。 经过恶道以脱。 是心欢喜。 佛言。 其少知或不多闻者。 便谤如来。 佛言。 我所解法深妙。 我所知所了者。 贤者弟子闻者便嗟叹如来。 佛言。 何所是深妙之法。 我所可了知。 贤者弟子。 闻之便嗟叹如来。 佛言。 若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于无央数道。 各各学其事。 知其中事。 皆在十八见中。 若有异道人。 于当来劫中。 见当来事。 学当来事。 于无央数道。 各各了其事。 皆在是四十四见中。 彼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于无央数道。 各各了其事。 悉在十八见中者。 有异道人。 行常见。 常自为世间说有常。 在是四见中。 佛言。 其异道人。 何以在四见中。 各见常说自为世间人说有常。 若有异道人。 断爱欲行禅。 即如其像三昧正受。 能念过去二十劫事。 其人言。 我与世有常。 所以者何。 我知过去劫成败时。 不知当来劫成败时。 其人便念。 知过去事。 舍当来事。 是为第一见。 第二若有异道人。 断爱欲。 即如像三昧正受。 能念当来四十劫事。 其人言。 我与世有常。 所以者何。 我不知过去劫成败时。 但知当来劫成败时。 其人便舍过去事不知之。 念当来事。 是为第二见。 第三若异道人。 断爱欲。 精进行寂。 即如其像三昧定意。 念过去当来八十劫事。 其人便言。 我与世有常。 所以者何。 我知过去当来劫成败时。 其人便念过去当来之智。 是为第三见。 第四若有异道人。 精进寂一心。 行断恶行。 即如其像三昧定意。 念寂根住痴念。 其人自为世间说有常。 所以者何。 我不知过去劫成败时。 亦不知当来劫成败时。 是为第四见。 所可谓异道人。 说常见常。 自为世间人说有常者。 皆在是四见中。 不能复过上。 如来皆知。 是复过是上微妙知。 是以不诫之。 离于诫得无为。 如来知痛痒所更乐尽灭。 知所从起。 佛见以无所受意善解。 佛言。 我所解法。 深奥深照。 若有贤者弟子。 闻之便嗟叹佛。 其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念过去事。 于无央数道。 各乐说知其中事。 皆在十八见中。 其异道人。 何谓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念过去事。 于无央数道。 各乐说知其中事者。 若有异道人。 各说常见常。 各自为世间人说有常。 皆在四见中。 其异道人。 何谓说常见常为世间人说常。 其劫坏败时。 下人民便上生第十二阿卫货罗天上。 劫坏败时。 其天福德薄。 命尽展转来下。 有梵天在上虚空中生。 便于彼为大尊梵自谓。 我皆作诸事。 于其上尊。 为一切作父。 解义千人之上。 其梵天自念言。 当于何所得人来生。 此适发意顷。 余下人即解生其上。 尔时其梵天。 因发见言。 我皆化作是诸人。 其人民亦自生见言。 梵天皆化作我曹。 所以者何。 梵天先生。 我曹后生。 是故化我曹。 其先生梵天。 最端正好洁。 威神巍巍。 其余诸天。 随法福德薄。 命尽皆稍稍下生人间。 行精进。 离爱欲。 行一心。 即如其像三昧定意。 念昔所生处。 其人言。 上先所生梵天。 得常在终不转移亦不死。 常在尊上梵天。 化作我曹。 非常转移死。 是谓为说常非是。 是为第一见。 第二若有异道人。 彼有梵天。 发见如是言。 其有色法痛痒思想行识。 是法为常。 亦不转移不死。 其有地种水种火种风种空种。 此非常不坚固。 其梵天人。 禄相福德薄者。 终亡来下生人间。 其人精进离爱欲。 一心即如其像三昧定意。 念昔梵天。 是其人言。 彼色法痛痒思想行识。 其法常坚固。 此人间地种水种火种风种空种。 是法非常。 无坚固有终亡。 是为第二见。 第三若有异道人。 所说何谓。 有天名几陀波屠。 在其上相娱乐。 快乐以后。 常不复念身病着床。 其人法禄相福德薄。 终亡下生人间。 其人行精进离爱欲。 一心即如其像三昧定意。 念昔所生处。 其人便言。 彼天人相娱乐快乐者。 得常在不动转终亡。 此人间相娱乐。 非常无坚固有终亡。 彼天有常。 此人间无常。 是为第三见。 第四若有异道人。 所说有天名散提。 彼居上共止顿平。 相向生嗔恚离本座。 其天人禄相福薄者。 终亡下生人间。 其人行精进离爱欲。 一心即如其像三昧定意。 念昔所生天上。 其人言。 彼诸天共止相娱乐者。 得常在坚固不终亡。 我生人间者。 非常无坚固有终亡。 彼天有常。 我人间无常。 是为第四见。 佛言。 诸异道人。 各各所说有常。 各各为世间人。 说有常者。 皆在是四见中。 不能过是四见。 佛皆知是。 复过是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得无为。 佛知痛痒更乐。 知方便所从起起以见。 佛无所受意善解。 佛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了。 若有贤者弟子闻知之。 便嗟叹如来。 若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念昔时行。 于不可计道。 各乐说解知其事。 皆在十八见中。 其道人所知。 何谓有异道人言。 我于此自然生。 不从他方来生。 念无所从生。 见谓本无世间。 今有世间。 皆在二见中。 其异道人所知何谓言。 我于此自然生。 不从他方来生。 念无世间。 今有世间者。 有天名无想。 入无有思想。 无有痛痒。 其天人若念思想。 禄相福德便薄尽。 终亡来下生世间。 其人行精进离爱欲。 一心定意意即如像像其三昧。 不能复念。 昔时所从来生。 其人便言。 本无有世间。 今适有世间。 我昔时无今自然生。 是第一见。 第二若有异道人。 意念痴其痴人念言。 本无世间。 今适有世间。 我本无今自生有。 所以者何。 我本无今自生有。 是谓为本无有世间。 是为第二见。 其异道人所可谓我本无所从来生。 念无所从生。 