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坦尼沙罗尊者答:虽然我似乎懂得了缘起和空无内在实质性的概念[缘起性空],我却不喜欢empty[空性]这个词。您能建 内容: 坦尼沙罗尊者答:不谢。 佛陀以两种方式使用空性这个词。 从禅修角度,他讲的是定的精细层次,在其中空无低 等定力层次里存在的细微张力与扰动。 从感官体验角度,他讲的是,我们的官感与其对象都是空无我或属我换句话说,那里没有什么内在的我或我的。 至于蕴涵空无内在本质[性空]的那种空,那是后来由龙树提出的。 当时他与另外一些佛教哲学家辩论,那些人说,每一种体验都具有内在本质。 他的反驳是,假若事物有内在本质,就不会升起、消逝。 更重要的是,假若苦有内在本质,就不可能从中获得解脱。 基本上,他想要表达的,就是佛陀已经用更简单的话说过的: 事物依缘而起。 (龙树本人,当他把常规层次上的空性等同为缘起时[dependent coarising,十二因缘],就绕到了这里。 )如果你想从苦中解脱,只要终结它的缘,那么作为果报,它就会止息。 因此,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语境里的empty[空],可以用conditioned[依缘]替代,因为这个词有一个实用性。 它把你指向那些因与缘,特别是你力量所及范围内的因与缘,你可以朝着正面方向改变它们。 Insubstantial 与ephemeral的意思无非是: 事物变化得快速。 它们没有告诉你,朝哪里看才能获得解脱。 发布时间:2025-09-18 12:33:30 来源:生食主义 链接:https://www.shengshizhuyi.com/article/34637.html