见谓本法世间。 今适有世间者。 皆在是二见中。 是二见不能复过上。 佛皆知是。 复过其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得无为。 佛知痛痒所更乐。 知方便所从起以见佛便所受意善解。 佛言。 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晓了之。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者便嗟叹佛。 若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念昔时行。 于可计道。 各乐说解知其事者。 皆在十八见中。 有异道人。 一人言我所见有崖底。 一人言我所见无崖底。 一人言我所见有崖底无崖底。 一人言我所见不有崖底亦不无崖底。 皆在是四见中。 其异道人。 所知何谓。 若有异道人。 行如是。 自为世间人说有限。 我所言至诚。 其余者为痴虚妄言。 自为世间人说无限。 作是说。 有言。 我与世间有限无限。 我与世亦不有限亦不无限者。 后亦为虚妄语。 作是说者为诳语。 所以者何。 我所见世间有限。 是为第一见。 第二若有异道人。 所知何谓。 言我所行所见无限。 谓知我与世无限。 其异道人。 见如是。 行如是。 谓我与世无限。 其人说言。 我与世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反言我与世有限无限。 我与世亦无有限亦不无限。 作是说者为诳语。 所以者何。 我与世无限。 是无二见。 第三若有异道人。 所知何谓。 其异道人见如是行。 谓知我与世有限无限。 我所言至诚。 其余为痴虚妄语。 反言我与世有限无限。 我与世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作是说者无诳语。 所以者何。 我与世有限无限。 是为第三见。 第四若有异道人。 所知何谓。 其人言我念如是行如是见。 谓知我与世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我所言者至诚。 其余者为痴虚妄语。 反言我与世有限。 我与世无限。 我与世有限无限。 作是说者为诳语。 所以者何。 我与世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是为第四见。 佛言。 诸异道人。 有言有限。 有言无限。 有言有限无限。 有言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我及世间者。 皆在是四见中。 不能复过是四见上。 佛皆知是。 复过是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不毁得无为。 佛知痛痒所更乐。 知方便所从起。 不受着佛善解。 佛言。 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之便嗟叹佛。 若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念昔所生处。 于不可计道。 各乐说解其事者。 皆在是十八见中。 各异道人。 共诤说所言各异。 若有问事者。 便共诤所言。 各异言教。 我某当如是教。 彼人当如是教。 余人当如是教。 人当如是不如是。 皆在是四见中。 其异道人共诤说。 所言各异者何谓。 各有异道人。 见如是行如是。 言我不知亦不见。 为有后世为无后世。 我不知。 一切无有后世。 我亦不见。 我所可不见不知不念是事。 如我所说。 不如余者所说。 其人独语自用。 我所见至诚。 其余为痴。 佛言。 受取痴邪见人。 身死至泥犁恶道。 若有沙门婆罗门。 所行多知。 黠慧解说。 其义谛观。 所语无异。 名闻远方。 弃捐他见。 来到其所。 安谛问之不能发遣。 其异道人。 死堕恶道。 是为第一见。 第二若有异道人。 所知何谓。 其异道人。 见如是所说如是。 我不知为有善恶之殃福。 亦不知为无善恶之殃福。 我亦不知亦不见。 若作是语。 有善恶之殃福我为着。 无善恶之殃福我为离着。 若我不着为转还受若沙门婆罗门。 所行多知。 黠慧解说。 其义谛观。 所语无异。 名闻远方。 弃捐他见。 来到其所。 安谛问之。 不能发遣。 其异道人。 疑恐畏来问。 若有问者。 便共诤说。 教某人当如是。 教余人当如是。 当如是不如是。 亦当如是不如是。 是为第二见。 第三若有异道人。 所知何谓。 其异道人。 所见如是所说如是。 不我如何所善何所恶。 当行何等不行何等何所恶道何所善道。 何所是现世宝何所是后世宝。 常当作何等行为苦。 当作何等行为乐。 若有沙门婆罗门。 所行多知解。 其义谛观。 所语无异。 名闻远方。 弃捐他见。 来到其所。 安谛问之。 何所善恶。 当行不行何等。 何所善恶之道。 何所是现后世宝。 常当作何等行为苦乐。 来问之。 不能发遣。 恐畏恶道。 若有问事者便共诤。 所言各异。 教某人当如是教余人当如是。 教人当如是。 亦当如是不如是为第三见。 第四若有异道人所知何谓。 其异道人意念痴若有问事者。 便共诤。 所言各异。 教某人当如是。 教余人当如是。 当如是不如是。 亦当如是亦不如是不如是亦当如是亦不如是。 是为第四见。 所谓异道人。 共诤亦说各异。 若有问事者。 便共诤语教某人当如是。 教余人当如是当如是不如是。 亦当如是亦不如是者。 皆在四见中。 不能过是四见上。 佛皆知是。 所知复过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 得无为。 佛知痛痒更乐。 方便知所从起。 佛现所受意善解。 佛言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了。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者便嗟叹佛。 若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知过去事。 念昔时行。 于不可计道。 各乐说解其事者。 皆在是十八见中。 是十八见不能复过上。 佛如是所知。 复过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 佛现无所受意善解。 佛言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了。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之便嗟叹佛。 若有异道人。 于当来劫中。 见当来事。 念当来事。 行不可计道。 各乐解说其事者。 皆在四十四见中。 其异道人所知何谓。 于当来劫中。 知当来事。 行不可计道。 各乐说解其事。 若有异道人。 行想见想。 自为世间人说想。 在十六见中。 其异道人所知何谓。 行想见想。 为世间说想。 在十六见中。 其异道人。 所见如是行如是。 有我色为有后世想。 言我至诚其余为痴。 是为第一见。 若有异道人。 言无色为有我无后世。 言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二见。 若有异道人。 行想见想。 自为世间人说想者。 言有色无色有我。 我所语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三见。 若有异道人。 言亦不有色亦不无色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四见。 第五若有异道人。 言有限为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五见。 第六若有异道人。 言无限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六见。 第七若有异道人。 言有限无限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七见。 第八若有异道人。 言亦不有限亦不无限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八见。 第九若有异道人。 言一想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九见。 第十若有异道人。 言少思想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见。 第十一若有异道人。 言种种思想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一见。 第十二若有异道人。 言无央数思想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二见。 第十三若有异道人。 言一乐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三见。 第十四若有异道人。 言苦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四见。 第十五若有异道人。 言苦乐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五见。 第十六若有异道人。 言亦不苦亦不乐为有我。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十六见。 佛言其异道人。 行想见想。 自为世间说想者。 皆在是十六见中。 不能复过上。 佛皆知是。 所知复过上绝妙佛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得无为。 佛知痛痒更乐。 知方便所从起。 佛现无所著受意善解。 佛言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了。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之便嗟叹佛。 若有异道人。 于当来劫中。 见当来事。 念昔时行。 于不可计道。 各乐解说其事。 悉在四十四见中。 其异道人何谓。 若有异道人。 行无常见无常。 自为世间人说无常。 悉在八见中。 其异道人所行何谓。 行无想见无想。 自为世间人。 说无想。 其异道人。 见如是行如是。 有色为有我无想。 死无后世。 言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一见。 第二若有异道人所知何谓。 行无想见无想。 自为世间人说无想。 谓无色为有我无想。 死无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二见。 第三见若有异道人。 言有色无色。 为有我无想。 死无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三见。 第四见若有异道人。 亦非有色亦不无色。 为有我及世。 死无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四见。 第五见若有异道人。 言我为与世有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五见。 第六见若有异道人。 言我与世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六见。 第七见若有异道人有限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七见。 第八见若有异道人。 言亦不有限亦非无限。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八见。 佛言若有异道人。 于当来劫。 见当来事。 所知言各异。 皆在四十四见中。 其异道人。 所知何谓。 见无想行无想。 亦不无想见谓知。 我与世无有想。 皆在是八见中。 第一见若有异道人。 见如是行如是。 有色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 死有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一见。 若有异道人。 言有色无色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 死有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二见。 第三见若有异道人。 言有色无色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于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三见。 第四见若有异道人。 亦不有色亦不无色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于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四见。 第五见若有异道人。 言有限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于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五见。 第六见若有异道人。 言无限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于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六见。 第七见若有异道人。 言有限无限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于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七见。 第八见若有异道人。 言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为有我。 亦不有想亦不无想于后世。 我至诚其余者为痴。 是为第八见。 佛言。 若有异道人。 亦不有想。 亦不无想行。 亦不有想。 亦不无想见。 亦不有想行。 亦不有想见。 皆在是八见中。 不能复过是八见上。 佛皆知是。 所知复过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得无为。 佛知痛痒所更乐。 方便知所从起。 佛现无所著意解脱。 佛言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了。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便说佛功德。 佛言若有异道人。 当来劫见当来事。 于无央数道。 所知言各异。 皆在四十四见中。 其异道人所知何谓。 若有异道人。 言无行无有见无有人念空知。 皆在七见中。 其异道人。 言无行无有见无有人念空者。 所知何谓。 若有异道人。 见如是如是。 诸我色四大。 父母所生。 以饮食而长。 在非常沐浴衣。 身死在地。 骨节解堕。 别离异处。 风吹其身。 破碎坏败。 以后世不复生死。 如是便灭尽。 是为第一见。 第二见复有异道人。 言死非如此破败更有我。 复过其上。 何所是我踰上者。 其我者色天及欲行天。 彼我者。 若死坏败。 后世不复生死。 是为第二见。 第三见若有异道人。 言我者死非如此坏败。 更有异我。 复过其上。 其我者色无意故。 彼我若死坏败。 后世不复生死。 是为第三见。 第四见复有异道人。 言我者非如此死坏败。 更有我复过其上。 其我者何谓。 其我皆过诸色想天。 悉踰嗔恚想天。 念种种无央数虚空知行。 其我若死坏败。 后世不复生死。 是为第四见。 第五见复有异道人。 言我者不如死坏败。 更有我复过其上。 其我者何谓。 其我皆喻一切虚空知天。 无央数名识知天。 所念行其天。 若不坏败时。 后世便不复生死。 是为第五见。 第六见复有异道人。 言我者不如此死坏败。 更有我复过其上。 其我者何谓。 皆踰一切识知天。 不复著名无识知念行其天。 我者死坏败。 后世不复生死。 是为第六见。 第七见复有异道人。 言我者非如此死坏败。 更有我复过其上。 其我者何谓。 皆踰一切无识知天。 其天人无想有想念行其天。 我者死坏败时。 后世便不复生死。 是为第七见。 佛言所可谓异道人行灭坏见无行无有想无人念空。 皆在是七见中。 于七见中。 不复能过上。 佛皆知是所知。 复过其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之得无为。 佛知痛痒所更乐故。 便知所从起起以现。 佛无所著意善解。 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悉了知。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便说佛功德。 佛言。 若有异道人。 于当来劫中见当来。 于无央数道。 所说各异。 皆在四十四见中。 复有异道人自说。 今现念行无为。 现在见无为。 若人至其所。 便为说现在无为。 皆在五见中。 有异道人。 见如是说。 行亦尔。 其在殿舍。 自快以五欲自娱乐。 其人言。 我现在得无为。 是为第一见。 第二见复有异道人。 言不如余者。 言有我现在无为也。 更有现在得无为。 何谓现在无为。 若比丘离欲。 脱恶不善之法。 意念行善安乐。 便第一禅。 其人灭尽。 我者后世不复生死。 是我现在得无为。 是为第二见。 第三见复有沙门道人。 复言不如余者所说。 不用此我现在得无为。 更有现无为。 复过其上。 何谓现在无为。 其比丘灭意内寂定。 其志一不念亦不行。 三昧喜乐。 便行第二禅。 其人灭尽现在得无为。 是为第三见。 第四见复有沙门道人言不如余者言不用此我现在得无为。 更有现无为。 复过其上。 何谓现在无为。 其有比丘。 喜离淫妷悦观行当寂悦身行如贤者所观行常安。 便行第三禅。 是为第四见。 第五见复有沙门道人。 言不如余者言不用此。 现在得无为。 更有现在无为。 复过其上。 何谓现在无为。 其有比丘。 断乐断苦。 无有昔时可意不可意。 亦不苦亦不乐。 常奉清净。 便行第四禅。 其人现在得无为灭尽。 以后世不复生死。 是为第五见。 佛言所可谓有沙门道人。 说现在无为。 见现在无为者。 念现在无为者。 皆在是五见中。 不能复过是五见上。 佛皆知是所知。 复踰上绝妙知。 是以不讥亦不毁得无为。 佛知痛痒所更乐。 方便知所从起。 以现佛无所著意善解。 我所知法。 深奥深照。 我悉了知。 若有贤者弟子。 闻知之便说佛功德。 佛言彼异道人。 念常见常为人说。 我世有常在。 是四见中者。 用不知示现。 故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成因缘。 用是不成因缘。 不得其处。 佛言。 彼异道人说上中行各现所各自为大说世常在二见中者用不知不见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成因缘。 不得其处。 佛言。 若有异道人。 各念常见常。 各为人说。 我与世有常在四见中者用不知不见故不得道。 习因缘。 不习因缘。 是用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彼诸异道人。 有言有限。 又言无限。 有言有限无限。 又言亦不有限亦不无限。 我及世。 在四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彼诸异道人。 共诤言所说各异。 在四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故不习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彼诸异道人。 说想行想为人说。 我与世有想。 在十六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故。 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彼诸异道人。 念无想见无想。 为人解脱我与世无想。 在八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故。 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彼诸异道人。 亦不念想亦不无想。 为人说。 我与世无想。 在八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故。 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彼诸异道人说灭坏。 常为人说。 我与世灭坏。 在七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故。 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彼诸异道人。 说现在无为。 见现在无常。 为人说现在无为。 在五见中者。 用不知不见故。 不得道行精进。 乃知是习因缘。 不习因缘。 用是因缘成。 用是因缘不成。 不得其处。 佛言。 若有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于无央数道各各异。 在十八见中。 彼诸异道人。 于当来劫中。 见当来事。 于无央数道。 所说各异。 在四十四见者。 合皆在是六十二见。 往还其中。 于彼住在。 厥中生俱会行。 于网中行死不得出。 佛言。 譬如工捕鱼师。 若捕鱼弟子。 持尛目网下着小泉中。 下以便前住若坐。 其人念言。 水少诸鱼浮游。 皆上网上。 往往在其中不得出。 佛言。 如是诸异道人。 于过去劫中。 见过去事。 识昔时行。 于无央数道。 所说言各异。 在十八见者。 若有异道人。 于当来劫中。 见当来事。 念说当来事。 于无央数道所说各异。 在四十四见中者。 皆在是六十二见往还。 于其中住在其中生死。 俱合会行。 在罗网中不得出。 佛言。 比丘。 佛身皆断诸着。 常在厥住。 诸天及人民悉见。 佛般泥洹后不能见也。 佛说是经时。 三千大千世界。 六反震动。 尔时那耶和留比丘。 在佛前住。 以扇扇佛。 于是贤者那耶和留。 长跪叉手白佛。 未曾有天中天。 是经深乃如是深照天中天。 是经名为何等。 云何持名。 佛告那耶和留。 拘楼秦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说是经时。 名为法网。 迦叶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说是经时。 名为见网。 今我亦说是经名为梵网。 佛说如是。 诸比丘皆欢喜。 前为佛作礼而去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发布时间:2025-09-11 10:03:58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